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窥我国中小学校长成长规律
2015-03-02李朝恒黑龙江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李朝恒(黑龙江大学 教育科学研究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教育理论
管窥我国中小学校长成长规律
李朝恒
(黑龙江大学 教育科学研究院,黑龙江 哈尔滨150080)
中小学校长的成长规律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热点研究领域,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了校长成长的基本内涵和相关理论,通过具体案例研究了优秀校长和女校长的成长规律,最后整理了中小学校长成长的影响因素、成长过程与规律,相应地提出了一些培训措施和解决策略。
校长是学校的行政首脑,对外代表着学校的形象。中小学校长如今已经成为预测和评估一所学校发展潜力的重要因素,一个好的校长能够成就一所学校,校长的素质水平影响着基础教育的实施。那么,中小学校长经历了怎样的成长周期和成长过程?有哪些因素影响着中小学校长的成长?中小学校长的成长是否存在某种规律?我们应该对中小学校长的成长实施怎样的培训策略?这些都已经成为近年来教育界炙手可热的话题。
一、中小学校长成长的相关研究
(一)校长成长的内涵
校长是从事学校管理的专业人员,对外代表着一所学校的形象,对内是学校的权威。校长的成长从个体角度出发,包括成长和发展两个过程。而成长与发展既是相互联系的,也存在着一定的区别。校长的成长过程必然促进着校长的各方面发展,同时发展也是成长的一部分。但是成长可以是从生理角度上自然的产生的,发展却是需要校长个体从心理角度去自发完成。我们这里所指的校长成长是两个过程的统一,是指在内外因作用下,由不是校长到担任校长以后的适应角色,再到任职校长比较熟悉、称职,逐步走向优秀的过程。①
(二)中小学校长成长的相关理论
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心理学上认为,人对客观社会会有心理和生理两个层面的需要。心理学家马斯洛对此需要进行进一步划分,他认为人的需求可以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②这五个层面实际上就是对个体生理层面的基本保障和心理层面的满足。中小学校长首先是一个生物体的人,人的一切生理需求(如生理和安全)是其生存发展的前提;同时,校长又是一个社会的人,社会合作的心理需要(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是促进其走向终身发展的动力之源。③
2.校长成长阶段理论。校长成长阶段理论认为,中小学校长成长的规律需经历四个阶段:职前预备期(需5~7年)、适应期(需2~4年)、称职期(需3~5年)、成熟期(从职前预备期约需10~15年)。④职前预备期的校长一般都是学科带头人,工作激情也高;适应期的校长表现为努力学习他人经验知识,建立好校内外人际关系;称职期的校长已经有了一段时间的任职经验,已经能够运用已有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处理可能遇到的问题;成熟期的校长表现为有自己独特的办学思想和教学理念,全局观念也较强,能够主动教学进行工作上的创新和改革。
从该理论可以看出,校长的成长阶段是一个漫长的阶段,就像我们前文校长成长的内涵里的解释,校长成长包括成长和发展两个层面,既有担任校长职务前的酝酿,也包括成为校长之后的学习和成长。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出,校长的成长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即使在成为校长以后,也并不是表示着就成长成为一名合格的校长,还需要两到四年的适应期,通过这段时间的实践经验和学习积累,才能够成长成为一名合格且称职的校长。
(三)中小学校长成长的相关研究
1.优秀校长的成长规律研究。康万栋认为中小学优秀校长的成长规律主要体现在:优秀校长的成长是一个校长专业化发展、反复学习与反复实践相结合并相互促进、不断利用外部资源和内外部环境而主动发展的过程。⑤袁丹认为,中小学优秀校长的成长过程是指通过其专业生活、文化生活、社会生活中不断积累人力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的一系列资本形成过程。⑥于文安认为优秀校长的成长规律一般有如下特点:首先是名教师和学校中层领导,而且有积极的进取精神、改革精神和独特的办学思想。⑦可以看出,优秀校长之所以能够成为优秀校长,主要还是靠自身的不断努力和探索,并充分运用已有资源进行大胆改革和创新。
2.女校长的成长规律的研究。曾艳认为女校长鼓励参与、分享权力和信息、强调教师和学生的自我价值,促使教师乐于工作,这种人性化的领导方式更有利于学校的发展。⑧杨宇红经过调查36位女性校长,发现女校长同样经历四个成长阶段,遵循着循序递进的规律,只是职业成长的有效时间比男性短。⑨许晓通过调查部分农村女校长也发现了这一规律,同时也从阻碍因素方面对女校长的成长进行了研究。⑩女校长是一个特殊群体,她们比男校长承担的压力更大,除了工作上的负担,还有生活上的压力,她们需要比男校长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经历来完成工作任务,但是她们的成长同样是循序渐进的,而且她们的教育手段和方法比男校长更加委婉和人性化。
二、中小学校长成长的影响因素
(一)中小学校长成长的内部因素
1.自身因素。中小学校长成长的内部影响因素里,自身因素是一个基础因素,其中自身因素包括生理因素和人格特点两个方面。生理因素包括外貌长相、身高风度等各个方面,这些与生俱来的生理因素会影响到校长的成长。例如,长相漂亮、谈吐大方得体、行为举止幽默风趣的人更容易赢得周围人群的青睐,校长亦是如此。校长的人格特点则包括校长的情感、意志力和对工作的认知三个方面,情感主要是对校长这一职务的深厚情感以及对学生、教师和学校的热爱之情;意志力主要体现在敬业的态度上;对工作的认知体现在对校长这一职务的内涵、职责的认识上。
2.办学思想、教育理念。办学思想就是按照教育规律来办教育的思想,是按照客观规律来进行实践活动的,而教育思想是人提出来的,是人对规律认识基础的主观选择。
办学思想就是把先进的教育思想、办学主张和学校实际情况相结合,包括学校定位、发展目标、工作方针和行动策略等。也就是说,先进的教育思想是办学思想的前提。大多数名校长都能坚持与时俱进,善于把当前各种先进的教育思想转化为办学思想与实践。校长的办学思想、教育思想直接决定办学质量的高低。(11)
3.个人能力。校长的个人能力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灵活进行教学的能力、鲜明的办学特色的能力、果断处理各种教学事务的能力以及巧妙地运用智慧进行教学推动教学前进以及学校发展壮大的能力。所以说,校长的能力水平决定着学校的前景,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
(二)中小学校长成长的外部因素
1.家庭环境。家属的支持是校长成长不可或缺的因素,要真正做到一个尽职尽责的校长,其工作是繁忙而严谨的,也需要一定的艰苦敬业的献身精神,这就需要家属的大力支持,这一点在女校长的身上体现的更为明显。同时一个好的家庭氛围,并且对校长职业的认可更有利于校长更好的发挥其职能。例如,书香门第更有利于出现和培养校长这样的人才。
2.学校环境。学校环境包括教师资源、学生资源、团结一致的师资团队、和谐的领导与师生的关系以及良好的教学环境、办学条件。只有和谐的团队,上行下效,一致行动,才能保证政策措施的顺利实施。校长的成长需要一个和谐有利的学校环境,这个环境既离不开领导层的团结合作,也离不开师生的大力支持。
3.社会环境。社会环境主要包括政府政策的支持和公众的认可程度。应俊峰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对名校长的访谈发现,几乎所有的名校长在学校管理的过程中都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政府给予他们的办学自主权,使得他们有更多的自主空间和更好的自我发挥。(12)同时公众的认可程度也是必不可少的外部保障。
(三)内外因素的相互作用
通过对影响名校长成长的内外部因素的分析看到,影响名校长成长的根源来自内部,内部起决定作用,而来自外部的因素也在起制约作用。内部和外部因素都是不可或缺的。(13)校长的成长需要自身的努力,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强化自身能力,深化改革创新思想,变革办学思想和教学理念,同时也需要外部环境的配合,需要家属的支持,也需要学校和社会公众的认可。总之,更需要校长学会相互结合利用,在充分利用外部环境的同时,充分发挥自身的才能。
三、中小学校长成长的过程与规律
1.成长过程的四个阶段。赵承福等人的调查研究再一次印证和发展了校长成长阶段理论,(14)同时也说明了职前预备期、适应期、称职期以及成熟期四个阶段是不可避免的校长成长的过程。其后,北京市“十五”期间中小学领导干部培训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组将这一阶段进一步详细划分为六个阶段:预备阶段、适应阶段、称职阶段、成熟阶段、优秀阶段和专家型阶段。(15)前四个阶段没有太多改变,在此不再赘述。优秀阶段是指中小学校长此时已经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管理,已经能够灵活地运用自己的已有经验和个人能力进行管理的创新。专家型阶段的中小学校长经过几十年的管理经验的累积,此时除了能够灵活处理各项事务、冷静果断地对教学方向进行判断,还能够创新教育管理,改革教育理念,探索教育规律,引领基础教育方向。
2.反复学习与反复实践的规律。通过查阅文献可以看出,校长的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中小学校长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不断主动学习、实践并自我发展的过程,在这期间,还必须遵守反复学习与反复实践的规律。对一个职务的适应和熟练是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在校长的成长过程中,必然面对许多的问题,这就需要校长自身不断拓宽文化知识、理论与实践以及自身修养等各个方面的学习。但仅仅是学习还是不够的,必须还要将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只有自己亲身体会,发挥自身才能,不断利用外部条件,内外结合,才能够对未知的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和剖析。反复学习与实践对于校长成长也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四、中小学校长成长的培训与对策
(一)中小学校长成长规律的相关培训
1.国外关于中小学校长的相关培训。西方国家关于中小学校长的培训已经比较成熟了,尤其是欧美国家在这方面大部分都已经形成自己相对独特的培训管理制度。西方国家对校长这一职业的认识较早,因此在政策法规以及公众认可等方面较早地形成了共识。李孔珍在对英国中小学校长培训的管理制度分析上发现,英国通过国家制定政策、组织管理对其进行培训以及创立独特的培训方式三方面入手形成最适合自己的培训制度。(16)曲铁华等人通过对美国中小学校长培训制度的研究发现,美国的培训制度不同于英国,除了政府的大力支持,还要讲求一种竞争与合作的关系。(17)进行多元机构的竞争,可以是学校承担培训事务,也可以由外界专门的企业单位承包,促进了培训方式的多样性和创新性。同时大学与学区的通力合作,既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也推进了学校的发展与变革。
2.国内关于中小学校长的相关培训。我国关于中小学校长的培训也有已经五十多年的历史,既有一定的成果也存在一定的不足。自改革开放以来,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都出台了多项培训措施,各类培训也在短期取得了一定成绩,其表现为培训更加专业化、现代化以及国际化。经过对师资团队的大力调整以及政府公众对校长这一职业的重视,使得培训机构更加专业化;通过现代技术的开发以及对国外的考察研究,使得我国的培训也愈加现代化和国际化。但是在发展的同时,由于急于求成以及各地的特殊情况,使得培训模式也存在一些漏洞。例如,培训理念还相对落后,培训管理制度也不够健全,培训模式缺乏多样性。
(二)中小学校长成长规律的对策建议
中小学校长的成长是存在一定规律的,正确运用中小学校长成长过程的规律,有利于解决中小学校长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使其自身持续增长并尽快度过预备期和适应期,尽早实现成长过程的成熟。鉴于此,对中小学校长的成长提出以下建议:
1.构建合理的培训体系。中小学校长已然是一个热门且重要的职业,想要让中小学校长的成长更加具有规律性,成长的过程愈加合理,就必须有一套完整的培训方案。其中,必须有明确的培训目标、合理的培训课程、完整的培训网络。
2.加强政府的管理。中小学校长的成长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只有政府加强管理,出台一系列合理的政策,提高校长的地位,才能够从外部环境保障校长的权益,为中小学校长创造有利的成长环境,保障中小学校长工作顺利实施、走向科学发展轨道。(18)
3.转变价值观念。目前公众对校长这一职业的认识还不够,校长自身对这一职业的认识也不到位。公众对校长的认识不够,导致对学校的信任度下降。校长自身的认识不够回导致这一职务的工作力度发挥不到位,影响学校的正常运作乃至整个学校的发展壮大。
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脱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是大多数国家在校长成长这条道路上的通病。想要变革中小学校长成长的过程,加速中小学校长做到优秀型和专家型的校长,就必须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校长在成长过程中既要学会自主学习,加强自身能力的培养,还要学会运用自身能力结合实际进行大胆改革与创新。
注释:
①吴恒山.校长成长的过程与规律[J].吉林教育,2006 (4):7-9.
②亚伯拉·马斯洛.动机与人格[M].北京:华夏出版社, 1987:99.
③李更生.认识校长成长规律,构建促进校长终身发展培训体系[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6):22-27.
④北京教育行政学院著.普通学校校长成长培训管理[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2.
⑤康万栋.名校长的成长规律[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09(1):15-17.
⑥袁丹.中学优秀校长成长案例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1,3.
⑦于文安.名校长培养的有效途径探索[J].赤峰学院学报,2013(1):191-193.
⑧曾艳.女校长的领导方式探究——对广州市某普通中学女校长的个案研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4,5.
⑨杨宇红.中小学女性校长成长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4,11.
⑩许晓.农村中小学女校长成长的案例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5.
(11)张玲.名校长成长的影响因素探析[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6,11.
(12)应俊峰,胡伶,夏江峰.名校长成长过程与要素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5(1):22-25.
(13)冯海志.中小学校长可持续成长规律,影响因素与对策的分析[J].肇庆学院学报,2003(4):54-59.
(14)赵承福.中小学校长成长规律的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07(21):44-46.
(15)北京市“十五”期间中小学领导干部培训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组编.中小学校长成长与成功培训理论研究[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5:72.
(16)李孔珍.英国中小学校长培训的管理制度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09(12):33-36.
(17)曲铁华,王莹莹,于喆.美国中小学校长在职培训制度及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11(5):32-36.
(18)吴晓东.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中小学校长培训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9,5.
李朝恒(1989-),女,湖北黄冈人,黑龙江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政策与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