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中部地区蒙古野驴冬季食性1)
2015-03-07刘燕司晓艳毕俊怀武晓东
刘燕 司晓艳 毕俊怀 武晓东
(内蒙古农业大学,呼和浩特,010018)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病防治研究中心) (内蒙古师范大学) (内蒙古农业大学)
责任编辑:程 红。
蒙古野驴(Equus hemionus hemionus)被列为我国Ⅰ类保护动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EN)物种、《华盛顿公约》CITESⅠ级保护动物;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收录其为濒危(E)物种[1]。蒙古野驴曾广泛分布于亚洲荒漠和荒漠草原,是亚洲中西部开阔景观环境中的代表物种[2-3],对草原生态系统功能、结构完整性的维持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我国,蒙古野驴主要分布于新疆、内蒙古、甘肃等几个省区。蒙古野驴属典型的荒漠动物,生活在海拔800~1 200 m 的高原开阔草甸和半荒漠、荒漠地带,营游荡生活,极耐干渴,冬季可以积雪解渴;主要以禾本科(Gramineae)、藜科(Chenopodiaceae)、豆科(Leguminosae)、柽柳科(Tamaricaceae)、菊科(Compositae)等植物为食;叫声类似家驴,但更短促嘶哑;8—9月份发情交配,孕期约为11 个月,每胎产1 仔。
濒危动物保护和管理的研究工作中,食性一直是关注的热点和研究的基础[4-8]。因此,研究食物组成是估计蒙古野驴容纳量的第一步,可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此外,进一步研究蒙古野驴的分布格局、蒙古野驴与其它食草动物的生态关系及种群动态等,也需要以食性研究为基础。
1 研究地自然概况
调查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腾格淖尔地区查干哈达苏木。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是一个边境牧业旗,位居阴山北麓的乌兰察布草原,东经109°16'~110°26',北纬41°14'~42°40';地势南高北低、缓缓向北倾斜,平均海拔1 376 m,境内最高点为哈布特盖吉苏敖包,海拔1 846 m;最低点为腾格淖尔,海拔1 058 m。研究地位于内蒙古中部地区,为干旱、半干旱荒漠草原,属大陆性干旱气候;年均气温3.4 ℃,1月份平均气温-15.9 ℃,最低极端气温-41 ℃;7月份平均气温20.5 ℃,最高极端气温36.6 ℃;年日均气温5 ℃以上最长持续时间192 d、最短157 d,无霜期106 d;年日均气温0 ℃以上最长持续时间227 d、最短183 d。年平均降水量256.6 mm,多集中于7、8月份;年极端降水量最多为400.3 mm,最少为142.6 mm,最大日降水量为90.8 mm[9]。
调查地区植被环境为退化的荒漠草原,主要由灌丛和斑块状分布的小型草本植物组成。其中,灌丛主要包括芨芨草(Achnatherum splendens)、狭叶锦鸡儿(Caragana stenophylla)、珍珠猪毛菜(Salsola passerina)、荒漠锦鸡儿(Caragana roborovskyi)、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刺叶柄棘豆(Oxytropis aciphylla)等,斑块状分布的植物主要包括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狗尾草(Setaria viridis)、画眉草(Eragrostis pilosa)、糙隐子草(Kengia squarrosa)、碱韭(Allium polycrhizum)等。
2 研究方法
2012年11月下旬—2013年3月上旬,采用粪便显微分析结合野外调查法,对分布于内蒙古中部地区的蒙古野驴冬季食性进行研究。
野外观察:采用直接观察法在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查干哈达苏木蒙古野驴生活区进行蒙古野驴冬季取食植物种类的野外调查。调查时,使用SWAROVSKI ATX25-60X85 单筒望远镜确定蒙古野驴群的活动位置,并观察蒙古野驴的取食行为,待蒙古野驴离去后,辨别被啃食过的植物种类和被啃食的部位。记录蒙古野驴活动区内的植被组成,采集带有食痕和可能被啃食到的所有植物标本,每种植物采集2 份新鲜标本,一份直接装在信封里,一份置于标本夹中待实验室鉴定、分析。
粪样采集:于蒙古野驴的频繁活动区内,每月至少在分散的20 堆粪样中采集2 个粪便样本;根据粪样新鲜程度,收集未干燥的粪便,并注明粪样采集的时间、收集地点、生境类型及其它情况;对调查地点进行GPS 定位、记录地理位置,随后将收集好的粪便样本冷冻保存。野外共观察到蒙古野驴取食群133 次,采集粪便样本214 个。
粪便显微片的制备:每月至少从15 堆蒙古野驴粪便中各取一粒组成一份复合粪便样本,每月制备2 个复合样本。在试验室60 ℃烘干24 h,粉碎后在0.15 mm(100 目)的分样筛中筛选,去掉微小颗粒,经解离处理[10]后,每个复合样本制备显微片10 张,共制片100 张。
植物显微片的制备:将采集的植物标本在烘箱中60 ℃烘48 h 至恒质量,用筛孔为1 mm 的植物粉碎机粉碎。粉碎后的样本在0.15 mm 分样筛中筛选,取筛上样。取0.5 g 粉碎样放入试管中,加5 mL解离液(V(10% HNO3)∶V(10% H2CrO4)= 1 ∶1 混合液)电热板上水浴加热,仔细观察,防止溶液暴沸。到溶液表面上有白沫漂起,继续加热直至白沫变透明为止,停止加热,用镊子夹取少量上浮物放于滴有蒸馏水的载玻片上,用蒸馏水冲洗,直至薄膜展开,用滤纸吸走多余的蒸馏水,放于10×40 显微镜下观察,如结构清晰,可加明胶粘贴剂封片,加拿大树胶封边。用于植物鉴定和粪便组织显微学分析。
镜检及定量:每张粪便镜检标本在100 倍显微镜下检查20 个视野,要避免重复,按种记录每个视野中出现的可辨认的植物表皮角质碎片。求得每种植物可辨认的角质碎片的出现频率(F),依公式:F=100(1-e-D)[7]转换为每个视野中每种植物可辨认表皮角质碎片的平均密度(D),再将D 转换为相对密度(RD)。RD=(每种植物可辨认表皮角质碎片的密度/各种植物可辨认表皮角质碎片的密度之和)×100%。RD可以作为食物中各种植物实际比例的估计值,即野外采食频率。
食物营养成分测定:将植物在70 ℃下烘制成半干样,称质量后再置于烘箱内105 ℃烘至恒质量,计算半干样的水分含量。用凯氏半微量定氮法测定样品中的粗蛋白质量分数,用阿贝折射法测定粗脂肪质量分数,用酸碱水解法测定粗纤维质量分数,用灼烧法测定粗灰分质量分数,用钼磷法测磷质量分数,用氮氧式热量计测得总能值。样本中无氮浸出物的质量分数(NFE)采用常规方法测定,即NFE=100%-(水分质量分数+粗蛋白质量分数+粗脂肪质量分数+粗纤维质量分数+粗灰分质量分数)。
3 结果与分析
3.1 蒙古野驴冬季食物组成
通过粪便显微分析并结合野外调查,结果发现,在蒙古野驴冬季的食物组成中,禾本科植物所占比例最高,为54.74%;其次为藜科14.96%,柽柳科9.48%,豆科5.43%,蔷薇科(Rosaceae)2.17%,鸢尾科(Iridaceae)1.57%,百合科(Liliaceae)1.34%,旋花科(Convolvulaceae)1.28%;其它植物共占9.03%。
蒙古野驴冬季主要采食植物有13 科26 种,其中包括有采食痕迹的16 种植物。采食频率小于1%的植物共计12 种,采食频率大于1%的有14 种,其中克氏针茅(24.44%)、芨芨草(15.31%)、红沙(9.48%)、珍珠猪毛 菜(9.41%)等是蒙古野驴的主要食物(表1)。
表1 蒙古野驴冬季食物组成
3.2 蒙古野驴冬季食物营养质量
由表2可以看出,在蒙古野驴采食量较大的15种植物中,碱韭的粗蛋白质量分数最高,为21.90%,荒漠锦鸡儿与盐爪爪的粗蛋白质量分数较高,分别为21.13%和17.97%,其它植物的粗蛋白质量分数均较低,且变化范围较大(2.47%~14.55%)。粗脂肪质量分数最高的是草木樨状黄芪,为14.50%,其它植物均较低,且相差不大(7.33%~13.12%)。粗纤维质量分数均较高,其中芨芨草质量分数最高,为37.42%,其它植物的含量也均在10%以上。所测植物的磷质量分数,均小于1%,差别不大。无氮浸出物较多的是大苞鸢尾、糙隐子草和画眉草,分别为44.18%、41.28%和40.81%,荒漠锦鸡儿最低,为15.22%。
表2 蒙古野驴主要被采食食物的营养成分
4 结论与讨论
4.1 食物组成
野生动物的食性研究必须考虑食物的可获得性,因为野生动物大量取食的植物,可能并不是其偏好的植物,而是与这些植物较高的可获得性有关[11]。蒙古野驴是大型非反刍类食草动物,生活在开阔的干旱半干旱草原或荒漠草原。内蒙古中部地区的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地处中温带,又深居内陆腹地,大陆性气候特征十分显著,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随着冬季风的盛行,每年从10月份开始,强冷空气就频繁从西伯利亚等地入侵,强度逐渐加大,1月份平均气温达到全年的最低点;冬季漫长寒冷,食物资源极度匮乏,因而蒙古野驴一天中大部分时间都在采食。在蒙古野驴的食物组成中,禾本科植物和藜科植物所占比例较多,分别为54.74%和14.96%,这一结果与该地区蒙古野驴春季食物组成比例一致[12]。该地区春季大风、沙尘暴等灾害性天气活动频繁、气候条件较为恶劣,植物返青时间晚,因而春季的植物组成比例与冬季基本相同。
据野外观测显示,蒙古野驴冬季的采食生境选择行为表现为当食物资源相对丰富时,选择营养成分较高的食物进食;当食物资源水平低时,则表现为广谱化食性。在消化率较低的冬季食物中,能量摄入是蒙古野驴冬季取食的限制性因素;适口性也是蒙古野驴冬季取食的重要因素。在冬季,禾本科植物相对于其它灌丛及表皮具有针状衍生物的植物适口性较好,被取食量较大;食物资源的丰富度对其采食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藜科植物是其生境中的主要建群种,分布范围较广泛,因此被取食量也相对较大。
4.2 食物营养质量
蒙古野驴食物的质量取决于食物的营养质量,各种营养成分在不同植物间的分配存在较大差异。一般春季植物的营养质量最高,随季节变换植物的营养质量不断下降,到冬季降至最低点,干物质消化率最低[13]。寒冷的冬季,在营养质量较差的食物资源中获取自身维持生存所需的能量是蒙古野驴冬季取食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因此,对其所取食植物进行营养成分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蒙古野驴冬季主要取食克氏针茅(占取食植物的24.44%)、芨芨草(15.31%)、红沙(9.48%)、珍珠猪毛菜(9.41%)和盐爪爪(5.55%)等。蒙古野驴取食植物的蛋白质含量和总能量都相对较高。虽然克氏针茅、芨芨草的粗纤维质量分数较高(分别为33.45%、37.42%),但因其为该地区冬季的主要分布植物,蒙古野驴在恶劣气候条件下会主动选择其作为主要食物,以提供自身活动所需能量。而红沙、珍珠猪毛菜和盐爪爪等粗纤维质量分数较低(分别为15.43%、17.83%和15.62%),适口性好,为蒙古野驴的喜食植物。这反映了蒙古野驴冬季食物组成的特点:总能量值高、纤维含量低、适口性好是冬季取食的关键因子,植物分布的丰富度是冬季取食的决定因子;蒙古野驴冬季取食选择性低,因而对生存环境高度适应。这一结果与其它有蹄类动物的冬季食性特点基本一致[14-16]。
蒙古野驴是高度适应干旱草原和荒漠草原生活的大型珍稀濒危野生动物,食性分析可以了解蒙古野驴的适宜生境和食物要求,本研究为蒙古野驴的就地保护与季节性迁移规律的认识提供了基础资料,同时也为蒙古野驴的迁地保护提供了参考依据。
[1] 汪松.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兽类[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215-217.
[2] 高行宜,谷景和.马科在中国的分布与现状[J].兽类学报,1989,9(4):269-274.
[3] 胡德夫,马建章,吴建平.马科动物的婚配制度[J].野生动物,1998,19(6):46-48.
[4] 陈化鹏,萧前柱.带岭林区马鹿和狍冬季营养对策的比较[J].生态学报,1991,11(4):349-354.
[5] Fox J L,Bårdsen B J.Density of Tibetan antelope,Tibetan wild ass and Tibetan gazelle in relation to human presence across the Chang Tang Nature Reserve of Tibet,China[J].Acta Zoologica Sinica,2005,51(4):586-597.
[6] 吴建平,单继红,王志平.小兴安岭通河林区斑羚冬季食性分析[J].动物学杂志,2005,40(4):40-44.
[7] 刘伟,杨维康,徐文轩.蒙古野驴的秋季食性分析[J].兽类学报,2008,28(1):33-36.
[8] 董潭成,初红军,刘冬志,等.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狼在夏季和秋季的食性[J].干旱区研究,2015,32(3):512-517.
[9] 司晓艳.内蒙古地区蒙古野驴的食性分析[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8.
[10] 张维,王文,唐珞,等.黑龙江龙口自然保护区斑羚冬季食性分析[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6,34(3):32,44.
[11] 李言阔,张明海.完达山林区马鹿的冬季食性[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5,33(3):104-105.
[12] 刘燕,毕俊怀,武晓东.内蒙古中部蒙古野驴春季食性分析[J].动物学杂志,2015,50(3):321-328.
[13] 陈化鹏,萧前柱.带岭林区马鹿冬季食性研究[J].兽类学报,1989,9(1):8-15.
[14] 日孜汗·阿布地艾尼,艾萨江·图合提,阿米拉·阿布来提,等.乌鲁木齐南山山区天山马鹿冬季食性分析[J].兽类学报,2013,33(4):326-332.
[15] 李路云,滕丽微,刘振生,等.黑龙江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伯利亚狍冬季食性分析[J].经济动物学报,2014,18(1):29-32.
[16] 陈耕,李艳香,滕丽微,等.黑龙江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伯利亚狍的冬季食性[J].经济动物学报,2014,18(2):9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