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生听觉障碍和耳科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2015-03-07李宗华邬玉龙张顺霞王志忠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5年6期
关键词:患病率损失听力

李宗华 邬玉龙 张顺霞 王志忠

·临床研究·

中学生听觉障碍和耳科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李宗华 邬玉龙 张顺霞*王志忠**

目的了解中学生听觉障碍和耳科疾病现况,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对银川市2 009例中学生行问卷调查、耳科检查及听力学检查,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处理。结果银川市中学生听觉障碍患病率为3.29%,耳科疾病的总体患病率为7.07%,外耳疾病患病率为3.84%,中耳疾病患病率为0.80%,内耳疾病患病率为2.44%。听觉障碍和耳科疾病的性别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高于女生。耵聍栓塞、噪声性听力损失、先天性耳前瘘管、化脓性中耳炎、外耳道炎是中学生耳科常见疾病。结论目前中学生听觉障碍和耳科疾病患病率偏高,学校应积极开展耳科健康教育,制订防治策略。(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5,15:407-411,415)

听觉障碍;耳科疾病;流行病学;中学生

听力与言语是人类相互交流和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人类接受的信息中约有 11%来源于听觉[1]。学生时期是学习知识强度最大、学习效率最高的时期。良好的听力,不但能迅速地接受信息,而且对于信息的交流和沟通都起到积极的作用。在校学生,眼和耳的使用强度比其他年龄段大,学生的视力和听力易发生病变。听力患病初期的症状,没有视力那么明显,不易被感知,社会和个人对听力的关注程度较低。及早发现和解决听力问题,对中学生的学习及健康成长都有着重要作用。为了解中学生听觉障碍及耳科疾病的现况,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银川市中学生进行了调查,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银川市中学生进行抽样,抽出40个班级2 100例学生为调查对象,获得有效样本2 009份,有效率为95.7%。其中男性1 023例(50.9%)、女性986例(40.1%);平均年龄(15.5±1.3)岁。

1.2 方法 调查表参考WHO《耳和听力损失检查表》[2](版本7.1)制订,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听力情况、疾病情况,耳毒性药物使用史、既往病史、家族史,MP3/MP4、手机、游戏机及其他噪音接触史,学习压力、睡眠等。纯音听力计为OB922,声导抗仪为GS133,经校准符合GB7341国家标准。问卷调查、耳部检查由耳科医师承担;纯音测听及声导抗测试,在调查对象脱离噪声环境24 h后于隔声室内[背景噪声<25 dB(A)],由听力师负责测试。

1.3 诊断标准 耳科疾病和听力损失的病因诊断依据WHO《耳和听力损失检查表》的填写指南执行。耵聍栓塞:只有堵塞外耳道才做此诊断;外耳道炎:兼有耳痛和外耳道炎症;急性中耳炎:兼有耳痛和鼓膜红肿,但无穿孔;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无痛,鼓膜穿孔,外耳道或中耳有脓;分泌性中耳炎:无痛,鼓膜混浊或内陷,无穿孔,有听力损失;传染病致听力损失:听力损失发生前有明确的传染病史,如风疹、结核、脑膜炎、疟疾、水痘、巨细胞病毒感染、梅毒、弓形体病、腮腺炎等;遗传性听力损失:家族史,近亲婚配史,各种遗传性听力损失综合征表现;非感染性听力损失:全身明显的非感染疾病,如糖尿病、克汀病、噪声暴露、耳毒性药物或化学物中毒等。听力残疾定义[3]:①15岁以上,较好耳0.5、1、2、4 kHz 4个频率永久性非助听听阈级的平均值≥41 dB;②15岁及以下:较好耳0.5、1、2、4 kHz 4个频率永久性非助听听阈级的平均值≥31 dB。听力损失[2]:任一耳0.5、1、2、4 kHz 4个频率听阈级的平均值≥26 dB。听力损失程度分级:轻度26~40 dB,中度41~60 dB,重度61~80 dB,极重度≥81 dB。噪声性听力损失:有明确的MP3/MP4、手机、游戏机等发声类电子产品使用史或其他稳态噪声暴露史,结合病史、症状和查体及听力学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听力损失。

1.4 统计学处理 用Epidate 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5.0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听觉障碍 2 009例学生中,66例有听力损失,患病率为3.29%;其中4例达到听力残疾诊断标准,患病率为0.20%。听力损失程度分级:轻度听力损失61例,占听力损失人数的92.42%(61/66);中度听力损失3例,占4.55%(3/66);重度听力损失2例, 占3.03%(2/66)。1 023例男生中,有听力损失的42例,患病率为4.11% ;986例女生中,有听力损失的24例,患病率为2.43%。男、女生听力损失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41,P<0.05),男生高于女生。

2.2 耳科疾病 2 009例学生中,142例患耳科疾病,总患病率为7.07%(表1)。外耳疾病患病率为3.84%,中耳疾病患病率为0.80%,内耳疾病患病率为2.44%。外耳疾病占耳科疾病的54.22%(77/142),中耳疾病占11.27%(16/142),内耳疾病占34.51%(49/142)。患病率位居前5位的耳科疾病是:耵聍栓塞(1.94%)、噪声性听力损失(1.79%)、先天性耳前瘘管(0.55%)、化脓性中耳炎(0.40%),外耳道炎(0.35%)。1 023例男生中,有耳科疾病的84例,患病率为8.21% ;986例女生中,有耳科疾病的58例, 患病率为5.88%。男、女生耳科疾病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5,P<0.05),男生高于女生。

表1 银川市中学生耳科疾病患病率

2.3 听觉障碍病因 66例听觉障碍中学生的可能病因见表2。非感染性因素为中学生听觉障碍的主要病因,占63.64%(42/66)。噪声性听力损失居各种病因的首位,占54.55%。中耳炎及原因不明者居2、3位。4例听力残疾中学生的病因:2例为遗传性,1例为耳毒性药物中毒,1例为化脓性中耳炎。

2.4 干预需求 2 009例学生中,116例(5.77%)需要干预,其中39例(1.94%)需取出耵聍(7例听力损失,耵聍取出后听力正常),3例(0.15%)配戴助听器(2例为遗传性听力损失、1例为药物性听力损失),18例(0.90%)需要外科手术治疗。41例(2.04%)需要药物治疗。其他需求15例(0.75%)。

表2 76例中学生听觉障碍的病因

3 讨论

聋和听力损失已日益成为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它不但严重阻碍儿童言语发育和教育,也给成年人和老年人的交往带来严重影响[3]。我国目前听力残疾有2 004万人,在所有残疾中占24.16%[4]。本次调查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耳科体格检查和听力学检测均在专科门诊和听力室由高年资专科医师和听力师负责,结果真实可靠,能较好地反映当前中学生听觉障碍和耳科疾病的现况,可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中学期间是学生心身发育高峰期,耳科疾病不同程度地阻隔了学习和社交的正常途经,给学生带来的不只是生活、学习上的困难,同时伴有精神心理创伤,严重影响中学生身心健康,也增加了家庭及社会的经济负担。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耳科疾病总患病率为7.07%,外耳疾病占半数以上,耵聍栓塞最常见。外耳道炎和外耳道湿疹是外耳疾病中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要积极行抗感染治疗,以免病情加重,引起鼓膜及中耳感染,导致听觉障碍。中耳炎是学生中最多见的中耳疾病,也是可以预防和治愈的疾病,因此积极预防和治疗该病是防止学生听力残疾的有效措施。内耳疾病约占耳科疾病的1/3,噪声性听力损失是危害中学生内耳功能的最主要因素;不明原因和遗传性听力损失占内耳疾病的第2、3位。由于内耳的损害多具有不可逆性,可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根据以往人口调查统计有不同程度听力下降者在人群中的比例,青年期为1%[5]。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听力损失的患病率为3.29%,提示中学生人群中有听觉障碍的比例在上升,已成为不容忽视和急需干预的问题。非感染性因素为中学生听觉障碍的主要病因,其中噪声性听力损失居首位,占54.55%。噪声对人类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不仅直接作用于听觉系统而产生特异性听觉效应,还可通过听觉神经的分支达到不同的神经中枢而产生非特异性听觉外效应,对心血管、消化、内分泌等系统和精神、心理造成非特异性的损害[6]。短时间暴露于强噪声环境所引起的听力下降,属于暂时性听力阈移(TTS),在此基础上再继续接触强噪声暴露,就会使内耳Corti器由功能性改变发展为器质性退行性病变,出现永久性听力阈移(PTS)[7]。中学生面临的噪声主要来源于由机械、空气动力和电磁性噪声组成的环境噪声、交通及生产噪声和发声类电子产品。学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使用MP3、随身听等发声类电子产品比一般人多,使用的时间更长。有关调查显示:中学生的MP3、MP4等随身听拥有率达85.2%,其中88.2%的学生把音量调到最大音量的2/3(87 dB)及以上,平均每天使用时间为(1.41±1.11)h。长时间高分贝听MP3、MP4等现象在中学生中已相当普遍[8-9]。彭建华等[10]对30例耳科正常青年人及120例随身听使用者的听力进行研究后表明,耳塞式随身听可以产生导致听觉功能潜在危险的强度,即85~105 dB (A),如果使用方式(如音量设置和持续聆听时间等) 不当,存在导致发展为永久性噪声性聋的严重危险性。在性别方面,刘丞等[11]在江苏省的调查及王幼勤等[12]在贵州省的调查均表明听力减退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其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本次调查也显示男生高于女生,这是否与男生更多使用MP3、随身听等发声类电子产品,喜欢听爵士、摇滚等高音调歌曲,打网络游戏及不重视耳的保护,使耳部更易受伤等因素有关,需进一步研究。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医疗保健的完善,因炎症、药物和外伤造成听觉障碍的比例将继续下降,其他和(或)不详病因也会减少,噪声性聋及遗传性聋的问题会更加明显。因此,噪声污染必须加强治理,遗传性聋的咨询和干预研究需进一步深化。为此,教育部门要尽快制定关于中学生人群听觉障碍和耳科疾病的防治策略和实施方案;加强宣传教育,培养学生关爱双耳及珍惜听力的保健意识;积极指导学生正确使用MP3、随身听等发声类电子产品,尽量保证其音量不高于60 dB(A),以40~50 dB(A)为宜,达到清晰的程度即可,不可超过最大音量的60%。连续使用耳机的时间不应超过1 h;当音量增加[不超过80 dB(A)])时,使用时间应保持在30~40 min。对疑有听觉障碍和耳科疾病的学生,要及时就诊,积极行听力检查, 争取早发现、早治疗,避免听力进一步受损。

[1] 王世强,侯建鑫. 学生噪声性听力损失的预防[J].安全,2009,10:41.

[2] Smith AW. WHO/PBD/PHD/99.8(1):WHO ear and hearing disorders survey protoco1.1999.[EB/OL][1998-08].http//www.who. int /pbd /deafness /activeties-/epidemiology economic analysis/en/index.html.

[3] 卜行宽,刘鋋.世界卫生组织预防聋和听力损失工作情况介绍[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0,35(3):237-238.

[4]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领导小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EB/OL]. [2006-12-01]. http://news. Xin huanet.com/politics/2006-12/01/content 5419388.

[5] 孔维佳.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33.

[6] Katz J.Handbook of clinical audiology[M].5th ed, USA: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2002:977-978.

[7] 黄选兆,汪吉宝.实用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063-1069.

[8] 李宗华,徐展,陈阳,等. 西安市中学生噪声性听力损失调查分析[J].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0,18(5):437-439.

[9] 李宗华,徐展,陈阳,等. MP3/ MP4对中学生听力影响的调查分析[J]. 临床军医杂志,2010,38(6):1018-1020.

[10] 彭建华,黄治物,朱素琴,等. 随身听装置对青年人听力的影响[J].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4,12(2): 83-86.

[11] 刘丞,卜行宽,邢光前,等.老年人听力损失和耳疾流行病学调查研究[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06,41(9):661- 664.

[12] 王幼勤,杨崇玲,许世文,等.WHO关于耳疾与听觉障碍调查方案在贵州省的实施报告[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21(16):731-734.

(本文编辑 杨美琴)

Epidemiologic study of hearing impairment and ear diseases amo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IZong-hua,WUYu-long,ZHANGShun-xia*,WANGZhi-zhong**.

DepartmentofOtorhinolaryngology,theFifthHospitalofPeople′sLiberationArmy,Yinchuan750004,China

LI Zong-hua, Email: lzh2004@yeah.net

Objective To undertake a survey on the prevalence,pathogenic factors and treatment of hearing impairment and ear diseases among 2 009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Yinchuan. Methods A cross-section study was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the hearing impairment and ear diseases amo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Questionnaire and ear examination were carried out by the staff who had received special training. Results The prevalence of hearing impairment was 3.29 % and the prevalence of ear diseases was 7.07%, including outer ear diseases(3.84%), middle ear diseases(0.80%)and inner ear diseases(2.44%). There was a statistically difference in prevalence between males and females(P<0.05). Impacted cerumen, noise induced hearing loss, congenital preauricular fistula, otitis media and external otitis were the main ear diseases amo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Conclusions The high prevalence of hearing impairment and ear diseases have negative influences on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The scientific strategies of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need to be formulated and implemented urgently. (Chin J Ophthalmol and Otorhinolaryngol,2015,15:409-411,415)

Hearing impairment; Ear diseases; Epidemiology; Middle school students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医院耳鼻喉科 银川 750004;*宁夏大学校医院 银川 750021;**宁夏医科大学流行病学教研室 银川 750004

李宗华(Email:lzh2004@yeah.net)

10.14166/j.issn.1671-2420.2015.06.010

2015-01-06)

猜你喜欢

患病率损失听力
2020年安图县学生龋齿患病率分析
胖胖损失了多少元
昆明市3~5岁儿童乳牙列错畸形患病率及相关因素
玉米抽穗前倒伏怎么办?怎么减少损失?
Units 1—2 听力练习
Units 3—4 听力练习
Units 5—6 听力练习
Units 7—8 听力练习
对读者来信的答复
菜烧好了应该尽量马上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