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教育行政体制改革受到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影响
2015-03-01张悦
张 悦
(北京住总人力资源服务中心 102600)
我国教育行政体制改革受到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影响
张 悦
(北京住总人力资源服务中心 102600)
我国教育行政体制 很大程度上存在效率低下、普及率低、可及性差、质量水准不高以及公众反馈不足等难题,为此我们将进行长期的实践探索。新公共理论作为一种新型改革工具,成为管理效率和管理革新的代名词,对我国当前国情下的教育行政体制改革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探讨性的影响。虽然有影响,但两者也形成了不少的结合,影响与结合以求改变,来达到管理效率的提高和管理的革新。
教育行政体制 改革 新公共管理理论
一、新公共管理理论
1.新公共管理理论的起源和发展
新公共管理理论主要是在英、美等西方国家兴起并发展起来的,是西方发达国家特定政治、经济和文化条件下的产物。西方一直奉以马克思·韦伯的官僚制和伍德罗·威尔逊的政治行政二分法为理论基础所形成的公共行政模式为经典。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凯恩斯主义不再主导政府的管理,同时给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带来了一系列的负担,西方各国的公共管理(又称政府管理)遇到了史无前例的困境。种种的一切引发了70年代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其直接目的是帮助政府走出这重重危机,解决所面临的困境。[1]
新公共管理是一种与日成长并逐步取代传统公共行政模式的公共部门管理新范式,对传统公共行政模式的一种全面清算和否定。
(1)新公共管理理论的现状
官僚制是传统的公共行政组织形式,其支配着整个20世纪的发展,随着历史长河的向前,时代的变更及社会的进步,在理论和实践上这种僵硬、等级式的组织形式越来越清晰的显现出其自身的不足。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很多先进国家公共部门的管理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英国、美国、新西兰等国家的新公共管理改革构成了这一时期发展的主旋律。[2]
2.新公共管理理论的理论基础
经济学理论和私营部门管理:
(1)经济学理论
对于新公共管理理论成为最有力的社会科学理论,经济学作为其理论基础是至关重要的。相对于模糊不定的公共行政理论来说,经济学理论是精确的、一定程度可预测的、经验主导的,且建立在解释人们是如何行动的激励理论上的,除此之外,还有一点是我们不能忽视的经济学理论与统治还具有直接的相关性。[3]
(2)私营部门管理
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的差别是我们首先要认识到的:
①相比公共部门决策的“强制性的”,私营部门显现出“随意性”的特征,公共部门的强制性决策,明显的体现在其会强制公民遵守其制定的多方面(法律、法规、政策、税收)的义务等。而私营部门其在管理和经营方面有“随意性”特征,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制度来进行,没有强制的、统一的规则要求他们必须服从。[4]
②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的责任权限不同
虽说责任是普遍存在的,但是在具体的工作中公共部门的责任是不明确的、不确定的,作为公共部门的员工要对政府、领导、公众、司法部门等都负责,然而私营部门的员工只要对股东负责即可。
③关于生产力的计算方面,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有很大的不同
跟公共部门有所不一样的地方,私营部门的计算方式主要是对生产进行测量和检验,而在公共部门中很难有同一的检测标准。
3.新公共管理理论的特点
第一点,新公共管理理论重新定位了政府职能以及其与社会的关系。
第二点,新公共管理对政府活动的产出、结果更加重视
第三点,新公共管理主张更加宽松的管理规定,使其实现了绩效目标的控制,因此,产生了所谓的三E:即经济(economy)、效率(effi cency)和效果(effect)三大变量。
第四点,新公共管理取消垄断性的公共服务供给,而更加注重政府广泛采用私营部门的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竞争机制。
第五点,新公共管理提倡让私营部门更多的参与公共服务的提供。
二、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探讨
1.关于权力的分配方面
适度分权,新公共管理理论主张政府对教育实行宏观管理,提高地方办学的积极性。
(1)对政府角色与作用重新审视与明确,从根本上转变政府的教育行政职能。
(2)对教育行政组织进行创新,甩掉传统的官僚科层制,建造新型的扁平化的组织架构
我国教育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集中在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关系结构上,高度集权是其缺陷的根源。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指出,政府应大幅弱化自己角色,对经济商业活动尽量采取“自由放任”的态度,市场自身调整比政府干预能产生更好的宏观效果。受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影响启示,中央与地方权力结构模式正由集权向分权进展。[5]
随着我国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传统的行政体制早已不能适应教育自身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中央政府要适当对教育实行放权,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进行宏观调控,减轻中央政府的工作压力的同时,又调动了地方政府办教育的积极性。
(3)权力结构方面:教育行政权力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教育行政权利分配关系;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与其他部门的行政关系同时也包括教育内部各部门之间教育行政权利的配置;教育行政机关与各级各类学校之间管理权力的划分。
2.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把市场竞争机制导入到教育体系中来,加大鼓励社会方面参与到教育管理事物中去。以提高教务服务的质量。新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来自于经济学和私营部门的管理实践中,新公共管理理论更加主张在公共部门的范畴内导入私营部门的方式方法和竞争机制,让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同步竞争,借住这种方式来共同提高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
我们中国现行的教育行政体制已经多次进行变革,不过在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下,在中国国情的影响下,行政权力泛化、竞争能力低下,管理效率低下,通过适度的导入竞争机制可以有效地促进和激发公共部门员工的危机感和服务意识等,通过对自身的不断反思和提高,可以有效提高工作的效率和工作能力,同时使得教育行政管理更加具有社会适应力。
3.通过借鉴企业管理理念,强化教育行政的绩效和管理能力
首先要把顾客作为工作的导向,建立塑造以服务为主的教育行政机构。其次,要通过学习私营企业、私营组织和部门的绩效管理手段,应用到教育行政体制中来,以此提高教育行政机构的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第三,通过导入绩效管理理念,激发公共管理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人员的主管积极性,提高教育行政机构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在中国教育行政结构中,不管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政府和各个教育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教育行政机构和其他的教育行政部门之间的关系,亦或是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绩效管理都有很强大的适应性,可以普遍适应各类部门间关系。把新公共管理理论中绩效管理的相关内容导入到教育行政部门中来的话,会非常有效地支持教育行政部门的改革和创新。将会极高的提高教育行政部门人员的斗志和工作积极性,对于提升教育行政部门的服务意识、工作能力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降低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成本、提高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效率和工作效率,可谓是一举多得和事情。
4.加强制度和法制建设,实现教育行政法制化
首先,将教育行政相关的法律和规章制度予以完善和健全,根据法律制定出与此先关的教育方面的法律制度;第二,依法设置教育行政机构的组织机构,并且提前规定教育行政机构的责任和权力;第三,依法建立教育行政机构的监督体制和相关的管理制度;第四,还要取消一部分不符合积极的法制建设的管制,以促进教育行政机构的自由发展。[6]
中国当前的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并不完善,而且发展比较缓慢,在相关法律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也诸多不足之处。因为在新公共管理理论来源于西方,且西方国家的法制建设相较我国更加成熟和完善,故而在新公共管理理论中对于法制建设方面的内容涉及较少,但是在中国的教育行政机构的改革过程中却不能够将法制建设忽略,对此要从法律的制定、实施、监督、执行等各方面全面执行和贯彻。只有建立我国教育行政相关法制的建设,健全和完善的法律系统才能够保证我国教育行政机构改革的正常进行。
结语:
综上所述,西方新公共管理理论在我国的教育行政体制改革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和知道价值,并且为我国的教育行政机构改革给出了强大的理论支持和发展方向。与此同时,我们更应该客观地认识到西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局限性,不能照办不误,更要参照中国社会主义国情客观地进行学习和借鉴。
[1]舒燕.新公共管理理论对我国教育行政体制改革的影响[J]. 理论新探,2008(23).
[2]王凤秋,刘俊花.论新公共管理理论视野下我国教育行政体制改革[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7).
[3]王凤秋,刘俊花,郑凤霞.“新公共管理”理论对我国教育行政体制改革的适用性分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16).
[4]梅志罡.新公共管理理论及其借鉴意义[J]. 行政论,2006(21).
[5]陈振明,薛澜.中国公共管理理论研究的重点领域和主题[J].中国社会科学,2007(15).
[6]娄佳. 试探我国教育行政体制改革——基于新公共管理理论[J].当代教育论坛,200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