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发和满足学生学习欲望的策略研究

2015-03-02江苏南通师范第一附属小学226004曹艳霞

小学教学参考 2015年25期
关键词:表现欲辩论冲突

江苏南通师范第一附属小学(226004) 曹艳霞

激发和满足学生学习欲望的策略研究

江苏南通师范第一附属小学(226004) 曹艳霞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学生的学习欲望可细分为求知欲、尝试欲、求胜欲、争辩欲、表现欲等多个方面。每个学生的内心都隐藏着想要主动学习的心理需求,但这种心理需求不是自发的,需要教师激发和唤醒。所以,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想方设法唤醒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并最大限度地满足它。

求知欲 尝试欲 求胜欲 争辩欲 数学教学 表现欲 学习欲望

每个人都有主动学习的欲望,但是这种欲望大多时候需要激发和唤醒。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很多教师对学生学习欲望的激发越来越重视,也进行了不少探索,但总体上对学习欲望的理解比较模糊,更多的是侧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其实,学习欲望远远不止好奇心、求知欲,还包括尝试欲、求胜欲、争辩欲、表现欲等方面。下面,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以数学教学为例,探讨如何激发和满足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一、求知欲

每个学生都有求知欲,但有强弱之别,或时强时弱。当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消极状态时,他们的求知欲大多处于休眠状态,主动探究知识的动力不足。所以,课堂教学中,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手段、途径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广大教师的“第一要务”。激发求知欲的方法有很多,其中通过有趣的故事激发求知欲是最常使用的方法之一。例如,教学“商不变的性质”一课时,课始,教师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创设趣味情境:“同学们,你们知道神算丁丁的故事吗?一天,丁丁去小明家玩,见他正在做2400÷25这道题,马上说等于96。小明惊讶地瞪大了眼睛,问:‘你怎么会这么快就知道得数呢?’丁丁笑着说:‘我用的是商不变的性质呀!’你们也想掌握这种本领吗?”……通过故事创设趣味情境导入教学,不仅自然、新颖,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而且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

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他们的求知欲。例如,教学“倒数的认识”一课时,上课伊始,教师让学生任意说出一个分数,结果都被教师很快说出了与它乘积是1的数。然后教师借此设疑激趣:“想知道老师能这么快回答的奥秘和诀窍是什么吗?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新的知识。”……上述教学中,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兴趣盎然地进入新课的学习。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设置认知冲突,引发学生的求知欲。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设置疑问,制造悬念,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不平衡状态,以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很多教师深深懂得设置认知冲突的重要意义,在实践中探索出了许多设置认知冲突的方式和手段,如有的在新旧知识连接之处设置认知冲突,有的通过激发学生间的学习争论设置认知冲突,有的通过故意出错设置认知冲突……可以说,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该是认知冲突不断出现和不断解决的过程。

二、尝试欲

心理学研究表明,成人80%以上的知识是通过亲身体验得来的,而喜欢动手尝试是儿童的天性。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尊重儿童的天性,千方百计为学生创造动手实践的机会,如让学生摆一摆、量一量、折一折、剪一剪等,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尝试欲。例如,教学“克和千克的认识”一课时,我组织开展猜一猜、掂一掂、称一称等活动,让学生有机会亲自“做数学”,形成克与千克的表象认识。在此基础上,我再让学生列举并感受生活中大约重1克和1千克的物品,使学生在亲自操作、体验过程中,真正理解所学知识。

当然,教师在设计动手操作活动时,要注意增强学生动手操作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在日常教学中,发现有些数学课堂表面热热闹闹,让学生进行探究、操作的活动很多,但实际上收效甚微。我觉得这主要是因为教师只给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缺乏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总结和提升的过程,导致学生的动手与思考相脱离,其结果不言而喻。

三、求胜欲

小学生具有争强好胜等心理特点。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自尊心、表现欲、荣誉感强的特点,创设比、学、赶、超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好胜心,使学生产生求胜欲,人人勇于、敢于“争第一”,从而促进学生积极探究所学知识。

就个体而言,学习成绩处于中上游的学生竞争欲比较强,学困生和性格偏内向的学生参与竞争的欲望比较弱。为了让大多数学生都参与到竞争学习中来,教师一方面要加强思想教育,激发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调动学生参与竞争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在竞争的形式上应不拘一格,既可以是个体之间的竞争,也可以是小组之间的PK,还可以是男女生之间的竞赛。例如,班级开展评选优胜小组活动,优胜小组的评比标准是看哪个小组的成员听课认真、发言积极、合作交流主动有效,一天一点评,表现好的就给予奖励,对表现不够好的小组提出改进的要求和建议,并给予鼓励。小学生非常喜欢这种竞争方式,都想好好表现,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效果也非常好。

四、争辩欲

有句俗话说:“话不说不透,理不辩不明。”没有争辩,就无法别异同、明是非。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有针对性的设疑,创设辨析情境,让学生争一争、辩一辩,既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学生辨是非、识美丑、判真伪的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课堂辩论的成败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议题的选择和确立。所选议题首先要有可辩性,因为是非十分明确的问题是不需要辩论的,有争议的问题才有辨析的必要。其次,辩论的难度系数要适当,因为学生对太难的问题是争辩不起来的,对太容易的问题进行辩论又显得多此一举。再次,议题应具有生成性,即教学中自然生成的问题。课堂教学中,教师借助生成性资源引导学生展开辩论,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其效果比教师直接灌输要好得多。

另外,辩论是为教学服务的,不能是脱离具体教学内容的空谈,所以选择合适的切入点是增强辩论有效性的前提。这个切入点可以是旧知识向新知识迁移之际,也可以是学生似懂非懂之时,还可以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遇到争议性问题的时候,教师这时组织学生辩论,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表现欲

表现欲是人类特有的、期望获得肯定和认可的心理需要。当学生的表现欲得到满足时,便会产生成就感、自豪感,心里就会积蓄满满的正能量,从而促使他们更加信心百倍地去学习新知识。但有的教师对爱表现的学生往往不太肯定,认为他们是为了“出风头”,不但不满足他们的表现欲,有时甚至还讽刺、挖苦,这样日复一日,学生的表现欲受到抑制,导致信心缺失,产生自卑懦弱的心理。其实,中国学生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学生相比,成绩和智力一点都不差,唯独心理素质,尤其是自信心有差距。因此,教师应该高度关注学生成长和发展中的点滴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表现自己,让他们在表现中增强自信。

总之,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对敢于大胆表现自己的学生给予肯定和鼓励,帮助学生克服羞于表现的心理障碍,让每个学生都敢于表现自己,使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都能得到充分发挥。其次,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课堂上,教师要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交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表现自己的舞台,使学生始终是课堂学习的主角。同时,教师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表现观念,让学生明白表现不是出风头,而是练习与实践、学习与检验,使每个学生都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

(责编 杜 华)

G623.5

A

1007-9068(2015)27-023

猜你喜欢

表现欲辩论冲突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合理对待小学生的表现欲
——体育教学中的点滴尝试
词典引发的政治辩论由来已久 精读
如何赢得每一场辩论
合理对待小学生的表现欲
IBM推出可与人类“辩论”的计算机系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舞台
浅析青少年手球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表现欲的作用
论跨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与调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