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控镇痛在恶性肿瘤社区干预中的应用研究

2015-03-08郭朝阳邵志坚潘时妹陈志敏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8期
关键词:自控芬太尼疼痛

郭朝阳 邵志坚 潘时妹 陈志敏

自控镇痛在恶性肿瘤社区干预中的应用研究

郭朝阳 邵志坚 潘时妹 陈志敏

目的探讨在社区干预中应用自控镇痛泵(PCA)镇痛对恶性肿瘤患者的效果。方法138例恶性肿瘤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68例), 观察组用PCA模式小剂量静脉持续给药进行镇痛;对照组采用传统“三阶梯止痛疗法”。比较两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中国癌症化学生物治疗生活质量表(QOL-CCC)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 两组VAS评分、QOL-CCC评分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8.57%低于对照组的47.06%,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干预中的自控镇痛法可明显提高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镇痛效果以及生活质量。其中以芬太尼联合氟哌利多的镇痛效果最佳, 且其并发症的发生几率较低, 具有一定的用药安全性, 故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晚期恶性肿瘤;自控镇痛;生活质量

现如今, 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其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主要问题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研究所得, 预计到2020年, 全球癌症的发病率将比如今增长50%以上[1]。晚期癌症患者往往因瘤体破裂、肿瘤压迫神经等原因造成无法抑制的疼痛, 其不但对患者的诊疗效果造成严重影响, 同时也在极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故积极寻求有效的止痛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医学意义。在本次研究中将以本中心收治的138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分析研究在社区干预中应用自控镇痛泵镇痛对恶性肿瘤患者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条件:①病理诊断或临床确诊为恶性肿瘤, 肿瘤分期为Ⅱ~Ⅳ期;②年龄26~82岁;③有正常理解能力;④预期生存时间在1年以上;⑤无心脏、肝肾等器官严重疾病;⑥患者本身有照顾人员以及固定住所。将138例入选晚期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70例,其中男38例, 女32例;年龄<50岁20例,≥50岁50例,平均年龄65.2岁;Ⅱ期26例、Ⅲ期29例、Ⅳ期15例。对照组68例, 其中男38例, 女30例;年龄<50岁18例,≥50岁50例, 平均年龄63.2岁;Ⅱ期24例、Ⅲ期30例、Ⅳ期14例。在本次研究中共涉及到的癌症类型有20种, 其中尤以肝癌、支气管癌、胃癌以及结直肠癌、鼻咽癌所占比重最大。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本组患者要先进行静脉穿刺置管, 之后连接电子泵, 采用PCA模式将小剂量药物持续泵入。泵入镇痛药物的配方:将芬太尼以及氟哌利多与生理盐水混合, 调整为100 ml, 芬太尼用量为10 μg/ml, 氟哌利多用量为40 μg/ml。初始先为患者泵入5 ml负荷量, 然后以2 ml/h为标准进行维持治疗, PCIA量为1 ml/次, 锁定时间30 min。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三阶梯止痛疗法”。根据患者诉求确定镇痛时间, 一般为6~30 d, 最长2个月。

1.3 效果评价[2]本次研究将采用VAS评分法进行镇痛效果的评估:分值为0~100分, 分数越高表示疼痛越剧烈。分数≤39分判断为轻度疼痛;分数≥40分, ≤69分判断为中度疼痛;分数≥70分判断为重度疼痛。本次研究将采用QOL-CCC进行生活质量的评估:本次研究问卷为多项目评定。其中主要包含躯体功能、心理健康状况、社会功能以及其他生活状态等项目, 分数越高则表示生活质量越好。观察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涉及到的对比数据将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VAS评分结果对比 应用PCA镇痛后, 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8.57%,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7.06%, 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明观察组所用药物更具用药安全性。见表2。

2.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干预前QOL-CCC评分总分分别为(123.75±7.8)分、(121.58±6.7)分,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PCA镇痛后, 观察组患者的各项QOL-CCC评分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VAS评分变化比较(±s, 分)

表1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VAS评分变化比较(±s,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2 d 干预后1周 干预后2周观察组 70 8.8±0.7 6.2±2.3a 3.6±2.5a 2.9±1.8a对照组 68 8.7±0.9 7.3±1.3 6.2±1.6 4.0±0.8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n(%)]

表3 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 分)

表3 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组别 例数 躯体维度 心理维度 社会维度 物质生活维度 总分观察组 70 70.63±11.08 31.25±6.03 35.26±6.03 13.75±5.71 149.85±14.32对照组 68 60.16±8.30 21.82±3.82 17.91±4.61 10.15±1.81 130.19±10.36

3 讨论

疼痛严重影响了癌症患者的睡眠、日常生活、工作能力和社交活动等生活质量。癌痛发生的机理包括[3]:①由癌本身引起, 压迫神经根或神经干引起瘤体破溃感染并发周围组织坏死;②抗癌治疗引起, 例如临床上常见的放化疗会导致机体释放免疫反应以及促进疼痛的物质;③病情逐渐加重、机体营养不良情况加重等因素致使患者出现生理以及心理上的变化, 比如便秘、焦虑等。

WHO在1982年提出了“三阶梯止痛疗法”, 该种疗法可以控制多数癌痛。但是因其中所用药物(阿片类药物)会引起较为强烈的不良反应、耐受性较差且会导致患者用药成瘾, 故其应用效果虽好但仍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一定伤害[4]。PCA与上述止痛疗法不同, 其是以电子泵将药物小剂量持续维持结合需要时按下开关则可自动泵入药物的给药方式进行疼痛控制。一般而言其在按下开关30 s后即可达到止痛的效果。该种方式的最大优点为可保持恒定的镇痛药物浓度, 且方便快捷, 可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可依据患者个体间的差异进行适当的调整, 若患者感觉镇痛效果不佳时可自行按压, 补充药物)。

芬太尼是临床麻醉中最常用的麻醉性镇痛药, 作用于受体的苯基哌啶衍生物, 通过结合脊髓背角罗氏胶质区中的阿片受体, 激活脑干下行性痛调制系统。目前, 临床观察显示:大剂量芬太尼加低浓度局部麻醉药, 采用PCA在癌症镇痛时可产生与持续或间断硬膜外给药相似的镇痛效果, 同时可减少局部麻醉药的总量[5]。芬太尼适用于各类晚期癌症的镇痛治疗当中, 其恶心、呕吐、便秘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也大大减少, 加用氟哌利多还可以在镇痛的基础上治疗失眠以及焦虑。两种药物的治疗效果均符合WHO治疗癌性疼痛的几条重要原则。另外在本次研究中作者发现在对晚期癌症患者进行干预的同时也要提前做好预防便秘、恶心、呕吐等常见不良反应出现。观察组患者在使用镇痛泵的过程中共有4例出现血压下降的情况, 经对症处理后, 其血压已恢复正常且病情稳定。

研究表明, 芬太尼联合氟哌利多自控镇痛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三阶梯止痛疗法”, 且观察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8.57%,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7.06%,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提示芬太尼联合氟哌利多用药安全有效。

干预前两组QOL-CCC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后观察组的QOL-CCC评分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社区干预中的自控镇痛法可明显提高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镇痛效果以及生活质量, 其中以芬太尼联合氟哌利多的镇痛效果最佳, 且其并发症的发生几率较低, 具有一定的用药安全性, 故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1]胡义德, 钱桂生.肺癌生物及分子靶向治疗临床研究进展.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5,25(2):155-157.

[2]何敏琪, 吴曙粤.晚期癌症病人镇痛治疗进展.广西医学,2011,33(1):95-98.

[3]寇立青. PCA用于控制晚期癌痛的效果评价.肿瘤防治杂志,2001,8(4):426.

[4]王妙苗, 王杰军.癌痛的发生机制及其相关药物治疗的研究现状.临床肿瘤学杂志,2011,16(7):662-665.

[5]方运登.硬膜外腔自控镇痛用于癌痛患者的临床分析.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1,9(3):58.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 in community intervention for malignant tumor

GUO Chao-yang, SHAO Zhi-jian, PAN Shi-mei, et al. Guangzhou City Haizhu District Sushe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Guangzhou510220, Chin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 (PCA) in community intervention for malignant tumor.MethodsA total of138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tumor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70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68 cases).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small dose intravenous continuous administration by PCA model, and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traditional “three steps analgesic therapy”. Comparisons were made on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score, China chemical biology cancer quality of life scale (QOL-CCC) score and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After intervention,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VAS scores and QOL-CCC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as18.57%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at was lower than47.06%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ConclusionPCA in community intervention can remarkably improve analgesic effect and quality of life in advanced malignant tumor patients. Combination of fentanyl and droperidol provides the best analgesic effect with low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This method contains certain drug use safety and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Advanced malignant tumor; 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 Quality of life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8.003

2015-01-15]

广州市海珠区2010年度科技计划项目 (项目编号:2010-Y-17)

510220 广州市海珠区素社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猜你喜欢

自控芬太尼疼痛
次氯酸钠消毒系统及其自控改造与应用
难以忍受的疼痛——三叉神经痛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瑞芬太尼、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淋巴结结核手术中的应用比较
电气工程中自控设备电磁干扰问题探讨
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中对寒战和牵拉痛的预防作用
成功来自于自控
疼痛不简单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被慢性疼痛折磨的你,还要“忍”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