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信托可以是一种方案
2015-03-04车耳
车耳
顾名思义,医养指的是医疗加休养,既有医护又有疗养。和医院比起来这种形式多了养生之道,而和养老院比起来这种形式则多了治疗和医护。医养信托则是将这种形式机构化、独立化和专业化,它涉及的是多边关系,而不是简单的医患或者是疗养院和疗养者之间的关系。在这种个性化安排——按当下流行说法就是“私人订制”过程中,资产所有者意愿得到了自始至终的贯彻,资产管理者尽职尽责,因而资产受益人得以有尊严幸福地生活。在这里,所有权、管理权和受益权被重新解构。这些重构权利和义务在好莱坞那部感人影片《雨人》中,得到了鲜活生动的诠释。
遗嘱信托引出的感人故事
影片开头,离家出走多年、和家人断绝关系、以开修车铺维生的查理·巴比特在工作和生活一片混乱时,突然接到一个电话,得知失联多年的父亲去世,十分不情愿的他不得不赶往老家出席葬礼并继承遗产。当律师宣布父亲只把一辆老式的“别克”车和一座蔷薇花园留给了自己、而将300万美元巨额现金遗产列为信托资金交给他人管理时,本来连遗嘱都懒得看的查理顿时傻眼了。之后愤愤不平的他开始了“维权”之旅。在辛辛那提信托,查理知道那笔钱的受益者是一个大自己好几岁且从未谋面的家伙,叫雷蒙·巴比特——居然和自己同姓,还住在一家疗养院里。
查理来到了雷蒙长期居住的疗养院,发现雷蒙竟然是自己的亲哥哥,一个严重的自闭症患者。虽然他在数字上有过目不忘的天赋,但在常识问题上的理解力却跟白痴差不多。
查理当然不甘心巨额财富落在“傻瓜”哥哥手中。他假意替雷蒙申请出院回家,途中刻意讨好雷蒙,试图取得他的信任,伺机谋夺他手上的遗产。然而在和雷蒙朝夕相处多日后,查理明白了事情的真相:在自己两岁时母亲去世,父亲唯恐雷蒙受到刺激不能控制情绪而伤害查理,才把雷蒙送到疗养院,一住几十年,以至于查理根本不知道有这个哥哥的存在。父亲在去世前深知早年离家出走的聪明小儿子完全可以独打天下,于是就把绝大部分财产交给信托机构,以便在自己离世后生活无法自理的大儿子能够有尊严地度过一生。
在这段带走雷蒙的长途旅程中,真挚动人的手足之情战胜了查理原先只求一己利益的私心。他最终明白其看似严厉的父亲的爱子之心,感到了心灵的震撼。
委托人喷淋信托的人性化特征
在美国,如果死者在生前利用信托把自己的财产转到他人名下,这些财产的继承和分配就无需经过遗嘱认证,从而使继承人以较少的花费较快地得到财产。由于信托协议是不公开的,委托人的遗产和继承人财务上的隐私受到了保护。而且,当一个人的遗产净值超过一定数额时,在西方国家都要支付遗产税,而利用信托,可以预先做某些合法的避税安排以达到省税目的。
由于未来不可预期而且寿命有限,西方国家一些睿智的成功人士作为委托人不愿意简单地将财产化整为零地分几块给家人,而是将绝大部分财产托付给受托人,在其去世后,按其意愿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些财产,促进受益人的福祉,更好地照顾患有某种先天疾病的子女。委托人并不指望对子女进行平等或者“按劳”分配自己的信托财产,而是将其“按需”分配,就像喷洒给禾苗的水一样,哪一棵弱一些,就给哪一棵多洒点。因此这类信托也称作“喷淋信托”。
这时,委托人通过协议设立“生前信托”,在世时就将其财产交给受托人,由后者对这些财产进行全面管理,直至规定年限,在信托终止时,按委托人意愿的分配比例处置信托财产。也有的生前信托规定,先由委托人自己作为受托人管理其财产,但委托人一旦死亡或无能力继续自己管理时,由某银行或个人作为继任受托人负起管理信托财产的责任。在此前,银行事实上处在一种“后备”和“待命”状态。这种信托因而也称为“备用信托”。
英美国家财富传承还通过隔代信托和积累信托。在隔代信托中,委托人仅将信托财产的部分利益给予其继承人,比如配偶或子女,而将信托大部分利益预留给孙辈,确保家产不落入外姓手中——比如妻子改嫁。还可以规定同样的隔代相传方式,让这种安排持续下去循环重复,代代相传。积累信托则是将事先约定信托财产的收益直接纳入信托本金,不做分配,集腋成裘,以便在受益人继承时可以掌握巨大的家族财富。
这些都可以统称为家族信托,其中更具远见的还有朝代信托。银行业内最受尊敬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就通过不同形式的信托延续了八代繁荣,200年来始终屹立不倒,成就金融界王朝,这就是制度和规则的力量。
受托人秉承的独立人格
与普通委托代理关系不同的是,信托文件一旦生效,信托财产就转移在受托人名下,由后者按照委托人意愿独立处置,还不受债权人的追索。
英美国家还广泛使用自由裁量信托和保护信托。前者指信托文件中不明确规定受益人的具体收益,而是赋予受托人以全权,根据日后具体情况对信托利益予以分配,放手让受托人对未来最需要照顾的家属予以比其他人更多的保障,比如对患有严重疾病、丧失劳动能力或者贫穷的后代。保护信托则会设立“没收条款”,即在受益人欲转让信托利益时、或者应有的信托利益被债权人追讨时,信托利益终止,此时保护信托自动转成自由裁量信托,以此保护具有浪费习惯的家属不至于因为过度浪费而导致生活困难。无论哪种情况,这时受托人都是独立行使分配权的。
早期的信托多为民事信托,受托人不能从受托行为中获取物质利益,否则可能会因为利益冲突而被认为其违反了受信义务。他们从信托中收获的是精神上的满足,即名誉和成就感,以及委托人和受益人的道德认同。所以,在西方受托人这个头衔是受人尊重的,能够受托是一种荣誉。
而当民事信托向商事信托转化时,个体的受托人受制于其知识、精力、时间和寿命的局限性,缺少成长的空间。银行等专业机构因其专业化程度高、融聚行业高端人才、历史悠久等优势,在与个体受托人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称为机构受托人。这些机构当然也需要名誉和成就感,但由于他们与生俱来的营利色彩和逐利本性,受托就变成了获取利润的营业活动,信托行为也就不再免费。之后,他们不再是无偿接受信托受托人的职位,而是在其中倾注了自身的经济利益,倾注了知识和精力,并推广信托使其成为一种有着明细价目表的市场活动。
尽管如此,在这种买卖双方自愿的活动中,法律和公权力在私人信托契约面前应秉承中立,不应肆意干涉契约自由精神,除非其损害了公共利益。
受益人利益最大化是问题核心
《雨人》故事真实地反映了多重信托理念。在这里,委托人生前倾注了亲情大爱做了喷淋信托的安排,也能感受到生前信托和备用信托的影子,此外还用到了保护信托和自由裁量信托,赋予受托人全权,这就使不具备辨别是非能力的受益人利益得到充分保护,即使面临其他合法继承人的争夺。
其实,查理开始时提的要求也并非完全不合理,因为他作为两个继承人之一只要一半财产,就是300万美元中的150万。即便这样受托人也坚持不给,面对查理的挑衅和威胁他只有一句话:我不能这样做。
发生分歧则需要诉诸法律,和律师商讨时要遵循的原则是何种方式对雷蒙更有利。对雷蒙最有利的方式当然是将其送回疗养院,这种生活规律的环境更适合自闭症患者,当然也适合其他身心有疾患的人,以及老人。
这位令人肃然起敬的个体受托人将雷蒙安置在那个疗养院,完全是出于对委托人——也就是查理和雷蒙父亲的承诺。在这种身后委托中,这位受托人凭的是职业准则和良心,既没有在这种委托中获益,更不会霸占这笔巨款。其实,接管了一个过世人的财富,又面对一个“傻瓜”继承者,侵吞这笔巨款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受托人这时得有超乎常人的道德水准。
作为继承人之一的查理突然冒出来,超出了信托关系初始的预期范围,而委托人已经过世,无法修正委托。于是在良心和衡平法驱动下,大家都以法律和良心为准则,商定一个既能体现委托人意志、又能让受益人的利益最大化的解决方案。因为雷蒙本人是自闭症患者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保护不了自己,其命运取决于他人的决定。
信托有别于一般性契约的关键就在这里,因为信托源于契约又高于契约,它是契约和人性的有机结合。《雨人》故事的最后是亲情战胜了利益冲动,契约保护了弱者。人们感受到了制度的优势,也在医养信托中看到了未来。
(作者为中国国际经济咨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欢迎读者与其交流。邮箱:cheer@citi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