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热毒宁和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比较

2015-03-08赵继民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8期
关键词:利巴韦热毒小儿

赵继民

热毒宁和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比较

赵继民

目的探讨热毒宁和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114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57例, 两组患儿均行常规治疗, 观察组同时行热毒宁治疗, 对照组同时行利巴韦林治疗, 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热毒宁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利巴韦林, 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可推广应用。

热毒宁;利巴韦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临床上的常见病, 具有较高的发病率, 多是由病毒感染引起, 严重影响着患儿的身体健康。热毒宁是现阶段临床上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常用药, 本院为探讨热毒宁和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 提高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效果, 对接收的114例患儿分别行热毒宁及利巴韦林治疗, 经比较分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接收的114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所有患儿均符合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 以随机双盲法为依据将所有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57例, 观察组中男28例, 女29例, 年龄最小7个月, 最大10岁, 平均年龄5.3岁;对照组中男27例, 女30例, 年龄最小7个月, 最大9岁,平均年龄5.1岁;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行常规治疗, 即给予患儿休息、多饮水、进食易消化食物、避免受凉等, 同时对于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10×109/L的患儿则应给予静脉滴注抗生素治疗。观察组患儿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热毒宁治疗, 即将0.6 ml/kg热毒宁溶于100 ml浓度为5%的葡萄糖注射液中, 并给予患儿静脉滴注治疗,3 d为1个疗程;对照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利巴韦林治疗, 即将10 mg/kg利巴韦林溶于100 ml浓度为5%的葡萄糖注射液中, 并给予患儿静脉滴注治疗,3 d为1个疗程;治疗后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退热、鼻塞流涕停止、咳嗽停止、咽部充血消失等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时间、不良反应情况等。

1.3 疗效判定标准[1]痊愈:治疗3 d内患儿体温恢复正常,且患儿感冒症状完全消失;显效:治疗3 d患儿体温恢复正常,且患儿感冒症状显著改善;有效:治疗3 d患儿体温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且患儿感冒症状有所改善;无效:治疗3 d后患儿体温未明显下降, 且患儿感冒症状加重。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时间比较 两组患儿采用不同治疗方式治疗后其退热、鼻塞流涕停止、咳嗽停止、咽部充血消失时间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时间比较(±s, d)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时间比较(±s, d)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组别 例数 退热 鼻塞流涕停止 咳嗽停止 咽部充血消失观察组 57 2.2±1.1 2.3±1.4 2.1±1.3 2.3±1.0对照组 57 2.9±1.7 3.1±1.5 3.0±1.4 3.2±1.2

2.2 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57例患儿采用常规治疗加热毒宁治疗后痊愈31例, 显效16例, 有效8例, 无效2例, 其治疗总有效率为96.5%;对照组57例患儿采用常规治疗加利巴韦林治疗后痊愈17例, 显效17例, 有效13例,无效10例, 其治疗总有效率为82.5%;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观察组57例患儿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对照组57例患儿治疗期间3例患儿发生皮疹,3例患儿白细胞下降, 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5%,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临床上的常见病, 据调查, 我国儿童每年平均发病3~5次。该病多是由病毒感染引起, 同时细菌及其他特殊病原体等也极易导致该病发生[2]。该病的主要病理改变为鼻腔及咽黏膜充血、上皮细胞破坏、水肿等, 同时还伴有少量单核细胞浸润、有浆液性及黏液性炎性渗出等;患儿多伴有咽痛充血、发热、咳嗽、鼻塞流涕等症状, 给患儿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3]。临床上通常将利巴韦林作为治疗该病的常用药物, 该药物进入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后可快速磷酸化, 并可产生病毒合成酶的竞争性抑制剂, 从而可对信使RNA(mRNA)鸟苷转移酶、肌苷单磷酸脱氢酶等进行抑制, 减少细胞内鸟苷三磷酸的含量, 并可对病毒 RNA 及蛋白的合成进行损害, 抑制病毒复制及传播, 从而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然而该药物治疗期间极易引起皮疹、白细胞减少等症状, 严重时甚至会引起呼吸、心跳骤停等现象。因此,临床上仍需继续寻找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热毒宁是现阶段临床上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常用药物, 其主要成分为栀子、青蒿、金银花及聚山梨酯80, 其具有良好的抗细菌、抗病毒、解热、增强免疫力的效果。且现代药理学研究还表明热毒宁还可有效的对流感病毒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进行抑制, 且不良反应少, 因而将其应用于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中必将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这就表明给予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热毒宁治疗其效果明显优于利巴韦林, 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可推广应用。

[1]刁娟娟.中成药辨证治疗腺病毒引起的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中成药,2013,35(5):918.

[2]王健.小儿双清颗粒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表里俱热证304例临床观察.中医杂志,2013,54(5):395.

[3]王峥.不同剂量柴黄颗粒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风热证退热效果观察.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2,27(7):53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8.072

2015-01-08]

463300 河南省汝南县人民医院儿一科

猜你喜欢

利巴韦热毒小儿
注意利巴韦林的生殖毒性和溶血性贫血
这些人群慎用利巴韦林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小儿涵之三事
利巴韦林:服用之前要三思
小儿难养
热毒宁注射液中金银花和青蒿干燥工艺过程的批放行标准
热毒宁注射液栀子中间体生产过程中4种成分的测定
热毒宁合阿齐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45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