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片类毒品滥用者中饮酒行为的流行病学调查
2015-03-02贾振军徐少辉百茹峰刘志民
贾振军, 徐少辉, 杨 科, 百茹峰, 刘志民
(1.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刑事技术学院, 北京 100038;2.北京大学中国药物依赖性研究所, 北京 100191;
3.北京市公安局法医检验鉴定中心, 北京 100192;4.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8)
阿片类毒品滥用者中饮酒行为的流行病学调查
贾振军1,2,徐少辉1,杨科3,百茹峰4,刘志民2
(1.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刑事技术学院, 北京100038;2.北京大学中国药物依赖性研究所, 北京100191;
3.北京市公安局法医检验鉴定中心, 北京100192;4.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88)
摘要目的探讨阿片类毒品滥用人群中酒精使用情况,并筛查饮酒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在强制隔离和自愿戒毒所选取1 215名阿片类戒毒志愿者,对他们的人口学特征、吸毒史及饮酒行为进行调查。结果调查人群的饮酒率为34.2%,危险及有害饮酒率为14.8%。饮酒率最高的年龄段是40~50岁之间,注射吸毒组的饮酒率与危险有害饮酒率均高于非注射吸毒组,每天使用0.5~1 g组的饮酒率与危险有害饮酒率显著高于其它两组,多药滥用组的饮酒率略低于非多药滥用组。 结论 在对吸毒人员中危险有害饮酒者实行戒毒治疗的同时,进行戒酒治疗,并要加大宣传力度,避免酒精与海洛因的混合滥用,提高戒毒人员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饮酒行为; 阿片类毒品; 酒精使用障碍筛查量表(AUDIT)
0引言
国内外很多学者报道,冰毒、摇头丸、氯胺酮等合成毒品滥用者在使用毒品时会滥用酒精,且酒精的使用量远远大于平时,这个现象已经引起了有关部门的注意[1-2]。而鸦片、吗啡、海洛因等阿片类毒品滥用者使用酒精的问题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但阿片类滥用者在使用毒品的同时一旦使用酒精,危害性是非常大的,甚至导致吸毒者死亡[3-5]。为了降低危害,特别是降低阿片类滥用者的死亡率,我们开展了此次调查研究,筛查阿片类滥用者中酒精使用的危险因素。本研究在北京、深圳、太原和西安4个城市8个强制隔离和自愿戒毒中心选取了1 215名阿片类毒品滥用者进行调查。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在北京、深圳、太原和西安4个城市8个自愿和强制隔离戒毒所选取1 215名阿片类毒品滥用者。纳入研究对象的标准是:(1)符合DSM~IV中精神活性物质依赖的诊断标准;(2)年龄大于16周岁;(3)依从性好,能配合完成问卷调查。排除调查对象的标准是:(1)有严重的躯体疾病患者(如肝肾功能衰竭等);(2)有智力障碍,难以理解调查问卷者;(3)不愿参加本研究或不合作者。
1.2 签署知情同意书
首先向研究对象介绍研究目的、意义、可能的风险和获益,在此基础上研究对象自愿参加该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问卷调查
结合文献调查,在借鉴以往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加上《酒精使用障碍筛查量表》,形成本次调查专用的调查问卷。选择安静且私密性较好的场所,在没有戒毒管教民警参与的情况下,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对调查对象进行一对一的调查访问。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一般情况、毒品滥用史、饮酒史等特征信息。
1.4 饮酒标准
饮酒者指戒毒治疗前每月饮酒一次以上,饮酒率指饮酒者在被调查人群中的百分比;危险有害饮酒者指《酒精使用障碍筛查量表》(AUDIT)量表得分≥8分,危险有害饮酒率指危险有害饮酒者在被调查人群中的百分比。
1.5 统计学处理
全部数据采用EPI双人录入和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1.6 质量控制
本研究为多地区多中心的现场调查,在开始调查研究之前编写了现场执行手册,调查表中每一变量均设有严格的定义,对调查员进行统一培训和考核,保密措施贯穿于整个调查期及数据处理期。所有数据均采用双人双录入,并进行两遍核查和逻辑核查。
2结果
(1)饮酒率和危险有害饮酒率:本次共调查1 215人,合格调查表1 205人,合格率99.18%。调查男1 020人,女185人;饮酒率为34.2%;危险有害饮酒率14.8%。
(2)年龄对饮酒率和危险有害饮酒率的影响,从年龄上看, 18~30岁组饮酒率及危险有害饮酒率最低,40~50岁组饮酒率和危险有害饮酒率最高,分别为37.28%和16.8%。详见表2。
表2 不同年龄段饮酒及危险有害饮酒率
(3)毒品使用不同方式人群的饮酒率及危险有害饮酒率,调查者中以注射方式使用毒品的为684人,占总数的56.9%。非注射吸毒人员的饮酒率及危险有害饮酒率分别为32.2%和11.8%; 低于注射使用毒品人员的35.8%和17.1%。详见表3。
表3 毒品使用不同方式的饮酒率及危险有害饮酒率
(4)每天不同毒品使用量吸毒人群的饮酒率及危险有害饮酒率。本研究中按每天毒品使用量0~0.5 g,0.5~1 g,1 g以上,分为3组,3组的饮酒率为32.2%、41.1%、29.5%,3组的危险有害饮酒率为11.9%、22.4%、10.3%,0.5~1 g组的饮酒率及危险有害饮酒率均最高。详见表4。
表4 每天不同吸毒量人群间的饮酒率及危险
(5)多药滥用对饮酒率及危险有害饮酒率的影响。根据滥用者滥用阿片类毒品之外是否滥用其他毒品分为两组,多药滥用组的饮酒率和危险有害饮酒率为32.8%和9.4%,低于对照组的35.0%和17.5%。详见表5。
表5 是否多药滥用对饮酒与危险有害饮酒的影响
(6)吸毒人群中是否危险有害饮酒对工作学习及社会交往的影响。根据影响程度对工作学习及社会交往共分为4级:无影响、影响小、有一定影响和影响大。详见表6。通过秩和检验,危险有害饮酒组的吸毒人员社会交往的影响程度显著大于无危险有害饮酒组。
3讨论
本次调查中,饮酒率为34.2%,低于普通人群的饮酒率[6-7]。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海洛因等阿片类毒品对精神系统主要是抑制作用,和酒精的作用效果有类似的地方,但海洛因等毒品的欣快感要远远大于酒精,所以在二者选择时,滥用人员会选择海洛因;二是部分阿片类毒品滥用者已经意识到阿片类毒品和酒精联合使用的危害,所以海洛因吸毒人员的饮酒率会低于普通人群。海洛因滥用者中危险及有害饮酒率为14.8%,低于悉尼的阿片类吸毒人员的危险有害饮酒率[8]。饮酒率最高的年龄段是40~50岁之间,危险及有害饮酒率最高年龄组也是40~50岁,这与我国普通人群的饮酒情况调查是相吻合的[9-10]。
表6 吸毒人群中是否危险有害饮酒对工作学习及社会交往的影响程度
注射吸毒组的饮酒率与危险有害饮酒率均高于非注射吸毒组,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在长期吸毒中,滥用人员对阿片类毒品产生了耐受性,单纯使用毒品已经不能达到滥用人员所想要的“欣快感”,为了获得“欣快感”,吸毒人员联合使用酒精,通过阿片类毒品和酒精的协同效应,达到所谓的“欣快感”;二是随着金三角毒品形势的转变,进入我国的阿片类毒品越来越少,价格却是越来越高,而注射吸毒人群的经济状况往往较差,与价格日益攀高的阿片类毒品相比,酒精的价格会相对比较便宜,在这种情况下部分注射吸毒人员被迫选择了酒精。
在毒品使用量方面,每天使用0.5~1 g组的饮酒率与危险有害饮酒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饮酒率与危险有害饮酒率并未随着毒品使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在国内外文献中未见到相关报道。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由于酒精与海洛因的协同效应,在大量使用阿片类毒品的情况下使用酒精很容易导致意外中毒死亡,因而导致1 g以上组的饮酒率与危险有害饮酒率显著低于0.5~1 g组;二是部分药物滥用人员已经意识到联合使用酒精的危害,特别是在大量使用毒品情况下,所以导致每天吸毒量大的吸毒者不再使用酒精。
在多药滥用方面,多药滥用组的饮酒率略低于非多药滥用组,两者间差距无统计学意义;而多药滥用组的危险有害饮酒率显著低于非多药滥用组,两组间差距有统计学意义。酒精作为一种成瘾性物质,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而海洛因吸食人群中滥用的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也具有抑制作用,若联合使用酒精、海洛因及其他药物必然会加大中毒的概率,对吸毒人员来说是很危险的,所以会导致多药滥用组的饮酒率及危险有害饮酒率降低。
吸毒对吸毒人员生活学习及社会交往影响程度研究中发现:通过秩和检验,对危险有害饮酒组的吸毒人员社会交往的影响程度显著大于无危险有害饮酒组。这也说明饮酒会增加吸毒对吸毒人员的正常生活学习及社会交往功能的损害作用。
由于酒精与海洛因的协同效应,增加中毒的危险,同时,饮酒会增加海洛因等阿片类毒品对吸毒人员的正常生活学习及社会交往的功能的损害作用。所以在对吸毒人员实行戒毒治疗的同时,也需要进行戒酒治疗,并要加大宣传力度,避免酒精与海洛因的混合滥用,提高戒毒人员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汉文,田晓军,郭磊,等. 40例苯丙胺类依赖合并酒精滥用的临床研究[J].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2008, 14(4):209-211.
[2]何红波, 王达平, 郑朝盾,等. 冰毒滥用患者和酒精滥用患者韦氏智力测试结果比较[J]. 中外医学研究,2012, 10(18):57.
[3]童维红, 冯胜启. 海洛因依赖合并酒精依赖1例[J].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06, 12(2):111.
[4]刘灵芝,胡燕霞. 酒精并海洛因中毒致呼吸心跳骤停抢救成功1例护理体会[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1,6(1):60.
[5]蒋曙志,李厚砚. 吗啡协同酒精作用于人体致死报告[J]. 中国法医学会第十次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278.
[6]贾静源.北京市海淀区居民饮酒行为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实用医药,2009,4(7):256-257.
[7]王良友, 王旭, 刘令初,等. 浙江省台州市居民饮酒行为调查[J]. 中国健康教育,2012, 28(9):752-755.
[8]杜新忠.实用戒毒医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77-80.
[9]ISLAM M M, DAY C A, CONIGRAVE K M, et al. Self-perceived problem with alcohol use among opioid substitution treatment clients[J]. Addictive Behaviors, 2013,38(4): 2018-2021.
[10]段婧,肖义泽,杨娟,等. 云南省部分居民饮酒现况调查[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6, 14(5):366-367.
(责任编辑陈小明)
作者简介贾振军(1977—),男,河北沧洲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药物依赖学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172902181373241);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支持项目(2014JKF0113)。
中图分类号D9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