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乳腺癌VEGF-C和VEGFR-3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关系

2015-03-08刘丽娜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8期
关键词:淋巴管浸润性内皮

刘丽娜

乳腺癌VEGF-C和VEGFR-3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关系

刘丽娜

目的分析乳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表达和淋巴结转移的关联性。方法手术切除乳腺纤维瘤标本23例作为对照组, 选取同期切除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标本48例作为观察组, 通过免疫组化法对两组标本VEGF-C及VEGFR-3进行检测。结果观察组VEGF-C表达阳性率、VEGFR-3表达阳性率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经统计, 发生淋巴结转移标本的VEGFR-3表达阳性率及VEGF-C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标本(P<0.05)。结论与良性病变相比, 乳腺癌患者VEGF-C及VEGFR-3表达显著增加, 且发生淋巴结转移标本VEGFR-3表达阳性率、VEGF-C阳性率明显高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标本, 说明VEGF-C及VEGFR-3表达对乳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乳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淋巴结转移

恶性肿瘤最重要生物学特性即为转移, 不同器官转移是大多数恶性肿瘤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1], 其中最为常见的转移方式为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是乳腺癌细胞生长与增殖的重要载体, 有研究显示VEGF-C与淋巴结转移有一定联系[2], 然而VEGF-C促进淋巴结转移的机制还不清楚, 且目前不同研究人员在VEGFR-3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面仍有一定争议。本次研究通过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标本与乳腺纤维瘤标本中VEGF-C及VEGFR-3表达情况进行分析,探讨VEGFR-3及VEGF-C表达和淋巴结转移间的关系,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6月~2014年8月手术切除乳腺纤维瘤标本23例作为对照组, 选取同期切除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标本48例作为观察组, 所有标本均来源于女性患者, 年龄39~58岁, 平均年龄(46.3±3.5)岁;观察组腋淋巴结转移26例, 无腋淋巴结转移22例;肿块长径为5 cm以上5例,2~5 cm28例,2 cm以下15例;根据国际病理学分级标准, Ⅰ级16例, Ⅱ级17例, Ⅲ级15例。两组标本取样后检验时间、取样量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所有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染色SP法进行检测,采用美国Santa Cruz公司生产的兔抗人VEGF-C及VEGFR -3多克隆抗体与DAB试剂盒与免疫组化染色SP试剂盒(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进行检测:将标本利用石蜡进行包埋后将其切片, 每片厚度为4 μm, 以试剂盒说明书为依据进行相应操作, 行微波抗原修复, 其中一抗工作浓度为1:100。阴性对照用PBS缓冲液而非一抗, 设置已知阳性的结肠癌组织切片作阳性对照。

1.3 诊断标准 按照Shimizu法拟定诊断标准[3]:在显微镜下观察为棕黄色为阳性, 按照着色强度与范围加以处理,阳性细胞在视野内全部细胞中占据的比例为着色范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标本中VEGF-C表达情况分析 VEGF-C主要在乳腺癌细胞胞质内表达且为棕黄色或淡黄色颗粒, 细胞核、细胞膜中无染色。观察组48例乳腺癌标本中35例(72.9%) VEGF-C表达为阳性, 而对照组23例标本中3例(13.0%) VEGF-C表达为阳性, 观察组VEGF-C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无淋巴结转移标本VEGF-C阳性率为54.5%, 有淋巴结转移标本VEGF-C阳性率为88.5%, 经对比可知有淋巴结转移标本VEGF-C阳性率明显比无淋巴结转移标本高(P<0.05)。见表1。

2.2 两组标本中VEGFR-3表达情况分析 经检验VEGFR-3在乳腺癌癌巢周围间质细胞内表达且为大片棕黄色或淡黄色, 细胞质中无染色。观察组48例乳腺癌标本中33例(68.8%)VEGFR-3表达为阳性, 对照组23例标本中2例(8.7%) VEGFR-3表达为阳性, 观察组VEGFR-3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淋巴结转移标本VEGFR-3阳性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标本(P<0.05)。见表1。

表1 48例乳腺癌标本淋巴结转移情况与VEGF-C、VEGFR-3表达情况分析[n(%)]

3 讨论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 人们更关注于血管形成对实体肿瘤形成及进展的重要推动作用, 忽视了肿瘤进展中淋巴管形成的重要意义。近年来有研究显示, 淋巴管因自身结构及功能的相应特征可参与到肿瘤生长维持之中, 同时也是诸多恶性肿瘤细胞扩散的重要方法, 特别是在具有丰富淋巴管的器官中, 这一现象更为明显[4]。在这一背景下, VEGF-C与VEGFR-3逐渐成为了研究热点。

VEGF-C属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重要成员, 为人类首个发现的促淋巴管生成因子。而VEGFR-3是VEGFR家族的一员, 属于内皮受体型酪氨酸蛋白激酶中的一种。国内有研究[5]显示, 肿瘤细胞能够合成VEGF-C, VEGF-C经丝氨酸蛋白纤溶酶作用可发生水解, 生成具有活性的物质, 而该物质和表达于淋巴管内皮细胞的VEGFR-3亲和力较高, 据统计二者的亲和力是VEGF-C与VEGFR-3亲和力的400倍以上。当该活性物质和VEGFR-3结合之后可快速进行磷酸化,能够诱导下游信号传导过程, 如对VEGFR-3所致ERK1、ERK2活化及Shc磷酸化加以激活, 可促进淋巴管内皮细胞的增生, 使之发生扩张或增生, 从而促使肿瘤发生淋巴管转移的风险大幅增加。本次研究通过对本院收集的手术切除的23例乳腺纤维瘤标本(对照组)与4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标本(观察组)VEGF-C及VEGFR-3表达情况展开免疫组化法检测, 发现观察组VEGF-C表达阳性率、VEGFR-3表达阳性率均明显比对照组高, 且VEGF-C表达位置主要为乳腺癌细胞胞质内, VEGFR-3在乳腺癌癌巢周围间质细胞内表达。经对4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标本展开进一步分析, 发现26例有淋巴结转移标本中VEGFR-3表达阳性率、VEGF-C阳性率均明显比22例无淋巴结转移标本高, 由此可见VEGF-C及VEGFR-3可促进淋巴结转移的发生。

综上所述, 与良性病变相比, 乳腺癌患者VEGF-C及VEGFR-3表达明显增多, VEGF-C及VEGFR-3表达对乳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1]杜宏道, 盛薇, 高希涛, 等. vegf-c、cxcr4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3(1):75-79.

[2]李凌, 陈立章.老年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特征分析.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0,3(14):1503,1511.

[3]张阳, 汪春红, 王英丽. VEGF-C和FLT-4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5):2351-2352.

[4]王若珺, 初明, 岑羽捷, 等.新生淋巴管与乳腺癌淋巴管转移相关性的研究进展.生理科学进展,2014,45(1):49-54.

[5]何静, 刘安文, 蔡婧, 等.姜黄素对乳腺癌细胞VEGF-C表达及增殖、侵袭性的影响.肿瘤防治研究,2011,38(10):1109-111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8.018

2014-10-29]

473000 河南省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一病区

猜你喜欢

淋巴管浸润性内皮
淋巴管栓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对淋巴管新生与回流功能的作用研究进展
足部淋巴管分布的研究进展及临床意义
浸润性乳腺癌的超声诊断与临床病理学对照分析
不同浓度镁离子干预对妊娠糖尿病妇女内皮祖细胞的影响
同期经尿道手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效果观察
基于MRI影像组学鉴别浸润性与非浸润性乳腺癌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浸润性乳腺癌能治好吗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