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群众当作亲人 把发展当作使命——记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卓资县委书记常培忠

2015-03-03王英楠

实践·党的教育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县委书记全县书记

●文/本刊记者 刘 婧 王英楠

把群众当作亲人把发展当作使命——记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卓资县委书记常培忠

●文/本刊记者刘婧王英楠

“福亮,早上7点出发,督查东片养老互助幸福院建设进度和存在问题。”2012年6月12日一大早,县委办副主任苏福亮打开手机,看见的就是县委书记常培忠于头天晚上23时15分发来的布置工作的短信。在卓资县,清晨四五点或夜里十一二点接到过常书记短信的同志不在少数,工作忙时早上一条、晚上一条也是常有的事。难怪有人戏称常培忠是个“不睡觉”的书记。

透过一条条短信,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位县委书记的工作作风,更看到了他的责任与担当,看到他倾尽心血的工作激情与爱党爱民的情怀。跟着这样的书记干工作,不想拼命干都难啊!

倾全力,把经济社会发展搞上去

7年时间,从县委副书记、县长到任职县委书记,常培忠早已熟悉了卓资县的每一个村落、每一条街巷。卓资县所在卓资山镇东的山顶平似桌子,故名“桌子山”,后改为“卓资”,意为卓有资产。然而,常培忠2009年1月刚到任,就发现,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的卓资县境内多丘陵山区、少平川好地,自然条件差,特别是农牧业特色产业规模不大、工业主导产业不强、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全县总人口21.9万,农业人口占17.4万,贫困人口众多,是国家级贫困县。

面对如此县情,如何破解发展难题成为摆在常培忠面前的第一道考题。常培忠没有急于出思路、定任务,而是为摸清家底马不停蹄地开始了调研与走访,全县925个村落都留下了他坚实的脚印和坚毅的背影。经过广泛调研论证,他与县委一班子人逐步理清了思路,把农业富民、工业强县、生态绿县、文化育县、旅游兴县作为突破口和着力点,提出了建设“五大基地”、推进“四带建设”、争创“三个先进”、实现“四个翻番”的发展蓝图。

对任何一个欠发达地区而言,要摆脱落后的最有效办法就是抓项目,筑巢引凤、借力发展。近年来,卓资县的招商引资可谓亮点纷呈,而常培忠为此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心血与辛苦。

2009年,初任县长的常培忠为了让更多项目落地,亲自主抓招商引资工作。他抽调6个招商小组,亲自带队,一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奔波在外。他对商务信息极为关注和敏感,哪怕仅有一线希望,他都会想方设法与对方取得联系,跟踪洽谈。有时一天要辗转多个城市、多个企业,节假日对他来说是一种奢望。他常说自己脾气急,其实他着急的是一方经济的发展,一方百姓的富裕。只要看准的事、定下的事,他就会盯住不放,一抓到底。

内蒙古旗下营工业区清洁能源园区,是卓资县规划建设的最大清洁能源园区,现已有4个项目落户并开工建设。当初,为促成项目落地,一年中常培忠不知跑了多少次,2013年大年三十,他还在企业负责人的办公室洽谈。以心换心,以情动人。春节一过,3个总投资30亿元的项目正式在卓资县开工奠基。现该项目已成为全县全市的支柱产业。

卓资山熏鸡与德州扒鸡、道口烧鸡被誉为“中国三鸡”,有着上百年的生产历史。但传统的手工作坊式生产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发展壮大。为此,常培忠亲自带队到先进地区取经求教,确立了振兴熏鸡产业的发展规划,引进投资3亿多元,建设了集蛋鸡养殖、加工熏制、品牌营销、熏鸡文化展示为一体的熏鸡产业园,让这一传统产业重新迸发出蓬勃活力。

“盯”项目是常培忠的绝活,项目落地后,“盯”服务也是他的看家本事。西部天然气公司投资的液化天然气项目工程部部长闫德杰说:“我们这个项目,真是常书记盯出来的。企业进入园区后,遇到关键节点,常书记带着我们一星期跑三四次呼市。无论啥时间,只要有了问题就直接给常书记打电话发短信,他说他的手机为我们24小时开机。”

2014年,常培忠得到内蒙古能源投资集团的投资信息,他紧盯不放,日夜奔波,仅用两个月时间就促成50多亿元的火电项目成功落地卓资县。卓资县形成了招商引资的“强磁场”,6年共引进农牧业、工业、第三产业等亿元以上项目20多个,完成引资额200多亿元,实现历史性突破。卓资县的工业总规模由2009年的3千万元发展到现在的上百亿元。

一个正确的发展思路,对一个地区的跨越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几年来,卓资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发生了显著变化,基本建立起以马铃薯、冷凉蔬菜、生猪、蛋鸡为优势特色的农牧业,以清洁能源、现代化工、矿产为主的工业,以熏鸡、图书、旅游为重点的服务业发展格局,民生和社会事业亮点频现。到2014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3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2.5亿元,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21702元和7601元,位居全区和全市中上等水平。

顺民意,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在卓资县,老百姓爱叫常培忠“爱民书记”。常培忠常说:“合格的县委书记首先要做到‘知民情、顺民意、解民忧’,多使雪中送炭之劲,少为锦上添花之事。”

2009年,常培忠刚到卓资县时,全县共有贫困人口6.7万人,一半以上的贫困村没有水浇地,村民连吃水都困难。看到这种状况,心情十分沉重的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带领群众走出贫困走上富裕路。常培忠把扶贫开发作为县里的头号民生工程和党政一把手工程,以扶贫攻坚总揽农村工作全局,把产业扶贫作为富民的突破口,深入实施“三到村、三到户”精准扶贫,分不同层次推进开发式、保障式、转移式三大扶贫重点工程,集中力量实施整村推进、移民搬迁、金融扶贫、富民工程等扶贫项目。目前,全县已有4.29万人脱贫,剩余的2.41万贫困人口在2016年底前全部脱贫。

如何加大投入,加快改善城乡面貌,让百姓过得更方便更舒适,也是常培忠一直放不下的大事。为筹集建设资金,他经常带领有关部门的同志积极主动进京、赴区、到市里,寻求支持,争取项目,跑得有些厅局的领导都不耐烦了,他还坚持不放弃。凭着山里汉子的韧劲和诚意,许多过去想都不敢想的项目,最后都落了地。

2014年以来,常培忠把扶贫攻坚与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结合起来,强化县级领导、县直及驻县单位、重点企业、乡镇和驻村干部包扶责任制,确定包扶单位(企业)112个,抽调驻村干部2000多名,组织乡镇包扶干部128名,要求干部驻村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推动工作落实。

十八台镇是卓资县最贫困的乡镇,工作难度大,常培忠主动把这里定为自己的帮扶点。有段时间,他发现工程进展缓慢,干脆就搬到镇里住下来,亲自盯工程进度。10平方米的屋子、一张办公桌、一张简易单人床,镇政府司法所的一间办公室成了常培忠的办公地点兼住处。

常培忠是个急性子,雷厉风行是他的干事风格,能今天完成的工作决不拖到明天。安排部署的工作,他随时问进展。县委其他同志就他的急性子给他提过意见,他回答,老百姓的事,一天也不能耽搁。

为把“十个全覆盖”、扶贫攻坚等工程建成真正的民心工程,常培忠访村入户,近距离倾听百姓的想法,还专门请来内蒙古城市规划设计院的专家进行规划设计,确立了“保持农村风貌、保护田园风光、保留乡情乡愁”的农村改造原则,努力做到“一条路一个风格、一个村一个特色”。

卓资县的“十个全覆盖”工程成果丰硕,在常培忠的积极争取和推动下,全县共建设中小型水库2座,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3万亩,解决了10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建成了京藏高速与京新高速旗下营连接线,打通了县城东西外环路,建成通乡油路400公里、通村水泥路320公里,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的目标,实现了山区老区3.8万百姓多年来畅通出行的梦想。投入1.8亿元,改造农村危房1.2万户。投资6000多万元,消灭无电村26个。2009年至2014年间,卓资县用于民生的支出占财政支出的71%,建设农村互助幸福院近4000户,彻底解决了困扰农民多年的住房、行路、吃水、购物、社会保障等难题。由于组织有力,成效显著,去年在乌兰察布市“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考核评比中,卓资县力拔头筹。今年5月21日,乌兰察布市“十个全覆盖”现场调度会在卓资县召开,卓资县的做法受到一致好评。

聚人心,带出高素质干部队伍

在卓资县,有这样一道独特的风景:清晨五六点钟,卓资县的大街小巷时常会出现县委书记常培忠大步流星的身影,他一米八七的高大身材,走起路来健步如飞,有时是一个人,有时是相关部门科室领导一帮人,看看路面,问问菜价,发现啥问题就地解决啥问题。这道风景被人称为“常书记晨练团”,在卓资县传为佳话。

在常培忠看来,作为县委书记,不仅要做在前,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更要抓好班子,带好队伍,当好带头人。他常说:“抓好基层党建工作,是做好所有工作的前提条件。”确实,基层组织是党的执政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从基层走出来的常培忠,从一开始就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

多年来,由于投入不到位,缺乏活动场所,卓资县农村基层组织“流动村委会”“炕头党支部”比比皆是,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战斗力不强。任职县委书记以来,常培忠多次强调,“财政再困难,也要想办法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此,他把改善基层党组织硬件条件和基层干部待遇作为重点,多方筹集资金,有针对性地增加经费,每年在党建经费上的投入都达到上千万元。经过3年多的建设,全县111个行政村办公场所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干净整洁的办公室、会议室取代了“炕头党支部”,村活动阵地面积都在120平方米以上。目前,全县社区服务中心总面积达到4800平方米,10个社区办公活动场所有90%得到了新建和改建,新建的都在1000平方米以上,改建的都在300平方米以上。办公条件的明显改善,既实现了社区党建工作和服务水平“双提升”,也使全县基层党建工作整体迈上新台阶。

为统筹城乡基层党建,进一步凝民心,聚合力,全县在机关单位开展了县直、驻县机关事业单位进村入户,与农村基层党组织共建共助,实现了组织建设互融共促、教育培训齐抓联动、阵地建设统筹共管,有力地促进了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基层党组织建设星级评定活动也开展得风生水起,全县111个村级党组织共评出8星级以上33个、4星级以下6个。同时,配套实施“五个一”帮联活动,帮联转化“三类”村级党组织6个,实现了后进村党组织的有序转化,全县干事创业的氛围更加浓厚了。

用卓资县委宣传部部长武建清的话说,“现在县里党员干部工作起来更有干劲了,节假日我们干部也很少休息,全部要下去蹲点,督促工程进度。大家觉得,常书记都那么拼了,咱们哪有理由不好好干啊!”

常培忠一直把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他常说:“建设高素质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是推动全县各项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支撑。”

说起常书记对自己的培养,壕赖村党支部书记乔屹基感慨万分,“要不是常书记当初说服我为村民服务,哪会有我今天的荣誉。”今年35岁的乔屹基在卓资县是个大名人,2009年他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拿出100万元注册成立了卓资县富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农民以土地和资金入股分红。2014年,全村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1万余元。他先后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感动内蒙古人物,今年还被评为了“全国劳动模范”。如今,壕赖村由曾经的贫困村发展成远近闻名的幸福村。

近年来,在常培忠和县委一班人的带动下,卓资县涌现出全国道德模范和全国劳动模范各1人,连续3年有代表入选感动内蒙古人物,2013年还成功承办了自治区党的建设现场推进会。

常培忠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工作上,因为忙,他只能抽出晚上时间去看望80多岁的老母亲;因为忙,他没有时间回家,只好让妻子从集宁调到卓资县;因为忙,他只在儿子高三毕业时给他开过一次家长会;因为忙,身体不舒服了也只能一拖再拖,顾不上看……

常培忠用他坚实的臂膀,担当起一方改革发展、改善民生的重任,忠实地履行了一名县委书记的职责,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而在他看来,自己只做了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应该做的事情,他始终牢记着“权力意味着责任,职务意味着奉献”。

猜你喜欢

县委书记全县书记
县委书记的榜样
晒晒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拟推荐对象
读书记
集书记
大书记讲给小书记的为政之道
加强县委书记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县委书记要敢于担当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
又见雷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