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钼靶X线摄影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与技术探讨

2015-03-07胡煜昇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5年4期
关键词:斜位轴位毛刺

姚 婕,胡煜昇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放射科,湖北 武汉 430030)

乳腺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尤其是乳腺癌已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之首[1]。乳腺数字化钼靶摄影机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密度分辨力,使早期乳腺癌的微小钙化显示清晰,且操作简便、费用低,达到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目的,是乳腺癌临床诊断的首选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07年12月至2011年12月间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156例,男1例,女155例;年龄43~88岁,平均65.5岁。临床上均可触及肿块,部分患者有乳头血性分泌物、乳头内陷。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Toshiba钼靶乳腺机与Kodak Directview CR950扫描仪,均行轴位(头尾位)、外斜位及侧位(内外侧位)摄片。根据患者自身条件自动选择曝光条件。

2 结果

X线表现为单纯肿块影116例,均呈密度增高的结节影,直径0.5~3.0 cm。36例边缘呈粗细不均、长短不一的毛刺征,46例边缘呈分叶状(图1);34例肿块周围出现透亮环与异常增粗、增多的血管影(图2)。微小钙化39例,为针尖大小,呈簇状分布(图3)。小乳腺型男性乳腺癌1例,表现为乳头后方呈片结影。

3 讨论

3.1 乳腺癌的常见钼靶X线摄影征象及技术要求

3.1.1 边缘呈分叶状与毛刺征 该征象是乳腺癌最常见、最基本的征象,也是重要的直接征象。肿块边缘常呈粗细不均、长短不一的毛刺征,与肿块向周围浸润生长有关,本组边缘呈分叶状46例。另外,肿块总是沿着阻力最小处向外浸润扩张,扩展不平衡,形成分叶征,本组36例。X线片上94.2%肿块小于临床上触及的大小[2-3],是肿块周围有粗长毛刺或显著向外浸润所致。

超声仅显示肿块的低回声区,其周围的毛刺、分叶征亦显示不佳;乳腺钼靶X线摄影能直接显示肿块大小,定位准确,照射范围全面,图像清晰,是诊断乳腺癌最有价值的方法。

乳腺肿块的密度一般较乳腺腺体组织密度高,摄影时要把好质量关,重要的图像细节和关键的结构应能满足医疗诊断的要求。在无数字化乳腺钼靶摄影机的情况下可常规使用30 kV,轴位52~55 mAs,斜位50 mAs。

3.1.2 微小钙化 根据文献报道,在乳腺钼靶片中,乳腺癌约40%可出现微小钙化,针尖大小(似精制细盐),呈簇状分布,数目多为15~20个/cm2,这是钼靶片中的特征性表现,且常是早期乳腺癌的唯一X线征象。本组表现为微小钙化39例。一般来说微小钙化密集度越高,数目越多,其恶性度也越大[3-4]。钙化是由于癌组织坏死、脱屑、钙盐沉着和癌细胞分泌等多种原因共同作用所致[5-6]。大多数临床隐性乳腺癌肿块不明显,常凭钙化作出诊断。由于钼靶X线摄影对钙化敏感,操作简便,费用低,迄今仍是乳腺疾病的首选方法。

微小钙化点显示模糊,图像不清,多由于投照技术不稳定,应由专业放射人员操作。同时要略加kV,必要时可行加压放大摄影检查,即保持靶片距离不变的情况下,使用放大摄影架加小压迫器,增加乳腺与片盒(探测器)的距离,从而获得乳腺局部放大的X线照片,提高微小钙化的检出率[7]。另外,片盒要定期用酒精擦洗,以免造成人为伪影,以致误、漏诊。

图1 女,23岁,髓样癌。肿块呈分叶状、毛刺征(白箭),其周围见透亮环影(黑箭) 图2 女,43岁,浸润性导管癌。血管增粗、增多(白箭),且皮肤增厚 图3 女,61岁,乳腺癌。针尖状钙化、簇状分布(白箭)

3.1.3 异常血管影 由于癌组织生长与代谢旺盛使血液供应量增加,其X线表现为肿块周围血管影迂曲、增粗增多,增粗血管进入癌肿或其附近[4,7]。 正常时左乳静脉较右乳静脉粗,约1∶1.4,如果右乳静脉明显粗于左乳静脉,应考虑乳腺癌的可能。一般认为血管增粗较血管增多更有诊断意义[1]。

由于钼靶摄影时间长,加上血管有一定的搏动,可造成图像不清晰,所以摄片时管电压不变,但摄影时间要缩短,调整mAs有助于血管影像清晰,也可参照乳腺超声有无异常的血流信号来协助诊断。

3.1.4 透亮环影 透亮环影是由于肿块与癌周结缔组织反应性充血、渗出、水肿及正常乳腺组织的密度不同所致,表现为肿块密度增高影的周围有一圈密度低于肿块的环形透亮带[2]。此透亮环宽窄不一。

在无数字化乳腺钼靶摄影机的情况下,投照条件应适中,管电压不宜过高,否则图像透亮度增加,难以区分透亮环影。常用29 kV,轴位55~57 mAs,斜位 52 mAs。

3.1.5 乳头内陷,呈“漏斗状” 乳头后方的肿瘤与乳头之间有浸润时可导致乳头内陷,乳头完全凹陷时,形成漏斗征[1],是癌细胞侵犯乳晕区及纤维组织收缩的结果,也是晚期乳腺肿瘤的X线征象。

判断乳头是否内陷,其投照条件按常规设定,但关键是体位,必须是标准的轴位(头尾位)或侧位(乳头应处于切线位)[1],才能判断乳头是否陷入乳晕之间以及乳晕是否增厚。

3.1.6 皮肤增厚,呈厚皮征 肿瘤侵犯到皮肤,皮肤增厚,主要是皮肤淋巴管的癌细胞浸润、充血及淋巴水肿所致。

3.2 深部乳腺癌及致密腺体型乳腺的钼靶X线摄影征象及技术要求

3.2.1 深部乳腺癌 深部乳腺癌是贴近胸壁的深层肿瘤[2],常可早期侵及浅筋膜的深层,导致乳房后间隙的透亮区消失,如钼靶摄影不到位,常易漏诊。

投照条件仍按常规设定,但轴位时,使乳房尽量置于前方,使肿块位于片盒内。另外,可倾斜球管,照乳腺斜位,因为斜位时对靠近胸壁的肿瘤检出率高,同时可显示腋下淋巴结的肿大与数目,必要时可进一步检查,如行乳腺超声、MRI等。

3.2.2 致密腺体型乳腺 年轻女性,尤其是中高龄未婚未育者,其腺体致密,脂肪组织少,X线表现为较均匀的密度增高影,如有乳腺小肿瘤,因缺乏自然对比,易被掩盖,造成漏诊。

因乳腺致密,要加大管电压,常用30~32 kV,轴位51~54 mAs,斜位57 mAs。如有疑似肿瘤,可参照超声和MRI检查。

总之,乳腺钼靶X线摄影能直接显示乳腺肿块的大小,微小钙化,向外浸润生长所引起的分叶、毛刺征,环形透亮影与异常增粗增多的血管影。必要时可采用加压放大摄影检查,提高微小钙化的检出率,实现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调整管电压、曝光时间及投照体位,有利于对乳腺癌的显示。

[1]刘秀建.乳腺疾病X线诊断图谱[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8.

[2] 周燕发.胸部 X 线、CT、MRI诊断学[M].武汉:湖北卫生出版社,2001:669-676.

[3]于兰英,姜洪,赵国华,等.乳腺癌的钼靶X射线征象及诊断价值[J]. 黑龙江医学,2011,35(6):455-457.

[4]赵亚平,周世英,刘荣波,等.乳腺X线片中成簇样微小钙化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J]. 临床放射学杂志,2001,20(1):7-10.

[5]赖玲,廖斌.应用乳腺钼靶诊断乳腺癌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疗,2013,32(6):97-98.

[6]杨光,张祥宏.微钙化乳腺癌在钼靶片诊断中的价值及进展[J].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分册,2005,28(6):410-412.

[7]杨光,赵俊京,刘秀建,等.乳腺癌钼靶X线片误诊分析(附15例报告)[J]. 实用放射学杂志,2003,19(10):883-885.

猜你喜欢

斜位轴位毛刺
检影模拟练习眼操作及跨骑法散光轴位验证
复拇畸形术前拇指正位与斜位X线表现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
一种铸铁钻孔新型去毛刺刀具的应用
利用OPD scan Ⅲ与传统裂隙灯法评估Toric IOL轴位的对比研究
一种筒类零件孔口去毛刺工具
可抑制毛刺的钻头结构
新型铜合金化学去毛刺剂的研制
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心房扑动消融
胸部斜位数字X线摄影在胸部外伤中的应用价值修改
DR跟骨俯卧轴位投照对跟骨骨折临床诊断的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