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现役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关键运动技术特征研究

2015-03-07苑廷刚王国杰李爱东郑富强王泽峰胡水清米奕祥

中国体育科技 2015年4期
关键词:步步步长踏板

苑廷刚,黄 乐,王国杰,李爱东,郑富强,王泽峰,胡水清,米奕祥



我国现役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关键运动技术特征研究

苑廷刚1,黄 乐2,王国杰1,李爱东1,郑富强3,王泽峰1,胡水清1,米奕祥1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我国现役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的关键运动技术特征,采用文献资料研究、二维录像解析、对比分析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获取“2014年清华精英赛”前6名我国现役男子优秀跳远运动员的助跑最后2步的步长、步速、踏板精度、质心速度、踏板和起跳瞬间速度和起跳角度等关键运动技术参数,结合部分世界级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的关键技术参数的比较研究,获得我国现役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的整体关键技术特征。研究表明,1)我国男子跳远运动员助跑最后2步速度接近世界高水平运动员,平均为10.53±0.15 m/s,且加速积极,速度下降率较低,平均为0.62%±0.23%;2)除李金哲以外,其余运动员最后2步步长变化符合“大-小”的国际主流技术;3)步长变化率较小,平均为7.74%±7.74%,其值随成绩的提升有增大趋势(r=0.642,P>0.05);4)踏板精度较低,平均为0.13±0.05 m,还有一定提升空间;5)助跑水平速度的损失和离板瞬间垂直速度的获得主要发生在踏板至最大缓冲阶段,并且二者在此阶段的增减率上存在显著性正相关关系(r=0.880,P<0.05);6)我国运动员由于踏板至最大缓冲阶段水平速度损失率和垂直速度增长率较低,平均为6.91%±2.32%和63.04%±9.96%,低于世界高水平运动员的15.64%±3.33%和70.21%±13.03%,从而对与成绩呈正相关关系的水平速度损失率和垂直速度转化率产生影响,进而对腾起垂直速度和腾起角度的获得带来难度,从整体上制约了成绩的提升。

跳远最后2步;踏板精度;质心速度;腾起初速度;腾起角度

1 前言

20世纪80年代,我国优秀教练员齐祖谭和冯树勇等根据中国男子跳远运动员身体素质特点,在训练中以发展绝对速度为基础,不断提高快速起跳能力,进而提高运动员的腾起垂直速度和腾起角度的训练思路为指导思想,使我国的男子跳远进入发展的高峰期,并使跳远成为我国田径中的“优势”项目。

进入21世纪,男子跳远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萧条后,成绩迅速回升反弹,仅在2014年一年中就有8名运动员取得8 m以上成绩,其中,最好成绩达8.47 m,最差为8.07 m(接近2015年北京世界田径锦标赛A标8.10 m的入围标准),这也标志着我国男子跳远进入了新的高度。但是,随着训练的深入,李金哲等在技术上也曝露出如踏板准确性不足和腾起垂直速度、腾起角度小的问题,据数据统计显示,2014年,李金哲参赛15场,完成84跳次,有效跳次43、犯规41次,犯规率接近50%,腾起垂直速度基本上在3.00 m/s左右,腾起角度低于20°;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其竞技水平的提高。因此,对李金哲等男子高水平跳远运动员助跑最后2步至起跳关键环节的步长、步速、起跳阶段不同阶段的速度以及腾起角度进行分析,找出制约其成绩提高的内在因素,进而为专项技术和专项素质训练更具针对性提供借鉴。

清华精英赛是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为了实现“以赛代练”,检查训练效果,提升单项竞技水平的手段,在该次比赛中,3人5次取得8 m以上成绩,另有2人成绩接近8 m,整体上水平较高,因此,技术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具有较高的分析研究价值。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2014年4月12日清华跳跃精英赛男子跳远比赛中成绩高于7.80 m(运动健将)的前6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表1)。本次比赛代表了我国现役男子跳远运动员最高水平和最高级别的单项赛事,也很好地表现了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的关键技术特征情况。

表 1 我国现役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的基本信息一览表Table 1 The Basic Information of Chinese Elite Men’s Long Jumpers (n=6)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研究

通过中国知网、Ebsco数据库和Google学术等搜索引擎,以“跳远技术”、“助跑速度”、“起跳技术”等为关键词搜索相关文献20余篇;查阅《中国田径运动百年》、《田径运动高级教程》、《中国优秀田径运动员技术图片选辑》以及部分跳远专著,整理分析后提炼出与本研究有关的数据和理论资料。

2.2.2 二维录像拍摄解析法

采用1台SonyDCR-TRV7摄影机在比赛现场进行二维平面定点定焦拍摄,拍摄频率25 Hz(解析时为50场/s),摄像机主光轴与助跑道中线垂直,正对起跳板前2.00 m处,拍摄范围为“倒二步”至起跳离板后的技术动作(取景范围约为6.50 m),拍摄距离25.00 m,摄像机高度1.22 m,标定标尺置放于起跳板前2.00 m处,X轴(助跑方向)和Y轴(与X轴垂直)的长度均为1.2 m(图1)。

图 1 2014年清华大学男子跳远精英挑战赛拍摄现场布置图

分别采用Dartfish 4.0和Peak-motus 9.0运动解析系统对影片进行采集和解析处理,选用松井秀治人体模型,选取20个关节点进行建模和标定处理,并对原始数据进行低通滤波处理,截止频率为6 Hz,得到与本研究相关的质心速度、抛射角度和坐标点数据。

2.2.3 数理统计

采用Excel 2007和SPSS 17.0进行数据的整理和独立样本t检验及相关性分析,获得相关的研究参数。

2.2.4 对比分析

将本研究所得数据与2008年瓦伦西亚世界室内田径锦标赛、2009年柏林世界田径锦标赛、2011年大邱世界田径锦标赛及20世纪国内、外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的速度和角度参数进行对比分析,进而发现技术参数上的优势与不足,总结和归纳当前我国运动员的技术特点。

3 结果与分析

3.1 助跑最后2步步长、步速和踏板

3.1.1 助跑最后2步节奏特征分析

助跑最后2步在现行的研究中常被称为“倒二步”,因为其处于助跑的最后阶段,是助跑与起跳衔接的重要组成部分,运动员为了准备完成强有力的起跳往往会对最后2步的动作结构进行调整,进而引起动作结构的变化,可以直观观察到的就是步长的变化。

表 2 2014年清华精英赛男子跳远前6名运动员助跑最后2步步长、步速和踏板精度参数一览表Table 2 The Last Two Stride Lengths and the Stride Speed and the Boarding Accuracy Parameters of the Top 6 Players in 2014-Tsinghua Men Long Jump Elitist Tournament (n=6)

表 3 2009年柏林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跳远前8名运动员助跑最后2步步长、步速和踏板精度参数一览表Table 3 The Last Two Stride Lengths and the Stride Speed and the Boarding Accuracy Parameters of the Top 8 Men Long Jumpers in 2009-Berlin World Athletic Championship (n=8)

注:*表示与清华精英赛运动员相比P<0.05;**表示与清华精英赛运动员相比P<0.01,下同;数据来源于参考文献[11]。

表 4 2011大邱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跳远前8名运动员助跑最后2步步长和踏板精度参数一览表Table 4 The Last Two Stride Lengths and the Boarding Accuracy Parameters of the Top 8 Men Long Jumpers in 2011-Daegu World Athletic Championship (n=8)

注:数据来源于参考文献[13],表5同。

表 5 原男子跳远世界纪录保持者鲍威尔和刘易斯最后2步步长参数一览表Table 5 The Last Two Stride Lengths Parameter of the Men Long Jump World-record Holders Named Lewis and Powell (n=2)

表 6 2008年瓦伦西亚世界室内田径锦标赛男子跳远前6名运动员最后1步步速和踏板精度参数一览表Table 6 The Last Stride Length and the Boarding Accuracy Parameters of the 2008-Valentia Indoor World Athletic Championship (n=6)

注:数据来源于参考文献[10],下同。

由表2可知,清华精英赛前6名运动员的倒二步步长均值为2.42±0.15 m,最大值为高兴龙的2.61 m,最小值为李金哲的2.23 m;倒一步步长平均值为2.25±0.06 m,最大值为张耀广的2.35 m,最小值为解雷和高兴龙的2.16 m,总体上,最后2步步长表现出“大-小”的动作节奏特点。通过表3和表4对2009年柏林和2011年大邱2届世界锦标赛前8名运动员步长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倒二步和倒一步步长均值分别2.45±0.16 m、2.46±0.20 m和2.21±0.12 m、2.20±0.15 m,也表现出先大后小的技术特征。另外,在对鲍威尔和刘易斯(表5)先后创造世界纪录的跳次数据分析中发现,其最后2步步长分别为2.52 m、2.25 m和2.67 m、2.39 m,同样符合“大-小”的技术特点。最后2步步长出现规律性的变化并不是偶然,而是为起跳做准备而出现的必然现象,可见,整体上6名研究对象倒二步步长变化节奏符合世界男子跳远技术的发展趋势。但是,李金哲最后2步步长却表现出相反的特点,即倒二步<倒一步,这可能是其在2014赛季犯规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3.1.2 助跑最后2步适宜步长差值分析

通过分析最后2步步长的变化率,即(倒二步-倒一步)/倒一步×100%,发现清华精英赛6名运动员均值为7.74%±7.74%,最大值为高兴龙的19.18%,最小值为李金哲的-2.19%,其均值低于2009年和2011年世界锦标赛的11.30%±10.58%和12.00%±7.81%,低于鲍威尔和刘易斯的12.00%和11.72%。进一步分析步长变化率的变异系数发现,其值高达99.95%,高于2009年和2011年世界锦标赛的93.69%和65.10%。可见,高水平运动员最后2步步长具有明显的个人特点,离散程度极大,但是,整体上其变化率有随着赛事成绩平均值的提高而增加的趋势,但不存在显著性的正相关关系(r=0.642,P>0.05)。

关于倒二步长于倒一步多少为宜,国内、外学者都做了相关研究。我国学者汤定福[4]和国外学者维德纳等[1]认为,最后2步步差应在10~20 cm左右;钱铁群[5]研究发现,最佳的步差范围应在10~15 cm之间;塔巴契尼柯[3]、波波夫[4]等认为,30~40 cm为宜;跳远项目生物力学专家詹姆斯·海[8]则认为,优秀运动员最后2步步差应在70 cm左右。可见,专家们在这个问题上并未达成一致。本研究的6人,加之2009年和2011年世界锦标赛16人,22人中有11人变化率高于10.00%,均值为17.75%±5.23%,平均成绩为8.18±0.20 m;另外11人变化率则低于10.00%,均值为3.42%±4.19%,平均成绩为8.19±0.15 m;分析鲍威尔和刘易斯的步长变化率数据,发现其变化率分别为12.00%和11.72%。可见,8.00 m以上成绩者其最后2步的步长变化率基本上在3.40%~17.70%之间,并且成绩越好其变化率值越高。按照这一标准,李金哲和黄常州则应缩短最后1步步长,加大倒数第2步的步长,从而使步长比例达到合适的范围。在训练中则应按照运动员最后1步的步长在最后2步上放置标定点,在每次训练中对跑跳衔接技术进行监控,进而不断提高助跑的稳定性。

3.1.3 助跑最后2步步速特征

助跑速度对跳远成绩具有极高的贡献率已被广泛的认可。通过表2、表3和表6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6名运动员倒二步和倒一步步速均值分别为10.57±0.15 m/s和10.50±0.16 m/s,其中,倒二步和倒一步最大值为李金哲的10.73 m/s和10.70 m/s,最小值为解雷的10.33 m/s和10.25 m/s;对比发现,我国6名运动员倒二步和倒一步步速均值高于2009年柏林世界锦标赛前8名运动员的平均水平(P>0.05),差值分别为0.05 m/s和0.10 m/s,倒一步步速均值小于2008年瓦伦西亚室内世界锦标赛的10.54±0.29 m/s(P>0.05),差值为-0.04 m/s。本研究的6名运动员最后2步步速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的最后2步速水平极为接近,甚至优于国外运动员,可见,以提高绝度速度为基础的训练思想已取得较好的训练效果。

进一步分析发现,我国运动员步速下降率平均为0.62%±0.23%,低于柏林世界锦标赛的1.20%±1.04%。经统计分析发现,步速下降率与步长变化率之间存在显著性正相关关系(r=0.747,P<0.01),即步长变动的幅度越小其速度损失往往也越小。由于我国运动员在绝对速度上不占优势,因此,在训练中要求运动员积极加速上板,并尽量减少最后2步动作结构的变化,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减小步长的变化,虽然减小了速度的损失,但是使下一个动作起跳运动的准备不充分,进而影响了后续的起跳动作。这是过去我国运动员的优点所在,但是,随着助跑速度水平的提升,最后2步的步长变化幅度和步速增减大小是否还应保持过去的模式?这是值得深入研究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3.1.4 踏板精度特征

踏板精度是指着板时起跳脚踏上起跳板的距离,其值越大越有利于整体成绩的提升。通过分析踏板精度发现,我国6名运动员踏板精度平均为0.13±0.05 m,最大值为解雷和张耀广的0.18 m,最小值为李金哲的0.05 m。对比发现,本研究的6名运动员踏板精度均值低于2009年和2011年世界田径锦标赛时的0.15±0.04 m和0.16±0.04 m,也低于2008年瓦伦西亚世界室内田径锦标赛时的0.14±0.04 m。虽然本研究中踏板精度与成绩并未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但是,成绩优异者其踏板精度也相对较高,如瓦特和菲利普斯在跳出8.47 m和8.45 m时踏板精度分别为0.19 m和0.17 m。本研究的6名运动员中,李金哲、高兴龙和黄常州的踏板精度较差,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3.2 起跳不同阶段质心速度和腾起角度特征

3.2.1 起跳不同阶段质心水平速度的变化特征

起跳是跳远技术中十分重要的技术环节,其完成质量的好坏对水平速度的保持和垂直速度的发挥具有重要作用。对起跳中关键时相的水平和垂直速度进行研究便于认识起跳过程中速度变化情况。由表7可知,起跳过程中6名运动员水平速度自踏板开始逐渐下降,踏板和离板瞬间的水平速度上与国外运动员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最大缓冲瞬间水平速度为9.42±0.27 m/s,高于2008年室内世界锦标赛(表9)的8.67±0.22 m/s (P<0.01),在起跳的3个关键时相上,我国运动员的水平速度与国外优秀运动员较为接近,甚至高于高外优秀运动员。

表 7 2014年清华精英赛男子跳远前6名运动员起跳环节质心速度和腾起角度参数一览表Table 7 The CM Speed and the Take-off Angle Parameters of the Top 6 Player in the Take-off Instant in 2014-Tsinghua Men Long Jump Elitist Tournament (n=6)

表 8 2014年清华精英赛男子跳远前6名运动员起跳环节质心速度变化参数一览表Table 8 The Change Parameter of CM Speed of the Top 6 Player in the Take-off Instant in 2014-Tsinghua Men Long Jump Elitist Tournament (n=6)

注:TD=踏板瞬间;MKF=膝关节最大缓冲瞬间;TO=离板瞬间,下同。

表 9 2008年瓦伦西亚世界室内田径锦标赛男子跳远前6名运动员起跳环节质心速度和腾起角度参数一览表Table 9 The CM Speed and the Take-off Angle Parameters of the Top 6 Men Long Jumpers in the Take-off Instant in 2008-Valentia Indoor World Athletic Championship (n=6)

表 10 2008年瓦伦西亚世界室内田径锦标赛男子跳远前6名运动员起跳环节质心速度变化参数一览表Table 10 The Change Parameter of CM Speed of the Top 6 Men Long Jumpers in the Take-off Instant in 2008-Valentia Indoor World Athletic Championship (n=6)

表 11 2009年柏林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跳远前8名运动员起跳环节质心速度变化参数一览表Table 11 The Change Parameter of CM Speed of the Top 8 Men Long Jumpers in the Take-off Instant in 2009-Berlin World Athletic Championship (n=8)

表 12 2014年清华精英赛男子跳远前6名运动员成绩与部分速度因素的相关性分析一览表Table 12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the Achievement Parameter and Parts of Speed Parameter of the Top 6 Player 2014-Tsinghua Men Long Jump Elitist Tournament (n=6)

注:*表示P<0.05,**表示P<0.01。

从表8可知,我国运动员在踏板至最大缓冲瞬间水平速度的损失量和损失率分别为0.70±0.24 m/s和6.91%±2.32%,显著性低于2008年世界室内田径锦标赛运动员的1.62±0.39 m/s (P<0.01)和15.64%±3.33%(P<0.01)。从表12的相关性分析可知,踏板至最大缓冲瞬间水平速度损失率与成绩和踏板至最大缓冲瞬间的垂直速度增长率之间均存在显著性正相关关系,呈高度正相关(r=0.930,P<0.01;r=0.880,P<0.05),即加大踏板至最大缓冲瞬间水平速度的损失有利于该阶段垂直速度的获得,对成绩的提高有利。虽然我国运动员在离心收缩阶段保持水平速度的能力优于国外优秀运动员,但是,过高的水平速度加大了向心收缩阶段快速蹬伸的难度,因此在最大缓冲至离板瞬间我国运动员的水平速度损失量和损失率分别为0.29±0.06 m/s(P<0.01)和2.87%±0.63%(P<0.01),显著性高于2008年室内世界锦标赛运动员的平均水平。国外运动员在离心收缩结束后爆发式蹬伸能力优于我国运动员,有可能是国外运动员在离心收缩阶段通过增大水平速度的损失来减轻起跳的压力,进而为后续的快速蹬伸创造条件。

在整个起跳过程中,我国运动员水平速度损失率最小,平均为9.78%±2.61%,低于2008年世界室内田径锦标赛的12.10%±3.17%,与2009年世界田径锦标赛的15.55%±3.29%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目前,国内、外学者在对优秀运动员水平速度损失率的研究中得出不同结果,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9.5%~14.4%[1],10%~15%[6],12%~15%[7]和15.4%±3.8%[2]几个范围,但基本上是在10%以上。从表12的相关性分析可知,水平速度损失率与跳远成绩和踏板至最大缓冲阶段垂直速度的增长率之间呈高度正相关关系(r=0.876,P<0.05;r=0.903,P<0.05),可见,适度较高的水平速度损失率有利于起跳过程中垂直速度的提升,进而为成绩的提高提供可能。对比可见,本研究的6名运动员该值相对较小,尤其是高兴龙仅为4.88%,今后应在发展水平速度的情况下适当增大起跳过程中水平速度的损失。

3.2.2 起跳不同阶段质心垂直速度的变化特征

起跳过程中垂直速度的变化与水平速度的变化截然相反,由踏板时的0.21±0.27 m/s增至最大缓冲和离板瞬间的2.28±0.33 m/s和3.25±0.24 m/s,与国外优秀运动员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踏板至最大缓冲阶段以及最大缓冲至离板瞬间垂直速度的增长值和增长率分别为2.06±0.42 m/s、63.04%±9.96%和0.97±0.19 m/s、30.09%±6.46%,低于2008年室内世界锦标赛的2.33±0.51 m/s 、70.21%±13.03%和1.11±0.36 m/s、33.43%±10.23%,但均不具显著性差异(P>0.05)。Seyfarth等[15]研究认为,在离心收缩阶段起跳腿的退让收缩能产生较高的动量,是垂直速度获得的良好时机;随后Graham-smith等[12,14]研究发现,在踏板至最大缓冲阶段优秀运动员应获得总垂直速度的69.8%。对比可见,国外运动员更注重踏板至最大缓冲离心阶段垂直速度的获得,另外,在向心收缩阶段同样能保持垂直速度的稳定增长,这是我国运动员目前所力不能及的地方。比较中可见,本研究的6名运动员中没人达到69.8%的水平,仅有解雷1人较为接近,为68.47%,高兴龙最差仅为42.85%。通过表12分析可知,踏板至最大缓冲瞬间垂直速度转化率与此阶段水平速度损失率呈显著性正相关关系(r=0.880,P<0.05),而我国运动员的技术优点就是起跳过程中水平速度损失率,但这却给垂直速度的增长带来不小难度。因此,今后应适当增加离心收缩阶段的水平速度损失来为垂直速度的获得提供条件。

由表8可知,6名运动员起跳环节质心垂直速度转化率均值为30.26%±7.31%,低于2009年世界田径锦标赛的45.39%±4.68%,并极具显著性差异(P<0.01)。通过表12的相关性分析可知,垂直速度转化率与成绩呈高度正相关关系(r=0.950,P<0.01),还与踏板至最大缓冲瞬间的水平速度损失率呈高度正相关关系(r=0.978,P<0.01)。可见,在踏板至最大缓冲阶段水平速度损失越大越有利于垂直速度转化率的提升,进而有利于取得优异成绩。因此,李金哲此次比赛取得优异成绩与其具有较高的垂直速度转化率(36.52%)有关,而高兴龙则相反仅为17.31%,今后应在助跑水平速度达到一定程度后适当加大离心收缩阶段水平速度的损失率来加大垂直速度转化率。

3.2.3 腾起初速度和腾起角度特征

由表7可知,本研究的6名运动员腾起初速度均值为9.70±0.23 m/s,高于2008年世界室内田径锦标赛和2009年世界田径锦标赛的9.63±0.33 m/s 和9.48±0.27 m/s,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腾起角度平均为19.62°±1.91°,低于2008年世界室内田径锦标赛和2009年世界田径锦标赛的20.78°±1.65 °和21.98°±3.09°,也无显著性差异。本研究的6人中仅有解雷1人腾起水平速度和腾起角度较为适宜,产生了理想的腾起角度,为创造优异成绩提供可能。整体上,我国运动员腾起初速度较高,再加之在起跳中获得的垂直速度相对较低,增加了加大腾起角度的难度[9],从而制约了成绩的提高。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与世界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相比,我国运动员助跑最后2步速度接近世界高水平运动员,平均为10.53±0.15 m/s(P>0.05),且加速积极,速度下降率较低,平均为0.62%±0.23%。

2.除李金哲以外,其余运动员最后2步步长变化符合“大-小”的国际主流技术。

3.步长变化率较小,平均为7.74%±7.74%,其值随成绩的提升有增大趋势(r=0.642,P>0.05)。

4.踏板精度较低,平均为0.13±0.05 m,与世界级优秀男子运动员相比,还有一定提升空间。

5.助跑水平速度的损失和离板瞬间垂直速度的获得主要发生在踏板至最大缓冲阶段,并且二者在此阶段的增减率上存在显著性正相关关系(r=0.880,P<0.05)。

6.我国男子跳远运动员整体上由于踏板至最大缓冲阶段水平速度损失率和垂直速度增长率较低,平均为6.91%±2.32%和63.04%±9.96%,显著性低于世界高水平运动员的15.64%±3.33%和70.21%±13.03%(P<0.05),表明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整体水平速度损失率较小,起跳瞬间的垂直速度转化率也较小,也就是降低了起跳瞬间的垂直速度和起跳角度,在整体上制约了跳远成绩的提升。

4.2 建议

1.建议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在保持较高助跑速度情况下,加强踏板准确性练习,提高训练和比赛中的踏板精度。

2.建议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加强起跳能力训练,提高起跳瞬间的垂直速度大小,提高起跳角度和提高成绩水平。

[1]冯树勇.中国高水平跳远运动员训练内容体系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1.

[2]彭金洲,孙思哲.跳远起跳垂直速度生成机制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23(1):79-81.

[3]塔巴契尼柯.跳远-现代科学研究综述[J].北京体育学院学报,1979,2(3):93-96.

[4]汤定福.跳远助跑倒数两步步长变化的探讨[J].四川体育科学,1995,15(3):32-35.

[5]钱铁群.跳远助跑最后2步步长变化对起跳诸因素的影响[J].中国体育科技,2002,38(5):46-53.

[6]王世林,黄化礼,石宏.跳远踏跳阶段的速度损失及其评价[J].北京体育学院学报,1989,12(1):15-19.

[7]章碧玉,吴小五,马明彩,等.对提高我国跳远成绩有效途径的探讨[J].体育科学,1997,17(3):37-40.

[8]詹姆斯·海.优秀跳远运动员的生物力学分析[J].山东体育科技,1988,10(3):32-35.

[9]BRIDGETT L A,LINTHOME N P.Changes in long jump take-off technique with increasing run-up speed[J].J Sports Sci,2006,24(8):889-897.

[10]CAMPOS J,GAMEZ J,ENCARNACION A.Three dimensional kinematic analysis of the long jump at the 2008 LAAF World Indoor Championships in Athletics[J].New Stud Athletics,2013,28(3/4):115-131.

[11]德国柏林世界田径锦标赛官方网站[EB/OL].http://berlin.laaf.org/.

[12]GRAHAM-SMITH P,LEES A.A three-dimensional kinematic analysis of the long jump take-off[J].J Sports Sci,2005,23(9):891- 903.

[13]国际田联官方网站[EB/OL].http://www.iaaf.org.

[14]LEES A,GRAHAM-SMITH P.A biomechanical analysis of the last stride,touchdown,and takeoff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en's long jump[J].J Appl Biomech,1994,10:51-78.

[15]SEYFARTH A,BLICKHAN R,VANLEEUWEN J L.Optimum take-off techniques and muscle design for long jump[J].J Exp Biol,2000,203:741-750.

Research on the Key Sports Techniqu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Elite Men’s Long Jumpers

YUAN Ting-gang1,HUANG Le2,WANG Guo-jie1,LI Ai-dong1,ZHENG Fu-qiang3,WANG Ze-feng1,HU Shui-qing1,MI Yi-xiang1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was to understand and master the key sports techniqu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elite men’s long jumpers,improving and enhance their sport technique level more pertinently,in order to develop and improve the overall sport technique ability of Chinese men's long jump event,and to provide some help and support in theory and practice in future.This paper used the literature method and the 2-D video photogrammetric technique method and the comparison method and the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method,Utilized 2-D video to acquire the parameters of “2014-Tsinghua Jump Elitist Tournament” 6 athletes' (more than 7.80m performances) step length and step speed of last two step in approach as well as touch-down board accuracy and mass velocity at different instants of take-off along with the angle of take-off,and then analyze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combining with some of the world's high-level athletes technical parameters.The conclusions were as follow:1) Our players' speed of last two step close to the world of high level athletes,with an average of 10.53 ± 0.15m / s,and accelerate actively,a lower rate of decline rate,an average of 0.62 ± 0.23%;2) Besides Jinzhe Li,the change of other players' last two step length conform to big-small Running rhythm international mainstream technology;3) The step length variation is smaller,with an average of 7.74±7.74%,the value has a tendency to improve with the performance upgraded (r=0.642,P>0.05);4) The touch-down board accuracy is low,with an average of 0.13±0.05 m,still have a certain room for improvement;5) The loss of horizontal velocity in approach and the gain of vertical velocity at the instant of take-off mainly occur from touch-down board to maximum compression stage,and both of the coefficient of increase and decrease had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each other(r=0.880,P<0.05);6) The coefficient of loss in horizontal velocity and gain in vertical velocity from touch-down board to take-off are lower,with an average of 6.91±2.32% and 63.04 ±9.96%,below the high level athletes in the world,whose average level is 15.64 ±3.33% and 70.21±13.03%,thereby exert an influence on the loss rate of horizontal velocity and the vertical speed conversion rate which have a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performance,and then increase difficulty for obtaining the jump vertical velocity and take-off angle,restricting the promotion of performance overall.

thelasttwostep;touch-downboardaccuracy;massvelocity;velocityattheinstantoftake-off;take-offangle

2015-02-03;

2015-06-05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基本15-20)。

苑廷刚(1969-),男,安徽阜南人,副研究员,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运动生物力学和运动训练学在田径科学实践的应用和创新,Tel:(010)87182520/19,E-mail:yuantinggang@ciss.cn。

1.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北京 100061;2.八一体工大队,北京 100120;3.山东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1.China Institute of Sport Science,Beijing 100061,China;2.People’s Liberation Army’s Sports Team,Beijing 100120,China;3.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Jinan 250014,China.

1002-9826(2015)04-0028-08

10.16470/j.csst.201504004

G823.3

A

猜你喜欢

步步步长踏板
一种改进的变步长LMS自适应滤波算法
基于变步长梯形求积法的Volterra积分方程数值解
步步追问来写话
董事长发开脱声明,无助消除步长困境
起底步长制药
成长200步 步步“进”心——实施“成长200步”工程培育“和乐好少年”
钢琴踏板的基本用法
论钢琴踏板的正确使用
钢琴踏板的产生与运用
关于踏板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