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叔叔于勒》十年教学设计流变的反思

2015-03-08◎潘

现代语文 2015年32期
关键词:我的叔叔于勒于勒叔叔

◎潘 颖



《我的叔叔于勒》十年教学设计流变的反思

◎潘 颖

《我的叔叔于勒》的教学设计一直是一个颇受关注的问题,研究学术界和实践者设计内容焦点,确定这篇小说的教学设计,对指导一线教师教学有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梳理了2006年至今近十年来218篇学术研究文献以及实践者教学设计研究文献,以期对这一问题有一个深入的认识。

一、2006年至今学界对《我的叔叔于勒》的研究焦点

笔者通过对2006年至今十年的218篇关于《我的叔叔于勒》的文献进行梳理,大致分为解读作品、教学设计两大类。

(一)实践者对解读作品关注的焦点

作品的解读是教的前提,解读正确与否与教学内容的确定直接相关,能否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是检验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1.人物形象分析

小说的三要素之一人物形象分析在小说教学中是比较重要的,王茜在《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人物描写中揭示的人性悲哀》一文中指出:莫泊桑的小说善于揭示人性的本质、揭示人物的唯利是图、爱慕虚荣[1]。丛玲玲在《多元解读人物形象——<我的叔叔于勒>中的人物分析》中提出:解读人物在不同环境下的共性、解读人物在同一场景下的不同个性、解读人物在社会大背景下的多面性[2]。给人物分析有了新的启示,对存在的争议也有了新的看法。

2.主题辨析

《我的叔叔于勒》的主题出现了多义、多解,在宋仁才的《也谈<我的叔叔于勒>的主题》的文章中提出:我们还是可以根据主题构成的三个方面,即从作家的立言方面、读者的发现以及尚未揭示出来而又包含在文本形象中的审美意义来进行归纳。[3]这三个方面全面地概括了主题的解读,尤其是包含在文中的审美意义是等待读者去探讨发现的。这篇文章之所以会出现主题的辨析,大概是因为苏教版语文教参出现了三种说法:第一种“金钱关系”说。认为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兄弟于勒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的描述,艺术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第二种“同情”说。认为小说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下层人物——于勒被这个社会遗弃的人的悲惨命运的描述,寄予了作者最深切的同情和怜悯。第三种“虚荣”说。认为小说通过几件琐细的小事揭示菲利普夫妇的那种虚荣得近似滑稽的丑态。一部作品的主题出现几种不同的理解,这说明作品的内涵丰富。很多教师视教参为唯一的教学素材,因此容易在解读主题时出现偏差。

(二)实践者对教学设计关注的焦点

笔者通过互联网搜索,整理了关于《我的叔叔于勒》的24篇教学设计,从中可以窥探当下实践者对该文本的教学关注点。现选取不同地域的两篇教学设计进行比较,并整理出异同点,以察教学关注的焦点。如下表:

教学设计一 教学设计二教材分析 无 略学情分析 无1.学生能通过自学掌握生字词,能读懂小说中的故事情节2.学生对本课文的叙述艺术和主题理解有困难教学目标1.把握小说人物形象及作用2.学习本文细致描写人物内心世界、对人物作个性化描写的丰富方法3.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提高道德观念1.理清小说情节2.分析人物形象3.多元解读主题4.学习本文的叙事视角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从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丰富内蕴。教学重点:通过神态、动作、语言等分析人物形象,从而多元解读主题;教学难点:分析儿童叙事视角的艺术效果。教学过程1.基础检测2.默想文意感悟(标题解读、问题探究)3.品语言、悟感情1.整体感知,概括主题2.理清情节,分析人物3.整体探究,分析叙事视角1.第一个活动是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菲利普夫妇知道卖牡蛎的人是于勒的那部分内容。2.第二个活动是运用本节课学到的内容,分析《孔乙己》的叙述视角。课后拓展 无 试分析《变色龙》与《我的叔叔于勒》异同相同点 都关注了小说的三要素异同点 1.设计二设定教学目标更关注小说的文体特征,并且关注学情选择相对合宜的教学内容2.设计二更体现出设计,而设计一只是单纯的在备课检测活动 无

二、《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的反思

教学设计有不同的定义,迪克和凯瑞把教学设计定义为“用系统方法描述教学,分析、设计、开发、评价和修改的全过程”。进一步了解,语文教学设计是指语文教师根据正确的教育思想和语文教育原理,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针对具体的教学对象和教材,对于语文教学的整个程序及其具体环节、总体结构及其有关层面所做出的预期的行之有效的策划。这一涵义中包含: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评价的设计。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讲的语文教学设计专指阅读教学的设计。

而当下语文实践者更关注的教学设计包含这几个方面: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组织教学过程。对教学内容采取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缺乏更新;在教学评价方面,纵观历年《我的叔叔于勒》的教学设计,很少有老师在教学设计中提到教学评价。这也是语文教学低效的原因之一。

就《我的叔叔于勒》而言,梳理以往文章发现,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分角色朗读;分析人物形象;理清情节;解读主题。教学过程依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教师选择的教学方法还是比较陈旧的,如:朗读法、讲授法。

(一)合宜地分析学情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4]依据课标,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关注学情,进行合宜的学情分析。合宜的学情分析是指,学生学习这篇文章有哪些内容是已经掌握了的,还有的内容是通过自学就可以掌握的,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困难有哪些,应该设计哪些教学活动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正如《我的叔叔于勒》这篇文章,学生能通读课文并大体理清小说的情节,对人物的形象有一定的印象,主题理解存在偏差,需教师指导,小说的叙述视角是学习本文的难点。

(二)确定合宜的教学内容

著名的语文教育家王荣生老师提出:合宜的教学内容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依据文本体式确定教学内容、根据学情选择教学内容[5]。《我的叔叔于勒》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小说。现代小说观认为小说是用散体文字写成的虚构的故事,小说的最基本特征是其叙事性。小说的文体元素既包括故事元素又包括叙事元素。故事层面的元素包括:故事、人物、情节、场景;叙事层面的元素包括:作者与隐含作者、叙述者、叙述人称、叙述视角、叙述时间与故事时间,简称叙事艺术。换句话说,小说要教故事本身和叙事艺术,用语文教学上的语言就是指梳理小说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把握小说意蕴、品味小说语言、欣赏叙事艺术。一般说来,教师在教小说时,情节与人物都会教,而且还教得不错;但教小说的意蕴时,经常出现理解单一、盲目参照教参、把自己的理解强加给学生的情况;经梳理既往文章发现,很少有老师在教小说时教语言,虽然小说文体的最基本特征是叙事性,但人物语言能表现出人物的性格,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暗示人物心理。小说的叙事艺术在文学领域早已不是新兴事物了,而语文教师却一直在重复地教小说的三要素,由此可见,语文教师的教学知识需要不断地更新。

1.多元解读主题

小说的主题也就是小说的意蕴。《我的叔叔于勒》是一篇批判现实主义小说,自2006年至2010年,老师在教这篇文章时定位主题是:本篇文章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教师之所以会这么教,是因为教参就是这么写的,教参之所以这样写,是大的社会政治环境的影响造成的。由于新课改的影响,在2010年前后越来越多的老师开始意识到要多元解读主题,现在更多的老师将主题解读为:这是一群生活在病态社会的普通人。他们身上,存在着各式各样的缺点,却也不失人性中的某此善良。他们的人生所以会上演这样的悲剧,最重要的原因是时代。当然,也不排除人物个性中的缺陷。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2.关注叙事艺术

小说的最基本特征是其叙事性,它不重抒情、不重描摹而重叙述故事,所以学习小说务必要关注叙事艺术。《我的叔叔于勒》的叙述视角,有多重看与被看的关系:首先,我的父母这样的成年人怎么看待于勒:坏蛋、流氓——有良心的人——流氓。第二,我是怎么看我的父母这样看于勒的:有嘲讽意味,但也有同情的意味。第三,我是怎样看于勒的:以亲情评价而不是金钱。最后,“我”(隐含作者)怎样看成年诺瑟夫:表达莫泊桑的态度,持有与诺瑟夫一样的价值观。这样的叙述者与叙述视角的变换,造成了多重的看与被看。

(三)设定课内检测活动

目前,语文教学低效的原因是评价在课外,设定课内检测活动会优化学生学习方式,方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深刻地教学反思,从而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课内检测活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神。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涉猎丰富的课外知识。

参考文献:

[1]王茜.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人物描写中揭示的人性悲哀[J].短篇小说,2014,(4).

[2]丛玲玲.多元解读人物形象——《我的叔叔于勒》中的人物分析[J].现代语文,2010,(7).

[3]宋仁才.也谈《我的叔叔于勒》的主题[J].课外语文,2015. (3).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5]王荣生.语文教学内容重构[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潘 颖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 221000)

猜你喜欢

我的叔叔于勒于勒叔叔
长腿叔叔的三次长高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为什么不能蒙着头睡觉?
我的叔叔于勒(缩写)
《我的叔叔于勒》小说人物分析
别人的玩具,我可不管(一)
《我的叔叔于勒》主题再探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想
《我的叔叔于勒》三度解读
熊叔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