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再生产视角下义务教育择校问题探析

2015-03-01张舒

亚太教育 2015年36期
关键词:择校热消除

文/张舒

文化再生产视角下义务教育择校问题探析

文/张舒

摘要:近年来,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择校不仅加剧社会贫富差距,而且对家庭和学生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究其原因是重点学校拥有优势的文化资本。面对“择校热”我们需要从教育资源均衡、加强校际沟通、增强家长意识方面着手找寻消除择校行为的办法。

关键词:文化再生产;择校热;消除

文化再生产理论是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提出来的,该理论对西方教育社会学具有很大影响。它是一种揭示学校教育不平等的社会学理论,不仅适用于分析法国等资本主义国家中出现的学校教育不平等现象,而且同样适用于解析中国教育发展中出现的某些问题。文章尝试用文化再生产理论来分析当前义务教育阶段出现的“择校热”问题。

一、文化再生产理论简介

布迪厄是“文化再生产理论”的杰出代表,他运用“文化再生产理论”发展了一系列隐喻社会和文化分层中微妙的教育与权力统治关系,并将资本分为三类: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经济资本主要指经济条件、以及各种物质保障。社会资本指某个个体或群体,凭借拥有一个比较稳定又在一定程度上制度化的相互交往、彼此熟识的关系网,从而积累起来的资源的总和。文化资本则是借助不同的教育行动(传播式教育、家庭教育、制度化教育)传递的文化物品。布迪厄又进一步指出了文化资本的三种形式存在:身体化文化资本,客体化文化资本、制度化文化资本。[1]

二、义务教育“择校热”问题分析

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提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采用“就近入学”的原则。按理说,随着中小学“就近入学“原则渐次推进,重点学校和班级应该渐渐消亡,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它们却被有意无意的保留下来,或明或暗的存在着。国家一再出台文件明令禁止择校,但是择校现象却越演越烈,择校行为也越发猖狂,择校费用攀升的离谱。例如2008年,关于“北京中小学生择校情况”的调查表明:在北京市平均择校费用中,高中阶段最高,其次为小学阶段,初中阶段最低,择校费已成为一项重要的家庭教育支出和经济负担,其状况令人堪忧。[2]我国这种畸形的“择校热”其本质上是在教育资源不均衡的情况下,家长自发对优质文化资本的追逐,表现在行为上就是“择校”。这些重点学校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资本为重点学校建设提供物质保障

重点学校一直备受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关注,不惜对其加大资金投入。雄厚的资金支持使其拥有优质的师资力量,精良的硬件设施和优美的校园环境。资金、师资、设施、环境成为学校强劲的经济资本,使其将普通学校远远地甩在身后,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家长“择其所好”。坚实的物质保障使重点学校不断创造高的升学率,从而吸引更多家长“一掷千金择名校”。

(二)社会资本为重点学校打造良好的关系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展迅速,国民素质不断提高,家长的观念从以前的“有学上”变成了“上什么学”,现在家长不仅关心孩子“上什么学”,更关心孩子“择什么友”。随着人际关系学的发展,现代家长意识到人际关系对日后孩子的未来发展有及其重要的影响。尤其是上学期间建立的同学关系,会对自己孩子的职业、人生等各个方面发展有重要作用。所以从义务教育阶段开始为自己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就变得非常重要。好学校自然是学校环境好、学校资源好、学校硬件设施好,更重要的是学生好、学生背后的家庭环境好。以后的发展前途必定不会差。考虑到人际关系、择友等问题,家长们就不惜支付高昂的择校费,挤破头去上好的学校,寻求好的人际资源。

(三)文化资本是重点学校取胜的关键

文化资本的获取途径主要有两种:家庭和学校。文化资本虽然不能直接传递,但可以通过家庭生活习惯、家庭生活文化、家庭活动使子女耳濡目染,在无形中使其再次出现在子女身上。所以父母的家庭素养对子女的教育水平、教育态度、教育期望都有很大影响。但是由于我国家庭教育意识薄弱,家长无法给孩子传递优质的文化资本。所以期盼通过学校使孩子获得文化知识、文化技能和文化修养。

1、重点学校使孩子习得身体化文化资本

身体化文化资本以精神和身体的持久“性情”的形式存在。这种文化资本的积累是处于身体状态之中的,即采取了我们称之为文化、教育、修养的形式。家长们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获得身体化文化资本,选择好的学校培养孩子的习惯、爱好、交往方式、操作技能、认知判断、趣味及感性等,造成了家长尽自己最大能力为孩子们选择好的学校的结果。

2、重点学校为孩子提供优越的客观化文化资本

客观化的文化资本即文化产品。它是物化的文化资本。具体而言包括书籍、绘画、古董、道具、工具及器械等物质性文化财富。好的学校他的物质性文化财富越丰富、质量越高,他拥有的客观形态文化资本越多。[3]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一个学校的文化产品质量,并且说明了一个学校的文化能力。相对于一个学校来说,好的学校师资力量、硬件设备、校园环境、学习氛围都很好。家长一定会选择能生产出高质量文化产品,具备高文化能力的学校。从这一角度看学校就难免不抢手了。

3、优质学校创造权威的制度化文化资本

制度化文化资本是一种介于身体文化资本与物化文化资本的中间状态,其具体表现就是学历资本。学历资本的积累只有通过经济层面的教育投资才能够得以实现。也就是说学历资格是经济资本转换为文化资本的典型方式。[4]优质学校都是教育投资雄厚的优秀学校,是自己成为社会眼中的“王牌”和“权威”。既是和普通学校拥有相同的学历等级,但是其创造出来的“品牌效应”却不容忽视。家长为是自己的孩子成为“优秀学校”中的一员,自然愿意“出手阔绰”。

优质学校无论从身体化文化资本、客体化文化资本、制度化文化资本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所以家长对文化资本的追求是导致择校行为产生的关键。

三、消除“择校热”对策分析

择校行为的产生不仅使教育不公平加剧,

而且也使社会贫富差距加重。择校行为不仅影响教育资源的分配,更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所以必须采取行动消除家长的择校行为。

(一)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消除校际差距

缓解“择校热”的根本办法就是要增加优质教育资源,消除区域、城乡、校际之间的差距,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首先,加大对薄弱学校的财政投入,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缩小校际间差距,促进学校均衡发展,取消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的划分。其次,加强对教育经费的监督和管理。政府在教育上的投入虽然没有达到的目标,但总量也是不少,然而经过层层经手真正落实到位的已严重缩水。教育部应将教育经费的投入方向和流转路程公开,让公众和媒体共同监督。这样不仅能确保教育经费落到实处,减少在中间环节的违规违法行为,也增加民众对教育部门的信任度。最后,提高教师待遇,实行现有岗位教师带薪进修制,择校的核心是择师。家长给孩子择校往往是冲师资而去。[5]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由于重点学校的办学经费足,条件待遇好,就会吸引一大批教学经验丰富的名师聚集或是学校出高薪挖走那些在普通学校做出成绩的老师,这使得学校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保证每个学校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才是解决择校热问题的根本。

(二)加强校际沟通合作打破关系怪圈

对社会资本的追逐是导致择校行为的隐藏原因。从小为孩子打造有价值的人际关系网,成为越来越多家长的观念。学校作为一个特殊场域,为学生制造人际关系网,是不可避免的。怎样消除“一校一圈”带来的社会资本呢?这就需要学校与学校之间加强交流有合作,打破“一校一圈”的关系网,是人际关系网扩大,使孩子“择友”范围不再局限于自己的学校。

(三)家长改变观念树立榜样形象

由于择校行为多发生在中小学,而且中小学生没有独立决定的能力,家长成为择校的主要参与者。许多家长认为只有上好的学校才是唯一的出路,只要进入好的学校自己的孩子就有光明的未来。这种观念导致了家长不断进入“择校”大军。所以要想消除“择校热”,家长需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家长自己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优秀的学校并不能保证优异的成绩,美好的未来要靠自己创造。其次,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为孩子起到榜样作用。从小培养孩子优秀的行为习惯,良好的文化素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为孩子接受教育做好准备和铺垫。最后,家长帮助孩子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家长应该加强家庭教育中对孩子的价值观念的培养,使其树立勤奋学习、刻苦读书的主流价值观念。总之,想要消除择校行为并非易事,需要国家、学校、家长三方通力合作才能断其根源。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甄国玲.以文化再生产理论分析我国城乡儿童学前文化差异[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4).

[2]李亚莉,傅琼.文化资本视域下义务教育择校问题探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3]徐继岭,王辉.文化资本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影响研究――基于文化资本再生产的视角[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

[4]朱伟珏.文化资本与人力资本—布迪厄文化资本理论的经济学意义[J].天津社会科学,2007 (7).

[5]李素玲.对义务教育阶段_择校热_的几点思考[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1 (10).

作者简介:张舒(1988-),女,河南开封,广西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5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 (2015) 12-0278-02

猜你喜欢

择校热消除
体育锻炼缓解消除老年抑郁症的研究
口语是英语学习中的关键
例析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减轻与消除
“择校热”能否真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