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民建中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策略研究
2015-03-03李振辉
李振辉
摘要:混凝土作为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重要材料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工民建工程来说更是离不开混凝土的参与,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对整个工民建工程来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文章首先指出了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对工民建工程的重要性,然后分析了当前工民建混凝土施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当前工民建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工民建;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策略;建筑工程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U755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36-0110-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5.36.054
一般来说,一个建筑物由混凝土和钢筋承载了部分的安全结构,加强对混凝土建筑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能够使整个建设项目的利益最大化,要保证合理的施工环节,以促进整个项目的实施,从而杜绝出现返工现象和安全隐患的发生,所以,在整个项目建设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混凝土的质量,加强对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1 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意义
混凝土施工是工民建工程施工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好坏对工民建施工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因此,加强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可以直接保障工民建施工质量,在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可靠性的基础上,切实对广大人们群体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等予以保护。同时,做好工民建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还能够有效预防在混凝土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变形、裂缝等诸多问题,从而加快工程施工进度,提高施工效率,一方面强化施工质量,另一方面则显著提升工程的使用寿命。
2 工民建混凝土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2.1 钢筋暴露
钢筋参与在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钢筋和混凝土组合成为在施工中发挥巨大作用的钢筋混凝土,不仅可以将混凝土刚强性能和坚韧程度提升上去,也同样可以将混凝土自身的质量提升上去,可是将钢筋和混凝土组合起来,在整个组合的阶段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问题直接对钢筋混凝土自身的质量有作用,然而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是其中最显眼的问题,不能得到想要的成果,最关键的原因表现在混凝土并没有严严实实地裹在钢筋的外面,最容易产生腐蚀的问题,当钢筋出现腐蚀的时候,混凝土工程的质量就将受到威胁。
2.2 裂缝问题
裂缝问题是工民建混凝土施工中的一种常见问题,所谓裂缝问题,即指在混凝土工程施工活动中出现了混凝土裂缝的现象。造成裂缝的原因有很多种,一般来说客观上包括原料的质量问题、施工技术较低,而主观上则包括施工人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不高或操作态度不端正,敷衍了事。在工民建工程中一旦出现混凝土裂缝问题,不仅会对整个建筑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造成直接影响,同时还会使得建筑结构的实际强度有所降低,进而影响到工民建工程的整体质量。
2.3 麻面问题
麻面问题是工民建混凝土施工中的又一常见问题。所谓麻面问题,即指在混凝土施工中在混凝土的表层出现了包括缺浆、凹凸不平、粗糙等麻面的问题。麻面往往是由于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粗糙施工所造成的,由于没有进行细致、耐心的表面磨合,因此使得墙面、地面坑坑洼洼。虽然麻面问题并不会对工民建工程的施工质量造成太多的影响,但是麻面产生了影响美观的问题,使得建筑物的“品相”较差。
2.4 混凝土配比不合规定
混凝土在施工中的浇筑成效一部分由混凝土的配合比决定,在进行混凝土的配比时,水泥、沙石和水的比例失调会造成混凝土标号不一样,这样就达不到混凝土标号的设计准则,进而对搅拌后的砼强度造成影响,这样的混凝土在浇筑完成后,会造成严重的质量和安全问题。为了防止此类事件的出现,在混凝土施工中要安排专人进行混凝土的配比工作,并对其搅拌过程加以监管,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还要进行科学严谨的养护管理工作,使混凝土的硬化按照正常顺序完成,以此来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3 工民建中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策略
3.1 施工前期混凝土工作的准备
在对混凝土进行工程施工之前,对于混凝土耐久性能、强度和抗裂的性能、工作方面的性能等很多标准,需要严格地确定混凝土的材料比例,并能够进行仔细的试配,还要经过工程的监督管理部门的同意以及确认,才能够投入到使用的过程中。在进行浇筑的工程之前,应能够将工程施工中需要的原材料全部备好,必须保证材料的整齐以及齐全。其中原材料的数量就不能低于工程施工中的操作的需求量以及施工量,尽量避开材料供应不足的情况,这样会使施工的工作中断,从而阻碍工程的进度以及质量方面的管理。还有针对混凝土中需要的一些机械设备,应该进行准确的保养以及维护,保证混凝土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持续稳定。对原材料的记录仔细,进行明确的分类,不能混乱不堪。
3.2 必须控制好原材料的质量
在工程建设进行中,要严格检查混凝土的材料质量,其质量一定要符合工程使用的标准。要使用检查合格的水泥,供应的水泥进入场地后,要依据品种、型号、出厂日期来区别储存,在检验合格后立即使用;如果是袋装水泥,存放时要注意防潮,建立雨棚,堆放的层数应少于15层,存放时间尽量少于3个月,如超过应在使用前根据国家相关指标再次检验。粗细骨料进入拌合场前进行超逊径含泥量等的检验,砂、石骨料应进行现场抽样检验,尽量选择级配良好的砂石投产,时刻注意保持骨料含水率不变;如黏 土、淤泥含量在砂子中超过3%,在碎石卵石中超过2%,则应先将其清理干净再投入使用。
3.3 混凝土配合比的控制措施
混凝土的配合比对混凝土的抗压性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如果其配合比合理科学就能在很大程度上让混凝土的质量以及耐久性能上升一大截。所以,对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就需要严格控制好其配合比例。通常情况下,实验室所确定的配合比,其各级骨料通常都是没有超逊径颗粒的,是饱和面干的状态。但在具体作业过程中,不仅或多或少含有超逊径颗粒,而且其含水量也通常会超过饱和面干的状态。其关键因素是,在工程建设进行时,受到施工条件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坍塌度会随着运输的方式、运输的时间、作业设施和天气的改变而发生变化,所以,要想保证混凝土的工程质量和原材料的配合比的有效性,施工人员要按照该地区的气候和实际测量的数据,把实验数据转变为实际施工过程中的需要,但要保证水灰的比例不变。
3.4 施工过程中的相关控制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很重要的一步就是混凝土的浇筑和振捣,如果这一施工步骤出现了问题,也会带来很多麻烦,所以在浇筑振捣的过程之中我们一定要注意保证施工的质量。混凝土的施工过程包括很多步骤,包括前期的设计、后期的养护等,但对混凝土的浇筑和振捣绝对是其中一个很关键的步骤,因为这一步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成形。在浇筑的时候,振捣必须彻底,如果操作不慎就会使混凝土产生缝隙,也会产生气泡、麻面等,一旦出现了这些情况就说明混凝土的质量是不过关的。但是现在存在的一个现象是人们往往会忽视了气泡麻面等的出现,不以为然,但是今后出现的很多问题往往都是这些很小的不良细节导致的,所以这些小的缺点也必须得到大家的重视。我们必须认识到施工过程中要尽可能地追求完美,混凝土内部的质量和结构会对混凝土整体的质量带来很大的影响,施工人员必须要提高振捣的能力和水平,采取更科学有效的措施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3.5 有效预防混凝土裂缝
对混凝土的裂缝问题进行预防,主要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第一,严格控制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和本成品的质量,根据原材料与半成品的具体性质进行相应的水泥选用;第二,做好混凝土的保护工作,将其安放在安全、视野开阔的场地,防止混凝土受到酸碱、地震、火灾、高温等因素的影响作用;第三,以一定的时间频率对工民建工程的质量进行监督,确保其质量达标。
3.6 增强混凝土养护工作的管理
为了确保混凝土浇筑的施工质量,在完成浇筑以后要采取一定的养护措施。如果对浇筑完成的混凝土没有进行合理的养护措施,混凝土的构件就会较容易在外长久的暴露,由于天气变化的影响会使混凝土表面的水分变少,而且混凝土表面的水分由于受到太阳暴晒会很快蒸发,造成其表面产生干缩裂缝,使混凝土路面的质量受到很大程度的破坏。因此,科学合理的养护工作对成型之后的混凝土有很大的意义,务必在混凝土终凝的前一天采取浇水和铺设塑料薄膜的方法对其进行保养。
3.7 建立安全文明生产制度
完善工程建设的体系,加强安全教育,全面提升施工人员的安全素质,严格施工现场的用电、机械等操作步骤。认真执行安全监督制度,避免安全隐患的发生。尤其要注意建设过程中的防洪和带水作业,按照该地区政府的要求,在洪汛期间及时和该地区的气象局联系,保证施工人员和施工物资的安全。制定科学合理的安全运行管理制度以及安全控制程序,并保证其可以安全运行。在工民建项目建设进行中,要确保安全管理程序有效运行,并实施到工程运行的各个步骤。建立符合本工程的安全控制方法,在项目进行时认真执行。一般来说,安全控制办法是办公室来拟定的,完成后交由项目负责人签字,并安排专门的人员监管。在项目进行过程中,要确保施工人员认真执行安全控制措施。
4 结语
工民建项目建设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材料就是混凝土,其具有价格低廉、性能良好的优势,建筑工程中被广泛应用,其质量控制更是对整个工程的质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工程质量管理过程中应从选择材料、配置混凝土、搅拌和浇筑以及养护和管理等各个步骤进行了严格把关,施工方一定要认真掌握施工技术的理论知识,并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积累经验,对项目进行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这样才能使工程项目的质量得以整体提高,因此,一定要大力加强对混凝土施工过程的管理,为工程建设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建林,杜元明.浅谈混凝土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技术问题措施[J].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月刊,2011,(4).
[2]马健.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的问题及防治[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2).
[3]劳其三,李荫棠.水工建筑及工民建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J].广东建材,2011,(9).
(责任编辑:黄银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