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语文课堂提问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

2015-02-28时昀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4年24期
关键词:文本思维课堂教学

时昀

《西地平线上》“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现场,开课的两位青年教师面对的是同一层次的学生,教授的是同一篇课文,然而,不同的授课流程,产生了冷热截然相反的课堂效果。第一节课学生表现木讷,气氛沉闷,师生交流堵塞,无计可施的教师只得自说自话;而第二节课的情况大不相同,学生频频举手发言,师生互动有效,教学任务得以圆满完成。这种现象不能不让人深思,到底是什么原因使然?揣摩两位授课教师的提问环节,根源在于课堂提问的设计能否在适应文本教学需要的同时符合学生学情从而有效地激发出学生积极思维的火花。

课型一的起始提问是:作者每次看到了怎样的落日景象?有什么主观感受?三次落日呈现出什么样的美?怎样呈现的?这一连串提问,涉及面太广,需要学生有优良的综合概括能力。如果面对的是学习整合能力优秀的学生,可能是可以长篇大论地说上一段的,但不幸的是,讲台下坐着的是学习能力一般的普通学生,这样的提问是令他们望而生畏的。因此,学生被老师问懵了,没有答题热情,不知所措,出现冷场就是可以理解的了。

课堂提问的确是需要教师花大力气认真钻研的一门艺术,教师能否以优质的艺术的课堂提问贯串整个教学环节,激发学生思维碰撞的火花,一步步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这应是课堂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然而,综观现今中学语文课堂,因低效提问而导致的或沉闷、或表面热闹实质无效的课堂,却屡见不鲜。那么,好的课堂提问应该表现出哪些特征呢?

一、问题的设计要把握好难易度

特级教师宁鸿彬曾说:“教师提问的内容,如果过于浅显,则学生无需动脑;如果过于深奥,则学生无从动脑。”难易适度的课堂提问对学生学习的有效性而言是相当重要的,而对课堂提问难易度的恰当把控则是教师智慧的集中体现。

1.把握好提问的难易度,应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循序渐进。早在《礼记·学记》中就有这样一句话:“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意思是说:木工砍木头,先从容易进斧的地方下手,然后再去砍节疤;而善于提问的人,就像木工一样。古人的这句话,用在今天的语文教学中,仍然应该是至理名言。

2.把握好提问的难易度,还应考虑灵活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只有对问题的难易度进行调节,才能更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思维,在提问中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的形成和丰富情感的培养。深题浅问、浅题深问、一题多问等形式,都是适时调节问题难易度的办法,能够最大化地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得到更有效的锻炼。

3.把握好提问的难易度,也需要教师在授课前能充分了解听课学生的现有水平。包括学生的整体水平,还包括每一个学生的个体水平差异。课堂提问的难易度和学生既有的水平是密切联系的,学生不同,同一道题显现出的难易度是不一样的。好的课堂提问,不仅应该能够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的认知规律,还应该能够充分考虑到班级学生的整体水平,以及每一位学生个体的理解能力差异。

二、问题的设置要有整体意识,宜精不宜杂

好的课堂就像一篇精彩的文章一样,应该是有明确的主题的,而面面俱到、缺乏取舍的课堂提问,只会使施教者的授课过程失去主方向,甚至失去学生。

以著名作家余秋雨的散文《听听那冷雨》一文的教学为例,这一篇文章很长,值得赏析揣摩之处非常多,无论是思想情感、语言运用、写作特色方面,都可以设置很多讨论点。不少关于此篇的公开课,很多教者希望在这一节课的时间里解决所有问题,结果适得其反,问题的讨论很不充分,学生无法深入体会,教师甚至成为了庞杂课件的播放者而不再是课堂学习的引导者。在第四届“圣陶杯”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中荣获一等奖的扬州中学吴高扬教师,在教学本篇时有独特的做法。面对如此长文,他大胆取舍,把这节课的目标合理定位在充分理解作者的写作情感上。由此独辟蹊径,巧妙地选择了杜牧《清明》中脍炙人口的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作为本课的切入点,以此为据,重新解读文本。将文本自然地分成“行人”“雨纷纷”“断魂”这样几个部分,并抓住“行人”和“雨”的关系,把“冷雨”的“冷”和作者的情感巧妙联系在一起。

三、问题的设置还应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的重、难点,体现出强烈的目标性

过于笼统、缺少课堂针对性的提问,常常显示出低效的特征。例如,有一节公开课,教的是邹韬奋的《我的母亲》一文。教者设计了这样一个提问:“请找出文中你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这一提问就明显不具备针对性,学生的思维变得没有了方向。因此,如果将提问形式换一换,“文章没有惊天动地的情节,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但我们却可以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捕捉到深深的母爱。请同学们谈一谈,文中有哪些话语或事例使你最为感动?”这样的提问,则会使学生的思考与交流立即有了明确的方向,对学生体会文本来说,更有实效,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将会得到较大的拓展。

总之,课堂提问的设计是大有讲究的。作为一线教师,一定要在问题预设环节多思考,精取舍,巧设计,力求更有效地激起学生积极思维的火花,使课堂变得更加高效。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本思维课堂教学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