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出课堂在实践中塑造学生的人格

2015-02-28董海燕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4年24期
关键词:课外活动课外人格

董海燕

在语文教学中,课堂时间是有限的,要想通过有限的课堂教学传授给学生无限的知识,可知其难也。这一点,在当今这个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尤为突出,文学本身也来自于生活,要想真正的学好,就应回到社会生活中去。对语文的感受程度和领悟能力,往往取决于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生活积累。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生活与语文同在,生活中到处都是语文学习的资源。因此,应该以课堂为中心,调动学生利用各种各样的生活资源,把课堂延伸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只要留心观察,生活处处是语文,让生活融入语文,让语文走进生活。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进行了很多的尝试,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语文教改实验以来,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语文实践活动。比如,在母亲节到来的时候,邀请家长来参与,组织开展“感恩母亲”的文艺表演,让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一起分享他们的喜乐困惑。加强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交流,缓和增进他们的情感,把学生的心灵导向光明与温暖,导向幸福,这是平时在课堂上用多少理论和说教都很难达到的效果。学校组织运动会,班里的学生,擅长体育运动的积极主动,而没有特长的则不敢参与,怕给班里抹黑,丢面子。教师可以利用这种机会,鼓励大家多参与,提出“娱乐第一,友谊第一,参与第一,成绩第四”的口号,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打消他们心中的顾虑,让每个人都参与到集体的活动中来,各司其职,完成属于自己的一次盛会。同时也教育了学生,集体的力量是伟大的,每个人都是必不可少的,都发挥着各自的作用。课外活动要“寓教于乐”,让学生学得轻松、有兴味,使学生生动活泼的性格得到发展。学生在课外实践活动中陶冶情操,了解风土人情,锻炼观察、思维能力,激发了他们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思想教育和审美陶冶中,让学生汲取完善自我人格的情感力量。只有通过生活实践,学生才能把学到的知识内化为具体的信念和行为方式,进而形成稳定的性格特征。

综上所述,实践活动对于学生人格的培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长期以来,语文课堂教学一直处于高耗低效的尴尬境地。原因众多,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重课内,轻课外,重知识的传播、接受,轻阅读的感染、熏陶以及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要改变这一现状,就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观,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走出唯教材、唯教师的困境,开创语文教学的新天地。语文课外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了教学的形式,使课堂从狭窄的笼子中解放出来,而且拓展了学生的学习天地,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人格。正可谓一举多得,这些极具针对性的语文实践活动,像春风化雨,似涓涓细流,于无声处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塑造着学生的健全人格。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外活动课外人格
以鸟喻人
《人格的发展——巴金传》(评传)
大学生课外活动调查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你是回避付出型人格吗?
关于学生课外活动的类型及其作用分析
淘气包马小跳
漫画之页
取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