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生教学督导工作信息沟通机制研究

2015-03-08吕丽辉马香媛

关键词:教学督导信息沟通

吕丽辉,马香媛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管理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研究生教学督导工作信息沟通机制研究

吕丽辉,马香媛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管理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摘要:研究生教学督导工作贯穿研究生的整个培养过程。教学督导组深入研究生管理工作第一线,将工作中获得的信息以及信息分析结果、信息整理意见交互传递给管理部门、教师和研究生三个层级,对督导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有效指导并加以解决。为了保证督导过程中数据采集的精准性,问题分析的针对性,信息反馈的及时性以及工作执行的有效性,就要建立信息沟通机制,包括信息反馈机制、信息共享机制、信息保障机制和信息评价机制。信息沟通机制能够保障教学督导信息沟通系统的良性运行,促进督导对象的自我调整与完善,提高研究生课程学习、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建设,最终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关键词:教学督导;信息沟通;信息沟通机制

我国在校研究生总量已进入世界前列,这在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尤其是培养质量的下降。开展研究生教学督导工作,可以对研究生教育培养各环节实施监督、检查、评估与指导。为了保证督导过程中数据采集的精准性,问题分析的针对性,信息反馈的及时性以及工作执行的有效性,需要建立研究生教学督导工作的信息沟通机制。

一、研究生教学督导工作内容

研究生教学督导工作贯穿研究生的整个培养过程,是强化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主要聘请具有一定教学经验及学术基础的专家,对研究生教育培养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评估和指导,并客观及时地与研究生管理部门(行政部门、培养学院)、教师(指导教师、任课教师)和研究生进行信息沟通,提出工作改进建议,向预期的教学、科研管理过程规范化的培养目标前进。它的工作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层面:

1.课程学习方面的督导;

2.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方面的督导。

基于第一层面,课程学习是研究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方式,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影响。研究生本身的独立性决定了课程学习不同于本科生的深度与自主性;同时,研究生对社会实习实践的参与,决定了对课程学习感性认识和真实体验的提高。所以,任课教师不仅是对具有一定深度的知识进行专业性剖析,还要将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结合起来,将课堂教育与社会教育结合起来,关注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1];导师不仅要对研究生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的写作负责,还要对日常的课程学习进行选课指导、学习质量检查与学习效果分析。研究生教学督导工作要检查与评价教学组织的规范程度、研究生的实习态度与学习态度、以及任课教师与导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创新手段和教学内容等整体教学方式,纠正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总结经验[2];同时,推动课程设置、培养计划制订等合理化建设,探讨并推广课堂教学成功案例,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确保研究生课程教学工作的正常性和有序性[3]。基于第二层面,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是衡量研究生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研究生教学督导工作要监控研究生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完成的整个过程,重点围绕学位论文组织工作的规范程度、研究生科学研究态度、学术创新性和论文指导方式展开,设定衡量标准,提供检测方案,对重要环节实施单项检查与研究,促进论文管理规范化[4];同时,对研究生发表、获得的科研成果进行数量与质量上的统计与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及时反馈给管理部门与指导教师,推动研究生科学研究的整体建设;此外,还要督导研究生的社会实习实践成效,调查研究生对专业领域基本业务环境的熟悉程度及对操作知识的掌握程度,分析社会实践过程中所激发的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检验社会实践对科学研究能力的推动效果。

二、研究生教学督导工作信息沟通情况分析

研究生教学督导工作信息沟通主要是指在监督、检查、评估和指导研究生课程学习、学位论文研究的过程中,督导人员采取多边沟通手段对信息进行收集、整理与分析,然后将这些信息及时有效地输送给督导对象;同时,对督导对象反馈的信息编码进行分析、疏导与再次输送,最终促进督导对象的自我调整与完善,提高课程学习、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建设,改进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环节。这是一个集管理部门、教师、研究生三个层级参与的信息交互过程,包含信息输送、信息反馈、信息再输送三个阶段,并具有一定的连续性。教学督导组深入研究生管理工作第一线,与三个层级广泛接触,应起到在管理部门和教师、教师和研究生、管理部门和研究生之间沟通信息的桥梁作用。将获得的信息以及信息分析结果、信息整理意见交互传递给三个层级,对督导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有效指导并加以解决[5]。

但是,由于缺乏积极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与制度保障,督导组通过大量细致工作而广泛收集来的信息,并没有准确、有效、及时地输送给督导对象[6],三个层级之间的信息沟通依然存有障碍。对教学督导信息沟通情况的分析,可以从课程学习督导、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督导两个方面进行。

1.课程学习方面的信息沟通情况分析

首先,教学督导将通过随堂听课、随机走访、师生座谈、建立学生信息员等方式获取并整理的信息分别输送给管理部门、任课教师与研究生。其次,对这三个层级督导对象所反馈的信息进行再分析,促进督导对象之间的信息对流。再次,将再整理的信息输送给督导对象,促使管理部门能够加强教学制度与教学队伍建设;任课教师能够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提高整体教学水平;研究生能够提高课堂知识获取能力与学习自觉性。见图1。

图1 课程学习方面的信息沟通流程图

这一过程中,容易导致信息沟通障碍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时间安排的不合理。一般在每学期末,管理部门才对教学督导提交的评价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给出关于课堂教学方面的整体情况说明,致使督导对象尤其是任课教师无法及时了解自身课程建设情况,不利于他们根据评价意见改进教学[7]。二是沟通方式的不合理。关于课程学习情况的信息反馈,多为提交巡视表、听课表、期中期末教学情况检查总结等书面形式,这种信息沟通方式对管理部门来说很实用,但是对任课教师和研究生来说,却不如更为便捷清晰的口头点评与现场交流方式有效。三是内容设置的不合理。目前,我国研究生的课程学习督导工作主要对授课深度、教学组织等方面比较关注,而对研究生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的结合能力的培养却比较忽视,这方面的信息沟通很少。四是信息表达与接收能力的不平衡。管理部门与任课教师关于课程学习的表达意愿与表达能力都很强,信息反馈效果好,而研究生却往往以接收信息为主,反馈信息的能力相对较弱。

2.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方面的信息沟通情况分析

首先,教学督导通过参与小论文检查、论文开题、论文送审、论文答辩、师生座谈等过程获取并整理信息,输送给督导对象。其次,对督导对象的反馈信息进行再分析。再次,将分析整理后的信息再次输送给督导对象,促使管理部门能够加强研究生科研管理制度建设;指导教师能够改进学位论文指导方法,提高指导能力;研究生能够提高学术研究水平、治学严谨性与学术创新性。见图2。

图2 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方面的信息沟通流程图

这一过程存在的信息沟通障碍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督导人员与研究生的沟通障碍。研究生在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完成过程中关注的往往是通过与否的结果,而不是完成过程中的学术创新精神与完成质量,所以,对督导人员的监督与检查持逃避和排斥态度,缺乏信息表达的主动性;同时,科学研究过程本身要比课程学习过程更具抽象性,研究生即便存在与督导人员交流信息的愿望,也很难将所要表达的信息清晰准确地传达出去。二是督导人员与指导教师的沟通障碍。由于教学督导很难完全介入到对研究生整个论文撰写过程的监控与评价过程中,无法与指导教师顺畅地交换意见和看法,在把好学位论文质量关上存在一定难度。三是督导工作内容的不全面所导致的信息遗漏。尽管社会实习会给研究生带来一定的社会经验的积累,但是,过度的实习实践会占用研究生的大量时间,导致其很难完整经历一个独立的科学研究过程。而我国研究生教学督导工作往往忽略对研究生社会实践成效、时间分配的合理性以及后续环节的关注,忽略社会实践给研究生科学研究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忽视相关督导工作及信息沟通工作的开展。

三、研究生教学督导工作信息沟通机制的构建

一个科学、合理、高效的信息沟通系统,应当能推动并保障教学督导与三个层级的督导对象之间及时有效的信息对流,从而促进督导对象的自我调整与完善,最终改进与提高课程学习、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建设。具体如图3所示。

图3 教学督导工作信息沟通系统图

在这个系统中,教学督导通过信息获取、输送与反馈,对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及时总结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向督导对象提出工作参考与建议。据此,研究生增强学习自觉性、治学严谨性、社会实践性与学术创新性,提高知识获取能力和学术研究水平;教师(任课教师、指导教师)调整教学方法及论文指导方法,提高教学水平与论文指导能力;管理部门(行政部门、培养学院)调整管理制度建设与管理队伍建设,提高制度执行力和管理水平。

要保证这个信息沟通系统的良性循环,就要在一定原则的指导下,构建信息沟通机制。

(一)信息沟通机制的构建原则

1.客观公正原则。客观公正是信息沟通的基本要求,是确保信息传输过程不失真的根本保证。教学督导组通过对信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将自己把握的信息状态客观、真实地传递给督导对象,为之提供科学、准确、全面的信息数据[8]。保障信息反馈以及信息评价系统运行的公正性与合理性。

2.系统发展原则。研究生教学督导工作属于教学管理系统的子系统,要秉承系统发展的信息沟通思想。首先要站在全局的立场上,全面把握研究生管理各层次、各系统的状态,对获得的第一手信息进行全面系统地评价与调控,力求每个层级的信息沟通都要符合预定的目标。同时,还要坚持与时俱进的发展原则与创新原则,使信息沟通体系始终能跟上研究生教育形势的发展。

3.及时有效原则。信息沟通的前提是要在信息反馈、信息共享、信息评价过程中坚持及时有效的原则。要在第一时间对具有代表性、实用性的信息资料进行分析、整理与升华,提炼出具有实效性的工作参考与建议,及时输送给管理者、教师与研究生,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避免信息的有效性流失或衰减。

(二)信息沟通机制的构建内容

1.信息反馈机制。信息沟通系统是由信息输送者与信息接收者在教学监督与教学指导过程中共同构成的开放式系统。为了查核和纠正系统中可能产生的某些偏差,就要建立信息反馈机制。由督导对象把自己理解后的信息编码再返回给督导组,督导组对反馈信息进行监测、分析与疏导。据此,一方面准确了解督导对象在信息获取、提示、确认、表达方面的诉求,判断是否达到了信息传递的初始目的;另一方面可以加大对信息沟通手段的调整,保障信息沟通成效的最大化。

2.信息共享机制。教学督导过程所采集和整理的信息是十分珍贵的资源,管理部门、教师和研究生应充分共享和合理利用,促进课程学习与学位论文建设。为此,需要加强统筹和组织工作,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现代化技术构建信息管理系统,搭造信息交流平台和信息协作平台等适合的信息共享方式,逐步实现数据信息的无缝对接和动态传递,为督导对象提供畅通的信息交流渠道和快捷的信息利用服务,从而达到信息指导与信息咨询的目的。

3.信息保障机制。信息沟通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研究生教育质量决策的实施,因此,要不断健全信息沟通保障体系,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影响因素及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信息沟通规律,加强信息沟通的科学化和有序化。一是完善信息收集制度,提高教学督导全面、及时地收集信息的能力;二是规范信息报告制度,确保教学督导提交的信息报告内容的真实、客观与严谨。三是建立信息约束机制,对信息沟通内容、环节与渠道进行限定与修正,从而保障规范的、有效的信息的合理沟通。

4.信息评价机制。要构建有效的信息评价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就要对监督、检查、指导、服务与咨询等所有环节进行信息沟通及沟通效果的评估与考核。一要加强对督导人员业绩的考核,具体包括信息收集的数量、质量、及时性等;二要加强对信息沟通反馈情况的检查,及时跟踪调查督导对象对信息的接受情况及反馈程度;三要开展对管理部门、教师和研究生三个层级提高能力的评估,检验教学督导工作效果;最后还要对研究生课程学习、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建设进行总评估,检验研究生培养质量。

信息沟通机制的构建内容,将监督、检查和评估的“督”的职能,与指导、帮助和咨询的“导”的职能系统统一起来,体现了“督”与“导”工作的互促性与系统性,提高了教学督导的工作质量。

四、结论

信息沟通机制作为研究生教学督导制度的有机构成部分,为教学督导系统的良性运行提供了保障。有效的信息沟通,最终目的是提高研究生学习能力与学术水平,进而提升研究生的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促进研究生教育目标的实现。

需要强调的是,信息沟通效果的判断标准之一是各部门或相关人员的规范性、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创新性的调动。但是,如何对这些抽象数据进行量化判断,目前还存在一定难度,这也是未来对信息沟通机制进行重点研究的内容。

参考文献

[1]耿有权,刘道镛,曹蕾.实现“四个转型” 引导创新人才培养——基于东南大学研究生教学督导的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5):5-8.

[2]钱程东,钱悦,张春元,等.强化培养过程管理,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6):41-43.

[3]陈安民,张骏,薛静.研究生教学督导工作的实践与认识[J].中国高教研究,2004(11):42-44.

[4]廖文武,陈文燕,郭代军.研究生教育质量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2(2):11-14.

[5]陶业涛.研究生教学督导工作的认识与思考[J].当代教育科学,2012(15):59-60.

[6]刘多,瞿海东.构建过程管理信息系统 提高研究生过程管理质量[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增刊):111-114.

[7]张巍,齐民,赵明砚.研究生课程质量监督与评价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3):30-33.

[8]石国进.高等学校教学督导系统中的信息反馈机制研究[J].理工高教研究,2004(10):41-42.

A Research on the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Mechanism of Postgraduate Teaching Supervision

LV Li-hui,MA Xiang-yuan

(SchoolofManagement,HangzhouDianziUniversity,HangzhouZhejiang310018,China)

Abstract:The postgraduate teaching supervision runs through the complete process of cultivating postgraduates. The teaching supervision group is involved into the postgraduate management,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collected, the analysis results of it, and the exchanged opinions are delivered to the management department, the teacher, and the students. Then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ocess are to be solved. For ensuring the precision of data acquisition in supervision, the pertinence of specific problems, the timeliness of information feedback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execution of the work, 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the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mechanism, including the information feedback mechanism, the information sharing mechanism, the information safeguard mechanism and the information evaluation system. The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mechanism can guarantee the benign operation of the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in teaching supervision, promote the supervised students to adjust and develop themselves, improve their study, their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heir academic dissertation, and ultimately improve the cultivation quality of postgraduate students.

Key words:teaching supervision;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mechanism

中图分类号:G64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9146(2015)05-0062-05

作者简介:吕丽辉(1972-),女,黑龙江依安人,副教授,旅游管理、遗产管理.

基金项目: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XGG2013YB001);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课题(YB1340)

收稿日期:2015-02-10

DOI:10.13954/j.cnki.hduss.2015.05.012

猜你喜欢

教学督导信息沟通
基于国库集中支付视角的高校内部控制研究
浅谈特高压输电工程铁塔物资供应管理新模式
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谣言的现状及问题反思
新建本科院校教学督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企业管理协同变革
移动版教学督导听课评价系统建设初探
高校如何发挥教学督导在考试中的作用
健全教学督导体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论以学分制为推手的教学督导评价体系的建构与实践
空中管制中信息沟通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