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瑞舒伐他汀强化降脂对缺血性脑卒中血脂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2015-03-08孔玉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8期
关键词:降脂瑞舒伐颈动脉

孔玉娟

瑞舒伐他汀强化降脂对缺血性脑卒中血脂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孔玉娟

目的分析研究瑞舒伐他汀强化降脂对缺血性脑卒中血脂(TC)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IMT)的影响。方法5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25例。对照组给予瑞舒伐他汀片10 mg/次,1 次/d;观察组给予瑞舒伐他汀片20 mg/次,1 次/d, 持续治疗6个月,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血脂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减退, 两组治疗前血脂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治疗后的血脂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显著, 既可以起到良好的调脂作用, 也可降低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MT), 缓解了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进展。

瑞舒伐他汀;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强化降脂

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神经内科中一种常见疾病, 多发生于中老年人, 其发病机理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而引发的疾病。而瑞舒伐他汀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他汀类降脂药, 分析研究瑞舒伐他汀强化降脂对缺血性脑卒中血脂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5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符合2010 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制定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1]。排除急性心肌梗死、严重肝肾功能损害等疾病。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25例。观察组中男18例, 女7例, 年龄44~68岁, 平均年龄(65.3±6.1)岁, 对照组中男15例, 女15例, 年龄46~70岁, 平均年龄(64.2±6.2)岁。两组患者在性别、病史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行血糖、血压、肾功能及CMT和粥样硬化斑块检测, 对照组加用瑞舒伐他汀片(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J20120006)10 mg/次,1次/d;观察组加用瑞舒伐他汀片20 mg/次,1次/d。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使用其他调脂类药物, 血压控制在130/85 mm Hg (1 mm Hg=0.133 kPa)以下, 治疗6个月后, 检测血脂水平及CMT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变化[2]。

1.3 观察指标 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脂水平,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 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采用Crouse方法进行计分[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本组临床分析研究, 结果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血脂水平(TC)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IMT)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减退, 两组治疗前血脂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治疗后的血脂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脂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变化比较(±s)

表1 两组血脂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变化比较(±s)

组别 例数 血脂水平(mmol/L)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变化(mm)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25 6.53±1.01 4.23±0.98 2.45±0.56 1.79±0.32对照组 25 6.55±0.91 4.84±0.53 2.33±0.45 1.99±0.11 t1.2319 3.4190 1.5486 9.000 P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基础, 随着体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断累积, 将会引发一种累积全身的慢性炎症性病理过程, 主要以脂质代谢紊乱为主。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机制其中包括颈动脉起始段的血流紊乱, 动脉内膜受损等引起脂肪发生沉积, 由于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的升高, 氧化的LDL-C通过刺激巨噬细胞合成,并释放炎症细胞因子, 各种炎症细胞能释放蛋白水解酶, 促进了粥样斑块纤维帽的加速降解, 从而导致粥样斑块不稳定。所以,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断增大阻塞血管或颈动脉斑块脱落堵塞其他末梢动脉, 颅内动脉侧支循环未能及时代偿而导致脑梗死的发生。因此, 降低血脂, 保持动脉粥样斑块的稳定是防止脑梗死的重要举措。

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查, 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大小、厚度及性质, 可以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提供各种重要指标。由于瑞舒伐他汀是目前临床治疗中常见的一种他汀类降脂药物, 具有抗炎、抗氧化、稳定粥样斑块、调脂、抑制血栓形成等特点, 与其他他汀类药物相比, 具有半衰期长、肝代谢少、调脂作用强、药物相互作用少等优点, 瑞舒伐他汀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4]。有临床研究发现:瑞舒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具有良好的调脂作用, 不仅降低了TC、LDL-C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水平,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5]。

通过本组分析研究瑞舒伐他汀强化降脂对缺血性脑卒中血脂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瑞舒伐他汀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血脂水平及IMT水平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瑞舒伐他汀强化降脂组的血脂水平及IMT水平比瑞舒伐他汀普通降脂组的降低幅度要大, 两组治疗后的血脂水平及IM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瑞舒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好,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尤丽玲.瑞舒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中国现代医生,2012,50(5):56-57.

[2]柯博熙, 陆蓉, 齐玉祥.瑞舒伐他汀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的疗效观察.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4):61-62.

[3]邵培宁.瑞舒伐他汀治疗进展性脑卒中临床疗效观察.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33):3691-3692.

[4]颜志钦, 易兴阳, 虞君儒, 等.瑞舒伐他汀强化降脂对缺血性脑卒中血脂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中国药物与临床,2013,13(11):1408-1410.

[5]刘玉府, 刘春岭.瑞舒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17):107-10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8.078

2014-12-15]

032200 山西省汾阳医院神经内科

猜你喜欢

降脂瑞舒伐颈动脉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蜜桑白皮的体内降脂作用研究
隔姜灸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超声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贴壁不良的价值
瑞舒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心功能的作用探讨
瑞舒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观察
4类人别轻易按摩颈椎
没食子酸对谷氨酸钠诱导的肥胖小鼠的降脂作用
UPLC-MS/MS法同时测定降脂活血片中5种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