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差异及其原因探究

2015-03-01李梓镒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18期
关键词:网络媒介差异素养

李梓镒

(四川传媒学院,四川 成都 611745)

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差异及其原因探究

李梓镒

(四川传媒学院,四川 成都 611745)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占据了主要的地位,网络媒介素养也成为了个人所必备的一种素养。作为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参与者,大学生是网络大军的中坚力量,他们的网络媒介素养对于自身发展、社会发展来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大学生都具有一定的网络交际能力,但是他们的网络媒介素养却有着较大的差别,这种差别主要表现在信息意思、自我管理能力、网络媒介特质认知等方面。本文对于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差异的表现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探究其原因。

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差异;原因

素养是指修养。媒介素养指的是个体在面对铺天盖地的信息时,所表现出来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质疑能力、思辨能力等。简单地说,就是接受、获取、分析、质疑、传播、运用信息的能力。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成熟,网络这一媒介迅速崛起,网络媒介素养这一概念也应运而生。对于这一概念,不同的学者具有不同的认识,本文在综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认为网络媒介素养是受众个体为了满足自己的信息接收和传播的需要,所发展出来的认知和使用网络媒介的能力。虽然当代大学生都具备一定的网络知识和技能,但是他们说具有的网络媒介素养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差异的表现

(一)信息意识的差异

大学生的接受能力较强,所以他们对于信息的敏感程度和接受程度要高于一般人。所以,他们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利用网络来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是他们在使用网络这一媒介时具有较大的盲目性和片面性,很多大学生将网络作为聊天、交友、通讯的工具,所关注的内容也集中在娱乐、情感、新闻等消遣性和娱乐性等方面,对于网络这一媒介所能提供的其他信息基本上没有接受的意识。

(二)自我管理能力的差异

网络上的信息五花八门,大学生很容易在网络世界中迷失自我。他们热衷于获得信息,但却没有把信息转化为知识的能力;他们获得了零碎的知识,但是却没有经过理性的思考,无法把知识转化为智慧。还有的人沉溺于网络游戏中无法自拔。这些行为都表现出大学生在面对网络媒介时的自我控制能力的不足。

(三)对网络媒介特质认知的差异

网络媒介特质主要有无国界性、互动性和即时性。这些特性使得网络参与主体具有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和平等,每一个人都有权利来发布信息和获得信息。在这种情况下,是否具有网络信息辨析和选择能力就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因为对于网络媒介的特质认识不全面,所以有的大学生利用网路来进行一些不法行为,严重侵害了其他人的隐私和权利。

(四)网络安全意识的差异

目前,因为网路媒介的隐蔽性,所以大学生在查阅信息、网络人际交往的时候,都是在匿名的状态下进行。他们的网络行为具有高度的隐蔽性。这就使得一部分安全意识较差的大学生陷入网络病毒、网路诈骗、网络犯罪的陷阱之中。网络实名制的运用,在给予大学生安全保障的同时,也带来隐私暴露的潜在威胁。所以,在网络上保护自己的信息安全、鉴别不良信息能力成为了重要的网络媒介素养。据统计,女生对不良信息的怀疑和鉴别能力要比男生高7%,低年级的大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要比高年级学生低5%。

二、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差异形成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经济因素

每一个人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所以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也会对人们的素质产生影响。网络媒介素养也不能逃脱这一客观顾虑。综合来说,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个体的网络媒介素养要相对较差一些,这是因为经济的落后导致文化的落后、科技力量的薄弱。贫困偏远地区出来的大学生在上大学前,甚至就没有接触过电脑,他们对于电脑的认知是在进入大学之后才开始的,所以,他们的网络媒介素养较低也在情理之中。从社会的角度来说,一定的社会观念也会影响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形成。许多地方的老师和家长担心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之中,所以运用一切的手段将学生和电脑网络隔离开来,学生从来没有机会接受正规的、科学的网络运用技能训练。所以,种种情况导致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不一。

(二)家庭文化因素

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大多是靠自己来感悟、培养的。在这个过程中,家庭环境和家庭文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研究指出,具有更高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的家庭在获得信息与运用信息方面,要远远高于社会地位和竞技地位较低的家庭。毫无疑问,前者所培养出来的孩子的网络媒介素养也要远远高于后者。但是,值得提出的是,诸多的家庭对于孩子的基本要求是听话,听话固然能够让学生避开一些问题,但是,孩子的探索欲望、判断能力、筛选能力等网络媒介的基本素养也同时被剥夺了。这不能不说是形成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个体因素

大学生上网都是带有一定的目的性,或者是消磨时光,或者是查阅知识,或者是娱乐身心等等。所以,很多大学生在上网之初都具有明确的目的,要么是打开网页搜索自己需要的东西,要么是浏览当日最新的新闻,或者是打开QQ、微信等聊天工具来通讯,或者是打来音乐视频软件来听音乐、看电影等等。总之,每一个大学生都会根据自己所需要的东西来进行网络行为。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大学生非常在意自己的观点是否得到了众人的认可。如果他们的观点拥有众多的粉丝的话,他们会感到一种莫名其妙的满足感。但是如果他们的观点被别人所抨击的话,他们就会很愤怒,甚至会用过激的言辞进行报复。这一方面表现出大学生作为一个成人渴望得到社会、他人的认可,是他们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证明。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大学生的从众心理,他们没有一个权威的标准作为网络行为的参考,所以就以多数人的行为作为自己行动的标准,这体现了大学生在情感、人格、认知等方面的差异。

[1] 陈羽.当代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现状及对策[J].成功,2008.

[2] 张俊杰,刘婷.论网络媒介素养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

G206.2

A

1674-8883(2015)18-0212-01

李梓镒(1988—),女,四川成都人,硕士,四川传媒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传播学。

猜你喜欢

网络媒介差异素养
相似与差异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城市老年人网络媒介素养提升路径研究
找句子差异
新时代网络媒介下市场营销的创新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网络媒介批评发展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