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肩关节脱位合并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5-03-08翟向前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8期
关键词:三角肌肱骨入路

翟向前

三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肩关节脱位合并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翟向前

目的给予肩关节脱位合并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的患者三种不同的外科手术方案, 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117例肩关节脱位合并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的患者, 随机分为A、B、C三组, 每组39例。A组患者给予传统的经肩前三角肌和胸大肌间隙入路并肱骨近端解剖型钢板螺钉内固定;B组患者给予经肩前外侧经过三角肌入路并可吸收螺钉内固定;C组患者给予经肩前外侧经过三角肌入路并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比较三组患者的并发症、经过治疗后的各项指标情况及术后的愈合情况。结果A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切口长度、平均术中出血量、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B、C两组(P<0.05);三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骨折平均愈合时间相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关节脱位合并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患者的手术术式可选择经肩前外侧经过三角肌入路合并可吸收螺钉或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 创伤较小, 疗效更优, 患者更为满意。

骨折;肱骨大结节;肩关节脱位;手术方法

对于肩关节脱位合并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患者, 常给予外科手术治疗措施, 如经过肩前三角肌和胸大肌间隙入路并肱骨近端解剖型钢板螺钉内固定、经肩前外侧三角肌入路合并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或合并可吸收螺钉内固定的三种手术术式[1]。为了分析研究三种方案的疗效, 选择本院肩关节脱位合并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的患者117例进行研究与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1月~2014年11月在本院治疗的肩关节脱位合并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的患者117例, 随机分为A、B、C三组, 每组39例。A组中男30例, 女9例;年龄28~53岁, 平均年龄(39.00±5.08)岁;B组中男32例, 女7例;年龄27~52岁, 平均年龄(38.98±5.18)岁;C组中男29例, 女10例;年龄28~53岁, 平均年龄(38.00±5.49)岁。三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三组患者均采用经臂丛麻醉或经口插管全身麻醉的方式, 均取仰卧位。A组患者给予经肩前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并肱骨近端解剖型钢板螺钉内固定的手术术式,在肩前内侧开一约15 cm的切口, 牵拉胸大肌、三角肌及头静脉以暴露肱骨大结节骨折的断端, 复位, 并在肱骨近端放置一解剖型钢板, 置入皮质骨螺钉及松质骨螺钉以进行固定,最后清洗缝合。B组患者给予肩前外侧经过三角肌入路并可吸收螺钉内固定的手术方式, 在肩前外侧切开长约3.5 cm的切口, 暴露断端后开始复位, 并安置1枚可吸收螺钉。C组患者给予肩前外侧经过三角肌入路并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 方法与B组相同, 不同之处在于最后旋入的是1枚微型钢板螺钉。B、C两组术后处理同A组。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三组患者的并发症、术后各项指标情况以及骨折平均愈合的时间, 术后并发症:观察有无伤口愈合不良、皮肤缺血坏死、骨折再移位、断裂、固定松动等情况发生;骨折平均愈合时间:连续骨痂形成的时间。并作统计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各项指标情况 A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切口长度、平均术中出血量均明显高于B、C两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三组患者的并发症及术后愈合情况 A组患者的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发生率明显高于B、C两组(P<0.05), 三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骨折平均的愈合时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三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各项指标比较(±s)

表1 三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各项指标比较(±s)

注:与B、C两组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平均手术时间(min) 平均切口长度(cm) 平均术中出血量(ml) A组 39 63.01±9.81a 13.91±0.98a 184.19±61.81aB组 39 41.23±5.81 4.03±0.13 78.99±27.80 C组 39 38.97±9.17 3.99±0.15 86.91±25.01

表2 三组患者并发症及术后愈合情况[n(%),±s]

表2 三组患者并发症及术后愈合情况[n(%),±s]

注:与B、C两组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术后并发症 骨折平均愈合时间(d)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A组 39 2(5.13) 58.97±7.80 13(33.33)aB组 39 0 60.13±6.95 3(7.69) C组 39 1(2.56) 60.25±7.69 2(5.13)

3 讨论

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 选择经肩前外侧三角肌入路合并可吸收螺钉或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 手术方法较为简单可靠,安全性较高, 切口长度比其他方案要小, 患者恢复更快, 疗效更优[2]。通过肩前外侧三角肌入路与传统的经过肩前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的方法相比, 明显减小了创伤的切口, 操作起来较为简单方便, 降低了手术用时, 也减少了术中出血量;使用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以及使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的方法, 可以更为有效的减少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发生率, 也可加强固定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部位, 说明可吸收螺钉占用空间面积小, 可全部进入骨质中, 而微型钢板螺钉则具有钢板较薄、体积小的优势[3]。本次研究中, 从表1、2可以看出, A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切口长度、平均术中出血量、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B、C两组(P<0.05)。

综上所述, 每一种治疗方案均有其适应证, 肩关节脱位合并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的患者应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选择相对适合的治疗方法, 以提高其临床效果。

[1]徐云钦, 李强, 申屠刚, 等.三种手术方法在肩关节脱位合并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中的应用.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2,27(3):203-205.

[2]王亨火, 张福强, 林进禄, 等.难复性肱骨大结节撕脱性骨折伴肩关节脱位的手术治疗初步分析.中国医学创新,2013,10 (1):99-100.

[3]郑晓蓉, 李铭雄, 萧庆瑞.不同整复方法在肩关节后脱位治疗中的运用.中国骨伤,2013,26(5):412-41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8.029

2015-01-09]

450100 河南省荥阳市人民医院骨科

猜你喜欢

三角肌肱骨入路
改良肩前下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解剖学研究*
劈开三角肌入路治疗肩胛颈骨折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效果
经三角肌入路与经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治疗老年移位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比较
尺骨冠状突骨折的入路和预后
住院时间、出院安排、90 d并发症和翻修率:一项比较直接前入路、后外侧入路以及直接上方入路的研究/SILJANDER M P, WHALEY J D, KOUEITER D M,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6):1658-1661.doi: 10.1016/j.arth.2020.01.082. Epub 2020 Feb 5.
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选择:保守治疗,切开复位还是肱骨头置换?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青壮年患者肱骨近端严重骨折脱位的内固定治疗
肱骨髁部骨不连的治疗策略
肩胛骨骨折的手术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