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交往习作,点燃儿童写作热情的策略初探

2015-03-01江苏徐州市侯集实验小学221121朱园园

小学教学参考 2015年19期
关键词:习作笔者交流

江苏徐州市侯集实验小学(221121) 朱园园

小学语文教育中有一个现象:教师不喜欢习作课,太难教了。因此,即便是公开课也少见到作文课的身影。学生也不喜欢习作课,难写,无话可说。究其原因,是因为命题作文犹如给师生戴上了一套枷锁,导致学生写作欲缺位,无法在习作中倾吐有滋有味的生活感受。因此,“写什么”的问题,直接影响着学生习作的质量。

交往习作,通过团体交往的方式为学生创设习作交流场,基于社会生活衍生、创造话题机会,力图让学生在交往中生成话题,通过系列活动培植思维质量,以使学生学会自主寻找话题,并自由表达,解决“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笔者尝试从三个层面来谈一谈具体的做法。

一、创建阅读微基地,挖掘写作话题

写作的基础是阅读,它是学生自主表达的原始素材。笔者认为,创建班级的阅读微基地,可以有效地推动学生的阅读热情,进而形成阅读习惯,为写作奠基。

笔者的班级设立了一个阅读基地,学生将自己喜欢的读物或者学校推荐的读物集中到图书角,学生可以自由地在课余时间阅读,也可以按照管理章程自主借阅图书。阅读基地会定期进行更新与书籍流动,实现资源共享,以推动学生知识量的快速积累。每周开设一节阅读交流会,在交流会上,学生可以自由分享自己的阅读收获和困惑。与此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寻找有趣的话题,开展专项讨论。学生自己根据交流的内容选择写作话题,进行自我拟题创作。

为了引导学生既知“窗内事”,也闻“窗外事”。笔者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几分钟的“小小新闻发布会”,让学生畅谈社会时事、热点话题,并针对这些话题,畅谈对这些事件的观点,拓宽他们的阅读视野,延长阅读外延,并由此衍生出写作话题,从而较好地培养他们寻找话题的能力,提升他们开拓写作话题的敏感度。

二、培植思维微风尚,拓宽写作深度

要想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仅靠阅读显得单薄,而且容易使学生变成知识的搬运工,出现自我意识缺位的现象。如何让学生快速走出浅表达的瓶颈,在习作中融入思想、生长智慧呢?笔者在班级中组织了每日一次的“思维风暴”。

参与的形式是多样化的。一是留白话题,由教师或学生提供一个问题或开头,请大家来开展头脑风暴,穷尽猜测,进行语言表达。如“耳朵的功能”“叼着肉的乌鸦又一次遇到了狐狸,__”。然后向理性思索的话题逐步牵引,如“假如班级没有了纪律, ”通过序列化的话题设计,循序渐进地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表达能力。二是辩论赛。选择当下学生遇到的问题,由此衍生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形成正反论点,请学生分组开展辩论,阐述观点,引经据典说服对方。如笔者在班级中发现有部分孩子过分关注学习,忽略班级的事务。于是,我设计并组织了“学习重要还是品德重要”的微辩论。通过辩论,学生提高了应变能力、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还明白了品德与学习缺一不可,以及品德是做人根本的道理。

思维风暴,作为交往习作的有效载体,兼具复合育人功能,实现了教育的综合化。我们要坚持不懈地将这种交流形式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为学生写作的思维助推,让他们很自然地将观点带入习作,对世事发出自己的独立观点。

三、培育交流微团队,习得写作方法

思想的载体是文字,是清晰的文本结构,习作方法引领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学生中不乏志趣相投的小伙伴群,如果聚合这种力量,使之成为一个习作交流的微团队,让这种写作交流常态化,将会成为习作的一个能量源。

笔者尝试引领学生成立真实空间中的诸如“小草编辑室”“小博士习作评审会”以及虚拟空间中的“微信团团评”“秋秋聊”等微团队,在趣味化的交流氛围中,有针对性地带领学生进行习作交往,使他们或共同协作,为作品巡诊把脉开处方;或互相竞争,力求让自己的作品尽善尽美、拔得头筹。微团队的生本化操作模式,激活了学生的创作欲,推动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作品,切实提升写作水平。

创建习作交往的微团队,为习作能力的提升提出了一条新的思路。团队式指导,将学生的习作融汇到团队生活中,集教师指导与互相指导于一体,最大化了人的力量,成为学生习作的动力源,最终让习作变为学生的内在需求,从而彻底改变学生对习作的态度,让学生充分享受习作给心灵带来的充实与感动。

阅读、思辨、团队、交往,因循着内在的运行机制,让学生在学习交往、生活交往中碰撞出智慧,生长出习作的动力,为有效点燃学生的写作热情提供了一条新路。

猜你喜欢

习作笔者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老师,别走……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习作展示
性能相差达32%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