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科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目标与方法探究

2015-03-01郑学良申金国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5年33期
关键词:双师型双师师资队伍

郑学良 申金国

(黑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2)

工科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目标与方法探究

郑学良 申金国

(黑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2)

高职教育注重职业岗位、技术的专项性、操作性和开发应用性,这就要求其专业教师不仅仅需要掌握专业基本理论知识,还要精熟本专业岗位的知识、技能、技术,通晓相关专业、行业的知识、技能、技术,并将其相互渗透、转化,即具备“双师型”教师素质。

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将成为高等教育一支重要力量。在高职教育规模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如何建设一支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

通过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以及“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课题专门立项研究,我们从中发现了许多问题,并总结出许多经验。

一、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现状及主要问题

1.对“双师型”教师概念不明确

所谓“双师型”教师,通常是指从事职业教育的,既能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又能指导专业实践,具备“双师”知识、素质、能力的教师。但权威部门没有给予明确的定义,导致工科院校对“双师型”教师在培养和界定上存在很大差异,这在一定程度影响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目标的建立。

2.师资队伍缺乏相对稳定性

“双师型”是指在教师队伍的群体结构上,由学校部分任教经验丰富的“理论型”专职教师和从企业聘任的实践经验丰富的“技能型”兼职教师构成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教师的来源主要是高校的毕业生,这些教师绝大部分在专业技能上没有实践经验,而“双师型”素质的培养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同时,具备相当实践经验的企业专家、技师引进校园又存在诸多壁垒,许多“双师型”教师仍属于外聘、兼职或兼课状态,流动性大,很难保证“双师”队伍的稳定性。

3.校企合作机制限制“双师”培养

“双师”型队伍建设除依靠企业输出资源是有限的,在校教师到企业进修又缺乏相应机制保证,特别是缺少对企业利益的保障,无法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缺少全程实践和先进技术支撑。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目标

“双师型”教师素质的培养目标,就是造就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专业配套、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特色鲜明、相对稳定并具有“双师型”素质的师资队伍,以期全面提高职业教育水平,办出特色,培养大批合格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根据国家教育部有关职业教育的规定,借鉴国内外经验,高职院校制定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应达到以下主要目标:首先,建立健全规范、系统的“双师型”教师管理规章制度;其次,每个专业要确定1-2名德才兼备、学术水平高、专业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强社会教学资源整合能力的专业带头人;第三,校外兼职教师与校内专任教师的比例逐步达到对等;同时、为每个青年教师选派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强的双重培养导师。

三、对“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法的探究

针对上述问题,高职院校应该进一步认识到对“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力度,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1.提高对“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重视程度,完善培养、认证制度

目前,虽然“双师型”教师在各高职院校进行广泛培养,但由于规范和标准以及重视程度不一致,“双师型”师资队伍发展存在很大区别。首先,学校应参考国内外诸多院校成功做法,在师资队伍建设上转变观念,在教师中宣传“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次,面对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尽快完善“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和认证执行的办法,这是“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前提。建立和健全高校教师岗前培养体系和管理制度,才能构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新结构模式。

增加投入,加强人才引进,实施学历提升工程,优化教师结构。加强“双师型”教师硕士研究生培养,提升“双师型”教师学历层次;更新用人观念,制定引进人才优惠政策,积极从企事业单位和社会上聘任专业技术人员、能工巧匠来校担任专兼职教师,扩大“双师型”教师队伍,优化教师结构。

建立教师的全员终身培训制度,积极推行在职教师继续教育。既要结合工科院校的特色和改革需要,充分考虑在职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以本校为主要基地,充分利用本校各种资源,创造良好的软硬条件,进行校内培训;又要依托社会,采用挂职等方式,有计划地派出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学习实践,通过多种形式为教师提供专业技术支持性的校外培训。

2.转变师资引入政策,建立“双师型”师资结构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一方面应将高学历人才,改造成适合一线生产的高技能人才,从而实现高职教师知识技能双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应该建设从“双师”复合型教师队伍本意出发,注重能力特色为导向,专门人才重点培养。

对于从高校引进的毕业生,重点加强其教学能力及专业理论知识向实践应用能力的转变,通过现场调研学习、挂职锻炼学习、与老教师跟踪帮补学习等途径,突出其理论优势,发挥教学过程的理论导向作用。

同时,积极引进已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这是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一个重要途径。引进企业中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不仅能够满足教学需要,还能够为学校的课程建设带来生机,但这些人往往在教学能力及教学经验上存在短足,所以在引进后要重点加强其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的学习。

通过理论型和实践能力突出教师力量的均衡,打造一支即有很高理论基础又有很强实践能力而综合教学能力坚实的“双师型”教师结构的师资队伍。

3.构建科学的高职院校师资培养教学体系

制定与高职院校师资培养要求相适应的培养内容与方案,规范高职院校师资培养的教学体系。改革我国职教师资培养惯用的普教师资培养的学科模式,建立知识、能力与技术教育相融合的师资培养模式。转变教育观念,注重企业、行业职业知识和信息的传授以及专业实践技能的提高等,力图使教学内容丰富、学有所获、学有所用。

加强专业教学法的教学与研究,改革教学管理和评价方法。坚持能力本位的观点,注重专业教师实际能力提高的考核,构建与职业教育目标相一致的教学管理和评价方法。

猜你喜欢

双师型双师师资队伍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翻译硕士师资队伍建设的反思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民办高校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
依托附属医院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