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部高中体育特长生训练现状探析
——以贵州省遵义县为例

2015-03-01勇,罗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训练课特长生体育教师

郑 勇,罗 林

(西南大学体育学院,重庆 400715)

西部高中体育特长生训练现状探析
——以贵州省遵义县为例

郑 勇,罗 林

(西南大学体育学院,重庆 400715)

通过对遵义县5所中学的体育教师、体育特长生、训练场地、器材以及体育特长生的管理现状进行实地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遵义县各中学体育教师分布不均,男女比例失调,以中年中学一级教师居多;训练经验丰富,但缺乏创新和活力。2)体育特长生(尤其是女生)偏少、文化基础差,训练底子薄,升学率低。3)训练场地差距大、器材短缺,各学校领导不重视体育特长生的发展。4)在训练和管理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学训矛盾突出,训练课时间不足,训练课内容单调、训练方法老套、训练手段单一等。通过对遵义县5所中学体育高考特长生进行系统分析,以期为遵义县体育特长生升学率的提高及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西部;体育特长生;训练现状

高中体育特长生,指在高中阶段的学生通过特别的体育训练,提高自身的体育运动成绩,来实现体育升学考试的学生。它具有一定的组织性、目的性、强化性。随着高考教育体制的不断拓展与完善,社会体育人才和竞技体育发展的不断需要,要求更多有志于投身体育事业的教育人才和管理人才。通过体育高考,进入高等院校学习,已经成为体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发展途径。体育运动训练是体育教师与体育特长生“训”与“练”的有机结合,体育高考学生的训练情况直接关系到考生的成绩[1]。因此,为了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实现体育高考成绩的最大优化,必须充分发挥体育教师在体育特长生训练中的“伯乐”功效,充分挖掘学生的运动潜能。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遵义县5所高中49名体育教师、752名体育特长生等为研究对象,通过与遵义县5所中学的体育教师进行访谈、对体育特长生的训练进行观察并运用CNKI分别以部体育特长生、中学生训练、运动训练管理等为关键词查阅了115篇学术论文及相关书籍,为本文的撰写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

2 遵义县体育特长生相关现状

体育特长生这个词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往往代表着一些头脑简单,四肢发达,不守规矩的一部分特殊群体[2]。在奥运会、全民健身以及体育强国等体育思想的影响下,近年来遵义县体育特长生的发展总体呈现出良好态势,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意识不断增强,但由于贵州省处于不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对教育方面的经济投入力度不够,在体育设施方面的建设相对比较薄弱。学校体育运动项目发展不够积极,体育设施不够完善,相当部分学校的体育课堂教学多为“放羊式”,学校领导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体育特长生的健康发展。

2.1 遵义县5所中学体育教师现状

通过对遵义县5所中学2014年体育教师人数统计,结果表明:(1)遵义县各中学体育教师总人数分布不均。遵义县第一中学体育教师最多,遵义县第二、第四中学体育教师偏少。(2)各学校体育教师男女比例失调,尤其女教师偏少,遵义县第二、第四中学甚至没有女体育教师。(见表1)

表1 遵义县5所中学体育教师人数统计表

根据遵义县 5所中学体育教师的年龄调查得出:体育教师以中年人为主,多分布在30--50岁。各学校也在逐渐引进年轻体育教师,遵义县一、二、三中较为明显。50岁以上的老教师较少,只有遵义县第一、第二中学各一名。(见表2)

表2 遵义县5所中学体育教师年龄统计表

表3显示,遵义县5所中学的体育教师工作年限10年以上约51%,3―6年约18%,3年以下约10%。由此可知,遵义县体育教师教学和训练经验比较丰富,对体育特长生的发展有着深刻的了解。(见表3)

表3 遵义县5所中学体育教师工作年限统计表

经过对遵义县5所中学体育教师职称的统计,结果表明:(1)遵义县第一中学体育教师高级职称最多,多达8人,占学校体育教师一半以上,比其他几所中学高级职称之和还多1人。(2)多数学校体育教师为一级,是体育特长生训练的主力军。(3)二级职称人数相对较少,多为新引进的年轻教师。(见表4)

表4 遵义县5所中学体育教师职称统计表

2.2 遵义县5所中学体育特长生现状

通过对遵义县5所中学2014年体育特长生统计得出:遵义县各中学体育特长生人数分布极不平衡,遵义县第四中学(192人)和遵义县鸭溪中学(195人)居多,遵义县第三中学相对较少(94人);各学校各年级体育特长生总人数不稳定,高二较多,高三有所下降;各学校男女生比例严重失调,女生整体偏少,遵义县第三中学高一和高二只有一名女生参加体育训练。(见表5)

表5 遵义县5所中学2014年体育特长生统计表

2.3 遵义县5所中学体育特长生训练场地现状

表6显示:遵义县第一、二中学训练环境较为理想,有标准的400m塑胶跑道,条件最差的是遵义县第四中学,如今仍是200m煤渣跑道,遵义县第三中学和遵义县鸭溪中学也有塑胶跑道,但场地较小,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见表6)

表6 遵义县5所中学训练场地、器材统计表

2.4 遵义县体育特长生管理现状

管理是一种行为,作为行为,应当有行为主体、行为客体和行为目的[3]。因此,要全面了解遵义县体育特长生的管理现状,文章将从管理的主体、客体和管理的目的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2.4.1 学校领导不重视体育特长生

学校领导对体育特长生不重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对外宣传本校升学率时特别标出不包含体艺考生,这一做法从根本上否定了体育特长生,并严重损害体育特长生的自尊心。其次,各校并未成立体育特长生管理机构,管理模式基本采用“教练负责制”,这一管理模式充分体现了体育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决定性作用,不利于调动学生训练的积极性。最后,各校训练场地不同,训练器材严重短缺,导致训练手段单一,训练效率不高。

2.4.2 生源和训练队伍构建差异显著

2.4.2.1 体育特长生的来源

遵义县体育特长生的来源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通过各校单独举行的体育测试的学生;二是由于进校后学习成绩下降,在老师的建议下转学体育的普通学生。二者存在一个共性,即文化成绩较差。

2.4.2.2 训练队伍的构建

通过调查,遵义县各中学的体育特长生都分散在各个班级,没有统一的专门为体育特长生而设置的班级。在训练分组上,各校均采取在学生自愿选择老师的基础上,利用相对平均分配人数的方法进行分组训练。分组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男女生未分开训练。第二,分组人数不等。第三,训练小组身体素质差异大。由于分组的不合理,导致在以后的日常训练中,教师用相同的训练内容、方法、手段以及负荷对学生的机体进行刺激时,没能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教师安排的训练对各方面都适宜的学生成绩有明显提高,但对训练负荷不适应学生体育成绩的提高帮助不大,使学生逐渐对自己失去信心,无法调动学生在训练课上的积极性。

2.4.3 体育特长生升学率低

高中体育特长生的最终目标是考上理想的大学,表7显示,遵义县近5年体育特长生体育成绩平均达标率约为62%,文化成绩平均达标率约为36%,二本及二本以上平均升学率约为15%。由此可见,遵义县体育体育特长生的升学率普遍较低。

表7 近5年遵义县体育特长生升学率统计表

3 遵义县体育特长生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3.1 学训矛盾突出

学训矛盾是体育特长生的一对基本矛盾,学与训的矛盾得不到解决,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体育特长生的基本问题[4]。由于体育考生的高考成绩由体育成绩、加上文化成绩的二分之一组成,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就不能只是单方面的提高学生的体育成绩,而忽略其文化成绩。作为学生训练的主导,教练员有责任在搞好训练的同时,合理安排时间,督促运动员参加文化课学习[5]。由表7可知,遵义县各中学近几年体育成绩达标率均在60%以上,文化成绩上线率却在35%左右,由此进一步说明体育训练与文化课教学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体育特长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训练后机体的疲劳导致学习效率大大降低,要求体育教师(班主任)与各任课教师要不断的加强沟通,相互协商。体育特长训练的运动负荷,文化课教师的授课主要内容以及方法都应有相应的变化而不同于普通班级。一定要将二者有机结合,使学生文化成绩和体育成绩同步提高。

3.2 训练课时间不足

体育高考生大多从文科分化出来,训练时间短、底子薄、基础差[6]。调查发现遵义县各学校都没有安排专门的训练课。对学生的训练大多是从17:00点到18:00点左右。除去热身、准备活动,正式训练时间不足一个小时。因此,在短时间内训练的强度相对较大,训练量小。在这种固定模式下长期训练,达不到良好的训练效果且无法产生超量恢复。没有训练后的身体恢复,学生训练后产生的乳酸无法在短时间内得到消除,造成学生的机体疲劳,使学习文化课程的效率得不到保障。此外,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班级,各班放学时间参差不齐。一方面科任老师占时过多,另一方面学生下课后换训练服装的时间不等,导致学生来到田径场的时间不一致,为运动训练的管理带来诸多不便,很大程度上影响训练的效果。

3.3 训练课内容单调、方法老套、手段单一

我省的体育高考测试项目有100米、800米、原地推铅球和立定三级跳远。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再加上我省没有对体育特长生有真正的专项要求,遵义县各中学体育教师对学生的训练主要围绕着以上四个项目进行。多数教师认为学生接触其他体育项目(如篮球、足球等)是浪费训练和学习时间,再者对抗性项目容易造成损伤,从而影响正常训练,因此,体育教师一般不会允许体育特长生参加训练以外的体育活动,甚至会禁止其参与。

对力量素质的训练:主要采用动力性等张收缩训练法,训练手段以克服自身体重练习为主,如俯卧撑、蛙跳、引体向上等。对速度素质的训练:第一,反应速度,主要采用信号刺激法,以简单的听口令变相跑为训练手段;第二,动作速度的方法和手段主要利用动作加速来发展动作速;第三,位移速度主要通过反复进行专门性练习来获得提高,如原地或行进间小步跑、高抬腿跑等。对于耐力素质的训练的常用方法有间歇法和持续法,主要围绕田径场做绕圈跑。对柔韧性的训练主要采用静力拉伸法,通常在准备活动末以弓步压腿和侧压腿为主。此外,在训练过程中应通过适当手段在“恰当的场所”鼓励训练人员的交流[7]。

笔者认为,对高中体育特长生的训练应以3年为一个大周期,1年为一个小周期,再按年级进行阶段划分,进行系统训练。如高一阶段:可通过各种手段全面发展学生的运动素质,使学生在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等方面打好基础,并使其保持对体育训练的热情。高二阶段:考试项目的技术教学与运动素质同步进行,并逐步过渡到专项训练。高三阶段:主要采用重复练习法或比赛练习法,强化学生的考试项目,并让学生了解各考试科目及规则,但在训练课上我们可以增加一些新的训练手段,来调动学生训练的趣味性和积极性,刺激学生新的生物适应现象的产生,以保质保量的完成训练任务。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注重发展学生的特长,即相对优秀的考试项目[8]。通过学生的竞技能力结构的非衡特征和补偿效应,由其他高度发展的素质或能力在一定范围内对学生考试科目中某一素质和能力的缺陷进行补偿,使其总体素质保持在特定的水平,至少使学生的体育成绩能够达标。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遵义县各中学体育教师分布不均,比例失调,以中年中学一级教师居多,训练经验丰富,但缺乏创新和活力。

4.1.2 体育特长生偏少(尤其是女生)、文化基础差,训练底子薄,升学率低。

4.1.3 训练场地差距大、器材短缺,各学校领导不重视体育特长生的发展,均看重竞技体育为校争光。

4.1.4 在训练和管理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学训矛盾突出,训练课时间不足,训练课内容单调、训练方法老套、训练手段单一等。

4.2 建议

4.2.1 体育教师是体育特长生训练的主体,对学生体育成绩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校应有计划地引进高质量的体育教师,并定期派体育教师参加相关培训,处理好学习与训练的关系;加强体育教师与班主任及各科目任课教师的沟通,促进学生文化成绩和体育成绩共同进步,提高体育特长生的升学率。

4.2.2 学校领导要正确认识体育特长生,重视体育特长生的发展,加大学校对学生训练场地、器材的投入力度,加快体育特长生训练队伍建设。

4.2.3 成立体育特长运动班特长班。班级人数可控制在60人左右,以3名体育教师为教练,全权负责本班的训练工作,以其中1名为班主任,便于随时掌握本班学生综合成绩状况,特长班可在每周2、3、4的最后一节课编制成训练课,保证充足的训练时间。

4.2.4 进行合理科学的分组。通过对学生相应项目的运动成绩,运动竞技能力以及运动负荷进行诊断,根据学生的不同差异,将班级合理地分成3个训练小组(女生单独成立一个小组),由教师分别组织训练。每组可设一个小组长,协助教师管理训练课,以提高训练效果。训练小组也可以通过定期的运动水平诊断,依据学生运动素质的发展情况而调整。

[1]孙珊珊.中学体育特长生训练特点研究[J].运动,2010,(11): 51-52.

[2]谭亮.长春市普通高校体育特长生现状调查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2,28(6):127-130.

[3]左庆生.体育管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8-10.

[4]时军霞.提高高中体育特长生训练效率的方式浅谈[J].运动训练学,2013,3(9):25-27.

[5]杨海平.对中学体育特长生文化学习与训练的思考——以武冈市为例[J].文史博览.理论,2007,(7):70-71.

[6]张衍成.提高体育考生100米跑速度的有效方法[J].田径,2013,(5):3-4.

[7]明大阳.我国田径国家队训练管理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2,31(6):86-91.

[8]孙有平.运动训练实践问题探索[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81-83.

(责任编辑:娄刚)

An Exploration of Training State of P.E Elites of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West China——A Case Study of Zunyi County of Guizhou Province

ZHENG Yong;LUO Lin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15,China)

After making an investigation into P.E Teachers,elites,training sites,apparatuses and the management of PE elites,we have found out that:1)the proportion rate of PE teachers in high schools of Zunyi is not reasonable,nor is the proportion rate of male and female;though the training experience is rich,it lacks innovation and vitality;2)the PE elites are not enough,esp.female elites,and they are poor in other subjects as well as PE training,resulting in low admission into colleges or universities;3)there exists gaps between training sites and the apparatuses are not enough;leaders in schools are ignorant of the cultivation of PE elites;4)there exist many a problem,such as the conflict between training and study,insufficient time of training,monotonous training content,etc.through a systematic analysis of PE elites attending Gaokao,which is hoped to provide an example for improving the admission rat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PE elites in Zunyi county.

west China;PE elites;training state

G633.96

A

1009-3583(2015)-0161-04

2015-06-21

郑 勇,男,贵州遵义人,西南大学体育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罗 林,男,四川仁寿人,副教授,主要从事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研究。

猜你喜欢

训练课特长生体育教师
单节幼儿跆拳道训练课教学方法研究
谁是体育特长生
取消特长生招生,不等于取消特长生教育
被偷听的训练课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训练课RPE在短距离自行车训练负荷监控中的应用
刍议体育特长生辅导教师的角色定位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消除体育特长生考前过度心理焦虑策略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