听:语言文字运用的第一基石
2015-03-10庄春莉
庄春莉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语文课程这样描述:“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实践能力即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它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而语言文字运用各个方面都离不开“听”,可见,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很重要,也很有必要。然而,纵观当前的语文教学,语言文字运用常被狭隘地理解成说、读、写的能力。“听、说”是被架空的,表现在很多老师淡化了学生“听”的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听”的能力的提升,致使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不能全面提高。
一、关于历年语文教学大纲中的“听”
语文教学大纲是语文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语文这门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小学语文课程暂行标准(修正草案)》(1952年),在阅读训练,听、说、写作训练,写字训练等方面都提出了比较明确的目标,且要求较高。
《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1963年),加强了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但是对“听”的方面没有提出明确要求。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语文教学大纲》(1987年)把听说能力写进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中去,还特别强调了听说、说话的重要性。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1992年)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应指导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1993年),在“汉语拼音”“识字、写字”“听话、说话”“阅读与作文”的方面提出了训练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特别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注重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
二、“听”在当前阅读教学中的现状
纵观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经过实际的听课、调查,并结合自身的语文教学,我对小学语文教学“听”的现状有了一定的了解。
1.听的态度不端正
有的学生有很强的表达欲望,也有很强的自我中心意识,在课上不喜欢听别人说话,不听别人的发言。有的学生在课堂上很听话,坐得端正,好像在听,其实是“人到心没到”,早就走神了。有的学生自制力不强,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能长久,缺乏耐心,这样就会导致“听”的效能低。
2.听的方法不正确
课堂教学中,通过观察,发现班级中的优秀学生会“听”,听课时能抓住重点适时地做笔记。也有的学生想好好地听,想通过认真地听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可是却因为不懂得听讲的方法,抓不住听的重点、听不懂关键问题,更不知道笔记该记什么,该在什么时候做笔记,所以效率不高。
3.听的效果不理想
课间休息时,老师们会在一起聊天,经常会听到有人抱怨:班上的××举手发言积极得很,可让他起来回答,常常是答非所问,有的时候站起来不知问题是什么,惹得全班同学哈哈大笑,老师也觉得又好气又好笑。很多时候批改作业发现,课堂上你再三强调的内容,还是有不少学生出错,这都证明,有一小部分的学生听课效率低。
三、导致“听”的能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目前通过分析发现,制约小学生“听”的能力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
1.关注重点有所偏颇
一直以来,语文教学普遍存在重读、说、写,轻听的现象,很多教师不清楚听说读写的内在关系,机械地把听说读写割裂开来。教师、家长关注的重点往往是学生会不会做题目,短文分析能力强不强,作文写得好不好,而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上“有没有认真地听”“有没有听得清楚”“有没有思考着听”,长期以来,学生形成了心理定势:我只要会背诵、会做题、会作文就行了。
2.习惯培养不扎实
传统语文教学“只抓读写,忽视听说”。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关注的是说话、写字、阅读、写作等习惯的培养,而忽视了“听”的习惯的培养。
3.方法训练不到位
听、说、读、写是语文课堂上的语言文字实践的基本形式。人们获取知识、锻炼能力的主要方式是听与说。《语文课程标准》中,每一学段对听力都有非常明确的要求。“听”如此重要,但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往往忽视听的训练,缺乏训练学生听的意识和方法,致使听的训练成为一个盲区。
四、语文教学中“听”的语用策略
听、说、读、写都是一种能力,既然是能力,经过科学的、长期的训练,都是可以得到提高的。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听”的能力,笔者以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明确“听”的内容,把握语言文字运用的方向
(1)把握“听”的学段目标
教师应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了解对不同学段提出的具体要求。第一学段: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第二学段:学会认真倾听,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第三学段:与人交流能尊重并理解对方,能抓住要点简要转述。
(2)选择“听”的学段内容
选择听的学段内容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儿童的年龄特点,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训练。小学低年级听说训练主要应让学生能听懂别人说的简单话语,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练习说一段完整、连贯的话,口述一件简单的事。教学中,应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因势利导,以他们熟悉了解的游戏、学习、生活内容为基础,运用多种方式拟定话题,引导说话,以达到强化训练的目的。中高年级要加强课堂内外,以及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强化听说训练。
2.培养“听”的良好习惯,铺设语言文字运用的基石
“听”与“说、读、写”相比较,在同等时间内,“听”获取的信息量最大,居“听、说、读、写”之首。有一种说法认为,学生每天听别人讲话,每天听课,一定都会“听”。事实并非如此简单,“听”也是大有学问的。要培养良好的“听”的习惯,我认为要让学生达到以下要求:
(1)听人讲话要专心。听话人要面向说话人,和说话者有目光的交流,听讲时放下手头的事情,不做小动作。眼睛要与对方有目光交流,与人交流注意观察对方的眼睛变化,对对方的每一句话语都能作出应有的反应。
(2)听人讲话要有耐心。即使说话的人存在语言表达有欠缺,发言不够精彩等问题,也不要打断别人的说话,更不要随意插话,这样很没礼貌。要耐心听完别人说话,再发表不同意见。
(3)听人说话一定要静心。静下心来听,这样才能抓住要点,听出重点,听出线索。
3.把握“听”的方法,抓住语言文字运用的形式
倾听贯穿于整个课堂活动的始终,课堂上学生要有听的任务。而实际的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说读写都有明确的要求,对“听”的要求提得少之又少,几乎是空白。听要有任务,这样才能把听的训练落到实处,切实提高学生听的能力。
(1)听与思结合
交流是双向互动的活动,沟通离不开语言。语言是思维的外衣,听、说都和人的思维紧密相关。听人说话的时候,要对别人的信息进行处理,要整理加工再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这都是一系列的思维活动。
每教一篇新的课文,揭示课题后,我首先请同学们围绕课题提问,让其他同学注意听,留意自己觉得是有价值的问题。这样一要求,就避免了学生漫无目的,在听同学回答的同时,他们就会思考。如教学《埃及的金字塔》第一课时,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后,我指名逐节朗读课文,朗读之前提出要求:课文给我们介绍了埃及金字塔哪些方面的内容?听读课文,看谁了解得最多。这样听读与思考相结合,听有目的,思有方向。
(2)听与说结合
在阅读中进行的训练,可以先让学生听文章,然后再让学生根据所听内容回答问题,锻炼学生听取信息的能力。长久地坚持训练,就能使学生变得逐渐聪敏,吸收、筛选有用信息的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课外短文阅读的听说训练可以这样设计:老师读三遍短文,学生听完之后,给学生提这样一些问题:如给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复述文章的主要内容,你从短文中得到什么启示等,以此来考查学生获取短文信息与理解短文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与提升。
(3)听与写结合
写作训练是语言文字实践的重要形式之一。课堂上进行听写结合,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在听读的过程中积累好词好句,学习作者的构段方法与写作方法。长此以往,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便能得以提升。
如五年级下册的第一篇习作是描写云、雨等自然现象。这样题材的作文,需要学生平时细心地观察,下笔才能有话可说。鉴于学生积累少的实际情况,我就在课堂上让学生先学习范文《二八月,看巧云》。例文中大量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使得文章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接下来我又把课前搜集的关于描写云的优秀习作读给学生听,听之前提出要求:只许用耳朵听,不许动笔记。学生听得很认真,听读之后动笔写《云》。这次习作效果很好,就连平时课堂上总是交不上作文本的学生也能当堂完成。
4.强化听的效果,掌握语言文字运用的技巧
善于倾听的老师对语言比较敏感,领悟力强,也有很强的辨析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倾听学生的发言,能及时分析,做出准确的评价,使学生真切感受到教师敏锐的语感。
(1)尊重学生,捕捉生成
作为教师,要以尊重为前提,认真倾听学生发言。无论课堂内外,无论学生们的发言是否精彩,语言是否流畅,表达是否合理,我们都要注意认真倾听,即便偶尔需要作些小提示,也绝不能无故打断。当学生答非所问时,教师不要一味地否定和指责。
面对学生的答非所问,教师要在揣摩学生心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对学生的善意之举给予肯定,然后再想办法加以引导。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意愿,又保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和语言。
(2)倾听疑惑,引导思考
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同,所以发展的速度也是不同的。老师应该耐心倾听学生的发言,当学生有疑惑时,能适时地进行引导,而不应该轻易放弃和学生进行思维碰撞的机会。
(3)语言训练,促进发展
阅读理解要与表达运用共生。教师要抓住文本的生成点,引导学生根据文本,大胆想象,合理补白,进行思维、语言训练。
总之,听是语言文字运用的首要基础,听是阅读深入对话的重要前提,听力是一种积极的思维过程,是语言文字运用的第一块基石。听、说、读、写是并行不悖的四种能力。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应清楚地认识到“听”在语言文字运用中的重要性,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更新教育观念,努力发展听力教学的能力。这样学生“听”的能力一定能得到发展和不断提高,为语文学习的可持续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