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脉溶栓介入治疗老年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临床观察

2015-03-08李瑞军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8期
关键词:溶栓脑梗死动脉

李瑞军

动脉溶栓介入治疗老年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临床观察

李瑞军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动脉溶栓介入治疗老年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120例老年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 观察组采取经皮血管内成形及支架置入术。对比观察两组患者NIHSS评分、再发脑卒中以及死亡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治疗后1周和治疗后1个月的NIHSS评分情况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3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死亡率和再发脑卒中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采取动脉溶栓介入治疗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预后效果, 降低病死率和再发脑卒中率, 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动脉溶栓介入治疗;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

脑梗死的临床症状比较复杂, 其与患者脑损害的部位、脑残血性血管的大小、缺血的严重程度以及患者在发病前是否有其他类型的疾病等相关[1]。近年来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逐渐增高, 急性脑梗死导致的病死和致残患者也随着增多,因此选择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显著临床意义[2]。相关研究表明, 经动脉介入溶栓治疗急性颅内动脉血栓能够形成更高的药物浓度以溶解血栓, 并且能够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3,4]。在本次研究中选择本院收治的老年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120例患者, 对比观察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经皮血管内成形及支架置入术的临床治疗效果, 现将研究资料结果示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老年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120例, 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60例。观察组男32例, 女28例,年龄62~82岁, 平均年龄(72.2±2.1)岁。有糖尿病病史18例,高血压病病史43例, 冠心病20例。吸烟22例, 饮酒12例。对照组男33例, 女27例, 年龄60~84岁, 平均年龄(73.1±2.5)岁。有糖尿病病史19例, 高血压病病史45例, 冠心病22例。吸烟24例, 饮酒1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以及患病情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在术前6 d口服氯吡格雷(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120018)75 mg, 阿司匹林(北京太洋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1022079)300 mg,1次/d。患者在保护装置下, 植入支架, 在手术后继续手术前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方案。在复查透露CT确诊后无新发出血或梗死, 在6个月后给予患者氯吡格雷75 mg或阿司匹林100 mg,1次/d。患者给予普罗布考(齐鲁天和惠世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0980054), 阿托伐他汀(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030047)10~70 mg,1次/d。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药物治疗。

1.3 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在入院时、治疗后1周和治疗后1个月的NIHSS评分、再发脑卒中以及死亡率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实施 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段的NIHSS评分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入院时、治疗后1周和治疗后1个月的NIHSS评分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3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病死率和在再发脑卒中率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死亡率和再发脑卒中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段的NIHSS评分情况比较(±s, 分)

表1 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段的NIHSS评分情况比较(±s, 分)

注:与对照组相比,aP<0.05

组别 例数 入院时 治疗后1周 治疗后1个月 治疗后3个月 治疗后6个月对照组 60 17.2±2.4 19.8±2.3 19.5±2.2 19.2±2.5 18.4±2.5观察组 60 17.3±2.9 20.4±2.6 22.1±2.1 23.5±2.4a 23.8±2.5a

表2 两组患者病死率和在再发脑卒中率情况的比较[n(%)]

3 讨论

对于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采取支架技术和经皮血管内成形已经成为治疗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有效治疗方法[5]。血管成形术能够因为血管弹性回缩、血栓以及动脉内膜损伤等因素而出现血管闭塞的现象。而颈动脉狭窄与颅内动脉和冠状动脉狭窄, 因此外科内膜剥脱术并不能够有效治疗颈动脉狭窄[6,7]。可见采用介入治疗术对于急性颈动脉狭窄以及脑梗死患者更具有显著疗效。

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 观察组患者采取经皮血管内成形及支架置入术。两组患者入院时、治疗后1周和治疗后1个月的NIHSS评分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3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无一例死亡, 再发脑卒中率仅为1.67%(1/60), 而对照组患者死亡率为3.33%(2/60), 再发脑卒中率为10.00%(6/6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与李保清[8]研究结果相类似, 这表明采取动脉溶栓介入治疗能够显著提高老年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在沈健等[9]研究中, 颈动脉严重狭窄患者存在低灌注靶点, 此区域脑组织功能虽然损伤, 但是形态结构并没有遭到破坏, 因此血管重新得到灌注后, 功能得到明显恢复。因此在本次研究中, 对患者进行介入溶栓治疗后,患者显著改善, 其主要源于血管再次灌注后原来严重狭窄动脉供血区的血流改善, 之后在支架植入后, 脑组织血流灌注恢复, 脑血管自身调节机制启动, 因此患者症状最终缓解。

综上所述, 对于老年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采取动脉溶栓介入治疗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改善预后效果,降低病死率和再发脑卒中率, 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1]石志鸿, 辛颖, 刘彬, 等.急性脑梗死患者巨噬细胞趋化因子配体16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的关系.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2):119-122.

[2]刘振生, 李澄, 王苇, 等.前循环急性多发闭塞病变血管内治疗的初步经验.中华放射学杂志,2014,48(9):754-757.

[3]张兆, 张千, 李先锋. 超选择性动脉溶栓和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内科,2014,9(4):383-385,397.

[4]刘小英.丁苯酞软胶囊联合氯吡格雷片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及经颅多普勒的变化.临床医药实践,2014,23(3):170-172.

[5]周晖, 申浩, 常亮, 等.脑电图相对波段功率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2014,23(1):20-25.

[6]韩献军, 黄红莉, 单树崇.磁敏感加权成像毛刷征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反应性的关系.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14,22(2):99-104.

[7]薛玉峰, 黎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启动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中国医药,2013,8(8):1083-1084.

[8]李保清.动脉溶栓介入治疗老年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疗效分析.中国实用医刊,2014,41(9):49-51.

[9]沈健, 白青科, 赵振国, 等.多模式MRI指导的急性期脑梗死rt-PA静脉溶栓后的出血转化及相关因素分析.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3,30(7):619-62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8.102

2014-12-23]

472000 三门峡市中心医院介入科

猜你喜欢

溶栓脑梗死动脉
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前支假性动脉瘤1例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颈总动脉高位分叉、舌动脉与面动脉共干1例
上颌动脉终末支参与眼球血供1例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前急诊生化与溶栓后早期转归及预后的关系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重复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9例临床分析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