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发展方向探析
2015-03-01尹帅
尹 帅
(山东科技大学 山东青岛 266510)
辩论发展方向探析
尹 帅
(山东科技大学 山东青岛 266510)
辩论从古至今一直是思想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而辩论赛则是近代辩论传播的新方式。辩论在过去发展的历程中,经历了高潮与低谷,并在一次次的磨砺中逐步的成长。辩论也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新的辩论形式——辩论赛,但也暴露出了很多不足。本文通过追溯辩论的发展历程和分析辩论现存的不足,尝试着对辩论的进一步发展进行建议。
辩论 历程 不足 探索
一、辩论发展历程
辩论是口语表达形式的一种。大概从人类学会运用语言的那天起,辩论就以同时发生了,因为即使是原始人类,也时时需要交流情感和对事物的看法,这就难免会因为情感和看法的不一致而产生分歧。而为了达到一致必须去说服对方,这样就会发生辩论。[1]
辩论涉及的范围其实很广泛,普遍意义上讲,人与人之间的对话;菜市场上的讨价还价;法庭上的原告被告;夫妻之间的争吵;同学之间的拌嘴,这些都算得上是辩论。可以说辩论无时不在,无时不有,生活处处有辩论,辩论处处在生活。早在古代就有学者开始研究并发展辩论,古代中国、希腊、印度都曾达到辩论的鼎盛时期。古希腊伯利克里时期,政治上的民主,经济上的繁荣,相应地要求思想活跃。雅典比较开明,公民可以参加国民大会,讨论表决国家大事,公民可以在法庭上陪审、起诉或为自己申辩,这就要求公民必须具有能言善辩的本领,[2]辩论在古希腊得以迅速发展,并形成著名的“智者学派”,可是说雅典辩论是近代“政策辩”和“法庭辩”的雏形,直到中世纪以后西方辩论才日渐衰落。在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辩论也同样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辩风甚炽。周朝衰微,群雄并起,诸侯纷争。大国要攻城掠地,图展霸业;小国则双方周旋,力求自保。各国生存的竞争,迫切需要智谋之士,善辩之徒,或运筹帷幄,或奔走呼号。“辩者”阶层因而成为这个时代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师”。齐国甚至在国都设学堂,探讨辩说天下大事。学堂存在百年之久,为战国时期百家争鸣鉴定了坚实基础。战国之后,秦皇一统天下,辩士缺乏了纵横捭阖,大展才智的条件,辩论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中国的辩论沦落到了低谷时期。秦始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使得儒家思想得以迅速传播,儒家的思想得以迅速发展,这为“价值辩”在大陆的发展铺好了道路。
经过长时间的沉寂,欧洲在文艺复兴之后,中国在“五四运动”之后,辩论又一次活跃起来,但是相比于古代却望尘莫及。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后,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进行,科技的传播媒介产物走进了寻常百姓家,辩论也如雨后春笋般的得到了新的契机。在这种社会条件下,辩论赛这种新型的辩论形式应运而生。1823年,至今仍颇有盛名的“牛津辩论会”在英国成立,1922年,英美两国组织发起的“国际雄辩赛”,更是对“辩论”在当今时代的振兴产生了极大的推进作用。
中国大陆早在1916年就将辩论赛规则引进,但是辩论并没有随之而盛行,1983年,新加坡创建新型辩论电视模式——大专辩论赛。1993年,新加坡广播局举办第一届“国际大专辩论赛”,北京大学赢得冠军。80年代,中国队伍在各大国际辩论大赛中接连获奖,推动了华语的传播,但所有事物都无法逃避“物极必反”这一神秘的法则,辩论也不例外。这一期间由于辩者过于追求辩论的技巧、战术以及术语,单纯为了辩论赛而辩论,辩论风格过于单调,使人产生反感,逐渐失去观众缘。1997年,首都师范大学在国际大专辩论赛中失利,这正式宣告了辩论从天堂被坠落到了地狱。2001年争鸣辩论网和华语辩论网先后创建,网站收集大量辩论相关资源,为广大辩论爱好者提供了学习和交流辩论的平台,即使如此辩论也不再拥有之前的辉煌,圈子主要局限于大学校园,成为了少数人的游戏,辩论的发展再次止步。
二、现阶段辩论发展的不足
辩论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辩论也随之完善,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辩论大纲,辩论爱好者也逐渐的明确了辩论的方向,但是进一步发展过程中也渐渐发现了一些辩论赛和辩论的不足:
1.论赛战线过长,辩手消耗经历多
辩论准备时间长一直是各大辩论队队员的抱怨的重点,确实一场小型的辩论赛需要准备一个周的时间,较大性的比赛甚至要准备两个月。战线长,无疑成为各大辩论队所困扰的重点。辩论作为人们的一种兴趣爱好,它应该是人们闲暇时的消遣品,而辩论却要占据极大的比重,这无疑会占据人们原本生活的重点,使得原本对辩论感兴趣的人们望而却步,阻碍了新鲜的血液的灌入。
2.赛人数受到限制,上场人数少
辩论赛拥有自身的制度和规则,每一次比赛对每方的人数有着严格的限制,每方比赛的选手为三到四人,具体的人数安排要根据赛制来决定。人数上的限制也就意味着辩手上场比赛的机会受到了严重的限制,很多在台下讨论的队员得不到实质性的锻炼,这也从一方面降低了队员的积极性。
3.论的思想老套,缺乏创新
很多辩手的思维和逻辑,思考辩题的方法比较老套,对于辩位的理解也局限与较老的水平,很多新辩手的思维仅仅局限与教练的思维方式,并没有按照自身的情况去研究辩论,也没有形成真正适合自身的辩论方式。这很大程度上限制辩论的发展和进步,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有:
(1)教练训练方式,为了保证比赛结果的理想化,教练往往会直接把辩题思考结果直接传递给队员,而不注意对队员的思考方式进行引导,导致很多队友没有形成自己思考的逻辑,一但脱离教练,将难以进行独立的思考,形成论点。
(2)辩手角度来说,队员缺乏去拓展创新辩论的积极性,好多辩手只是因为辩论而辩论,从来不去思考辩论背后和辩题背后的真实意义,不明白我们打辩论赛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思想传递的过程,我们传递的不仅仅是语言的,更是思想的升华。
4.地区辩论制度规则不统一
中国大陆辩论的赛制是多样的,大多数是在时间的分配和四辩盘问上有所不同,而台湾、马来西亚大多使用奥瑞刚的政策性辩论赛制,辩论形式与议员开会相仿,没有自由辩论。由于各地区辩论赛的赛制各不相同,辩论的风气也各不相同,所以各地区辩论赛联办缺乏统一性和公平性,致使多地区融合变得困难.
5.论的社会普及率不高,了解并酷爱辩论的人较少。
辩论虽然在各大高校中普及率很高,但是面向社会这个大舞台上,辩论不仅不如足球、篮球这样的运动类项目受欢迎,也比不过同为语言类的演讲,因此,辩论缺乏人员思想的积累,不得不说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辩论的发展和进步。
6.中国式辩论”屡见不鲜
辩论与人们所在地区或国家的文化息息相关,中国人之间很少有辩论,大多是争吵,中国人生活中的辩论是缺乏事实依据和逻辑思考的,例如:吵架、砍价等。正是由于这种现象的存在,而潜移默化的影响着辩手的辩论方式。这种方式叫做“中国式辩论”,这种方式不注重辩论的基本要素:逻辑和事实,而是注重声势和姿态。虽然“中国式辩论”辩论的辩论风格具有极强的攻击性,风格比较突出,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己方的气势,但辩论往往会以“伤和气”为结局收场,从这点来说有违辩论的本意。
辩论要发展,要前进,就必须先解决当前辩论所存在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在得以发展,创造新的辉煌。
三 辩论的发展方向的探索
辩论和其他语言类项目一样,其产生的最初途径是传递信息,但在形式上又有所不同。从观赏者角度来看,辩论往往能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思考,给观赏者以深入内心启发,不再仅局限于单方面的思考,而是双向性的思索。从辩论者的角度来看,辩手可以深入的去探讨辩题内在的含义,一个优秀的辩手甚至会从这就话的起源发展进行探索,进而再延伸到与其相关的事情,因此在讨论辩论的过程中辩手可以对辩题进行深入的理解,不仅如此,辩论还可以拓展辩手的思维逻辑、临场反应、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辩论队员之间的默契性和团队性,辩论者不仅可以在辩论中收获知识拓展思维,更可以收获友谊。从社会的角度来看,辩论与辩论赛的存在使得知识的传播增加了新的途径,增强了知识的传播面,不但如此,辩论的存在促进了国与国之间高校的交流,增强了华语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途径。由此可以看出,辩论的无论是从何种角度来看都是有极大好处的,所以辩论值得进一步去发展,去探索。
1.制的创新和统一是促进辩论发展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各地区赛制是具有共性的,因为各地区辩论赛的赛制是根据本地区情况与黄炎培先生引进的辩论规则相融合而制定的,如果可以形成一套各地区各赛事统一使用的赛制,这无疑会进一步促进辩论的发展,现在的辩论赛的环节大致可以分为对辩、盘问、总结三大环节,其中对辩又分攻辩和自由辩论环节,不妨将攻辩的队员和自由辩论的队员分开,这样将大大增加辩论的人数,同时也将有助于提高辩论赛的质量。
2.课堂上充分发挥辩论引发人思考的属性
将辩论推广到教师教学中,使得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这种辩论式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辩论中收获知识,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同时还可以促进辩论的普及率,为辩论注入更多血液。
3.复利用时代的力量
辩论应该与时代相融合,不能仅仅局限与传统的辩论层次,可以建立新型的辩论形态。网络和计算机不得不说是这个世纪最为具有影响力里的事物,它推动力时代的进步与大众的生活相贴近,已然成为大众生活的必需品。现阶段,辩论也进入了传统与现代的交界处,延伸出来和网络有关的辩论形态——网络辩论。这虽然很好的利用了网络,但是并没有将网络的力量充分的用出来,其实不妨将辩论与网络游戏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得更多的人能够接触辩论,享受辩论所带来的魅力。
4.题需要贴近生活
辩论的存在是为了让大众更好的去感受语言的魅力。辩论不是少数人的,辩论是大众的。辩题则是辩论赛的中心点,要想是辩论更好的适应广大群众,必须先要对辩题进行选择,选择适合大众生活的辩题来辩论。现在的辩题有很多在内容上和含义上比较枯燥,比较深奥,这种辩题可能对于专业辩手来说无可厚非,但对于普通大众来说,理解和接受上可能还是有些难度,因此,我们需要采用一些与大众生活贴近的辩题,这种辩题相对来说与大众生活相贴近,表达出来的思想会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而且这类辩题相对来说娱乐性比较高。
结语:辩论在发展正处在瓶颈阶段,辩论急需寻求新的发展方向和进行内部改革。将辩论与时代的步伐紧密结合,把大众作为发展的中心,使更多的人接触辩论,爱上辩论,那么辩论将会再次大跨步的前行。
[1]杨桂华 著;实用辩说丛书——辩论赛指南[M].山西教育出版社,1994.
[2]刘伯奎 著;辩论学[M].语文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