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布鲁姆目标分类法的大学英语读写课翻转课堂探索

2015-03-07

大学英语(学术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布鲁姆大学课文

刘 夏

(华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广东广州 510642)



基于布鲁姆目标分类法的大学英语读写课翻转课堂探索

刘 夏

(华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广东广州 510642)

“翻转课堂”这一理念近年来引起全球教育界的日益关注,其符合信息时代发展趋势和认知规律,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读写课作为传统大学英语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逐渐走向僵化的局面。本文借助布鲁姆的认知目标分类法,并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中的两篇文章为例,着重探讨了翻转课堂模式在大学英语读写课中的操作方法。

翻转课堂;大学英语读写课;布鲁姆目标分类法;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

一、 引言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是将传统“课堂学习新知识,回家做作业”的步骤颠倒过来而形成的“在家学习新知识,来到课堂上消化巩固”的新型教学模式,是近几年来全球教育界关注的新教育理念 (秦建华,何高大2014:17)。最早提出该理论的是两位美国高中化学教师 Jon Bergmann 与 Aaron Sam。他们把同步讲解与 PPT 演示视频的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然后将其上传到网络环境中,从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至 2011 年底,萨尔曼·汗(Salmankhan)及其由他所创建的汗学院(Khan Academy)对翻转课堂教学起到了极大的推动效应。此时,翻转课堂逐渐地被众人所熟知,并逐渐地变成世界教育界所重视的教学方略 (缪昕等2014:92)。

翻转课堂符合信息时代发展趋势。当今在互联网上可获得异常丰富的学习资源,除了各类文档、音频、视频、播客、电影等外,更有大量的优质课程——各名校开出的公开课及新兴的MOOCs(大规模开放在线课成),人们可通过电脑、智能手机、Pad等轻松进行远程学习、数字化学习、移动学习,甚至泛在学习。由于学生可以在互联网上获得大量学习资料,未来有可能接触到大批优质课程,教师不能满足于充当知识的传播者、课程内容的教授者,而应当成为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

翻转课堂符合认知规律。根据建构主义理论,认知不是被动接受信息,而是主动选择、加工外部信息,并与大脑中已有的信息发生联系,不断建构、调整和完善知识体系 (钟晓流等2013: 58-64)。因此学习者才是学习的中心,知识的内化才是关键。传统课堂中教师灌输知识,难度和速度按照大多数学生的水平。学生被动接受,不利于建构、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层次较高的学生吃不饱,层次较低的学生消化不良。在翻转课堂模式下,知识的传递转移到了课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节学习进度,如可以将视频暂停、回放和重播,直至学懂为止,保证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课堂上,学生通过完成作业、参加活动等方式进一步巩固、内化、拓展学到的知识,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翻转课堂的出现,为大学英语的教学方式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一批学者、教师对大学英语的翻转课堂进行了研究和实践,发表相关论文十余篇,如王斌宏的《“翻转课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缪昕的《翻转课堂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王素敏的《大学英语学习者对翻转课堂接受度的调查研究》等,但并未发现对大学英语读写课的翻转课堂的深入研究,故下文将就此展开探讨。

二、 大学英语读写课现状

读写课是传统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常大比例地占用学时。读写课以一篇精读课文为载体,学习其中的背景知识、分析框架结构、理解文章内容、学习语言点等。传统课堂中的教师多以讲座的形式给学生讲解课文、语言点、介绍背景知识等。随着学生英语水平的提升,这种授课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目前高中毕业生已有3300的词汇量和基本语法知识,大学阶段学习新词汇对于他们不是难事,语法知识也只需要按各自所需查缺补漏,课文的文化背景等可以通过搜索互联网轻易获得。小学和中学阶段的英语课授课方式以灌输语言知识为主,造成了英语输入多,输出少,对知识的消化不良。学生最需要的是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最能够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的是使用英语完成各种有趣的任务、解决实际问题。就教学过程而言,输出比输入对外语学习的内驱力更大,输出驱动不仅可以促进接受性语言知识运用,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新语言知识的欲望 (文秋芳2013:14-15)。任务型、甚至项目型教学已经逐步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笔者认为翻转课堂能够更好地推进任务型及项目型教学,但如何翻转、翻转什么值得探究。

三、 布鲁姆目标分类法对读写课翻转课堂的启示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法对翻转课堂如何翻转、翻转什么有所启示,也提供了理论依据。近年的修订版是原版的升级版本,笔者将对此版本作一个简单介绍。根据修订版分类法,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可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六个层次 (Churches 2012)。第一个层次“记忆”指对术语、概念、事实、方法、理论等所学材料的记忆,第二层次“理解”指学生能把握学习材料的意义,并能借助解释、总结、推断、转换、分类或举例等形式来表明对材料的理解。第三层次“应用”则是将所学概念、理论、方法等运用于新的具体情景中去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第四层次“分析”被定义为分解学习材料,理解各构成要素或概念间的联系及事物的本质。第五层次“评价”要求学习者不是凭借直观的感受或观察的现象做出评判,而是通过调查、比较、鉴别等手段,以及综合内在与外在的标准,对材料的价值做出定性或定量的判断 (胡芳2013: 80)。第六个层次“创造”要求学习者在前五个层次的基础上有所创新,设计、制作、发明、编辑、改写或重建出新的作品、意义、过程或结构等。这六个层次的教育目标是由易到难的,应该按照顺序依次进行,对于学习者来说,完成目标所需要的引导和帮助是逐层递增的。

大学英语读写课教学目标可按布鲁姆的分类法进行分类。首先,需“记忆”的内容包括对词汇、短语、语法、背景知识等的认知和记忆。第二,“理解”,即对课文内容的基本把握,能够正确回答课后的阅读理解问题。第三,“应用”,要求使用所学的词汇、短语和句法造句;使用所学的写作技巧、手法等写简单的段落;以不同形式再现课文中的某些内容,如复述、表演等等。第四,“分析”,指对所学内容更深层次的把握,如分析某些事物或人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第五,“评价”要求学生能理性地、深刻地对事物本质的价值做出有说服力的判断。最后,“创造”是最高层次的目标,要求以所学内容或主题为依托进行创新。

在传统大学英语读写课课堂中,前三个层次的教育目标即“记忆”、“理解”和“应用”占用了大量课堂时间,后三个更高层次,即“分析”、“评价”和“创造”的时间分配很有限,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陆有铨先生曾经说过,在教育技术日益现代化的当下,如果大学不能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精神、民主精神、批判精神和理想人格的熏陶,那么学生就可以不用上大学。学生完全可以在家自学,可以研究并查阅资料、撰写论文等 (陆有铨2012)。这正说明了学会“分析”、“评价”和“创造”的重要性,而在“分析”、“评价”和“创造”的过程中,学习过的语言知识也会得以复现和应用,有效促进整体语言水平的提高。

从笔者教授的华南农业大学06级、08级、10级、12级非英语专业学生看来,学生基本能够独立完成“记忆”、“理解”目标下的所有内容和“应用”层次的一部分内容。因此这三个层次的内容可以“翻转”到课前完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节学习进度,如可以将微课视频暂停、回放和重播,直至学懂为止,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要求,也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分析”、“评价”和“创造”这三个层次的内容因其重要性和难度关系应多放在课堂上进行,使学生得到教师更多的帮助,也使课堂变得丰富多彩。

四、 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为例的翻转课堂

笔者现授课的大学英语读写教材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以下简称《读写教程》)。该教材的课文、课后练习和配套的课件上的大部分内容属于“记忆”、“理解”和“应用”的内容,可以移到课前,发给学生word文档、PPT等形式的课件,还可以制作微课讲解PPT上的重点难点。王斌宏指出狭义的“翻转课堂”指制作短小的视频让学生课前学习,广义的“翻转课堂”可以包括那些凡是把主要的学习资料和任务布置给学生在课前或课下自学的 (王斌宏2014:10)。在课堂上通过答疑、讨论、小测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巩固和应用学到的内容。这样,完成“记忆”、“理解”和“应用”的教育目标占用课堂时间大大减少,而更多时间用来完成“分析”、“评价”和“创造”的教育目标。

根据目前学生的水平,《读写教程》只能满足前三个教学目标所需的材料,无论从内容的广度、难度和深度来说,都不能满足后三个教学目标。教师不能局限于教材,应更多地结合社会热点、学生的兴趣点等设计课堂活动、任务、项目,才能够更好的完成“分析”、“评价”和“创造”的教育目标。

由于开展这些活动或完成任务不仅需要课本知识,还需要大量课外知识和相关技能,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支撑材料,发挥“脚手架”作用,如完成任务的相关内容和要求、方法指导、操作步骤、以前的成功案例等。这些内容应以“翻转课堂”的形式让学生课下学习,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汇报、展示、讲解和点评等。课堂活动、任务、项目等看似与课本没有直接关系,但其实学生在进行这些活动时会使用学过的语言知识,通过复现和应用真正提高语言能力。任务可包括主题演讲、辩论赛、新闻报道、制作视频、微电影、问卷调查等等。

笔者以《读写教程》中的两篇课文为例,重点论述读写课的翻转课堂。《读写教程1》中第三单元Section A的AGoodHearttoLeanOn用第一人称描写了“我”的父亲,他虽然身患残疾,但却乐观、坚强、善良,深深感动和影响着作者。这篇课文文体属于夹叙夹议的记叙文,语言浅显易懂、全篇无复杂的长句,可以将课文的阅读理解、语言学习完全“翻转”到课前,即记忆类、理解类和应用类的目标。记忆类主要是记忆重点词汇和短语的发音、拼写和解释。理解类包括回答阅读理解的问题,这些问题都能在文中找到答案。另外在篇章理解方面,该课文的一个重点是“总起句+例子”的写作套路。应用类包括翻译含有重点词汇和短语的句子,或用这些语汇造句。还有使用“总起句+例子”的写作套路写一个人的一个特点, 把上一层次的内容学以致用。这几部分的内容在教师用的PPT上都有体现,教师还可制作微课讲解PPT。课堂上,教师可进行答疑,点评学生习作。分析、评价类的活动为讨论:1. 你怎么看作者对待父亲的方式?你是如何对待父母的?2. 什么是善心、怎样培养善心?3. 你从作者的父亲身上学到什么?你从自己的父母身上学到什么?这几个问题来自课本,但都有所拓展,把课本内容和实际联系起来。课堂实际教学表明,最容易被学生接受的信息是学生感兴趣,又略高于学生目前水平的问题 (杨雨寒2012: 71-75)。该任务有一定难度,教师应起到脚手架的作用适当引导学生,减少学生焦虑情绪,使之顺利完成任务。教师可举一些身边的例子来引导学生讨论。该讨论宣扬正能量,对学生的品德培养有积极的作用,如果引导得当,能够提高思辨能力。创造类的活动为向小组成员口头介绍一位家庭成员,描述他/她的外貌、性格、趣事以及对你的影响。小组评选出最好的一位在课堂上做介绍。由于课文中出现的人物介绍词汇有限,教师必须补充给学生,还可提供相关的范文、音频、视频等,提前发给学生。教师在堂上对口头介绍进行点评,并指导学生把口头介绍改写成书面的记叙文,在堂上或课下完成。这一活动训练学生口头和笔头描述人物的能力,不仅“应用”了该单元所学的语言知识,还“创造”出新的作品。

表1 运用“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法”为A Good Heart to Lean On设计的任务

《读写教程1》中第四单元Section A的How to Make a Good Impression为一篇介绍如何给别人留下好印象的说明文,语言浅显易懂,结构规范,如果在课堂上拘泥于课文内容和简单的词汇学习,势必不能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因此可将记忆类、理解类和应用类的内容“翻转”到课前,如表2所示。而给学生布置以下任务堂上完成:以小组为单位创作名为interview的小品,表现面试中的正反面例子,堂上表演,教师点评。课前发给学生的支撑材料应包括优秀剧本、小品视频、面试视频等。通过完成该任务,学生不仅能够对本单元主题有更深刻的理解、使用到与interview有关的语言,还发挥想象力进行创作,一举多得。此任务中的创作小品属于“创造类”活动;观众分析小品中面试者所犯的错误和正确的行为;属于分析类活动,根据教师所给标准给小品打分并评出最佳小品属于评价类活动。

从以上两篇课文的教学活动设计来看,《读写教程》的课本、教参和课件只满足了记忆类、理解类和应用类认知目标,分析类、评价类和创造类目标的内容比较匮乏,需要教师发挥创造力填补这个空缺。

五、 大学英语教师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大学英语读写课的翻转课堂既给教师带来挑战,也带来了机遇。首先,翻转课堂后,英语教师以往惯用的讲解课文、词汇、语法知识等的传统教学模式将消失,教师将更多地与学生交流、学会更好地设计课堂活动、任务甚至项目。教师的角色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导学者、助学者、促学者、评学者,将传统的指令性教学变成建设性的学习服务 (程云艳2014:46)。这种角色的转变和教学模式的颠覆必定会给教师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其次,英语教师不但要有过硬的语言运用能力,还需要多方面的技能与素养,不但要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增强课堂组织能力,还要提高分析、评价、思辨和创新能力等等。

表2 运用“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法”为How to Make a Good Impression设计的活动

面对这些挑战,教师必须摆正心态。在互联网时代,教师已经不是知识的权威,要承认自身的不足,能够以包容的心态对待学生的不同意见,不断学习,真正做到教学相长。翻转课堂这给教师提升自我、超越自我,不断创新提供了的机遇。

六、 结语

互联网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使“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变得可行和现实,其符合信息时代的时势,符合建构主义、合作学习等学习理论,也符合当前大学生的需求。“翻转课堂”对大学英语读写课教学有着重要意义,是其教学改革的方向与出路。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法给读写课“翻转课堂”的方法提供了思路和理论支持,结合合作学习、任务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等,翻转课堂必定能给大学英语读写课注入新的活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Churches, A. (2012). Bloom’s Taxonomy and Digital Approaches [OL]. http: //edorigami. wikispaces. com/Bloom%27s+and+ICT+tools, accessed 09/17/2014.

程云艳(2014). 直面挑战“翻转自我”——新教育范式下大学外语教师的机遇与挑战 [J]. 外语电化教学(5)。

胡芳(2013). 布鲁姆分类法对大英隐性分层课堂提问的启示 [J].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6)。

陆有铨(2012). 教育是合作的艺术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缪昕, 张静, 张卉媛(2014). 翻转课堂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4)。

秦建华, 何高大(2014). 翻转课堂: 理据、优势和挑战 [J]. 现代中小学教育(5)。

王斌宏(2014). “翻转课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J]. 大学英语(3)。

文秋芳(2013). 输出驱动假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思考与建议 [J]. 外语界(6)。

杨雨寒(2012). 大学英语分层教学课堂提问层次的区别 [J].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3)。

钟晓流, 宋述强, 焦丽珍(2013). 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 [J]. 开放教育研究(1)。

2015-01-16

本文系华南农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机制研究”(项目编号:JG14031)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布鲁姆大学课文
“留白”是个大学问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布鲁姆-特内教学提问模式在超声医学科教学读片中的应用
背课文的小偷
大学求学的遗憾
基于“数字布鲁姆”理论的空间形态构成知识更新与慕课建设
基于混淆布鲁姆过滤器的云外包隐私集合比较协议
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