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转型中华南农村婚姻与家庭幸福度实证研究

2015-03-06王世斌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5年6期
关键词:家庭幸福社会转型华南

王世斌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510)

社会转型中华南农村婚姻与家庭幸福度实证研究

王世斌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510)

基于对广东80个村庄部分家庭的入户调查,以比较的视角来了解华南农村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不同结婚年代的婚姻家庭变化情况。研究表明,由于受改革开放后的工业化和市场化的影响,华南农村不同结婚年代的婚姻圈扩大显著,婚姻自由度虽然有所增强但保守成分依然存在,家庭关系等方面仍能体现宗族文化的特点。

社会转型;华南农村;婚姻家庭;家庭幸福度

1996年,徐安琪带领的团队选取了上海、广东、甘肃和哈尔滨作为调查点,对世纪之交的中国人的婚姻和爱情进行了系统研究。这次调查,在广东收集农村样本805人,根据结婚年份分为4个时期:1946—1966、1967—1976、1977—1986、1987—1996。结果显示,珠三角地区农村的择偶方式和婚恋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平权家庭”占主导地位的同时,传统的因素仍顽强地存在着,家庭中丈夫掌握的实权明显较多,夫妻地位失衡仍然是一个较突出的问题;“男主外、女主内”的角色规范依旧;整体上,农村夫妻性态度和性行为方式呈“传统取向”。[1]

徐安琪的这次研究可说是关于全国城乡以及华南农村以婚姻状况为专题的最为系统的实证研究。但是,对华南农村的调查有两点显示出这次调研的局限性:一是选取调查地点是广东经济最发达的珠三角地区农村,不能反映华南农村的整体状况;二是样本以结婚年份来划分时期过于偏重中国改革开放之前。对于第一个问题,作者在论述时意识到了这点。王跃生在以农村经验为基础的分析中认为,当代中国家庭变动深受制度变革和社会转型两方面的影响,中国社会的真正转型则是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来实现的。[2]杨善华认为中国当代的家庭变迁是与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的改革开放导致中国社会的转型分不开的。[3]并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家庭变迁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78年到1991年,此阶段是围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家庭功能、家庭结构与家庭关系的影响而展开;第二阶段则从1992年开始,标志着中国经济开始全面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第三阶段则是从2000年开始延续至今,各地城郊农村城市化步伐加快并且迅速向周边地区拓展。[4]

因此,本课题组对华南农村婚姻状况的调查一是扩大调研范围,二是对调查样本按照王跃生和杨善华的论述思路确定结婚年份分组,即20世纪70年代及以前代表受中国制度变革影响时期,用“1980年代”“1990年代”和“2000年以来”基本上与杨善华分析的中国农村家庭变迁的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一致。调查实施范围以广东统计分布的四大经济发展区域来确定四大调查区域,在考虑到地区经济发展的情况下,通过分类选点,2013年7—8月间,在广东省21个地级市中选择了15个地市的31个县市区中55个乡镇的80个村/社区,进行入户问卷调查,2014年1月对西部沿海的调查点又进行了个别访谈。这15个地市31个县市区分别是:(1)珠三角地区6个地市10个县市区;(2)东部沿海地区2地市3个县市区;(3)西部沿海地区3地市9县市区;(4)北部山区4地市9县市区。收集样本613人,其中,1970年代及以前结婚的约占9.8%,1980年代结婚的约占25.9%,1990年代的婚姻约占29.5%,2000年以来的为34.7%。探讨在社会转型中华南农村不同初婚年份婚姻情况及其家庭幸福程度。

一、各变量的具体含义和描述统计

本调查中,各变量的具体含义和描述统计见表1。

表1 变量的含义与预期作用方向

二、数据处理与分析

在描述分析中,首先通过一般的描述统计方法给出了分类变量的比例以及连续变量的平均值;其次以初婚年代为参照,对于所有变量进行了比较分析。同时,对连续变量或定序变量的均值进行了独立样本的t检验;对分类变量进行了交叉表分析,并进行了LR检验,具体见表2所示。

表2 不同初婚年代婚姻及家庭状况对比分析

续表2

注:*P<0.05,**P<0.01,***P<0.001

从表2可以看出,通过初步描述分析和LR/t检验显示,整体上婚后居住安排、婚前家庭经济状况、对配偶父母的养老安排及自己养老意愿等方面的差异在各婚姻年代的影响并不显著。而受教育程度、婚姻情况、婚姻圈、婚姻决定权、家庭掌权和对父母的养老安排等方面的差异在各婚姻年代的影响显著。具体来看,20世纪70年代及以前结婚的样本夫妻分居现象突出,占1/4;婚姻圈扩大较为显著,表现在同村、同乡镇婚姻大幅减少,同省、省外婚姻增加迅速。在调查的样本中,20世纪70年代及以前还没有外省婚姻,改革开放以后,外省婚姻增加明显,20世纪80年代虽只占3.10%,可是到2000年后已达11.30%,增加近3倍;婚姻自主权增加,父母包办和通过媒婆介绍等传统方式逐渐减少,通过自己认识走进婚姻殿堂已成为主流,增加3.8倍;在婚姻决定权方面,21世纪婚姻多数由自己做主,父母做主的婚姻可谓逐步减少,但是还存在一定比例;在夫妻关系方面,虽说丈夫掌握实权和夫妻共同掌握实权是主要方式,但2000年以来丈夫掌握实权比例更大,妻子掌握实权比例比20世纪70年代及以前反而下降;对父母的养老安排还多倾向与儿子一起居住,但是改革开放以来,倾向与女儿一起居住的比例有所增加。卡方检验只是考察了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并没有控制其它变量的作用和影响,因此将所有可能的解释变量纳入回归模型,在控制其它变量的情况下,通过回归分析,才能进一步分析出各个解释变量的影响。

三、家庭幸福度影响因素分析

设有序反应变量y有k个水平:1,2,…,k;X=(x1,x2,…,xm)为自变量向量。y取j水平的概率πj=p(y=j|X),j=1,2,…,k.π1+π2+…+πk=1。将k个水平分为两类:{1,2,…,j}与{j+1,j+2,…,k},j=1,2,…,k-1, 按两分类反应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对多分类有序反应变量Logistic回归, 当各xi为两分类、多分类有序或连续自变量时, 需拟合如下k-1个两分类Logistic回归方程:

j=1,2,…,k-1

这里pj为πj的估计值,αj为截距参数的估计值,bi为偏回归系数βi的估计值。

本文将家庭幸福作为被解释变量y,将可能影响家庭幸福的变量设置为解释变量x1,x2,…,xm,其中m为解释变量的个数。为了厘清各变量对家庭幸福感知的影响情况,建立了两个回归模型。模型1未引入社会人口学特征下的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形成基准模型;模型2以社会人口学特征的变量作为控制变量、将影响家庭幸福因素的各个变量纳入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见表3。

从表3多变量回归分析结果来看,通婚圈中的同县婚姻、婚姻决定权、对父母养老院养老、对配偶父母养老院养老以及自己养老意愿对家庭幸福影响显著。模型1中,婚姻圈中配偶家乡是不同省的家庭幸福是同县的2.2倍且显著;婚姻决定权各变量的回归系数最大的是自己做主父母同意,回归系数最小的是父母做主自己同意,自己做主父母同意家庭幸福是父母做主自己同意的1.77倍,非常显著;在对父母的养老安排中,养老院养老对家庭幸福的影响是其它的0.03倍且显著;对配偶父母的养老安排方面,养老院养老对家庭幸福的影响是其它的9.54倍且显著;在自己养老意愿中,与儿子一起住、与女儿一起住、老两口一起住养老对家庭幸福影响均显著,到养老院养老不显著。与儿子一起住是与女儿一起住的1.45倍且显著。

模型2中,婚姻圈中配偶家乡不同省的家庭幸福是同县的2.5倍且比较显著;婚姻决定权各变量中,自己做主父母同意家庭幸福是父母做主自己同意的1.96倍,非常显著;在对父母的养老安排中,养老院养老家庭幸福是其它的0.03倍且比较显著。引入社会人口学特征的变量作为控制变量后,对父母的养老安排因素对家庭幸福影响不大;对配偶父母的养老安排,养老院养老家庭幸福是其它的10.83倍且比较显著;自己养老意愿中,与儿子一起住家庭幸福是与女儿一起住的1.55倍且显著。

表3 家庭幸福度影响因素的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

续表3

注:*P<0.5,**P<0.01,***P<0.001

贺雪峰及其华中从事村治研究的其他学者采用“饱和经验法”发现,以广东等农村为代表的华南农村大都是宗族性的团结型村庄,宗族意识较强。[5]这说明华南农村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较大。本研究表明,在社会转型过程中,除了婚姻圈扩大比较显著外,在婚姻中的其他方面与徐安琪在1996年珠三角农村的调查部分项目相比基本没有什么变化,在家庭幸福度方面还多表现为“源于低期望值的满足感”[1]。

[1]徐安琪.世纪之交中国人的爱情和婚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27-28,181—216.

[2]王跃生. 制度变革、社会转型与中国家庭变动——以农村经验为基础的分析[J].开发时代,2009(3):97—114.

[3]杨善华. 中国当代城市家庭变迁与家庭凝聚力[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150—158.

[4]杨善华.改革以来中国农村家庭三十年——一个社会学的视角[J].江苏社会科学,2009(2):72—77.

[5]贺雪峰.南北中国: 村庄社会结构视角的中国区域差异[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20—22.

(文字编辑:邹红 责任校对:徐朝科)

2015-03-06

■ 基金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美丽中国视域下的乡镇治理中的政府与民众互动机制研究”(13YJC710056)。

王世斌(1970—),男族,汉族,副教授,广东老年公共事务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人口与社会发展、老年社会学。

王世斌.社会转型中华南农村婚姻与家庭幸福度实证研究[J].社会工作与管理,2015,15(6):54—60.

C91

A

1671-623X(2015)06-0054-07

猜你喜欢

家庭幸福社会转型华南
华南风采
记华南女院前三任校长
华南掠影
苏萌娜 初心不渝 情牵华南
用音乐缔造家庭幸福
社会转型时期的大众传媒与公共政策
幸福一家人
战后台湾如何从农业社会转型工业社会
现象级“老炮儿”折射社会转型之惑
为了广西人民的家庭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