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根治术后发生胸腔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
2015-03-08徐燕明陈泽湘
徐燕明, 陈泽湘
(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 四川 宜宾, 644000)
食管癌根治术后发生胸腔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
徐燕明, 陈泽湘
(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 四川 宜宾, 644000)
摘要:目的探讨食管癌根治术后发生胸腔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食管癌患者150例,回顾性调查患者术后发生胸腔感染情况,采用χ2检验,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多元回归对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50例食管癌患者术后发生胸腔感染21例(14%),革兰阳性菌检查率52.38%,革兰阴性菌检查率38.10%,真菌检出率9.52%。经单因素分析,术后发生胸腔感染与手术操作时间、肺部病灶蔓延、术后污染、预防用抗生素以及引流管置留时间等因素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手术操作时间、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以及术后污染是导致食管癌术后发生胸腔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医护人员应及时给予相关患者针对性预防保护措施,控制相关危险因素的发生,有效地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提高食管癌根治术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食管癌根治术; 胸腔感染; 危险因素; 护理干预
外科手术是目前治疗食管癌的首选方法,但由于手术创伤面积较大,手术持续时间及术野暴露于外界时间较长[1-2],术后胸腔感的机会也随之增大[3]。术后胸腔感染可影响患者的康复,延长住院天数,影响手术效果,甚至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引起医疗纠纷[4]。为了探讨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发生胸腔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预防胸腔感染的护理措施,降低术后胸腔感染的发生率,本文对2010年1月—2014年3月150例食管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4年3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食管癌患者150例,男78例,女72例;年龄35~75 岁,平均(45.8±4.5)岁。入选患者住院时间均>48 h。
1.2 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150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并汇总发生术后胸腔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具体内容包括:患者基本资料(姓名、性别、年龄、病史)、住院天数、手术时间、侵入性操作(泌尿道插管、静脉插管)、肺部病灶蔓延、胸管留置时间、感染日期、术后污染、抗菌药物情况、致病菌、预后等。手术前后以及操作过程中可能与术后发生胸腔感染等因素。在无菌操作条件下,将患者的胸水及引流管末端置入无菌试管,在细菌实验室里进行细菌培养。
1.3 诊断标准
参照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5], 对结果进行判断及计数统计。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χ2检验,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多元回归对危险因素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感染率及病原菌分布
150例食管癌患者发生术后胸腔感染21例,感染率14%; 其中做胸水细菌培养120例,做胸腔引流管端侧细菌培养30例,送检率100.00%。21例阳性,阳性率为14%, 革兰阳性菌检查率占52.38%, 革兰阴性菌检查率占38.10%, 真菌检出率占9.52%, 见表1。
2.2 单因素结果分析
将可能影响食管癌患者根治术后有可能导致胸腔感染的因素进行分析,术后发生胸腔感染与手术操作时间、肺部病灶蔓延、术后污染、预防用抗生素以及引流管置留时间等因素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1 病原菌分布及构成比[n(%)]
表2 食管癌根治术后胸腔感染相关因素与感染率[n(%)]
2.3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术后胸腔感染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手术操作时间、肺部病灶蔓延、术后污染、预防用抗生素以及引流管置留时间5个因素定为自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多因素分析,得出手术操作时间、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以及术后污染是导致食管癌术后发生胸腔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3。
3讨论
3.1 危险因素分析
中国的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居世界前列[6-7]。手术治疗是现阶段食管癌的首选治疗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胸外科手术技术也随之不断提高,食管癌手术治疗的成功率也不断增加,但制约食管癌患者术后恢复的关键因素仍是术后胸腔感染[8-11]。因此,食管癌根治术后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积极防止术后胸腔感染。
表3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本研究分析了150例食管癌手术患者,有21例患者发生术后胸腔感染,感染率为14%。通过对食管癌患者术后的胸水及引流管端测,进行细菌学培养及监测,检出病原菌21株。革兰阳性菌11株,革兰阴性菌8株,真菌2株。革兰阳性球菌在食管癌术后胸腔感染中占52.38%, 均为机会致病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较为多见。可能与广谱抗菌药大量的使用以及手术过程中的侵入性操作有关;革兰阴性杆菌在食管癌术后胸腔感染中占38.10%, 均为机会致病菌,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较为多见。
经单因素分析,食管癌术后发生胸腔感染与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肺部病灶蔓延、术后污染、预防用抗生素以及引流管置留时间等因素密切相关,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患者发生胸腔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是手术操作时间、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以及术后污染,该因素与胸腔感染密切相关。通过研究发现,术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同时,术后联合治疗性使用抗生素,可极大降低患者胸腔感染的概率[12]。术中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认真操作手术,尽量减少手术操作时间,保护周围创面,对食管残端需进行认真的消毒,并及时将食管断端用安全套覆盖,同时减少食管胃肠液外溢。同时,对手术环境要进行彻底消毒,减少环境污染对胸腔感染的影响。
3.2 护理干预
食管癌根治操作手术耗时长、对无菌术要求极高,术后胸腔感染是术后主要并发症[13]。本研究结果显示,手术操作时间、肺部病灶蔓延、术后污染、预防用抗生素以及引流管置留时间,是食管癌根治术后发生胸腔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提示随着手术操作时间的延长、肺部病灶蔓延的扩大,术后污染的增加、使用抗菌药物种类的增多,患者发生胸腔感染的风险增高。因此,对具有上述危险因素的食管癌患者,应进行重点护理监测,尽早提出针对性的护理预防措施,控制胸腔感染发生率[14]。具体措施如下: ① 术前积极开展心理护理,对患者进行心理疏,为患者讲解食管癌根治手术的优势,以及正确配合手术的方式,提高患者手术耐受力和依从性。指导患者和家属选择正确的饮食、药物指导。并加强对患者病房环境消毒、灭菌与隔离的管理和监测,防止外源性感染。对将要进行手术的患者实施保护性隔离,以减少环境感染机会; ② 在手术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保证无菌操作。尽量缩短侵入性操作时间,根据手术进度及时、快速、准确地传递手术器械以减少手术时间; ③ 术后要加强侵入性操作的护理,并密切监护患者的生命体征,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胸腔感染的手术并发症; ④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为了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以及患者发生二重感染,应依据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尽可能减少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并严格控制联合用药指征,在病情控制后应及早停药[15-17]。
综上所述,手术操作时间、肺部病灶蔓延、术后污染、预防用抗生素以及引流管置留时间,是食管癌根治术患者胸腔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对于患者身体和经济双方面都是极大的负担,也给医护工作展增加了难度[18-19]。临床工作中,医护人员应提高对该病术后胸腔感染的认识,保持较高的警惕性和高度的责任心,切实提高治疗水平,给予患者针对性的预防保护措施,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侵入性操作以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有效地降低开胸术后感染发生率[20-22], 提高食管癌根治术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双林, 李然, 韦海涛, 等. 心胸外科疾病手术后后获得性肺炎的防治探讨[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5, 15(7): 753.
[2]胡红军. 胸、腹腔镜联合手术与常规开胸手术治疗食管癌的近期疗效比较[J].山东医药, 2015, 55(5): 71.
[3]郑国平, 钱小毛. 胸腔术后引流液病原菌检测及预防措施[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9, 19(23): 202.
[4]孙小亮, 程贵余, 孙克林.食管癌贲门癌术后住院死亡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20012, 28(10): 614.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S].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01.
[6]Liu H L, Zhang Y, Zheng G L.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injection of injection of dexmedetomid in anaesthesia for esophageal cancer operation[J].中国医用生理学杂志, 2011, 27(4): 495.
[7]赫捷, 邵康. 中国食管癌流行病学现状、诊疗现状及未来对策[J]. 中国癌症杂志, 2011, 21(7): 501.
[8]张林, 齐海. 食管癌术后肺部感染的原因及防治进展[J].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13, 20(5): 588.
[9]李伟, 段东奎, 金哲, 等. 食管癌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病原学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4, 20(13): 3188.
[10]侯量, 朱佳龙, 魏育涛, 等. 食管癌患者术后胸腔感染的危险因素研究[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 23(22): 5451.
[11]邱社祥, 朱曙生, 柳荫江, 等. 高龄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临床分析[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 18(23): 154.
[12]郑国平, 钱小毛. 胸腔术后引流液病原菌检测及预防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9, 19(23): 3202.
[13]张花坪, 胡建军, 袁艳梅, 等. 护理干预在成年食管癌开胸术后患者引流管护理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 2011, 17(35): 70.
[14]汪志美, 汪春雨, 唐正. 护理干预对食管癌放疗期间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的影响[J].. 安徽医药, 2013, 17(10): 1810.
[15]罗智, 赵双燕.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 2009, 4(23): 58.
[16]芦德玲, 王岩, 董英俊, 等. 2008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分析与对策[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9, 19(21): 2841.
[17]李宁. 食管癌术后抗生素单药与多药联合应用临床研究[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 4(29): 20.
[18]李金萍. 开胸术后患者发生胸腔感染的高危因素调查分析[J].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13, 30(5): 504.
[19]周伟, 赵正兰, 方琴. 自控静脉镇痛和自控硬膜外镇痛对食管癌开胸术后应激反应、Th细胞分化以及红细胞糖代谢的影响[J].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5, 21(5): 702.
[20]曾锦丹, 王瑶, 王素梅. 家庭支持干预对食管癌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 19(6): 132.
[21]王慧琴, 章西萍. 不同呼吸训练方法在预防食管癌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效果[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 19(2): 119.
[22]钱军. 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治疗食管癌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分析[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 18(23): 86.
Risk factors of chest infection after radical operation for esophageal carcinomaand nursing interventions
XU Yanming, CHEN Zexiang
(YibinSecondPeople′sHospital,Yibin,Sichuan, 644000)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risk factors of chest infection after radical operation for esophageal carcinoma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s. MethodsA total of 150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cancer were selected and their chest infection conditions after radical operation for esophageal carcinoma were investigated retrospectively χ2test, univariate,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were used to analyze risk factors. ResultsIn 150 patients, postoperative abdominal infection occurred in 21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cancer (14%). Inspection rate of Gram-positive bacteria was 52.38%, the inspection rate of Gram-negative bacteria was 38.10% and detection rate of fungi was 9.52%. After univariate analysis, chest infections were closely correlated with operation time, postoperative pulmonary lesions spread, surgery pollution prevention, protective use of antibiotics and drainage tube indwelling time (P<0.05).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showed that operation time, chest tube indwelling time and postoperative pollution were risk factors for esophageal contamination. ConclusionMedical staffs should treat the patients with the targeted preventive measures to control the risk factors, and these measures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rate of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and impro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esophageal cancer surgery.
KEYWORDS:esophageal resection; chest infection; risk factors; nursing intervention
收稿日期:2015-04-10
中图分类号:R 473.7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353(2015)16-060-04
DOI:10.7619/jcmp.201516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