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资本对学习满意度的影响
2015-03-06冯静颖柯江林黄楚琼
■ 冯静颖 柯江林 黄楚琼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公共管理系,北京 100089;北京师范大学 战略人才研究中心,北京100875;浙江省嵊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 人事处,浙江 嵊州312400)
大学生心理资本对学习满意度的影响
■ 冯静颖 柯江林 黄楚琼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公共管理系,北京 100089;北京师范大学 战略人才研究中心,北京100875;浙江省嵊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 人事处,浙江 嵊州312400)
学习满意度是影响大学生行为的关键变量。Pearson相关系数表明,心理资本及其构成要素与学习满意度具有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达0.505。回归结果显示,心理资本中的感恩奉献对学习满意度有显著正向作用,谦虚诚稳、乐观希望、奋发进取对总体学习满意度亦有显著积极影响;自信勇敢、包容宽恕则分别对学习成果满意度和同学关系满意度具有正向作用。建议高校管理者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学生的心理资本培育,提高学习满意度及综合素质。
大学生 心理资本 学习满意度
满意度是个体层次的核心变量,学习满意度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其愿望及需求获得满足的程度,它反映了学生对学习环境、教学公共设施、教师素质与教学态度、教学过程、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评价态度。近年来,满意度调查已成为国内外众多高校改善学校和学生之间关系、促进学校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从心理资本角度研究它与学习满意度的关系将为大学生群体的管理和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一、文献综述和理论假设
心理资本,是一种可测量、可开发并对工作绩效有促进作用的个体积极心理能力,是近年来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研究个体竞争优势来源的重要视角,国外研究表明,个体心理资本对提升工作满意度、工作业绩、领导效能、战略决策效果、组织的韧性、盈利水平以及推动组织变革等都具有积极作用。Luthans 等的研究发现可以从自信、乐观、希望和韧性等4个维度对心理资本进行测量[1]。国内学者也发现,员工心理资本对工作绩效、组织承诺和组织公民行为有积极影响,同时因为它强调人们的心理正能量,因而心理资本对工作绩效的影响大大超过了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柯江林等以中国本土为研究背景进一步将其拓展至8个维度(即自信勇敢、乐观希望、奋发进取、坚韧顽强、尊敬礼让、谦虚诚稳、包容宽恕和感恩奉献①“希望”指不容易沮丧和绝望,“诚稳”指诚信稳重。)[2]。
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试图将工作场所的心理资本理论引入高校领域,检验大学生心理资本对学习满意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心理资本开发的建议。理论假设模型如图所示。
理论假设模型图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
采用自陈式问卷进行便利抽样。调查对象主要是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首都经贸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以及少部分其他大学的本科生。共发放调查问卷1 200份,回收有效问卷968份,有效回收率为80.7%。样本中,男生占37.1%,女生占62.9%;生源地为东部地区的占33.8%,中部地区占35.2%,西部地区占31%;户籍为城镇的占60.4%,农村占39.6%;大一的占14.1%,大二占20.8%,大三占24.4%,大四占40.7%;专业类别中理科占36.5%,文科占33.0%,工科占16.0%,经管类占14.5%。
(二)测量工具
1.心理资本
参考柯江林、孙健敏和李永瑞(2009)的本土心理资本量表[3],并依据高校情景将之改编为大学生心理资本问卷。由事务型心理资本(自信勇敢、乐观希望、奋发进取、坚韧顽强)与人际型心理资本(包容宽恕、尊敬礼让、谦虚诚稳、感恩奉献)构成,其中,包容宽恕、尊敬礼让、感恩奉献分别包括6项测量条目,谦虚诚稳维度包括8项测量条目,问卷共计50项条目。采用Likert式6点量表进行评价,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
2.学习满意度
在郝建春(2005)*参见郝建春:《生活压力、负向情绪调整、学习满意度与学习绩效关系研究》,天津大学硕士论文, 2005。学习满意度量表基础上,自编形成初始测量条款。量表分为5个构面:学习环境满意度、教师教学满意度、课程满意度、学习成果满意度、同学关系满意度,共27个条目。采用Likert式6点量表进行评价,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
3.控制变量
将性别、户籍和年级作为控制变量,衡量方法为:(1)性别:男=0,女=1;(2)户籍:城镇=0,农村=1;(3)年级:大一=1,大二=2,大三=3,大四=4。
(三)信效度检验与同源误差检验
1.信效度检验
在删除心理资本及学习满意度的部分项目后,经探索性因子分析各维度显示具有良好的聚合效度和区分效度。信度(以Cronbach’s α值衡量):总体心理资本0.93,事务型心理资本0.89,人际型心理资本0.90,各子维度在0.76-0.88;总体学习满意度为0.92,各维度在0.73-0.85。因此,研究变量所使用的量表信效度良好。
2.同源误差检验
本研究的所有问卷均由单一被试自陈报告,为减少同源误差,在问卷的指导语上说明是匿名调查和无对错答案,且保证结果不会反映任何个人独有信息,目的是让被试能够放心、诚实填答并不受前后题的影响。此外,研究还运用Harman单因素检验来验证各研究变量的同源误差程度。结果显示,13个因子共同解释了总变异量的63.45%,其中因子1解释了6.31%,没有出现单一因子解释绝大部分变异的现象,说明研究数据的同源误差并不严重。
三、研究结果
(一)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
由研究变量的均值与标准差检验可知,心理资本与学习满意度的均值分布在3.73-5.06之间,处于中等偏高水平,未出现严重的“天花板”现象。从心理资本各维度来看,尊敬礼让的得分最高(5.06),奋发进取得分最低(3.73),事务型心理资本得分(3.92)低于人际型心理资本(4.62)。在学习满意度方面,学习成果满意度得分最低(3.85),同学关系满意度得分最高(4.56)。对各变量进行Pearson相关检验可知,控制变量中,性别与学习满意度及其构成维度无显著关系。户籍与学习环境满意度成正相关(0.110),农村大学生对学校环境评价较高,这可能与农村和城市的条件差距有关。心理资本及各级维度均与学习满意度及其构成维度出现显著的正相关。在心理资本8个一级维度中,与总体学习满意度相关最高的是感恩奉献(0.441);二级维度的事务型心理资本(0.418)与人际型心理资本(0.463)中,人际型心理资本的相关系数相对较高。总体心理资本与总体学习满意度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505,表明两者具有紧密的关系。Pearson相关检验初步反映了研究变量的两两关系,下文进一步综合检验各变量的影响效应。
(二)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学习环境满意度的回归分析
以性别、户籍、年级为控制变量,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心理资本、学习环境满意度与教师教学满意度*②③ 作者分别建有六组检验对照模型,因篇幅所限略去,其结果如下文所述。,心理资本、课程满意度与学习成果满意度②,心理资本、学习环境满意度与教师教学满意度③进行影响效应检测。各模型方差可以接受。各模型的方差膨胀因子(VIF)均远小于临界值10,说明模型不存在严重的共线性问题,模型的分析结果可以接受。
1.学习环境满意度
户籍、感恩奉献、事务型心理资本、人际型心理资本以及总体心理资本均对学习环境满意度产生了显著正向影响。学习环境主要指学习资源与服务、学校条件等,如图书服务、文体设施、住宿条件、教室空间和教学设备。在心理资本的8个二级维度中,感恩奉献的作用最大。对于学习环境,由于大学生个体无法改变,所以乐于接受、满足并抱着一种感恩心态来看待学习环境的学生有较高的满意度。事务型心理资本高的学生善于发现和利用学校现有的硬件设施,积极提升自身知识水平和加强体育锻炼,而人际型心理资本丰富的学生也会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社团和活动场所发展人际关系,所以总体上出现了心理资本对学习环境满意的正向作用。
2.教师教学满意度
谦虚诚稳、感恩奉献、事务型心理资本、人际型心理资本和总体心理资本对教师教学满意度产生了显著正向作用。教师教学满意度主要反映了学生对教师素质、教学方式、教学态度和教学内容方面的评价。与学习环境满意度相似,感恩奉献再次起到了正向作用,而且人际型心理资本相比事务型心理资本的作用更大。此外,谦虚诚稳显出了对教师教学满意度的正向作用。总体看,教师教学有更多的人际互动,因此可以看到人际型心理资本比学习环境的作用更强。
3.课程满意度
奋发进取、谦虚诚稳、感恩奉献、事务型心理资本、人际型心理资本和总体心理资本对课程满意度产生了显著正向作用。课程满意度主要反映了学生对课程种类、课程实用性、课时安排、课程作业量以及授课质量的评价。与前文不同的是,事务型心理资本的作用强于人际型心理资本,而且事务型心理资本中的奋发进取表现了显著正向作用。
4.学习成果满意度
自信勇敢、乐观希望、奋发进取、感恩奉献、事务型心理资本、人际型心理资本和总体心理资本对学习成果满意度有显著正向作用。学习成果满意度反映了学生对学习成绩、社团和实践收获方面的满意度。高中学习成绩更多与个体的天赋和努力程度有关,但大学教育尤其是文科类的课程有较多的课堂互动,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自信心和自我挑战的精神参与课堂互动,同时也需要与他人进行合作完成小组作业。对于社团和实践活动,更是需要个体具有良好的人际互动技能。研究结果也显示,尽管人际型心理资本有积极作用,但事务型心理资本仍然占主导地位,即学习成果与个体对学习和实践活动等事务的积极态度有很大关系。
5.同学关系满意度
乐观希望、包容宽恕、感恩奉献、事务型心理资本、人际型心理资本以及总体心理资本对同学关系满意度具有显著正效应。同学关系满意度反映了学生对关系融洽程度的评价。人际型心理资本提出的初衷就是为了促进人际关系的构建,所以人际型心理资本比事务型心理资本对同学关系满意度的作用更强。因此,乐观希望、包容宽恕和感恩奉献对同学关系满意度产生了积极作用。
6.总体学习满意度
乐观希望、奋发进取、谦虚诚稳、感恩奉献、事务型心理资本、人际型心理资本和总体心理资本对总体学习满意度有显著正向作用。总体看来,人际型心理资本比事务型心理资本对学习满意度的作用更强些,尤其是感恩奉献对总体学习满意度及其要素都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四、讨论与建议
学习满意度是学生的重要态度变量。本文引入心理资本视角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拓展了心理资本的研究领域——从员工走向大学生,同时也很好地弥补了现有学习满意度研究对个体内部心理资本因素的忽视。
(一)研究结果讨论
1.学习满意度的总体被解释程度
心理资本是一个很好的解释变量,解释了26.6%的学习满意度变异。具体而言,同学关系满意度被解释程度最高,学习环境满意度被解释程度最低。与已有研究相比,心理资本对学习满意度有相对较好的解释力,而且相对行为变量(如时间监控行为)和稳定特质变量(如核心自我评价),由于心理资本更为本质和具有可塑性,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价值。
2.事务型心理资本与人际型心理资本的效应差异
对于学习满意度等要素,事务型心理资本和人际型心理资本都具有积极的正向作用。其中人际型心理资本对总体学习满意度的作用相对较强。具体来说,事务型心理资本除了在课程满意度和学习成果满意度方面比人际型心理资本稍强之外,在其他方面均弱于后者。该结果与以往的研究具有一致性,事务型心理资本往往在任务绩效、创新行为等事务处理方面作用显著,而在组织承诺、工作投入、工作满意度等态度方面的影响则弱于人际型心理资本[4]。
3.8种心理资本二级要素的作用
Pearson相关系数显示,自信勇敢、乐观希望、奋发进取、坚韧顽强、尊敬礼让、谦虚诚稳、包容宽恕和感恩奉献等,均与学习满意度及其构成有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在0.175-0.503之间。但在本人所建模型中有些维度的正向作用不显著,只有感恩奉献全部显著,而坚韧顽强完全不显著,其他维度有零星显著。这说明有些心理资本要素的作用被较强的因子缓冲。通过回归分析结果,我们更容易了解到在8个要素中,感恩奉献、谦虚诚稳、乐观希望、奋发进取等才是影响学习满意度的重要因素。
4.性别、年级和户籍等控制变量的作用
总体而言,3个控制变量对学习满意度的影响微弱,只有户籍对学习环境满意以及年级对学习成果满意度有显著作用。因此,在提高学生满意度方面还应注重学生内在心态的改善。
(二)实践启示
研究结果具有如下实践启示。(1)学习满意度不完全受外部客观条件影响,学生自身的心理资本不容忽视。性别、户籍、年级以及学校软硬件设施并非影响学生学习满意度的全部因素,个体自身的内在因素——心理资本起到重要作用。尤其是感恩奉献、谦虚诚稳、乐观希望、奋发进取等心理资本作用突出。(2)大学生应该通过各种活动加强自身心理资本建设。获得成功与幸福至少需要具备生理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心理资本与物质资本等五大资本,其中心理资本是核心。大学生应该在课程学习之余,多去关心、包容和帮助他人,并保持一颗积极向上和乐观的心态。(3)高校应该改变以往知识传授的方式,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促进学生心理资本的培育。不同于通过听讲和阅读方式获得知识,心理资本通常在体验和行动的感悟中获得。
(三)研究局限及未来研究建议
心理资本是一个新的研究热点,本文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但仍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自评式量表有待改进。本研究所使用的心理资本与学习满意度量表均是自陈式量表,尽管因子分析证明其不存在严重的自我膨胀效应,但未来可以尝试采用心理资本他评的方式进行测量。(2)抽样方式与样本范围仍需提升。本研究采用了便利抽样的方式且范围局限在几所高校内,对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可能有一定影响,未来可以尝试在更广的地域范围内采取随机抽样的办法,通过大样本调查检验研究假设。在调查数据截取时间节点上,也可以尝试采用追踪调查方式,以克服横断面数据对结果检验的局限性。(3)理论架构尚可拓展。在对学习满意度的影响上,除了心理资本之外,也可以尝试添加社会资本等变量进行综合分析。大学生心理资本是一个重要的潜在研究领域,未来可以进一步研究大学生心理资本对入校适应性以及入职适应性的影响。
[1]Luthans F Luthans K.W. Luthans B. C. 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 Beyond Human and Social Capital. Business Horizons, 2004.47。
[2][3][4]柯江林 孙健敏等:《心理资本:本土量表的开发及中西比较》,载《心理学报》,2009年第9期。
(责任编辑:任天成)
2015-06-05
冯静颖,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公共管理系副教授,管理学博士,主要研究组织行为和人力资源管理; 柯江林,北京师范大学战略人才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主要研究人力资源管理; 黄楚琼,浙江省嵊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人事处干事,主要研究人力资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