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合并慢性乙肝使用替诺福韦后乙肝病毒受抑制的临床研究*
2015-03-02陈彩兰
陈彩兰
(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广东 湛江 524023)
艾滋病合并慢性乙肝使用替诺福韦后乙肝病毒受抑制的临床研究*
陈彩兰
(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广东 湛江524023)
摘要:目的分析艾滋病合并慢性乙肝使用替诺福韦后乙肝病毒抑制效果。方法选取从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30例艾滋病合并慢性乙肝患者,采用替诺福韦治疗,对比治疗前后生化指标、病毒学。结果治疗后3、6、12个月,HBV-DNA病毒载量、HIV-RNA病毒载量低于治疗前。治疗后3、6、12个月CD4+T淋巴细胞数量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3个月后,6例血肌酐升高,但其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治疗6个月后肝常规、血常规均正常;治疗12个月后并未发生肝肾功能损伤。结论对艾滋病合并慢性乙肝患者采用替诺福韦治疗,能抑制乙肝病毒复制,提升人体免疫学应答高效性,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艾滋病;慢性乙肝;替诺福韦后;乙肝病毒受抑制
相关统计显示,我国HBV(乙肝病毒)感染占7%左右,是乙肝病毒流行高发国家[1]。目前,HIV(艾滋病)是世界范围内的医学难题,其特点表现为难以治愈、传播较快。艾滋病、乙肝病毒的感染途径、传播途径相同,包含母婴传播、血液传播、两性传播。所以,乙肝病毒合并艾滋病患者较多。据报道显示,乙肝病毒所引起的肝脏损伤是造成艾滋病患者死亡以及病情进展重要因素[2]。所以,对于乙肝病毒合并艾滋病患者,采取有效抗病毒治疗对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延缓病情有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主要分析艾滋病合并慢性乙肝使用替诺福韦后乙肝病毒抑制效果,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从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30例艾滋病合并慢性乙肝患者。病例入选标准: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制定抗病毒治疗免疫学失败标准;CD4+T淋巴细胞数量低于基线水平;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在1年以上,病毒载量<50 copy/ml。其中10例女,20例男,年龄为23岁~35岁,平均为(38.44±7.35)岁;乙肝病程为1年~5年,平均为(3.34±0.45)年。本组采取治疗以前,均采取一线抗病毒治疗,治疗时间平均为(18.23±6.56)个月,CD4+T淋巴细胞数量平均为(115.34±6.98)个/μl,其中HBV-DNA阳性10例;肝功能损伤6例,皮疹4例,贫血5例,HBeAg血清阳性15例。
1.2方法按照国家制定的有关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方案,采用替诺福韦(国家准字H20080319,Aspen Port Elizabeth(Pty)Ltd)治疗,每次300 mg,每天1次。观察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本文患者CD4+T淋巴细胞数量、HBV-DNA病毒载量以及HIV-RNA病毒载量。
2结果
治疗后3、6、12个月,HBV-DNA病毒载量、HIV-RNA病毒载量低于治疗前。治疗后3、6、12个月CD4+T淋巴细胞数量高于治疗前,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3个月后,6例发生血肌酐升高情况,但其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治疗6个月以后,本组30例患者肝功能、血常规均正常;治疗12个月后,本组均并未发生肝肾功能损伤。治疗前后CD4+T淋巴细胞数量、HBV-DNA病毒载量、HIV-RNA病毒载量对比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CD4+T淋巴细胞数量、HBV-DNA病毒载量、HIV-RNA病毒载量对比
注:对比治疗前(P<0.05)
3讨论
相关研究发现,艾滋病感染会减少CD4+T淋巴细胞数量,对患者获得性与先天性免疫系统造成损伤,对乙肝病毒的产生与发展等阶段产生直接影响。艾滋病合并乙肝病毒患者,乙肝病毒会出现高水平复制,降低患者血清转换率,患者死亡风险增加。所以,对于艾滋病合并乙肝病毒治疗,应与两种疾病单纯治疗做出区别,选取有效、科学抗病毒治疗,延缓病情进展。乙肝病毒、艾滋病传播途径类似,大部分艾滋病感染患者具有至少一项血清标志物,其中10.00%左右患者发展为慢性乙肝,对于伴有感染患者,会增加艾滋病因肝病、肝硬化有关疾病而死亡的危险性。研究发现,对于艾滋病合并乙肝病感染患者,如果无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有关指征,最好使用无抗艾滋病活性药物[3,4]。如果患者已经采取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或者是由于CD4+T淋巴细胞数量低需采取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为了防止发生乙肝病毒有关性免疫炎性综合征,治疗中应使用对乙肝病毒有活性抗病毒药物。本组均为艾滋病合并慢性乙肝患者,采取常规抗病毒治疗以前,免疫学、生化学以及病毒学等指标有免疫重建失败状况发生,CD4+T淋巴细胞数量减少,受到血清学转换率低影响,一些患者伴有贫血、肝功能损伤等症状。
对艾滋病合并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药物的选取,会对临床治疗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如果所选取治疗方案无效,会导致艾滋病毒或者乙肝病毒均产生耐药性或者是交叉耐药,使得治疗无任何效果。同时慢性乙肝病情易反复发作,部分患者会出现肝衰竭、肝硬化,引起这一后果的主要原因为乙肝病毒大量复制。替诺福韦早期应用于治疗逆转录病毒HIV感染,研究发现也可用于抑制逆转录酶活性乙肝病毒DNA聚合酶,对乙肝病毒复制产生干扰,所以也用于治疗乙肝。由于替诺福韦耐药性较好,病毒抑制效果优于传统艾滋病、乙肝药物,逐渐成为一线用药。此外,替诺福韦有着双重抗病毒活性,能使艾滋病患者乙肝病毒水平得到有效减轻,替诺福韦对于艾滋病、乙肝病毒常见耐药菌,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3、6、12个月,HBV-DNA病毒载量、HIV-RNA病毒载量低于治疗前。治疗后3、6、12个月CD4+T淋巴细胞数量高于治疗前(P<0.05)。这说明采用替诺福韦进行抗病毒治疗,可降低HBV-DNA病毒载量、HIV-RNA病毒载量,能提升机体免疫学应答、对病毒复制产生抑制,安全有效,符合何宗运[5]报道结果值。总而言之,替诺福韦乙肝病毒抑制效果明显,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吴炜,袁柳明.替诺福韦治疗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研究[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0,03(05):122-125.
[2]王其亮.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抗病毒治疗[J].淮海医药,2010,02(01):134-138.
[3]赵明志.慢性乙肝合并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抗病毒治疗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12(21):99-104.
[4]刘玉玲.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抗病毒治疗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13(21):146-148.
[5]何宗运.替诺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艾滋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5,03(02):111-115.
(收稿日期2015-9-11)
doi:10.3969/j.issn.1004-7115.2015.12.023
中图分类号:R5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115(2015)12-1385-02
作者简介:陈彩兰( 1981—),女 ,广东湛江人,主治医师,本科, 主要从事感染性疾病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