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支持对脑卒中早期肢体康复的影响

2015-03-08邹光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8期
关键词:肌力偏瘫康复训练

邹光莉

家庭支持对脑卒中早期肢体康复的影响

邹光莉

目的观察家庭支持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80例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临床治疗后, 根据其家庭情况及意愿入组, 分为家庭强化干预组及对照组, 各40例。均在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规范的康复治疗。而干预组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同时, 对其家庭照护人员同步进行相关康复知识和技术的培训, 并指导其在病房为患者训练。分别于患者干预前、干预后20 d进行肌力、平衡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以及治疗依从性的评定。结果在干预后20 d, 干预组患者肌力、平衡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以及治疗依从性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家庭支持参与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的早期康复训练可明显提高患者康复治疗的依从性, 明显改善偏瘫肢体的肌力、平衡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

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家庭支持

脑卒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 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升高, 并且有年轻化的趋势。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 脑卒中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逐渐升高, 但患者多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影响其生活质量, 给社会和家庭也带来沉重负担[1]。脑卒中发病多以中老年患者为主, 平均年龄较大, 各个器官衰退迅速, 自稳态控制能力降低, 对各种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对能力降低, 因而对康复治疗整体需求较高[2]。有研究证实, 社会关系尤其是良好的社会支持与发病率和死亡率之间存在着紧密的一致性。家庭成员, 特别是配偶和成年的子女,在社会支持中起最重要的作用, 是社会支持与健康之间最重要的纽带[3]。因此, 家庭支持如子女和配偶的支持对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2012年9月~2013年10月在本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家庭中的照护成员进行培训, 并让家庭照护成员共同参与患者偏瘫肢体康复训练, 使患者的康复治疗依从性, 偏瘫肢体肌力恢复、日常生活自理(ADL)能力都大大的得到改善, 减少了后期康复训练的困难, 取得了满意的康复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9月~2013年10月在本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 入选患者均符合2005年卫生部(现卫计委)疾病控制司、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分会制定的《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4]。纳入标准:①经脑CT或MRI确诊, 无训练禁忌证;②表现为肢体偏瘫,肌力0~2级, 无严重肢体疼痛及关节病变;③神志清醒, 生命体征平稳48 h, 住院时间为18~22 d;④能理解医护人员的口令, 用语音或肢体语言进行交流;⑤知情同意, 愿意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①脑出血急性期, 生命体征不稳定;②合并严重的心肺疾病;③无家庭成员照护者。根据入选标准将80例脑卒中患者家庭具体情况及意愿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 每组40例。干预组必须保证患者直系亲属(配偶或子女)中必须有一位是直接照顾者, 干预组中男19例, 女21例, 平均年龄(60.21±7.85)岁,18例有高血压病史;对照组中男22例, 女18例, 平均年龄(60.09±7.09)岁,17例有高血压病史,16例患者有不全性运动性失语;18例患者有不全性运动性失语。两组患者在入院时疾病的严重程度、瘫痪程度以及发病的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临床治疗与护理, 在病情平稳后均接受规范的康复治疗, 治疗1~2次/d,30~40 min/次。而干预组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同时, 对其家属同步进行相关康复知识和技术的培训, 并指导其在病房为患者训练,2~3 h/d, 以达到强化巩固康复训练, 提高康复效果。培训内容如下。

1.2.1 健康宣教 采用多媒体、图片、一对一示教等多种方式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脑卒中的相关知识(病因、危险因素、预防)以及早期康复训练的重要性, 并告知家属在康复中的重要作用, 纠正传统的错误观点:做好患者的完全生活照顾就是一个好的家属、孝顺的子女。摆正家属在患者康复中的角色:引导者和协助者。要充分发挥患者的潜能, 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1.2.2 康复技术培训及指导

1.2.2.1 抗痉挛体位的摆放 ①告知Brunnstrom六阶段脑卒中康复理论, 抗痉挛体位摆放的重要性:可缩短患者痉挛期的时间, 有利于患者肢体的功能锻炼。②脑卒中患者由于体力、耐力、或多或少的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护士摆好抗痉挛体位后其维持时间短, 这就需要家属随时耐心地帮助或协助患者调整正确体位。③患者取仰卧位、患侧卧位、健侧卧位交替进行, 保护好患者的肩关节、髋关节, 同时可有效的预防压疮。强调患者多取患侧卧位, 家属在患侧与之交流,交流时经常抚摸患侧肢体, 以刺激患侧肢体的本体感受器,有利于患肢功能的恢复。

1.2.2.2 运动疗法 ①关节的主被动活动训练, 依据Brunnstrom偏瘫肢体康复规律, 指导其由大关节到小关节, 从近端到远端进行关节的主被动活动, 活动时注意保护没有活动的关节, 以预防关节损伤。同时教会患者及家属学会对关节脱位、肌肉劳损等异常情况的观察。②Bobath握手屈伸肩、肘、腕关节, 翻身以训练患者的主动活动, 增强其主动训练的意识, 对于患者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 多多鼓励患者以提高其康复锻炼的积极性。③桥式运动, 并将其运用到便盆使用、翻身等日常活动中, 减轻照顾着负担, 增强患者主动性。④起坐训练、坐位平衡训练, 可有效地预防体位性低血压, 同时为站立、行走做好充分的准备。⑤单腿负重训练、重心转移训练。⑥肌耐力的训练, 当患者肢体肌力达到2~3级时,可进行肌耐力训练, 如床上下肢直腿抬高、各关节活动抗阻训练。

1.2.2.3 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 包括洗漱、吃饭、穿衣、如厕、床椅转移等。让患者充分的利用患者健手功能, 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患肢功能完成日常生活活动。让家属不仅有康复信念的参与, 还要有康复行动的参与, 同时支持和鼓励患者更积极的配合康复训练。

康复护士将以上干预措施指导、协助、督促贯穿于日常护理工作中,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及时宣教。

1.3 疗效评定 主要采用徒手肌力检查(MMT)评定患者肢体肌力恢复情况, 采用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 BBS)评定平衡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ADL)。同时对患者的康复治疗依从性(分为:主动积极、指令性训练、不配合)进行了测评。分别于患者治疗前、治疗20 d后进行评定。脑卒中急性期一般持续2~3周, 选取时间观察点为脑卒中急性期末20 d, 符合中国脑卒中康复指南。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治疗依从性、肌力恢复、Berg量表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 见表1~4。干预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预20 d后, 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家庭支持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肌力恢复、日常生活能力以及平衡功能的改善均有良好的效果, 同时干预组患者康复的主动积极性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治疗依从性的评定(n, %)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患肢肌力比较[n(%)]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s, 分)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s, 分)

组别 例数 ADL评分 t P干预前 干预后20 d干预组 40 29.23±4.20 29.23±4.20 37.16 <0.01对照组 40 28.94±4.47 28.94±4.47 10.26 <0.01 P >0.05 <0.01

表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Berg量表(±s, 分)

表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Berg量表(±s, 分)

组别 例数 Berg量表评分 t P干预前 干预后20 d干预组 40 10.26±2.16 20.39±5.0 20.22 <0.01对照组 40 10.29±2.18 12.58±3.17 14.79 <0.01 P >0.05 <0.01

3 讨论

脑卒中是一种高发病率, 高致残率的疾病, 其致残的主要形式是肢体运动功能障碍[5], 而康复训练是促进瘫痪肢体功能恢复的主要措施。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 早期康复介入, 能加速脑侧支循环的建立, 促进病灶组织或健侧脑组织的重组或代偿, 极大地提高脑的可塑性[6-8]。因此, 对脑卒中患者早期进行干预对于优化康复效果是至关重要的[9]。脑卒中患者早期由于生理和环境的改变, 大多数患者都希望得到家人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照顾, 而较低的照顾能力不仅不利于患者康复, 也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10]。所以脑卒中康复特别是瘫痪肢体功能的康复对其照顾者就有更高的要求, 同时也需要患者积极主动地配合。

基于这些理念, 作者进行了家庭照护的参与对脑卒中早期肢体康复的研究, 本研究结果显示:家庭支持对脑卒中偏瘫肢体早期康复, 对患者康复治疗的依从性, 肌力恢复、平衡功能、日常生活能力都有明显改善。其中, 患者康复治疗的依从性改善最为明显。通过家庭照护成员参与患者的康复训练, 干预组干预20 d后较干预前提高了52.5%, 对照组仅提高了15.0%。其次, 患者的ADL能力也有明显改善, 通过传统照护观念的改变, 在患者日常活动中, 让照护退后, 主动让位给患者, 更多的发挥患者的主动性, 使患者在日常活动中锻炼肢体功能, 帮助患者树立较强的自我效能信念[11],增强患者康复治疗的依从性, 形成一个有效的良性循环过程。同时, 对于患者的肌力、平衡功能也有较明显的改善, 对康复治疗效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催化作用, 提高了康复疗效,为患者更好、更快地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提高生存质量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由于患者家庭照护成员文化水平、接受程度存在一定差异, 对患者早期康复也有一定的影响, 而本次样本量有限, 故在以后工作中将这些因素作进一步的研究。

[1]Lujan J, Valero G, Hernandez Q, et al.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comparing laparoseopic and open surgery in patients with rectal cancer. Br J Surg,2009,96(9):982-989.

[2]沈设芬, 李瑛, 毛云英, 等.老年脑卒中患者的康复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护士进修杂志,2012,27(9):854-855.

[3]梁万年, 李航.家庭对健康的影响.中国全科医学,2003,6(2):93-97.

[4]卫生部疾病控制司,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分会.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中国现代神经病杂志,2007,7(3):200-201.

[5]岳炜, 戴红.脑卒中患者临床康复诊疗护理方法的现状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3):1171-1173.

[6]杨莘.神经疾病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16 .

[7]Biernaskie J, Chernenko G, Corbett D, et al. Efficacy of rehabilitative experience declines with time after focal ischemic brain injury. Neurosci,2004,24(5):1245-1254.

[8]Fjaertoft H, Indredavik B, Lydersen M, et al. Stroke unite care combined with early supported discharge:Long-term follow-up of arandomized conrtolled trail. Stroke,2003,34(11):2687-2691.

[9]Duncan Pamela W, Richard Z, Barbara B, et al. Management of adult stroke rehabilitation care: a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Stroke,2005,36(9):E100-E143.

[10]Rombough RE, Howse EL, Barffay WJ. Caregiver strain and caregiver burden of primary caregivers of stroke survivors with and without aphasia. Rehabilitation Nursing,2006,31(5):199-206.

[11]徐江华, 胡慧, 王宁.脑卒中患者自我效能感的研究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14,49(1):87-90.

Influence of family support on early limb rehabilitation of stroke patients

ZOU Guang-li. Chongqing City Zhongshan Hospital, Chongqing400013, China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influence of family support on early limb rehabilitation of stroke patients.MethodsA total of80 stroke patients after clinical treatment were divided into family enhanced interven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ir family condition and willingness, and each group contained40 cases. Both groups received standard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drug therapy, while the family members of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given related rehabilitation and technique train for the patients. Assessments of myodynamia, balance function, 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and treatment compliance were made before intervention and in20 d after intervention.ResultsIn20 d after intervention, myodynamia, balance function, 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and treatment compliance were all significantly improved much more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Family support and early limb rehabilitation can remarkably improve patients’ compliance, and strengthen their myodynamia, balance function, and 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troke; Hemiplegia; Early rehabilitation; Family support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8.134

2015-01-15]

400013 重庆市中山医院

猜你喜欢

肌力偏瘫康复训练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