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4年常州生物医药产业的分析与研究

2015-03-09陈锐陈瑶翁坚红偰蜀江蒋鹏举常州市生物技术发展中心江苏常州33常州市科学技术普及服务中心江苏常州300常州市科学技术局江苏常州30常州大学江苏常州364

药学进展 2015年11期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措施

陈锐,陈瑶,翁坚红,偰蜀江,蒋鹏举(.常州市生物技术发展中心,江苏 常州 33;.常州市科学技术普及服务中心,江苏 常州 300;3.常州市科学技术局,江苏 常州30;4.常州大学,江苏 常州 364)



2014年常州生物医药产业的分析与研究

陈锐1,陈瑶1,翁坚红2,偰蜀江1,蒋鹏举3,4*
(1.常州市生物技术发展中心,江苏 常州 213131;2.常州市科学技术普及服务中心,江苏 常州 213001;3.常州市科学技术局,江苏 常州213022;4.常州大学,江苏 常州 213164)

[摘要]随着中国医疗改革的持续推进,以及生物医药被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中国生物医药产业迎来了加速发展和布局调整的重要机遇。近年来,常州市政府也不断加大对生物医药的投入力度,从政策和资金等各方面扶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主要从产业概况、产业结构、产业布局、创新能力、资本运作、人才建设等方面,全面总结常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情况,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推进措施。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分析;措施

接受日期:2015-10-12

研究方向:科技管理和生物医药;

Tel:0519-85681504;E-mail:pengju.jiang@gmail.com

Analysis and Research on the Biopharm Industry of Changzhou in 2014

CHEN Rui1, CHEN Yao1, WENG Jianhong2, XIE Shujiang1, JIANG Pengju3,4
(1.Changzhou Biotechnology Development Center, Changzhou 213131, China; 2.Changzhou Popularization of Science & Technology Service Center, Changzhou 213001, China; 3.Changzhou Science & Technology Bureau, Changzhou 213022, China; 4.Changzhou University, Changzhou 213164, China )

[Abstract] With the promotion of in-depth reform of China’s medical and healthcare system andthe incorporation of Biopharm into the national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y system, China’s biopharm industry is now facing the critical opportunity to speed up development and optimize industry structure. In recent years, Changzhou government is constantly reinforcing investment on biopharm sector, supporting the industry development with policies and capital. In this article, the development of Changzhou biopharm industry was comprehensively summarized from the aspects of industry overview, industry structure, industry layout, innovation capability, capital management and talent program. The existing problems were also analyzed and promoting measures proposed.

[Key words]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y; biopharm industry; innovation; analysis; measure

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的新常态,但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的生物医药产业却仍保持快速发展。据统计,2014年我国生物医药领域成为为数不多的远超GDP增速的行业之一,预计2015年全国市场份额有望达100亿美元;到2020年,中国的生物医药市场将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市场。近年来,常州市委、市政府把新医药产业列为我市重点培育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2014年出台了《关于推进十大产业链建设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又把新医药产业链列为今后主要的发展方向之一,不断加大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支持力度,促进了常州市生物医药行业的繁荣发展。

1 产业发展概况

据常州市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4年常州市生物医药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共142家,总产值402.3亿元,同比增长10.9%;总销售额391亿元,同比增长12.2%;利税50.2亿元,同比增长30.2%;利润32.3亿元,同比增长26.2%。总体上,生物医药产业呈产销平稳增加、盈利明显增强的态势,成为常州市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产业结构

2.1细分领域

根据江苏省科技厅对生物医药产业领域的划分(见表1),常州市医疗器械和生物工业的企业数量最多;生物工业产值最大,其次是医疗器械。生物工业企业主要生产原料药和中间体,位于产业链下游,门槛较低,因而企业数较多。但近年来,随着环保压力的加大及同质化竞争激烈带来的利润降低,传统原料药企业和低端仿制药企业逐步向特色原料药和制剂、创新药物产业转型升级[1]。而常州在生物制药、生物能源等领域企业数量、产值相对较少。

表1 2014年常州生物医药产业各细分领域企业数和产值分布Table 1 Number and value output of enterprises in each segment of Changzhou biopharm industry in 2014

2.2产品类型

在药品方面,据常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数据分析,目前正常运营的37家药品生产持证企业中,纯原料药生产企业10家,同时生产化学原料药及制剂的企业12家,同时生产生化原料药及制剂的企业4家(见图1)。2014年,37家药品生产企业总产值77.33亿,同比增长22.49%;销售额累计76.80亿,同比增长22.08%;利润达8.51亿,贡献利税13.17亿。具体而言,这些药品生产企业涵盖857个药品品种,包括心脑血管类、消化类、抗生素、呼吸类、精神类、抗肿瘤、循环系统等领域。其中,常州制药厂以“中国心脑血管药物专家工厂”著称;常州四药厂专注于消化类、心血管类、呼吸类、麻精特药、抗组胺类等五大疾病治疗领域,其生产的奥克®、兰苏®、缬克®3只产品连续多年被评为江苏省名牌产品;江苏亚邦的抗ED药物万菲乐,打破了外资品牌在中国的垄断,已与80%全国百强连锁药店签订了销售协议;千红制药的胰激肽原酶占据国内90%市场份额,因肝素钠更成为全国最大和世界第三大的供应商。

图1 常州市药品持证企业产品类型分布Figure 1 Product category of licensed pharmaceutical enterprises in Changzhou

在医疗器械方面,2014年常州共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304家,其中71家规模以上生产企业完成产值89.2亿元,同期增幅4.6%,位居全省第2。对全市304家持证医疗器械企业按照产品类型分类可见,常州在骨科植入类、高分子器械类、手术器械类、卫生材料及敷料、医用电子产品、康复器材六大领域形成集群并稳步发展[1](见图2)。近两年来,一些高附加值的新兴门类也逐渐培育壮大,成为未来医疗器械产业新的增长点。例如,齿科行业涵盖了人工牙科种植体、数字化义齿、牙齿矫治器等领域的10多家企业(如,百康特、创英、福隆数齿)[2];诊断试剂及仪器行业也逐渐形成气候,除了一些知名的药企(如,千红、太平洋美诺克)涉足诊断领域,并获得了产品注册证,一些新引进的诊断企业也不断壮大。

图2 常州市医疗器械持证企业产品类型分布Figure 2 Product category of licensed medical device enterprises in Changzhou

2.3企业规模

2014年常州142家规模以上药企中,产值超亿元的生物医药企业64家,产值超5亿元的生物医药企业17家,产值超10亿元的生物医药企业6家(见图3)。总体来看,我市新医药企业虽与国内大型药企相比依然差距明显,与国际药企巨头更无法比肩,但常州新医药产业发展的空间巨大,需进一步发挥各园区的集聚作用和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效应,做大、做专、做强常州的新医药产业。

图3 2014年常州不同规模药企的数量和总产值Figure 3 Number and total output value of Changzhou pharmaceutical enterprises of various sizes in 2014

3 产业布局

3.1辖区分布

将142家规模以上企业按辖市区(金坛、溧阳、武进、新北、天宁、钟楼)统计发现,因地域面积相对广阔,加上工业基础较雄厚,有超过半数规模以上企业位于武进;而新北区由于生命健康产业园和生物医药孵化器建设等利好政策的支持,多家新医药企业积极向园区聚集,使新北区已成为全市第二大新医药企业集聚地;而金坛以15%的规模以上企业数位居全市第3,也是新医药产业重点发展的区域(见图4)。

图4 2014年常州各辖市区医药企业数占比Figure 4 Proportion of pharmaceutical enterprises in each district of Changzhou in 2014

就产值而言,企业数与产值并不成正比,新北区的企业数与武进区相比不及其一半,但其产值却是武进区的1.6倍(见图5)。进一步分析发现,主要是因为新北区生物工业领域企业数量多,体量相对较大,而武进区医疗器械企业居多,体量相对较小,但总体上两区企业的税收贡献相当。

图5 2014年各辖市区医药企业产值占比Figure 5 Output value proportion of pharmaceutical enterprises in each district of Changzhou in 2014

3.2载体分布

为促进新医药产业迅速发展,各区纷纷加大生物医药孵化器和产业园的建设。位于新北区的常州生命健康产业园、生物医药孵化器与武进区的西太湖国际医疗产业园,形成北药南器械的呼应之势(见表2)。

表2 常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和孵化器建设情况Table 2 Construction of Changzhou biopharm zone and incubator

这些专业性的园区、孵化器,硬件条件好,具备了生化、理化、医学检验的公共平台,为企业提供了孵化、培育及专业技术服务。但目前,这些园区及孵化器普遍缺乏公共动物房、安全评价中心、药理药效研究中心、医疗器械测试中心等公共平台,后续需不断升级、完善。同时,我市一些综合性的园区、孵化器近年来也已集聚和容纳了一批数量可观的新医药项目,包括位于科教城的生物医药科技中心、三晶孵化器、武进科创中心、新北区留学生创业园、武进高新区等。这些综合性孵化器,建设时间早、地理位置佳、配套相对成熟,但往往缺乏新医药专业的公共服务平台。考虑到目前这些载体已积聚了一定数量的新医药企业,建议可通过融资租赁或引入第三方检测机构等方式,建设一批专业服务平台,满足企业需求。

4 创新能力

4.1高新技术企业发展

从2008年新版高新技术企业政策实施以来,常州生物医药企业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数量逐年增加,2014年达88家,占全市总数的9%,这也从侧面说明了企业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正不断增强(见表3)。

表3 2008—2014年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情况Table 3 Hi-tech enterprises certification in 2008-2014

4.2科技项目立项

2014年常州市生物医药企业争取上级项目数基本保持平稳(见表4)。共有国家级项目29项,省级项目32项,市级生物医药科技专项34项。近几年,我市新医药企业项目争取已从一枝独秀演变到百家争鸣的局面,不管是成熟期企业或是初创期企业,均有国家级项目斩获。值得关注的是,2014年年底常州四药的“抗高血压沙坦类药物的绿色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表4 近3年常州市新医药科技项目立项情况Table 4 New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projects established in recent three years in Changzhou

4.3创新平台建设

截至2014年,常州市生物医药企业中共有国家、省、市三级“两站三中心”(即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企业院士工作站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141个,其中国家级3个、省级88个、市级50个(见表5)。

表5 各辖市区“两站三中心”建设情况Table 5 Distribution of Companies and Centers in different districts

由表5可见,新北区、武进区由于重视研发机构和平台的建设,“两站三中心”数量明显高于其他各区,这也是两区生物医药企业发展迅速的原因之一。进一步分析发现,这141个平台中,涉及医疗器械与卫生材料类44个、生物工业类34个、化学药品类22个、生物农业类24个、生物制药类9个、生物能源类4个、中药类1个、其他3个,这与目前我市新医药产业各领域的发展情况相同步。

5 资本运作

截至2014年,常州共有新医药上市企业13家(见表6)。此外,常州康和生物、江苏康顺医用净化等公司在上海股权交易中心Q版挂牌。

继前两年,康辉控股、创生医疗分别被美顿力、史塞克以8.16亿美元、7.64亿美元重金收购以来,2014年医疗器械巨头美国柯惠跨境并购常州康迪医用吻合器有限公司;达实智能以8.7亿元收购江苏久信医疗;江苏悦达投资集团斥资3.75亿元持股60%卡特新能源股权;创业板上市企业中元华电6.9亿元并购世轩科技。除被并购标的,常州企业如福隆控股还收购以色列CollPlant公司部分股权,致力于重组人体胶原蛋白研发。此外,越来越多的产业投资基金也向常州积聚。国药集团设立30亿元的健康产业基金,落户常州西太湖科技产业园;武进西太湖科技产业园与区内企业、基金共同组建了山蓝健康产业基金主投天使阶段项目,并且吸引了盛宇医疗产业基金流入园区。

表6 直接或间接上市的常州新医药企业Table 6 Directly or indirectly listed pharmaceutical enterprises in Changzhou

6 人才队伍建设

近年来,常州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常州大学制药与生命科学学院、常州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健康科学研究院、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卫生职业高等学校等积极培育新医药技术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其次,2014年新成立的常州医疗器械产业研究院依托上海理工大学、常州大学,整合国内外医疗器械领域人才和研发资源,为常州、江苏乃至全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研发及科技支撑。人才的引进也为产业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和动力。截至2014年年底,全市共签约落户新医药人才318名,包括常州市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龙城英才、江苏省双创人才等。

7 推进措施

7.1推动技术创新

企业作为创新驱动主体,核心是推动技术创新。一是通过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实现技术突破与创新;二是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强化企业创新能力;三是深化产学研合作,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以多种形式建立合作载体及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7.2强化人才支撑

企业作为创新驱动主角,根本是强化人才支撑。一是招商引智引进“海归”人才,并给予土地、资金、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倾斜;二是产学研合作吸引科研人才及研发团队来常州创新创业;三是以常州大学制药与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与健康科学研究院为基础,培养基础人才,同时为新医药企业人才提供再学习、再深造的机会;四是以猎头猎取企业急需的技术、管理、市场人才,以及互联网+、电子商务等复合型人才。

7.3推进园区建设

推进园区项目建设,协调各相关部门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大力引进国际、国内知名新医药企业入驻园区,以规模效应、协同效应,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推动产业发展。

7.4实施重大项目

鼓励生物医药企业坚持“创新为主、仿创结合”,实施一批市场前景良好的重大产业项目。引进符合生物医药产业链发展的重大项目落户常州,尤其是产业链发展的空白环节。推进孵化器、加速器建设,加快孵化企业的成长速度,不断为生物医药产业链的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7.5引导资本运营

引导企业通过资本、技术、品牌、市场等手段实施兼并重组,加快培育资本规模大、产业关联度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骨干企业集团;支持重点骨干企业放眼全球市场,实施境内外并购,提升国内外市场竞争力;鼓励领军人才创业企业加快与产业资本和风创投基金联姻,加快小微科技企业与大企业联合,促进科技型医药企业加快发展。

7.6完善机构职能

常州市科技局、常州市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作为生物医药产业推进的主要部门,在产业链建链、补链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特别是在建设产业上游研发链及壮大健康服务链上,取得一定成效,同时也为招商部门引进重大项目提供了参考意见。今后,还将加强与其他各部门资源和力量的统筹,进一步完善优化产业链,提升产业效能的推进器作用,不断促进我市生物医药产业的快速高效成长。

[参 考 文 献]

[1]陈瑶, 李克林, 范晓, 等. 苏南地区健康产业发展初探[J]. 江苏科技信息, 2015(30): 1-6.

[2]许柏松, 蒋鹏举, 周欣, 等. 常州市齿科产业调研分析[J]. 江苏科技信息, 2015(9): 6-8.

[专家介绍]蒋鹏举:博士,现任常州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常州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毕业于南京大学强化部、配位化学研究所和牛津大学圣约翰学院,获理学学士、化学硕士和生化博士学位;并曾于牛津大学生化系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2010年回国后,进入常州市科技局,先后分管生物医药、农村、社会事业、基础研究、国际合作、科技奖励、科技金融、成果转化等领域的科技创新工作。在生物医药方面,先后策划并推动设立常州市生物医药办公室、常州市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常州生物技术与医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常州市生化学会、常州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等产业推进机构和组织。另一方面,蒋教授的科研方向主要集中于蛋白结构和相互作用研究,以及生物无机化学和锌离子荧光探针开发等。近5年来,已在正式学术刊物上发表科研管理论文10篇、生化研究论文22篇,申请专利17项。曾任江苏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常务理事和常州市生化学会副理事长。

·前沿与进展·

ADVANCES IN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通讯作者:蒋鹏举,副局长,教授;

[中图分类号]R95;F4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5094(2015)11-0832-06

猜你喜欢

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措施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节能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十二五”回顾与“十三五”建议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间接融资支持研究
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位培育模式、机制与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