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教协同 医教共赢为首都医药卫生事业培养适用人才
2015-03-01吕兆丰
吕兆丰
首都医科大学作为北京唯一的市属高等医学院校,人才培养始终随着首都发展的脉搏而跳动。学校明确了“立足首都,放眼全国,走向世界”的特色之路定位,确定了学校“引领医学学术,培养医学人才”的建设思路。在教育和卫生主管部门的支持下,积极投身于医疗改革进程,把教育和卫生政策结合起来,实现医教协同培养首都医药卫生事业适用人才。
一、明确学校定位,确立“顶天立地”的人才培养理念
基于对首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调研分析,适应人才发展需要,学校确立了医学人才培养“顶天立地”的理念。 所谓“顶天”,是因为学校地处首都,应该有高水平医学学科建设、高层次医疗卫生服务和高素质医药卫生人才。因此,学校应该建设教育教学制高点,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所谓“立地”,是作为地方医学院校,北京地区从城市到农村、从医院到社区所需要的各级各类医学人才,学校都应该责无旁贷、义不容辞地开展培养工作。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学校人才培养“顶天”要顶得住,不断强化人才培养的水平质量,不断探索实践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同时,“立地”要立得稳,为社区、为农村、为医学相关职业岗位培养各级各类适用人才。特别是为了适应京郊农村医药卫生事业需求,学校坚持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适用性强的定向基层医药卫生人才。
二、掌握社会需求,努力保持学校医药卫生人才培养的准确性
学校在“十一五”期间,对北京地区医药卫生人才现状与需求进行了全面调研,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规范调研制度。
2006 年,学校组织了三项北京地区医药卫生人才需求调研:其一是北京地区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人才需求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学校毕业生占二级以上医院医生的1/3; 其二是北京城市社区医疗机构人才需求调查,结果显示学校毕业生占1/2 多一点,但远没有满足需求; 其三是京郊区县医疗机构兜底调查, 在北京市教委和卫生局的支持下, 学校组织368 名教师和学生,历时两周,对京郊10 个区县医药卫生人力资源现状和需求进行了实地调查。 共收集20 多万条数据,形成了系统的调研报告。 结果表明: 虽然首都医科大学毕业生是主体工作力量,但需求与供给的差距让学校备感压力。 根据三项调研结果,学校调整了三大教育的专业设置和培养规模,尽全力为首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培养合格适用人才。 经过八年实践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据此,学校建立了面向社会的调研制度。其一是建立规范的毕业生就业与工作状态滚动调查,为学校专业和规模的微调提供依据。 其二是农村人才调研常态化,今年暑期在10 个区县卫生系统支持下,以2006 年调研数据为基线,实施了时隔八年之后的又一次兜底调查,调查数据还在分析处理过程中。学校将依据这一调查数据,制定面向“十三五”的农村人才培养规划。
三、实践医教协同,个性化地满足各级各类医学人才的需求
学校战略发展规划明确了人才培养的思路:坚持分层教育,高层教育保证高水平学术人才要做精,本科教育保证高质量应用型人才要做足,高专高职教育保证职业应用人才要做够。
认真构建学历与毕业后教育结合的培养模式。为了落实医改的要求,实现医教协同人才培养,学校从2012 年起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临床实践推进到住院医师规范培训序列,在完成实践要求的基础上,保持了必须的学术标准,建立了“四证一金”的培养模式。 在这个模式中,学校把学位教育政策和行业培养政策相结合,实现了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彻底改革,使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全面进入到临床应用人才培养的序列。 学校特别建立了系统的全科医学学科体系,推动了“两轨合一”模式的临床医学(全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进程,这一培养模式已经在社区医学人才队伍建设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这一改革得到了国家和北京市教育、卫生主管部门的全面支持。
在市卫生计生委和教委的支持下,学校建立了面向京郊农村乡镇以下医疗机构的“3+2”助理全科医师人才培养模式。 以三年制定向培养的临床高专毕业生为基础,整体进入助理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序列,同时并轨进入临床本科成人学历教育阶段,保证学生在完成规范化培训的同时,把学历提升到本科毕业,全面提升农村医生学历水平。目前已有两届学员,明年第一届学员将结业毕业,进入工作岗位。
精心设计面向农村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 为首都农村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医学人才,既要保证知识和能力结构符合岗位的需要,也要奠定毕业后和继续教育的基础。 学校建立了针对京郊不同层次人才需求的“两层三类”医学人才订单式培养体系。 所谓“两层”是指五年制本科和三年制专科两个培养层级;所谓“三类”是指在两个层级的基础上,分别设立定向区县级医院本科培养,定向平原乡镇专科培养和定向山区乡镇专科培养等三类模式。临床定向本科五年制面向区域医疗中心培养专科医师,进行基本素质、职业素质和临床能力培养;临床定向专科三年制面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通科培养,注重全科理念、知识及社区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山区的专科生还强化护理、康复、理疗、药事等多种技能培训,以适应在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需要。
在医学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①地方医学院校一定要明确功能定位,根据社会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需求培养人才,首先要解决好属地区域医学人才培养的问题,真正做到“有为”才能“有位”。 ②基于医学人才培养是为生命健康服务的本质,无论哪个层次培养的医学人才,都要为人的生命和健康服务,因此,精英教育永远是医学教育的立身之本。③医学人才培养是长周期的事务,跨越了教育领域和卫生领域,经历了学历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所以必须在教育政策和卫生政策的共同支持下才能实现适用人才的培养,只有医教协同,才能医教共赢。
多年来,学校在政府、在教育和卫生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履行学校职责,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首都医科大学将更加努力,为首都乃至全国的医药卫生事业发展不断输送适用人才,为首都医药卫生事业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