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神社:东北地区的侵略神社(三)
2015-03-04陈小法
陈小法
“九·一八事变”前后,日本国内经济萧条,尤其是农村,一度出现了买卖子女的现象。据说当时非常流行一首《马贼之歌》,歌中唱道:“因我也去,你也去吧!狭小日本已住厌。”去哪里?当然主要就是我富饶的东三省。
在关东军将校石原莞尔、东宫铁男等人的积极鼓吹下,移民“王城乐土”很快就被提上议事日程。1932年10月5日,第一个移民团的497人从神户出发赴佳木斯,日本把它称为“弥荣开拓团”。1936年8月,广田弘毅内阁制定了《20年百万户送出计划》,开始了移民高潮。直到1945年战败为止,像这种用武力征服当地居民的“满洲开拓团”人数达到27万之多。这不仅给我东三省人民带来了又一深重灾难,也使得日本自食恶果,致使8万多日本人客死他乡,而“残留孤儿”的安置问题影响至今。
东北第一神社——安东神社
1905年,日本取得日俄战争胜利,侵略野心日益膨胀。该年4月,宫内省掌典佐伯有义在日本《全国神职会会报》卷头发表了“在海外新设神社”一文,文中提到:
我们的同胞在海外已达十五万人,其中超过二千人以上的城市已达二十多个。在国内,哪怕再偏僻,只要有五户、十户居民,肯定有氏族神社。因此,从远离祖国的同胞们的精神安慰来考虑,新建神社迫在眉睫。同时,怀柔土人、沐浴皇化、彻底同化我国风也显得十分重要。其中有效的手段就是建造神社,举行严肃的祭奠,让他们感受我帝国的礼容和君子仪态,进而从内心同化他们,相信对实现皇德普照也是非常的有益。因此,急切希望在清、韩两国新建神社。
文章中除了对中、韩两国人民的歧视外,也赤裸裸地说明了在殖民地建造神社的目的。
从日本政府之后采取的行动也可以发现,佐伯有义的倡议确实是日本当时具有代表性的“呼声”。果然,同年10月3日,安东大神宫(安东神社前身)以惊人的速度落成了,虽然与佐伯有义的请求不一定有直接关系,但到1912年为止,东北地区的千山神社(1908年)、关水神社(1908年)、大连神社(1909年)、抚顺神社(1909年)、辽阳神社(1909年)、公主岭神社(1909年)、铁岭稻荷神社(1910年)、八幡宫(1912年)相继建成。
安东大神宫的原址在当时的“安东县五番通七丁目”,起初是安东县军政署的神宫遥拜所,里面供奉了在日俄战争中战死、病死的12位将校、1079名士兵的骨灰。1910年8月,日军组选成立“安东神社建设委员会”,9月完成征地,10月本殿、社务所竣工。11月2日,奉命持新铸的神镜参拜伊势神宫的内务省神职人员市本宪政回到安东,在3日的“天长节”即明治天皇生日进行了神社的镇座仪式,“大神宫”由此改称“安东神社”,祭神为“天照大神”。这是日本在中国东北建设最早、规模最大的神社之一。
东北“在华神社”的复杂性
据日本学者嵯峨井建、近藤喜博等人的统计,安东神社建成后,直至伪“满洲国”建立前的1932年,东北地区有神社48座左右。但伪“满洲国”建立后,数量剧增,1940年增至190座,1941年达241座,到1945年至少有357座。
东三省的“在华神社”不同于在我国其他地区建立的神社,一是数量多,二是性质复杂。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三:大量日本人的武装移民、伪“满洲国”的建立以及日军侵占东北。因此,嵯峨井建主张把这一地区的神社分为五种类型:
“国家”神社,即由伪“满洲国”和日本关东军创建的神社,如建国神庙、建国忠灵庙;
都市神社,主要创建于“满铁”附属地和日本人比较集中的城市,如新京神社、奉天神社、营口神社、公主岭神社、大连神社等;
移民神社,为移民的精神寄托而创建,如弥荣神社、驿马神社、读书神社、藏王神社、香兰神社、大八浪神社等;
军队神社,作为“皇军”的象征创建于各部队内,如位于中苏边境的虎头国境守备队里的守护神社、七三一细菌部队内的东乡神社等;
其它神社,如供奉郑孝胥(曾任伪“满洲国总理”,字太夷)的太夷宫、“满洲建国大学”内的神社等。
首座移民神社——弥荣神社
前面提及的首批日本武装移民于1933年4月到达当时伪“满洲国”的桦川县永丰镇,霸占了当地土地强行扎营。这个被称作“试验移民”的半武装团体,到佳木斯后并非一帆风顺,受到了以“红枪会”为首的抗日游击队的抵抗,多名日本人死亡。鉴于对死者的慰灵和对活人的精神麻醉,9月,以移民团团长山崎芳雄为首的团领导决定在永丰镇八里岗创建“弥荣神社”。所谓“弥荣”,是指日本人在三呼万岁时的祈祷声。10月14日,神社完工,祭神为“天照大神”,神主为陆军步兵一等兵的宇佐美捨次郎,境内建有广场。1935年,永丰镇的移民团改称“弥荣村”,并宣布独立自治。
说起移民神社的性质,大多日本学者主张纯属“移民自用”,否认其侵略性。其实,判断一个移民神社的性质,不能仅看表面,而是要从移民的性质来分析。诚如上述,弥荣移民不是一支普通农业移民,而是武装侵略移民,其下设四个步兵中队,12个小队,还有炮兵一队、机关枪一队。日本想借此改变我东北的民族构成,造成日本人在东北地区的人口优势,反客为主,从而霸占东北。所以伴随它的神社当然具备了侵略性。
谈到移民,自然会想到有很多日本移民的夏威夷。在那里,得到确认的神社有59座。可以说,至今为止日本的大部分学者认为夏威夷的神社纯粹是移民神社,没有反美因素,这种观点也贯穿在对建在我东三省的大量所谓移民神社的研究中。但是,在夏威夷的美国人眼中,国家神道的化身——神社又是怎样一种存在呢?1945年12月15日盟军发表《神道指令》后,当地人就有这样的呼声:
美国迄今没有取缔神道的法律,我们将要求美国最高法院对夏威夷神道的正确与否作出裁决。神道总的来说是日本精神的代表,它类似法西斯和纳粹……在美国不允许神道的存在,一切与神道有关的机构都必须解散。涉嫌散播反美精神的神职人员应立即遣送回国。
可见,即使是所谓的移民神社,它也是当时扩张主义日本的精神代表,类似法西斯和纳粹。
东北地区的第一大庙——建国神庙
1940年,伪“满洲国”傀儡政府在关东军的一手操纵下,在伪满“皇宫”内建成了“建国神庙”和“建国忠灵庙”。
建立“建国神庙”的计划是1935年8月由当时的关东军司令官南次郎最早向溥仪提出的,1936年动工,1939年完成。由于对祭神问题产生了激烈的分歧,迟迟不能进行镇祭仪式。按照神道习俗,神社应该祭祀当地神,所以很多日本神道学者和伪满官员极力主张祭祀孔子、关帝等中国神。而在关东军内部一开始,意见也不统一,据说有以下四种方案:
关东军参谋片仓衷主张祭祀天神、明治天皇、清太祖和“日满烈士”;
同副参谋长石原莞尔主张祭祀汉族神;
同司令官植田谦吉主张祭祀各民族共同之神;
宫内府御用主管吉冈安直主张祭祀天照大神。
最后,通过“天照大神”案,美其名曰“满洲国”是在天照大神的皇恩下建立的。但日本国内特别是神道界极力反对把天照大神和所谓的“日满英烈”合祭,说这是史无前例的,是对皇祖神的大不敬。无奈之下,只好临时再增建类似日本靖国神社的“建国忠灵庙”。所以,两庙就在同一时间的1940年7月15日进行镇祭仪式。
综上所述,我国东北地区的“在华神社”相对其他地方其成分尽管显得复杂多样,但各种神社的侵略性质皆毋庸置疑。至于“开拓团神社”或“移民神社”,不能完全否认确实有一小部分出于移民自身朴素的民间信仰而建的因素,但很多还是融入了殖民地政策,难逃作为皇国思想宣传阵地而被利用的历史。
因此,应该从当时大环境下去分析这些神社的性质。不能忘记,明治维新后到战败为止的日本神社不是普通意义上的神社,它是国家神道的主要宣传阵地,是侵略扩展的化身。
(作者为浙江工商大学东亚研究院教授。本文图片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