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研究个人教育投资与收入关系

2015-03-10张晓虹

会计之友 2015年6期
关键词:结构方程模型人力资本

张晓虹

【摘 要】 文章根据各种因素对个人收入的作用机制,建立了关于各种影响因素与个人收入之间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在实证分析中,利用LISREL8.7软件估计和检验结构方程模型。比起经典的明塞尔模型,结构方程模型能够将个人教育投资对收入的影响从其他影响因素中分离出来,并且能够分析其对收入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从而更准确地反映个人教育投资对收入的作用。

【关键词】 人力资本; 教育投资收益; 结构方程模型

中图分类号:G46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5)06-0023-05

经典的明塞尔收入方程给出了个人收入的对数与受教育年限、工作年限以及工作年限平方之间的关系。该模型在估计教育投资收益率方面得到了最广泛的应用,但在解释现实中诸多因素对个人收入的作用路径方面具有明显的局限性。本文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详细分析影响个人收入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交错关系,以及它们对个人收入的作用路径。

一、个人收益的构成

根据教育投资的收益是否能够用货币来衡量,可以把教育为一个人带来的收益分为市场化收益和非市场化收益。市场化收益主要包括工资收入、社会保障,非市场化收益主要包括教育投资可带来生活质量的改善和精神满足。

教育所带来的收益中货币化收益是最主要的,因为一个人努力接受更高等级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得到更好的工作,从而获得更高的收入。从中国的现实看,接受更高等级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非货币性收益的人数可以忽略不计,而在货币收益中,机会最终也是体现在收入上。因此,本文确定以工资收入作为与教育投资相关的主要收益,后面的分析中就采用“收入”一词。

二、各种因素对个人收入的作用机制分析

影响个人收入的因素有很多,归纳起来有两大类:第一类是非人力资本因素,如劳动力市场供求、行业因素等;第二类是人力资本因素,即个人人力资本存量因素。在研究教育收益率的时候,我们无法从收入中直接分离出非人力资本因素和人力资本因素的影响,更无法直接将教育因素对收入的影响分离出来,所以需要将与收入相关的全部影响因素都加入模型,通过模型计算,将它们对收入的影响分离开来。

(一)非人力资本因素对个人收入的影响

拥有同样人力资本的人由于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不同、所在行业不同,他们的收入就会有所差别,有时甚至是很大的差别。

1.劳动力市场因素对个人收入的影响

根据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应当进入主要劳动力市场,从而获得更高的收入,但这种因果关系是否成立还要取决于劳动力市场供求条件。如果在主要劳动力市场中,供给大于需求,那么即使是受教育程度高的人也难以进入。发达国家的平均受教育水平高于不发达国家,所以在主要劳动力市场中,高学历的人也不一定能够获得高收入。这正是实证分析得出——发达国家的教育收益率低于不发达国家这个结论的原因。

在中国也有同样现象。不同地区人才素质不同,即人力资本拥有量不同。一般来说,在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地区,人才济济,因此高学历者也难以进入主要劳动力市场,而在经济较落后的地区,人才短缺,高学历者很容易进入主要劳动力市场,从而获得较高收入。因此,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是人力资本以外的影响个人收入的因素。

2.行业因素对个人收入的影响

国家统计局的一项调查表明,中国不同行业之间收入分配差距甚大,不能反映效率与收入的关系。2000年,中国行业最高人均工资水平是行业最低人均工资水平的2.63倍(2007年12月10日《人民日报》),2013年最新数据显示收入最高与最低行业平均工资之比是3.96 :1(2013年5月20日人民网)。而国际上公认行业间收入差距的合理水平在3倍左右,超过3倍则需要加以调控。导致行业间收入差距加大的原因并非人力资本因素,而主要是制度因素。现行体制、制度“明规则”和“潜规则”因素形成收入差别。“明规则”如垄断行业职工的收入高于非垄断行业,“潜规则”如人们所说的“灰色收入”。

(二)人力资本因素对个人收入的作用机制

一些因素是人力资本积累的结果,而另一些因素是形成人力资本积累的原因。所谓反映人力资本积累结果的因素是指那些能够对收入差距产生重要影响的人力资本,如职位、职称和职业因素等;反映人力资本形成原因的因素是指那些能够带来人力资本存量增加的因素,如个人初始能力、受教育程度以及职业培训等。

1.反映人力资本积累结果的因素对收入的影响

人力资本投资结果是存在异质性的,即进行相同人力资本投资的不同个体,其所获得的人力资本增量是不同的。以往研究采用教育投资和教育后投资来测量人力资本是不准确的。这也正是教育和工作年限对收入变差的解释程度很低的原因。因此本文采用职位/职称以及职业来测度人力资本积累结果,分析它们对收入的作用。

(1)职位/职称对收入的影响

在工资收入分配中,收入的差距主要体现在职位或者职称的差别上。在同一个单位,相同工作年限和相同教育程度的两个人,如果他们的职务不同或职称不同,那么他们的收入差别会很大;相反,相同职务或相同职称的两个人,即使工作年限和教育程度不同,他们的收入差别也会很小。

这种职务和职称等级的差别来源于个人拥有的人力资本存量的差别。因此用职务和职称的综合指标代表人力资本存量来考察其对个人收入的作用更具有合理性。

(2)职业对收入的影响

劳动者从事的职业反映了个人人力资本的构成情况,例如从事医生、律师、飞行员、艺术以及软件编程等职业的人,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素质,这种专业素质就是人力资本的一部分,正是这种专业性很强的人力资本使他们获得更高的收入。因此,“职业”也是人力资本的一个测量指标。

2.反映人力资本形成原因的因素对收入的影响

(1)初始能力对个人收入的作用机制

这里讨论的初始能力是指个人在接受学校教育之前所具备的能力,既包括遗传因素决定的能力,也包括家庭环境及父母教育决定的能力。

初始能力并不直接作用于个人收入,而是通过学校教育和其他人力资本投资活动间接地作用于收入。个人初始能力对收入的作用通过图1所示的途径进行。

首先,初始能力通过对教育的作用间接地作用于个人收入。通常与受教育水平相关的能力是学习能力或认知能力,这种能力一方面来源于家族的遗传,另一方面来源于父母的言传身教。遗传的结果反映在孩子的智商上,而言传身教的结果反映在孩子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上。那么,在这方面初始能力越强的人,其能够接受的教育越多,且接受的教育质量也越高。

其次,初始能力将通过对就业机会和升职机会的作用而实现对个人收入的影响。初始能力体现在一个人的人际沟通与协调能力上,这种能力对就业和升职机会具有直接实现的机制。经验证明,如果一个人具备很强的沟通与协调能力,那么他在应聘过程中就会容易获得别人的好感,从而获得需要的工作;在工作中,这种能力也会使他创造更好的工作业绩,同时得到同事和领导的信任,进而获得升职的机会。

最后,初始能力还会通过对工作经验积累的作用而间接地影响个人收入。初始能力通过如下两个途径对工作经验积累发生作用,其一是通过学校教育而间接地作用于收入,初始能力越强,受到的学校教育越多,而接受更多教育的人,其认知能力、学习能力越强,从而经验积累的越快越多;其二是直接作用于工作经验积累,有些人虽然没有接受很多的教育,但是工作中,在学习技术等实际操作技能方面体现出很高的悟性,这样的人工作经验积累比较快。

(2)学校教育对个人收入的作用机制

学校教育通过直接和间接两个途径对个人收入产生影响。

第一,教育通过提高受教育者的个人能力,从而直接作用于收入。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教育的生产力功能主要体现如下三个方面:一是教育通过传授前人积累的知识与技术,提高受教育者的科学文化知识与技术水平,增加人的知识含量。二是教育通过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智力与精神活动,促进人的认知能力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即不仅使人学会做正确的事,而且能够掌握正确地做事的本领。三是教育通过伦理道德的评价与高尚人格的弘扬,将对受教育者的道德提升与人格完善产生积极的诱导与驯化作用。因此,教育的生产力功能可以简要地归结为对于受教育者的四大效应上,即提高工作效率的工作效应、提高选择能力的配置效应、提高创新能力的创新效应以及完善人格的道德效应。

第二,教育通过对教育后投资数量和投资成果的影响而间接地作用于收入。学校教育对一个人人力资本提升的作用并不终止于学校教育结束的时候,它在工作中还会继续发挥作用,它能够通过对工作中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而间接地作用于收入。学校教育与教育后投资两者关系是正向的: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越倾向于在工作期间进行更多人力资本投资,因为学校教育改进了人们在职学习吸收和消化的效率。而雇主也倾向于为教育程度更高的员工提供更多的人力资本投资,因为他们认为教育赋予了人们对于接受培训的更大的能力和动机,所以为具有较强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进行投资会更有效率。教育后投资越多的人,人力资本积累更多,因此获得的收入更多。

(3)职业培训对收入的作用机制

职业培训投资是教育后投资的重要内容,是相对于一般的正规学校教育而言的。在职培训分为:干中学、看中学、教中学。非学校教育投资与学校教育投资一样,也是在降低现期收入的同时更大程度地提高未来的收入。对于企业来说,对员工进行职业培训的目的是提高劳动者的技术水平、劳动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收入;对于劳动者个人来说,职业培训可以增加其人力资本水平,从而获得更高的收入。

(4)工作年限对收入的作用机制

工作年限对收入的直接作用反映在工龄工资上,而工龄工资在总收入中所占比例非常小。工作年限对个人收入的间接作用是通过人力资本的积累而发生的。工作时间越长的人,通过干中学、看中学以及相关的培训会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从而拥有更多的人力资本。根据人力资本理论可知,他们将获得更高的收入。

三、构建结构方程的理论模型

(一)选取潜在变量和测量指标

1.选取内生潜在变量及其测量指标

内生潜在变量是由系统内决定的,并且是不能被直接观测的到变量。本文中选取三个内生潜在变量:个人总收入、受教育程度和人力资本。

(1)个人总收入

一个人的总收入主要由其人力资本以及与人力资本相关的因素所决定,即由系统内的各影响因素决定,因此显然是内生变量。本文只将个人货币总收入作为个人收益的测量指标,当然是税前的总收入。

(2)受教育程度

由于个人初始能力对教育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将受教育程度变量视为内生变量更为合理。又由于学校教育是一个笼统的变量,因此把它看作潜在变量。反映受教育程度的变量显然要包括受教育等级或者受教育年限指标。本研究采取等级制度,不同等级的教育所履行的人力资本开发功能不同,从而对收入的影响也不同。在本文的结构方程模型中,教育等级作为定序变量处理,即研究生学历高于本科学历,而本科学历高于高中学历等等。

另外一个反映受教育程度的变量是教育质量。不同质量的学校教育对学生人力资本增加程度是不同的,甚至有非常大的差距。如重点高中和非重点高中,典型的差别就是他们的毕业生升学率。有些重点高中毕业生考入一本院校的人数近2/3,而普通高中则可能只有1/10。以往一些学者研究教育质量对收入的影响时,采用学校生均教育经费投入、教师工资、学校等级等指标作为测度教育质量的指标,本文采用学校等级指标,包括高中学校等级和高等院校等级两个指标。

(3)人力资本

除了市场条件和政策因素以外,人力资本是影响个人收益的绝对重要因素。一个人的人力资本积累程度是由其个人能力、所受的学校教育、职业培训等因素所决定的,因此属于内生变量。显然,人力资本是一个不可观测的变量,需要找到能够说明人力资本存量的变量。本文设定人力资本的测量指标为:职务/职称和职业。

2.选取外生潜在变量及其测量指标

本文选取三个外生潜在变量:工作年限、个人初始能力和职业培训。

(1)工作年限

由于工作年限是可以观测的指标,所以将该潜在变量直接对应一个观测指标。

(2)个人初始能力

家庭背景对个人初始能力的作用,一方面体现在遗传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体现在家庭环境和由父母所处的社会地位的影响,以及父母对他们的子女进行的有目的的早期人力资本投资上。从统计的角度看,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和社会地位与子女的个人能力成正相关关系。因此本文选择用家庭背景来反映一个人的初始能力是合适的。

作为反映家庭背景的指标,我们选择了父母的职业、父母的学历和父母的收入。

(3)职业培训

职业培训为潜在变量,其测量变量为培训次数/时间长度和培训等级,培训质量的具体指标为培训等级。

(二)构建结构方程模型

模型中内生潜在变量为三个:个人总收入、受教育程度和人力资本;外生潜在变量有三个:工作年限、个人初始能力和职业培训。具体如图2。

根据这个理论模型框架,利用LISREL应用软件,得出路径系数。由此,可以分析出与以往研究不同的结论,即该结构方程模型不仅可以得出教育对收入作用的直接效应,也能分析出教育通过人力资本而对收入产生的间接效应。这正是本文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教育对收入作用的初衷。

四、实证分析

实证工作主要包括:第一,设计调查问卷,选择调查方法,确立资料整理方法;第二,对收回的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筛选、转化和分析,确定模型分析所需要的有效数据;第三,采用SPSS软件进行因子分析验证在该样本下指标分类的正确性;第四,采用LISREL软件估计并验证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各种影响因素对个人收入的直接作用效果和间接作用效果,从而揭示出教育对个人收入的作用机理。问卷设计和数据处理这里不作更多描述。

(一)因子分析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00份,收回有效问卷471份。利用SPSS软件对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分别进行因子分析。

1.外生变量进行因子分析结果

根据初步因子分析结果,发现对于该样本数据来说,家庭人均收入指标不显著,因此将其释放。对剩余六个指标再次进行因子分析,结果见表1和表2。

表1给出了三个指标的因子分析结果,这三个指标对方差的贡献率提高到86.355%。很显然,父母的学历和父母的职业属于一组,而工作年限单独说明一个指标。由上面的因子分析可以看出,本文选择的测量指标经过筛选之后,与要说明的潜在变量之间的关系得到了验证。这是结构模型能够实现的基础条件。

2.内生变量因子分析结果

因子分析结果如表3和表4。总体方差解释(表3)表明需要用两个因子说明这五个指标,而这五个指标的贡献率为76.142%。从旋转的负荷矩阵(表4)看,本人的学历、高中等级、大学等级仍然说明一个因子——受教育程度。而收入和职位/职称仍然属于高度相关的两个不同概念。因此内生因子有三个:个人收入、受教育程度和人力资本(这里用职位/职称来表示)。

(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

在结构模型的参数中,除能力与人力资本相关系数的t检验(t>1.96)通过0.05显著性水平之外,其他系数的t检验(t>2.58),均通过0.01显著水平的检验。

图3中inc为个人收入,edu为受教育程度,hcp为人力资本,time为工作年限,ab为个人能力。

关于结构模型的拟合优度检验:收入对教育、人力资本和工作年限的回归检验结果比较理想(R2=0.53),说明收入被这三个变量解释程度较高。但是受教育程度和人力资本两个回归模型以及引致效果中的三个模型的拟合优度不够理想,这说明个人能力和受教育程度对人力资本都不是完全的解释变量。对前者的解释是受教育程度不仅取决于个人能力,还取决于教育制度(即基本保证每个人都能接受9年义务教育),以及学校教育管理(学校的“强制”学习办法)。当然这其中也包括衡量个人初始能力的指标不能完全反映能力的原因。对于后者的合理解释是与收入密切相关的人力资本(这里用职位/职称代替)不仅受到个人能力和受教育程度的影响,还受到教育后投资(在职培训和干中学)的影响。而此模型中没有考虑这部分影响。这并不表示此关系不成立,只是说还有其他解释变量没有被包括进来。

结合图3中的结果,总结各因素之间的直接作用、间接作用系数,并分离出各因素对收入的最终作用结果,如表5。教育对收入的作用系数为0.14+0.44*0.22=0.23,如果考虑完全属于教育的作用,还需要减去个人初始能力的作用0.4*0.23=0.092,最后得到完全属于教育对收入的作用系数为0.23-0.092=0.138。由此计算出本科教育高于高中教育的收益率6.9%(13.8%*2/4)。

由上述比较可以看出,将教育作为内生变量,一方面可以看出教育受个人初始能力影响的程度;另一方面也看到个人初始能力真正发挥的作用,即它不仅对工作中人力资本积累产生直接影响,而且还通过对教育的影响而间接地对人力资本产生影响。

从表6可以看出,在模型整体适配度检验中,卡方检验结果中?字2/df小于3,符合要求。但p值不够理想,其他指标都非常好,模型基本可以通过。

本文采用的结构方程模型方法突破了以往计算方法的局限性,它不仅可以提供复杂的路径关系分析,而且释放了变量不能存在测量误差的限制。在实证研究的结果中看到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可以清楚地了解各种因素收入的作用路径及作用程度,从而也清楚地认识到教育对收入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美]雅各布·明塞尔. 人力资本理论研究[M].张凤林,译.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116-123,129-130.

[2] 张凤林.人力资本理论及其应用研究[M].商务印书馆,2007:162.

[3] 李雪松,詹姆斯·赫克曼.选择偏差、比较优势与教育的异质性回报:基于中国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4(4):91-99.

[4] 陈晓宇,陈良,夏晨.20世纪90年代中国城镇教育收益率的变化与启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4):65-72.

[5] Gary S. Becker. Human Capital. Third Edition[M].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74.

[6] Mincer J. Schooling, Experience and Earnings[M].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Incorporated,1974.

[7] 王云多.教育水平差别对个人收入分配的影响——基于部分省市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J].现代教育管理,2010(2):1-4.

[8] 王云多.含有能力测定变量的人力资本收入函数研究及实证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12):183-187.

[9] 李志刚.文凭信号作用下的个人教育投资模型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8(16):58-60.

猜你喜欢

结构方程模型人力资本
中国西部区域基础设施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学习动机对大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人际互动的中介效应
我国信托业资本配置效率影响因素研究
浅谈国有企业人力资本投资与改革研究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改进ARMA模型参数估计
企业人力资本会计计量方法的新探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对贵州经济发展的研究
浅析人力资本的经济权利与企业剩余分配
人力资本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理论及实证分析
消费者网络购物行为决策影响因素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