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新入职教师职业认同调查与分析

2015-03-02韩吉珍刘娟娟

关键词:新入归属感教师职业

韩吉珍,刘娟娟

(1.太原师范学院 教育系, 山西 晋中 030619; 2.环球雅思晋城校区, 山西 晋城 048000)

【教育学】

高中新入职教师职业认同调查与分析

韩吉珍1,刘娟娟2

(1.太原师范学院 教育系, 山西 晋中 030619; 2.环球雅思晋城校区, 山西 晋城 048000)

普通高中新入职教师职业认同的高低会直接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时也会对其所在的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通过对晋城市五所高中新入职教师的职业认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显示,高中新入职教师的职业认同总体水平较高,但对职业归属感认同的程度较低,并且其高低直接受其工作动机、人际关系、物质保障和从事工作时的情感体验等因素的影响。为此,应增强新入职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改善其工资待遇,提高其职业认同;树立新入职教师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增强其职业归属感;加强对新入职教师的入职教育,促进其专业发展。

新入职教师;职业认同;入职教育;专业发展

普通高中新入职教师是指取得国家规定的教师资格,已经走上教育工作岗位,自身尚处于专业发展的初期阶段,入职1~3年的教师。职业认同是指个人对其所从事职业的一种认知和体验,积极的认知和体验能够使其从内心产生较高的职业认同感,从而以极大热情投入教育教学工作。教师职业认同是教师对其职业及内化的职业角色的积极认知、体验和行为倾向的综合体。[1]本文通过对普通高中新入职教师职业认同的调查,了解高中新入职教师职业认同的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期发现其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改进策略。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次问卷调查的对象为晋城市区五所高中的120名新入职教师,共发放问卷120份,收回有效问卷108份,有效率为90%。

(二)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高中新入职教师职业认同的现状调查,所用问卷是在魏淑华的《教师职业认同问卷》的基础上修订而成。

第一部分是从教师职业认同所涵盖的职业价值观、角色价值观、职业归属感和职业行为倾向四个维度,对五所普通高中新入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问卷采用利克特式5点记分法,5表示非常符合,4表示比较符合,3表示不确定,2表示比较不符合,1表示非常不符合。得分越高,表明教师的职业认同越高。本次问卷运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的录入和处理。

第二部分是对高中新入职教师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的调查。这部分问卷是在参照岳金环的《影响教师职业认同的原因的调查问卷》的基础上编制而成的,从影响教师职业认同的因素包含工作动机、人际关系、物质保障、情感体验四个维度进行问卷调查,数据的处理和统计运用百分比。

二、调查结果

表1是108份有效问卷总体情况的统计。

表1 被试基本情况

(一)高中新入职教师职业认同总体情况分析

本研究对108份有效问卷的数据进行平均数和标准差的数据统计,结果见表2:

表2 高中新入职教师职业认同的总体情况

从表2可以看出,高中新入职教师职业认同总体平均值为4.059,高于临界值3,这说明高中新入职教师职业认同总体水平较高。表中四个维度得分从高到底依次为:职业价值观(4.392)>职业行为倾向(4.185)>角色价值观(3.932)>职业归属感(3.565)。其中职业价值观得分最高(M=4.392),职业归属感平均得分最低(M=3.565)。对教师职业的情感体验的调查结果显示,“当教师快乐”选择不符合自己情况的有15.7%,“当教师能发挥自己的才能”选择不符合自己情况的有24.1%,这种结果可能是由于新入职教师在较短的时期内不能很好地融入教师集体,对教师职业荣辱与共的情感体验较少,因此其职业归属感的认同度较低。

(二)高中新入职教师职业认同差异状况分析

1.不同性别高中新入职教师职业认同差异比较

根据表3可知,对高中新入职教师职业认同进行了性别的独立样本t检验,男女新教师职业认同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高中新入职男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总体得分为3.686,高中新入职女教师职业认同感总体得分为4.167,女教师的职业认同明显高于男教师。另外,具体分析每个维度发现,新入职的女教师得分普遍高于新入职的男教师,在职业角色价值观和职业归属感两个维度上,两者存在显著差异。究其原因,男性可能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认为自己应该获得更高的社会经济地位,承担更重要的社会角色,才能满足男性的角色价值观,而教师职业显然不能很好地满足这一需要。

表3 不同性别高中新入职教师在职业认同上的差异

2.不同学历高中新入职教师职业认同差异比较

表4 不同学历高中新入职教师在职业认同上的差异

表4的调查数据显示,本科学历的高中新入职教师其职业认同度总体平均分为4.012,研究生学历的高中新入职教师其职业认同度总体平均分为4.101。以学历为单一变量对高中新入职教师职业认同作单因素方差分析,两者没有明显差异。从四个维度的平均得分来看,虽然在职业价值观、角色价值观和职业行为倾向三个维度上研究生的均值普遍高于本科生,但不同学历的高中新入职教师的职业认同不存在显著差异。这可能是由于不同学历的新入职教师在从事教师职业过程中所处的环境等方面是相同的,由此产生的职业认同也没有很大差别。

3.不同性质学校的高中新入职教师职业认同差异比较

表5 不同性质学校的高中新入职教师在职业认同上的差异

通过表5发现,在职业价值观和职业归属感两个维度上,普通高中教师的职业认同均值略高于重点高中教师的职业认同,而在角色价值观和职业行为倾向上,重点高中教师的职业认同均值高于一般高中教师的职业认同。以学校性质为单一变量对高中新入职教师职业认同作单因素方差分析时,不同性质学校的教师的职业认同没有显著差异,在四个维度上也不存在显著差异。分析其原因不难发现,随着社会的高度发展,普通高中与重点高中在教师的工作环境、工资待遇及福利等方面相差不大,国家在政策方面也开始注重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从而使得高中新入职教师的职业认同没有明显差异。

三、结论与分析

(一)高中新入职教师职业认同的总体状况

根据调查结果统计分析,有45.4%的人选择教师的动机是为赢得别人的认可、尊重,约占总数的一半,大约28.7%的人是为了自我发展和完善需要,13%的人是自身热爱教学这份工作,这说明新入职教师选择教师职业,不只是为了获得一份好的工作,而是从内心真正认同这一职业,这都属于人的内部动机。内部动机是驱动人维持机体行为的根本原因,这也就意味着内部动机在一定程度上更能形成对教师职业的高度认同。

从总体上看,高中新入职教师的职业认同较高(4.059),高于临界值3。但对职业归属感的认同的程度较低。不同性别的高中新入职教师存在显著差异,在四个维度上新入职的男教师职业认同度均低于女教师。不同学历的高中新入职教师总体水平上无明显差异,在各个维度上也差异不大。重点与普通学校的高中新入职教师在总体水平上无明显差异,在各个维度上也不存在很大差异。

高中新入职教师职业认同的高低直接受工作动机、人际关系、物质保障和从事工作时情感体验的影响。来自教师自身的内部工作动机、和谐的人际关系、较高水平的物质保障和良好的情感体验会促进高中新入职教师的职业认同。

(二)不同性别高中新入职教师职业认同差异显著

从调查数据分析可以看到,男女新教师职业认同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这与目前社会的现状是分不开的,在大学生一毕业就失业的情况下,也有不少的男生被迫选择了高中教师职业。调查中发现,有13.9%的男教师在选择教师职业时由于没有找到更好的工作,他们先在中学教师岗位任职,一旦有好的岗位就会辞去教师工作。63%的女教师认为选择教师职业是因为专业对口、工作稳定、福利有保障,而且能够赢得别人的尊重和认可。男女新入职教师在职业角色价值观和职业归属感上存在着显著差异,这可能是受我国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社会对男性的成就期望高于女性,教师的待遇稳定符合家庭、社会对女性的期望,而待遇相对较低不能满足男性的成就动机,从而导致男性的职业认同相对较低。因此,注重提高男性教师的职业认同对教师队伍的建设大有裨益。

第二,男女角色刻板印象对职业认同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高中女教师从教的比例为77.8%,这明显高于从教男教师的22.2%。这一显著差异可能与我国的社会角色刻板印象的传统观念有关,认为女性更适合从事教师职业。在这种观念影响下,可能更多的家长倾向于让他们的女儿报考师范院校将来从事教师职业。这也是为什么师范院校的女生比例大大高于男生比例的原因吧。同时,女性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耐心细致的性格特征等,可能也是女性相对于男性更愿意从事教师职业的原因。此外,在当前的求职过程中,女大学生往往比男生面临着更大的困难,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明确表示只要男生,而男生中有很多不乐于从事教师职业。因此,在教师职业的竞争中,女性与男性竞争职位的情况相对较少。这一情况也可能促使女性更倾向于认同教师职业。

第三,在职业选择方面,人们对于男性和女性有着不同的职业期望。表现为女生倾向于从事教育、医护、艺术及服务等工作,而男生倾向于从事科技、军事、机械制造、土木建筑工程等工作。这种职业期望最有可能影响男女两性不同的职业认同。在中国,传统文化赋予了男性更多的社会责任和养家糊口的重担,对男性从事教师职业的评价一般;另一方面,由于工作稳定、薪水中等、有假期等因素,对女性从事教师职业的评价较高。而且,在婚恋配偶方面,愿意找女教师的男性为数不少,由此说明女教师的职业可以获得较高的社会评价。

(三)不同学历高中新入职教师职业认同的差异

调查数据显示,研究生学历的新入职教师职业认同高于本科学历的新入职教师。这与目前学校招聘教师的基础条件有关。据笔者调查了解,目前,县级的重点中学、地市级的中学、省城中学的高中招聘教师学历要求最低是硕士研究生,而县级的普通高中招聘教师的最低学历为大学本科生。从调查的基本情况来看,研究生学历的新教师为57.4%,大学本科生学历的新教师为42.6%,据此我们可以认为,高中对新入职教师的硕士研究生的学历要求大大高于本科生。随着社会的发展,不久的将来,高中新教师的学历普遍是硕士研究生了。对高中新教师的学历要求的提高,一方面反映了社会各级各类学校对新入职教师的学术水平的要求提高了,也显示了高中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从提高教师素质入手。研究生由于在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方面的良好表现使得他们能较好地、快速地适应新岗位,所以职业认同较高。另一方面,高中的升学压力较大。来自社会的、学校的、学生家长的、个人的各种压力都集中在教师个人身上,与研究生相比,本科生的年龄相对小2~3岁,社会化程度相对较低一些,要应对这些压力,本科生明显不如研究生。再者,学校对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工资福利待遇也有所不同。因此,研究生新入职教师的职业认同普遍高于本科生新入职教师的职业认同。

(四)不同性质的高中新入职教师职业认同的差异

普通高中和重点高中的新入职教师职业认同没有明显差异,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普通高中新入职教师的职业价值观和职业归属感的认同比重点高中新入职教师高,重点高中新入职教师的角色价值观和职业行为的认同比普通高中高。这可能是由于普通高中的学生高中入学录取成绩比重点高中的录取成绩要低,相对而言,教师的升学压力比重点高中低,由此形成的人际关系较为宽松、和谐一些,因而,普通高中教师的职业归属感和职业价值感相对高一些。重点高中的学生高中录取成绩比较高,加之有的重点高中设有尖子班、平行实验班等情形,无形之中,这些班级的教师和学生的升学目标较高,竞争压力较大,因而,老教师与新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校领导之间的人际关系比普通高中紧张一些。因而,新入职教师的职业价值观和职业归属感的认同比普通高中的新教师低。再者,重点高中教学好的教师的比例也比普通高中高,社会上对重点高中教师的评价也较高,新入职教师在这种积极的压力下,力争使自己成为一名被认可的教师,因此他们的角色价值观和职业行为倾向的认同比普通高中高。长期以来,由于政府对普通高中和重点高中的投入倾斜政策,使得重点高中成为“名牌学校”,而普通高中却逐步成为“薄弱学校”,这种校际间的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声望、生源、收费等方面,这些方面的差异使得不同学校教师的工作生活环境、收入水平差距显著,这些不同的待遇和生存环境必然导致不同学校的教师在职业认同上有差异。[2]

四、思考与建议

(一)改善工资待遇,提高新入职教师的职业认同

调查数据显示,高中新入职教师的收入能满足其正常支出的约占67.6%,认为自己收入与劳动付出一致的占56.5%,说明其经济收入水平相对较高,有一定的物质保障才能认真对待工作,才会有较高的职业认同感。但同时我们也看到,有43.5%的人认为其收入与劳动付出相比还较低,32.4%的人认为其收入只能勉强维持生活,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不高是其选择离职的原因之一,也是很多男教师职业认同低的重要原因。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教师工资相比较发现,我国的教师工资待遇仍然很低。为此,社会应进一步提高教师特别是新入职教师的工资待遇,稳定新入职教师队伍。

目前,从幼儿园到中小学,从教的男女比例严重失调。根据蔡志凌调查的浙江省四所高校小学教育专业800人中,男性仅占7.3%。[3]本次的高中教师调查数据显示,高中女教师从教的比例为77.8%,明显高于从教男生的22.2%,也是这一状况的反映。从师范生的入学动机着手,提高男性报考师范院校的概率。同时,高师院校也应加强专业思想教育,改变社会刻板印象,坚定男性从教的职业信仰,加强男性的职业教育,努力提高男性教师的职业认同,使男教师不再流失。

(二)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增强新入职教师的职业归属感

新入职教师要对教师工作有正确的认识和合理的职业期待,制定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积极转变教师职业角色。教师角色的多样化包括几个方面:知识的传授者,学生的导师、朋友,教学活动的组织管理者以及研究者等。因此,要做好教师这一角色,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不仅要认真完成学校的各项教学任务,做到对每个学生负责,更要处理好各个角色之间的转换。而在现实中,一些新入职教师就是因为没有意识到教师角色的真正内涵及其各个角色之间的关系,不能坚定教师角色的信念,从而在思想上、行动上出现偏差。因此,每个新入职教师要对教师的职业价值有正确认识,树立恰当的职业期望,才能激发其热爱教师职业的情感,进而形成一定的教师角色信念,增强其职业归属感。学校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师,承认教师的个体差异,要关注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使每个教师都愿教、乐教。特别是学校和家长要以更宽容的姿态对待教师,理解新入职教师的困难和压力,对教师的工作成绩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给新入职教师合理恰当的期望。

(三)加强新入职教师的入职教育,促进新入职教师的专业发展

目前,我国教师教育一体化只注重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而忽视了处于联系这两者之间的关键环节——新教师的入职教育。新入职教师在入职初期能否成功实现从学生到教师这一角色的转变,不仅影响他们的职业认同和职业持久性,还会影响他们整个职业生涯过程中的专业发展,从而决定着他们未来的职业形象。虽然有些学校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帮助新教师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如采取师徒制、校本培训等形式,但效果不尽如人意。我们可以借鉴美国初任教师的入职教育模式,比如,强调合作氛围,侧重中小学与大学结成伙伴关系共同进行入职培训的“校际合作式”;加强反思实践,反映初任教师在入职期的学习情况、教学经验和成果的“教学档案袋式”;满足专业发展,以关注初任教师成长需求为基础的“专业发展导向式”等,[4]这些模式的实施可以帮助新入职教师提高职业认同感,减少教师流失,改善新入职教师的教学行为,最终促进新入职教师的专业发展。

[1] 魏淑华.教师职业认同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8.

[2] 于慧慧.中学青年教师职业认同现状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6.

[3] 蔡志凌.“90后”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教师职业认同感调查研究[J].教育研究,2013(3).

[4] 谭菲.美国中小学初任教师入职教育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2.

【责任编辑 冯自变】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Career Identity by New Teachers of Senior Secondary Schools

HAN Ji-zhen1, LIU Juan-juan2

(1.DepartmentofEducation,TaiyuanNormalUniversity,Jinzhong030619;

2.UniversalIELTSJinchengCampus,Jincheng048000,China)

The career identity by new teachers in general senior secondary school will directly influence their career development and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the school they serve. By investigation on status quo of career identity by new teachers in five senior secondary schools in Jincheng City, it is shown that such identity is on comparatively high level, but their career identity of sense of belonging is on rather low level affected by work motiv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material guarantee and experience of feelings in work. Therefore, to elevate their career identity, the new teachers’ need for career identity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and their salary and benefits should be improved; their professional value should be established to strengthen their sense of belonging; and their recruitment education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o promote their specialty development.

new teachers; career identity; recruitment education; specialty development

2015-07-08

韩吉珍(1968-),女,山西新绛人,太原师范学院教育系副教授。 刘娟娟(1990-),女,山西阳城人,环球雅思晋城校区教师。

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课题:《山西省普通高中新入职教师职业适应研究》

1672-2035(2015)06-0117-05

G40-034

A

猜你喜欢

新入归属感教师职业
新入职幼儿教师安全素养提升途径研究
高技能人才背景下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成果转化研究
教师职业认同研究综述
新入职辅导员角色适应之管见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新入园幼儿适应问题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蒋佩琪 在大陆打拼更有归属感
总量增加,平均收入上涨,城镇归属感较稳定——这代农民工,就是不一样
教师职业认同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