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呼吸衰竭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2015-03-08王亚静
王亚静
无创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呼吸衰竭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王亚静
目的分析无创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呼吸衰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7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呼吸衰竭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34例患者行常规治疗, 观察组41例患者经常规治疗后以无创正压通气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1%明显高于对照组79.4%, 血气分析、体征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例胃肠胀气,1例面部受压充血, 经通气参数调整后好转;对照组2例患者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呼吸衰竭中采取无创正压通气治疗, 效果显著, 控制病情发展,应用价值确切。
无创正压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临床常见呼吸系统疾病,急性发作时常合并呼吸衰竭[1], 病情发展快, 病情危急, 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患者入院后待确定病情后多采取常规治疗, 如抗感染、祛痰平喘、营养支持等治疗, 可稳定患者生命体征, 但效果不佳。无创正压通气广泛应用于慢性或急性呼吸衰竭救治中, 效果肯定。本文就以4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呼吸衰竭中应用无创正压通气, 其效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75例COPD所致呼吸衰竭患者于2010年12月~2013年8月期间到本院就诊, 与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制定COPD标准相符, 并伴呼吸衰竭症状, 经血气分析符合呼吸衰竭, 呼吸次数>30次/min, 吸氧下血氧饱合度(SpO2)<90%[2];男52例, 女23例;年龄50~82岁, 平均年龄(65.7±2.4)岁;按照数字随机表将其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所选研究对象均为COPD所致呼吸衰竭患者;无病理性低血压、心律失常、神志不清、精神障碍患者;排除因痰多黏稠、鼻咽部异常无法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患者;无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上呼吸道或面部无损伤;血流动力学稳定;患者均自愿参与此次研究。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治疗, 行平喘祛痰、抗感染治疗, 予以激素、营养支持, 维持电解质平衡, 必要时吸氧。观察组患者与此同时采取无创正压通气治疗, 患者经鼻或面罩BiPAP呼吸机无创通气治疗, 面罩接导管吸氧, 氧流量维持2~4 L/min, 初始吸气压力8~125 cm H2O(1 cm H2O=0.098 kPa),呼气压力4~6 cm H2O, 根据患者呼吸情况调节压力水平, 逐渐增加, 每次增加2~3 cm H2O, 在5~20 min内使压力调整到合适的水平, 潮气量维持在8~12 ml/kg, 调整氧流量, SpO2维持90%以上。每天通气时间6~18 h, 共3~14 d。通气过程中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予吸氧、拍背, 指导患者正确咳痰, 意识清晰患者可适当饮水、进食。密切监测患者血气分析, 测量呼吸(RR)、心率(HR)、SpO2、氧合指数(PaO2/Fi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
1.4 疗效判定[3]有效:患者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症状消失, 血气指标好转;无效: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症状未消失或加重, 血气分析指标未改善或加重。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有效39例, 无效2例, 治疗有效率为95.1%(39/41);对照组有效27例, 无效7例, 治疗有效率为79.4%(27/34), 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气及体征变化对比 观察组血气分析、体征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气及体征变化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气及体征变化对比(±s)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组别 例数 RR(次/min) HR(次/min) PaO2/FiO2(mm Hg) PaCO2(mm Hg)观察组 41 21.2±6.5a 93±15a 200.3±25.8a 53.4±6.5a对照组 34 29.8±8.2 105±18 170.6±28.5 70.2±11.5
2.3 并发症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观察组出现1例胃肠胀气,1例面部受压充血, 经通气参数调整后好转;对照组2例患者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3 讨论
COPD所致呼吸衰竭是临床常见疾病, 因痰液引流不畅、呼吸疲劳等造成。COPD患者肺部过度充气, 致呼吸肌疲劳,长此以往则会引起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 危及患者生命安全。且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多属于老年患者, 营养丢失严重, 身体机能差, 易发感染。老年患者呼吸肌功能减退,循环供氧量减少, 则会影响氧运送, 并出现障碍。
传统机械通气属于有创操作, 应用效果显著, 并发症较多, 易增加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风险, 并相应的延长了患者住院时间。无创正压通气包括水平正压通气和的持续气道正压, 根据患者自主呼吸, 予以一定压力支持, 在呼吸时利用较低压力呼出气体。在此次研究中, 观察组采取无创正压通气,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血气分析、体征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由结果可以看出,通过无创正压通气, 可明显改善血气指标, 稳定患者病情,控制疾病进展。同时观察组1例胃肠胀气,1例面部受压充血,经通气参数调整后好转;对照组2例患者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由此可见, 无创正压通气不良反应轻, 可降低患者死亡率, 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采取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时, 无创正压通气吸气与会产生较高呼气压, 有效克服气道阻力, 增加肺泡通气量;同时可以降低呼吸功能消耗, 减少二氧化碳生成量, 降低耗氧量。在无创正压呼气时, 会产生较低的呼吸末气道正压, 可有效对抗内源性呼吸末正压, 增加功能肺参量[4];并可以抑制肺泡萎缩, 改善通气, 提高机体肺氧含量, 排除机体过量的二氧化碳, 减少二氧化碳分压, 提高动脉血氧分压[5]。在实施无创正压通气时, 应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干预,使患者和家属能够积极配合治疗。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面罩, 有效固定面罩, 以免发生漏气。同时治疗期间鼓励患者自主咳痰, 保持呼吸道通畅。
综上所述, 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呼吸衰竭中采取无创正压通气治疗, 效果显著, 控制病情发展, 改善患者血气分析及生命体征, 应用价值确切。
[1]侯太辉.无创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中的应用研究.医药论坛杂志,2010,31(20):94.
[2]黄运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Ⅱ型呼吸衰竭临床分析.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9,23(9):865.
[3]杜玉国.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4):515.
[4]张卫东.无创正压通气救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医药论坛杂志,2008,29(22):38.
[5]李杰红.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8(5):58-5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6.067
2014-11-28]
471000 河南省洛阳石化医院内一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