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人依恋风格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2015-03-06吴庆云湖北广播电视大学湖北武汉430074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成人

吴庆云(湖北广播电视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4)

成人依恋指个体与目前同伴的长久和持续的情感联系[1]。近几十年来,国内外都有很多对成人依恋的研究,但国外的研究结果未必适用于本国实际,而国内的研究又多以大学生为被试,大学生多在1822岁之间,还处于青少年阶段,且大都未及婚恋,其家庭仍以原生家庭为主,主要社会身份仍然是学生,无论从社会身份、年龄特点、依恋对象、生活方式各方面来讲,都与真正意义上的成人有很大出入,其研究结果的推广性值得考虑,因此有必要选择已经脱离了原生家庭独立生活的被试来考察他们的依恋风格。

为了解不同依恋风格对成人生活的意义,特选取成人依恋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进行考查。主观幸福感指个体对自身物质和精神生活的主观体验与评价[2]。以往对成人依恋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不多,该研究能为丰富这方面的资料提供一点基础数据。

一、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选取武昌某高职院校、某医院、某幼儿园、某物业管理公司、某大学博士生宿舍共5个不同性质的集体,向这些集体中愿意配合参加调查的成员发放问卷,且在发放的同时还注意将被试的年龄跨度尽量拉开、性别比例尽量平衡。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74份,剔除其中的无效问卷30份,共得到有效问卷244份。

2. 研究工具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法。主要工具有:

(1)关系问卷 (RelationshipQuestionnaire,RQ;Bartholomew&Horowitz,1991)。关系问卷包括四段对成人依恋原型的描述,要求被试在7点量表上,判断每段描述在多大程度上符合自己的情感关系,在此基础上计算出自我模型分量表、他人模型分量表(分别对应于回避维度和焦虑维度)的得分。[3]

(2)亲密关系体验量表 (Experiences in Close RelationshipsInventory,ECR;Brennan,K.A.,Clark,C.L.,&Shaver,P.R.,1998)。包含36个项目,测量与依恋相关的焦虑和回避,焦虑和回避两个分量表分别包含18个项目。对每项描述的确切性从“一点都不符合 (1)”到“十分符合 (7)”进行评分。研究采用田瑞琪修订后的中文版,量表的回避维度和焦虑维度的a系数分别为0.8055和0.8026,重测信度分别为0.805和0.820,具有较好的同质性信度和重测信度。[4]

(3)总体幸福感量表(GeneralWell-BeingSchedule,Fazio,1977,简称GWB)该量表由美国国立统计中心制定,共33个题目。研究中采用国内段建华(1996)对该量表的修订,即采用该量表的前18项对被试进行施测,单个项目得分与总分的相关在0.48和0.78之间,分量表与总表的相关为0.56和0.88之间,内部一致性系数在男性为0.91、在女性为0.95。[5]

(4)单项目自陈主观幸福感量表。该量表由一个项目组成,即“我是一个幸福的人”,要求被试根据自己同意与否的程度做出判断。量表按六级记分,分值愈高,幸福感愈强。[6]

工具1和工具2是用来测量成人依恋的,工具3和工具4是用来测量主观幸福感的,两个研究都选取了两套测量工具,是为了使测量结果互相印证,提高测量的效度;同时这两套工具都是一繁一简,不会增加被试的负担,使被试产生厌烦心理,从而能保证测量的信度。

3. 施测和统计

由于被试来自不同单位,且都是需要工作的成年人,全部采用集中发放、集中施测的难度较大,所以只能采取小范围集中施测和分散施测相结合的方式,由主试和助手逐个向被试发放问卷,逐一讲解注意事项,并要求被试尽量当场完成并当场回收,少数被试不能当场交卷也允许他们事后补交。回收后的问卷全部采用SPSS11.5进行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

1. 回避和焦虑维度得分情况

对总样本在《亲密关系体验量表》的两个分量表上的平均得分进行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回避和焦虑维度的平均得分情况

2. 人口统计学因素对依恋风格的影响

除了性别因素和婚恋状况因素对依恋风格存在显著影响外,其他各因素对依恋风格均没有显著影响。

在回避维度上,男女存在显著差异:P=0.003<0.05,男性高于女性;在焦虑维度上,男女无显著差异:P=0.849>0.05。

在回避维度上,不同婚恋状况的成人有显著差异:P=0.000<0.05,单身被试得分最高,其次是已婚被试和有明确恋爱关系的被试;在焦虑维度上,不同婚恋状况的成人无显著差异:P=0.184>0.05。

3. 依恋类型分布情况

目前普遍认为,在成人依恋自陈式的测量研究中,维度研究优于类型研究,《亲密关系体验量表》正是在这一认识基础上编制的,因此对该量表的原始计分方式是维度计分,不过由于传统的成人依恋测量多采用类型研究,为方便与前人的研究作比较,所以本研究也根据原始的维度分数换算出各被试的依恋类型,从而提供这方面的数据。

在维度得分的基础上计算出被试的依恋类型,得出安全型69人(29.9%)、恐惧型84人(36.4%)、专注型34人(14.7%)、冷漠型44人(19%),且四种类型的人数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00<0.05。

4. 主观幸福感总体状况

根据量表三测出的被试的总体幸福感得分平均为75.16分,高于常模分数(这个量表的全国常模分数男性为75分,女性为71分);根据量表四测出的自陈主观幸福感水平得分平均为4.57分,这个分数也比较偏高(最高分只可能为6),说明被试整体的主观幸福感水平较高。

为了检验两个量表的测量效度,运用Pearson积差相关对两个量表的测量结果进行分析,二者的相关系数r为0.380,P值为0.000,相关十分显著。由此可以看出,两个量表的测量结果能够互相印证,测验的信效度都较高。

5. 依恋维度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

表2 依恋维度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

由表2可看出,回避维度和焦虑维度与主观幸福感均有负性相关,焦虑维度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更强。

6. 不同依恋类型的主观幸福感得分比较

表3 不同依恋类型的主观幸福感得分比较

从表3可看出,在不同依恋类型上,人们的主观幸福感差异显著(P=0.000),安全型的成人主观幸福感得分最高,其次是冷漠型、恐惧型,专注型的成人得分最低。通过进一步多重比较分析发现:安全型的成人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惧怕型的成人(P=0.000);安全型的成人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专注型的成人(P=0.000);冷淡型的成人主观幸福感高于专注型的成人(P=0.003)。

三、分析和讨论

1. 依恋维度分析

本次研究的结果与国外的研究有较大差异,主要反映在回避维度上,以Lopez在2002年的研究为例:其回避维度得分为2.68±1.01,远远低于本研究结果,差异很显著;而其焦虑维度得分与本研究结果比较接近。[7]

国内研究的被试主要以大学生为主,也有个别是以成人为被试的。如王仕芬对大学生的研究[8],田瑞琪对大学生的研究[7],李同归、李楠欣、朱玉对大学生的研究[9],李同归、何吉波、郭晓飞、路新明对自考生的研究[10],李同归、李楠欣、李敏对企事业单位在职人员的研究[11],郭庆童对大学生的研究[12]等。与以上研究结果的比较也发现,无论是大学生被试,还是成人被试,焦虑维度的得分相差都不大,差异主要反映在回避维度上。

有趣的是,回避维度上的差异主要不是反映在被试的身份上,而是反映在地域上(北京、长春两个北方城市的被试回避维度上的得分明显要比上海、武汉两个南方城市被试的得分高)。这也许可以用地域文化特点来解释。北方山长水阔,地广人稀,群体性格主要表现为直爽、外向、粗线条,而南方水曲河弯,玲珑秀丽,群体性格表现为细腻婉转、重内在感受。也就是说,南方人比北方人在情绪情感的体会和感受方面更有优势,既善于及时体察自己的情感变化,也善于准确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样,在需要的时候,南方人比北方人总能更积极地寻求支持,也更能得到支持,所以南方人在依恋的回避维度上得分要低于北方人。

2. 依恋类型分析

成人依恋类型分布与国外研究也有所不同:如Lopez在2001年对245人的大一样本进行测量,所得依恋比例为安全型 (46%)、害怕型 (20%)、冷漠型 (19%)和专注型 (15%);[13]Creasey在2001年对145对恋人进行测量,发现安全型占40%,未解决型(恐惧型)占26%。[14]

国内的成人依恋类型研究也有很多,如金艳对大学生的研究[15],田瑞琪对大学生的研究[7],李同归、李楠欣、朱玉对大学生的研究[9],李同归、李楠欣、李敏对企事业单位在职人员的研究[10],王华对大学生的研究[16]等。与这些研究相比发现,在依恋类型分布上,成人与大学生差异不大。

3. 依恋维度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回避和焦虑分数越高的被试其主观幸福感越低,这点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如李同归、李楠欣、李敏对企事业单位在职人员的研究和李同归、李楠欣、朱玉对大学生的研究等。

4. 不同依恋类型的主观幸福感比较

安全依恋的成人主观幸福感水平要高于不安全依恋的成人;但与冷漠型依恋的差异不显著,冷漠型依恋虽然也属于不安全依恋,但其主观幸福感水平与安全型依恋无显著差异,另外两种不安全依恋的主观幸福感水平也无显著差异。与前人的研究结果没有显著差异。

5. 讨论

从上面分析来看,高回避和高焦虑的成人主观幸福感不强,恐惧型和专注型的成人主观幸福感不强,无论是维度测量还是类型测量,影响成人主观幸福感的无非是回避和焦虑两个因素。根据Bartholomew的内部工作模型理论,在这两个维度得分较高的成人要么对他人有负性评价,要么对自我有负性评价,不管是他人模型不良还是自我模型不良都会影响到这类成人的人际关系,他们不容易信任别人,难以与他人建立关系,建立起的关系也不易保持,这些都影响他们的社会支持可获得性,而社会支持又是预测主观幸福感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指标,所以,在这两个维度得分较高的成人主观幸福感水平不高。

关于冷漠型的成人主观幸福感水平与安全型依恋差异不大这一点,可能是出于以下原因:冷漠型的成人虽然对他人评价不高,但自我模型完好,他们对待生活采取的是一种自强自立、自我信赖的态度,遇到任何事情一开始就想着主动解决,不依靠别人。这种处事方式其实正是社会所需要的,往往能取得较多社会意义上的成功,而这种成功能给他们带来更多的满意感。所以尽管这类成人不一定有许多正性情感体验,但也较少负性情感体验,这样下来,他们的总体幸福感水平自然不低。

四、结 论

利用ECR测得的武汉地区244名成人在回避维度的平均得分为3.08±0.90,焦虑维度的平均得分为3.45±0.90。在回避维度上与国外的研究结果差异显著,在焦虑维度上与国外的研究结果没有差异;在回避维度和焦虑维度上都与大学生样本没有显著差异。成人依恋类型分别为安全型29.9%、恐惧型36.4%、专注型14.7%、冷漠型19%。与国外的研究结果有显著差异,与大学生样本没有显著差异。

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均与主观幸福感有显著负性相关。安全型依恋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比非安全依恋要高,显著高于恐惧型和专注型,但与冷漠型差异不显著。

依恋风格的研究结果与国外被试有显著差异,与大学生被试没有显著差异。成人依恋风格与主观幸福感有较强相关,依恋安全能较好地预测高主观幸福感。

[1]冯霞.成人依恋对婚恋质量研究的启示 [J].大众科学 (科学研究与实践),2007(7):188.

[2]李志,谢朝晖.国内主观幸福感研究文献述评 [J].重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6(4):83-88.

[3]李同归,杜姗姗.50例手术患者的成人依恋类型分析 [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4):417-419.

[4]李同归,加藤和生.成人依恋的测量:亲密关系经验量表(ECR)中文版 [J].心理学报,2006(3):399-406.

[5]王亚男.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心理控制源的相关研究[D].吉林大学,2004.

[6]邢占军.沿海某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纵向研究[J].心理科学,2005(5):1072-1076.

[7]田瑞琪.大学生成人依恋的测量及相关人格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4.

[8]王仕芬.大学生成人依恋、应对方式与负性情绪的关系研究 [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6.

[9]李同归,李楠欣,朱玉.理工科大学生依恋类型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研究 [J].中国临床康复,2006(12):54-56.

[10]李同归,何吉波,郭晓飞.自考生的依恋类型与社会支持关系的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11):1019-1020.

[11]李同归,李楠欣,李敏.成人依恋与社会支持及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7(1):47-349.

[12]郭庆童.大学生成人依恋与人格特质及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13]Frededrick G.Lopez,Barbara GormIey.Stability and Change in Adult Attachment Style Over the First-Year College Transition:Relations toSelf-Confidence,Coping,and Distress Pattems[J].Journalof Counseling Psychology,2002,49(4):355-364.

[14]Gray Creasey.Associations Between Working Models of Attachment and Conflict Management Behavior in Romantic Couples[J].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2002,49(3):365-375.

[15]金艳.不同依恋类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 [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6.

[16]王华.大学生心理感受性、人格及人际依恋间的关系研究 [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5.

猜你喜欢

主观幸福感成人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成人不自在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
Un rite de passage
主观评述构式“很+x”认知研究
幸福感
成人正畸治疗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