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党的社会整合能力的着力点

2015-03-02颜廷平

党政论坛 2015年8期
关键词:群众

○颜廷平

社会整合,简而言之就是指社会组成部分和因素不断融合、一体化的过程及结果。社会整合能力是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改革已步入攻坚期,同时也是社会转型期,社会转型就会带来社会阶层分化、利益多元化、价值观念多样化、贫富差距扩大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导致社会矛盾和深层次问题大量涌现。因此,大力提高党的社会整合能力就成为我们党亟需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增强危机意识是提高党的社会整合能力的前提条件

危机意识是我们党能够整合一切积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取得革命、改革和建设伟大胜利的助推力。中国共产党诞生于中华民族的苦难时期,在内忧外患的社会环境中不断发展壮大,危机意识逐渐演变成党的一贯思想作风。正是这种生死存亡的危机意识,推动我们党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下不懈探索、奋斗,找到了救国救民的正确革命道路,整合了最广大的革命力量并最终取得胜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前夕,毛泽东还在告诫全党:“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要求共产党员必须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那么,“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们应该怎样纠正错误、整合人民群众的力量?答案就是实行改革,“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正是这种不进则退的危机意识激励我们党进行了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调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巨大成就。我们必须以史为鉴,从党的历史宝库中挖掘精神财富,始终保持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

社会转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求我们党必须心怀危机意识努力提高社会整合能力。当前,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都已经或者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社会矛盾和问题层出不穷,对我们党的社会整合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考验和挑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毋庸置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征程上我们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在任何时候广大党员干部都绝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今天我们面临的形势与大革命时期的法国有许多相似之处,当时的法国处于旧君主制最繁荣的时期,财富增加,政府已经进行改革,人们的维权意识觉醒,对特权、腐败的忍耐度降低。何以繁荣反而加速了大革命的到来?“革命的发生并非总因为人们的处境越来越坏。最经常的情况是,一向毫无怨言仿佛若无其事地忍受着最难以忍受的法律的人民,一旦法律的压力减轻,他们就将它猛力抛弃。”这是一个很值得我们借鉴的鲜活历史教材。全党同志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居安思危,增强危机意识、忧患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勇于变革创新,永不僵化停滞,整合民心民力,再创辉煌。

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提高党的社会整合能力的核心内容

当人们的目的无法实现时就会产生挫折感,挫折感的积累就会引发一定程度的矛盾。多拉德等人在《挫折和攻击》一书中提出“挫折—攻击”假说,认为挫折和攻击之间存在一种内在的因果关系:挫折导致某种攻击行为的产生,攻击行为的产生以某种挫折的存在为条件。现实中许多矛盾产生的原因是人们感到缺乏公平正义,促使挫折程度大大提高,从而采取激烈的对抗形式。所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就成为提高党的社会整合能力的核心内容。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要抓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第一,维护权利公平。所有公民都应当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平等地享有权利、履行义务,基本权利不能因为出身、财富、职业、地位的不同而加以区别对待,杜绝凌驾于法律之上的任何特权。党员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能以权谋私、中饱私囊。第二,保障机会公平。实现中国梦意味着每个中国人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进步的机会。因此,应当让每一个人都均等地享有生存、发展的机会,让每个人都均等地享有参与竞争的机会,这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与体现。第三,确保规则公平。规则的内涵比较广泛,包含所有的制度、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等,制定规则就是要求人们都要遵守而不能有例外。一方面要完善规则的制定,使其科学化,另一方面要确保规则的执行,让“潜规则”无所遁形。

协调利益分配是提高党的社会整合能力的必然要求,实现分配公平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内在要求和落脚点。利益分配是马克思主义关注的重要问题,认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以此为依据,利益分配是否公平就成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内容之一。上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就告诫人们:“共同致富,我们从改革一开始就讲,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如果搞两极分化,情况就不同了,民族矛盾、区域间矛盾、阶级矛盾都会发展,相应地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也会发展,就可能出乱子。”因此,必须大力推进收入分配改革,建立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机制。第一,完善初次分配机制。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思路,那么在新时期就应当转变观念,初次分配也要注重公平,做到效率和公平并重。第二,完善收入再分配调节机制。对高收入群体进行征税,对落后地区实施财政转移支付,使得不同群体、区域之间的分配趋于合理公平。第三,构建“橄榄型”社会结构。在橄榄型社会里极富、极贫的人占少数,中间阶层占多数,能够舒缓贫富差距造成的矛盾。通过建立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机制,达到这样一个目的——“国民收入分配要使所有的人都得益,没有太富的人,也没有太穷的人,所以日子普遍好过。”

三、贯彻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是提高党的社会整合能力的基本路径

贯彻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才能够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听到人民群众的呼声,了解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解决人民群众的现实困难,化解矛盾,整合力量。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方法,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主体,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的这一基本原理运用于革命、改革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和践行了党的群众路线。在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就认识到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广泛地发动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并最终取得胜利。“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为此,要求党员干部要深刻地注意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从土地、劳动、穿衣、住宿问题到柴米油盐、婚姻问题等,这就解决了人们的实际矛盾和问题,团结了广泛的革命力量。改革开放初期,在很多旧的问题没有解决、新的问题大量涌现的情况下,“党只有紧紧地依靠群众,密切地联系群众,随时听取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情绪,代表群众的利益,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各项任务。”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党也只有充分发挥密切联系群众这个最大优势,始终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关心群众疾苦,才能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了全党面前,在这些危险之中,脱离群众的危险成为我们党执政之后的最大危险。大部分党员干部能够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但在少数党员干部身上存在着脱离群众的现象,集中表现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有些党员干部大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损害了当地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些党员干部摆官架、发官威,脸难看、门难进、事难办,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无视群众的切身利益诉求;有些党员干部在做群众工作时不考虑群众的感情和感受,方法单一,作风粗暴;有些党员干部享乐主义至上,铺张浪费以致最终腐化堕落。这些问题虽然只是发生在少数党员干部身上,但造成的影响是极其恶劣的,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

为解决这些问题,必须紧紧围绕保持和提高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为着眼点,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要求,着力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第一,照镜子。主要是以党章为镜,对照党的纪律,在宗旨意识、工作作风、廉洁自律等方面找问题、查不足。每个党员干部都要看一看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符合党章要求,是否符合党性修养。当然,也要看人民群众是否满意,我们想问题、做工作一个根本的衡量尺度就是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第二,正衣冠。主要是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敢于改正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端正行为,丢掉官腔、官架、官威,深入基层接地气,服务群众办实事。第三,洗洗澡。就是要求党员干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洗涤思想、行为和作风上的尘埃,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第四,治治病。就是要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根据情况加以区别对待,建立党员退出机制,及时清退不合格党员。通过科学系统的教育活动,使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和公仆意识,时刻倾听群众的呼声,努力解决群众的困难,心系群众、服务人民。

四、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是提高党的社会整合能力的思想基础

共同理想信念对于提高党的社会整合能力意义重大,它是执政党维持执政合法性的思想基础。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能够协调和规范人们的言行,使人们形成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法国社会学家埃米尔·杜尔凯姆认为,社会整合和社会内聚力依赖于被共同的情绪体验所强化的共有的道德情操和信念,这比由合理的协议所确定的契约关系更加基本,被称为“集体意识”或者“集体良心”的同一社会一般公民共同的信仰和情操的总体,提供了社会成员的基本道德规范,对社会团结发挥重要作用,加强从已增长的功能性相互依赖中出现的联系。因此,提高党的社会整合能力就必须发挥共同理想信念的整合功能,使人们对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合法性产生高度的认同感,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人们的价值观念日趋多样化,给党发挥意识形态整合功能带来诸多严峻挑战。第一,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价值取向多元化。市场经济改革使得资源的配置方式发生重大变化,各种资源、市场要素都要通过市场进行交易,经营方式、组织形式灵活多样,利益主体和获取方式多元化,人们的价值取向随之出现了差异性、多元性,其中不乏与我们一贯所倡导的集体主义、艰苦奋斗、助人为乐等优秀美德相冲突的腐朽思想观念,比如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见利忘义等。第二,信息化便捷了人们思想观念的传播、交流、碰撞。伴随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特别是通信、网络技术的应用普及,人们思想观念的传播更加快捷。一方面,人们可以通过更多的方式(如微信、微博等)在很大程度上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进行思想的交流和碰撞;另一方面,这些交流的方式和手段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灵活性,这就很难监控到腐朽甚至反动思想言论的传播,给人们造成思想上的混乱和迷茫。第三,西方思想文化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西方国家打着人权、民主的幌子,推行所谓的普世价值观,大力宣传新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失败论等,通过输出电影、书籍等文化产品,向人们灌输腐朽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这些都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带来巨大冲击。

提高党的社会整合能力就要不断整合各种思潮、价值观念,最终使人们在思想上达到高度的统一。首先,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马克思主义科学地解释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十八大报告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必须把宣传马克思主义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结合起来,使之成为全社会的共同信念。其次,充分发挥中国梦、中国精神的凝聚作用。有梦想就有前进的方向和动力,共同的梦想就能够汇集巨大的力量。中国梦是每个人的梦,每个人都要做出贡献,实现这个梦想必须凝聚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实现中国梦也要大力弘扬中国精神,就是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它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它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再次,弘善扬善,传递正能量。社会的进步需要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需要正义的力量来推动。我们党要大力宣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积极引导社会风气,用道德模范、助人为乐的先进感人事迹感召群众,通过这些举措不断向人们传递正能量,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

五、党的建设科学化是提高党的社会整合能力的关键环节

社会整合的主体包括国家、政党、社会团体等,其中,政党特别是执政党是最重要的社会整合主体。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也是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领导核心,它代表了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是经过长期斗争历史地形成的,是人民的选择,是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党必须不断提高社会整合能力,协调各阶级、阶层、群体的利益诉求,汇集13亿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我们党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这两个转变深刻而复杂,由此带来的社会转型也是影响深远的,我们党还不能完全应对出现的新情况、新挑战,从而弱化了社会整合功能的发挥。第一,党的自身建设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转型的要求。执政党要充分发挥社会整合功能,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维护社会的团结和稳定。然而,党的执政方式、执政意识、组织结构等还带有计划经济条件下的色彩,不能完全适应社会转型的要求。第二,腐败问题影响了党的形象和号召力。当前,腐败问题频发、多发,并且涉及的党员干部的级别也越来越高,这在人民群众当中造成了恶劣的影响,损害了党的良好形象,对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带来了负面效应。第三,社会管理的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当前,我国处于矛盾凸显时期,出现了一些新型社会矛盾,这些新型社会矛盾的特点包括矛盾主体多元化,矛盾表现形式多样化,群体性、对抗性事件明显增强。长此以往,这些问题就会造成党的公信力下降,最终导致出现“塔西佗陷阱”现象——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

我们党要完成肩负的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国梦的历史重任,就要牢牢抓住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努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大力提高社会整合能力,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第一,转变和完善党的社会整合模式。建国初期党领导人民建立的是一种政府主导型的社会整合模式,政府几乎控制着所有社会资源,通过计划性指令和行政性手段来调节配置。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和逐步完善,这种僵化的社会整合模式的弊端暴露无遗,因此,必须建立和完善与之相适应的多元契约性社会整合模式。在这种社会整合模式下,除了发挥政府的整合作用外,还要充分发挥市场、法制、社会团体等的整合作用。第二,以人为本,提高处理社会矛盾的能力。在矛盾的多发时期,我们党只有不断提高解决社会矛盾的能力才能够整合各种社会力量。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与人民群众多沟通、多交流,采用适当的方法、方式依法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对于少量敌对矛盾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迅速加以解决,以维持人民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责任编辑 矫海霞)

猜你喜欢

群众
云治理”要贴近群众
多让群众咧嘴笑
始终将群众感受放在首位
坚持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决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
进化了的吃瓜群众
畅通“最后一公里” 解决群众出行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