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大学生理性爱国之网络引导机制的构建

2015-02-28飞,邓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爱国舆情爱国主义

邓 飞,邓 雪



新时期大学生理性爱国之网络引导机制的构建

邓 飞,邓 雪

(1.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 410131;2.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河北邢台 054035)

网络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网络中如何规避网络弊端,弘扬网络优势,加强对大学生爱国的引导,构建良好的引导机制,已经成为了当前的重要课题。

大学生;网络;爱国;引导

一、大学生理性爱国之网络引导机制构建的依据

(一)理论依据

1. 依据爱国主义教育理论

爱国主义是我国党和政府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理论武器,这一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得到了有力的印证,爱国主义也是我国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任何时期、任何阶段爱国都不能够被摒弃。在我国,包含了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规定、决定等多达数十项,其中最全面的是1994年颁布实施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在《纲要》中明确规定了爱国主义的实施原则、实施内容、实施途径等[1];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对爱国的内涵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让爱国主义进一步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新时期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重要法宝。

2. 遵循网络信息传播规律

当前网络发展迅速,多媒体、自媒体、交叉媒体等各种新型媒体应运而生,当爱国主义与网络结合,爱国主义的一切表达都必须要遵循网络信息传播规律。网络信息传播中最重要的规律包括“议程设置”、“沉默的螺旋效应”等等,这些网络传播的规律都会成为引导个人意见表达的重要手段;网络相比其他媒体来看,其对人们的生活渗透影响速度之快是难以想象的,根据美国大众传播调查研究显示,网络仅用了5年时间,使用受众就达到了5 000万,远远短于电视的10年以及广播的38年历史,网络发展得如此之快,它不仅可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更能影响到人们对政治、经济等相关认识与思维的形成,如果在网络中不注重这一点,那么爱国主义必然会成为盲目漂流在网络海洋中的帆船,任何一个逆向信息浪潮都有可能将其掀翻。

(二)现实依据

1. 大学生爱国主义缺乏理智与判断力

从近几年在网络中发生的与爱国主义有关的事件来看,当前大学生在爱国主义方面集中表现为更容易受到网络中的偏激舆论的引导,缺少个人理智与信息判断能力,如在2011年至2014年,每年在9月18日、10月1日等这些具有纪念意义的时刻,在网络中就会出现一些爱国主义主题舆论,但是不乏一些舆论中的言辞比较犀利,很多大学生在回帖或跟帖时的话语也会渗透着一些污言秽语[2]。这些都不利于真正的爱国主义教育在网络中的开展,如果缺少一定的引导,久而久之大学生对国家的热爱之情很有可能会陷入西方敌对势力或民族分裂分子在网络中布置的“舆论陷阱”。

2. 网络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爱国阵地

网络作为当前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手段,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如美国历史专题网站(http://en.wikipedia.org)、日本公民教育、新加坡国民教育等等,网络增进了爱国主义教育方式的多样性,在爱国主义教育上能够做到即时宣传、即时更新、即时发布,形成具有题材涵盖广、内容多、形式新颖的传播方式。

二、大学生理性爱国之网络引导机制构建的主要原则

(一)永恒性与时代性相统一

在网络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时,必须要注重爱国主义教育的永恒性与时代性。爱国主义之所以是永恒的,是因为在任何时期,任何国家都离不开对其公民的爱国教育,这是国家重要教育战略和发展的保证,只要有民族的地方,就会有民族思想,民族思想决定着民族发展的向心力与动力。不同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也会发生变化,如在新时期,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爱社会主义就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

(二)民族性与开放性相统一

从爱国主义的实质来看,爱国就是民族自我认同情感的重要体现,一方面,在网络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必须要将中华民族自身的优良道德品质作为重要的教育内容;另外一方面闭关自守已经不是爱国主义的体现,网络的开放性等特征决定了其必须要融入到世界发展浪潮中来,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爱国必须要坚持借鉴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势,借鉴成功经验,将爱国意识、国际意识、全球意识有效融合,增强自身生存能力,不断实现国家的健康发展。”

(二)理性教育与情感教育的统一

爱国主义思想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必须要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与理性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这就是指不仅要帮助学生树立爱国情感,更要帮助学生懂得如何通过对国家大事、社会现象的客观分析获取更多的具有辩证思维的认知,这是一种爱国主义自我教育能力的体现;另外一方面,在借助网络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引导的过程中,要坚持以理服人,以理性的情感为积淀,结合现实生活实际,促进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交流,只有将理性的爱国思维与积极的爱国情感结合起来,才能将爱国热情转化为学生的学习动力,学生自我爱国教育能力也会得到发展[3]。

三、大学生理性爱国之网络引导机制构建的基本框架

(一)舆情研判机制

大学生爱国主义引导机制的最基础层面是要对大学生所使用的网络空间依据一定的舆论标准,进行科学合理的舆情研判。在互联网中存在着千千万万个信息舆论点,一个或多个舆论点联系在一起就构成了“舆论场”,在这个“舆论场”中会存在不同“质”的信息,构建舆情研判机制的目的就在于要将“舆论场”中出现的各种信息进行分类,将危险或潜在危险信息进行标注,并在平台的后台操作中,利用并添加“关键词”等方式进行定位。舆情研判机制的建立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如相应的网络舆情分析软件、数据库软件等等,如果想要实现对网络舆情的动态分析,那么就必须要成立相应的组织部门,加强对网络舆情的收集与管理。大学生在网络中的爱国主义言论是如何的,能否有效地被教育引导等,都离不开舆情研判。

(二)舆论渗透机制

在大学生爱国主义引导方面必须要注重舆论渗透机制的建立。由于网络的“去中心化”的特征,加速了网络主体的在接收与传播信息方面的自主性,因此当大学生在网络中进行信息选择的时候,他们必然会考虑到个人的兴趣、爱好、生活等,并将个人对信息的需求作为接收或不接收信息的判断依据,因此在进行大学生网络引导过程中,将爱国主义思想通过更加贴近生活与满足大学生实际需求的方式表达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将来最终要走向社会,成为国家的正式公民,因此,将爱国主义与大学生公民意识培育的相关信息结合在一起,将会起到一定的作用。公民意识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作为国民的责任感与道德人格,公民意识教育是价值观教育的集中体现,在新时期,公民教育作为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能够帮助大学生认识到自己作为国家以及中华民族一员的身份,认识到自己作为国家主人公的荣誉感。此外,还可以将已经或正发生在大学生身边的国家大事,通过实时报道的方式进行专题报道,提高大学生对国家大事、民生大事的关注度,提高他们的爱国主义意识,如在2008年的“5.12”汶川地震、2010年甘肃省甘南州舟曲县发生强降雨引发泥石流灾害中体现出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华民族团结、同舟共济的伟大民族精神等,都可以成为重要的网络信息引导内容。

(三)舆论应对机制

所谓舆论应对机制是在面对网络中不利于爱国主义引导或起着反作用的舆论时所采取的一系列应对措施,在网络中,很多突发事件与冲突是很难受到控制的,再加之网络的匿名性的特点,很容易掀起网络舆论风波,网络与现实社会之间又是相互关联的,这是因为“网络社会虚拟环境和条件下形成的一切的‘经验的东西’都将回到现实实践中去考察和检验。”[4]在具体的应对过程中,首先应该依据之前的舆情研判的具体情况,具体建立网络突发舆论应对措施,针对不同的网络舆论危机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其次,要通过舆论危机的动态发展与变化及时更改或加强应对力度,并寻找到应对网络舆论危机的最佳时间节点。最后在应对措施上,要遵循网络信息传播规律,借助网络信息传播优势,一方面可以采用“网络意见领袖”、“议程设置”等方式积极营造优势舆论,开创新的“舆论场”,形成与危机舆论之间的应对,用大量有理有据的事实作为信息传播素材,应对网络舆论危机;另外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信息把关”、“关键词限制”、“非法信息删除”等方式强制节制不利于爱国主义或影响大学生爱国意识培育的虚假、恶俗、敌对等信息,净化网络空间环境,提高对大学生网络爱国主义的引导能力。

(四)评估反馈机制

大学生理性爱国网络引导机制的运行与实施的效果如何?是否仍有改进与完善之处?对于上述问题的回答,必须要依托一定的意见和效果反馈,这就需要在构建大学生理性爱国的网络引导机制过程中,建立科学的评估与反馈机制。首先,大学生理性爱国网络引导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实践活动,对其进行评估是这一实践活动的基本环节。其次在评估与反馈体系构建方面,必须要依照大学生理性爱国主义特点和网络信息传播的基本特征,根据大学生理性爱国网络引导机制的预期目的和被引导对象的实际表现进行构建。在相应的评估指标体系中应该具有与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指标体系设计要内容精练、内涵明确、意义清晰。最后在具体评估方法方面,教育者要依据不同的评估对象以及网络舆论所产生的影响不同,针对性地选择评估方法,对于大学生理性爱国主义网络引导的评估可以采用对话、调查问卷、量表测试的静态评估方法,也可以采用跟踪调查、阶段调查的动态评估方法。

[1]中宣部.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N]. 人民日报,1994-08-23.

[2]徐国亮. 理性爱国:爱国应恪守的重要原则[J]. 政工研究动态,2009(16).

[3]孙慧卿. 浅谈大学生理性爱国理念与使命感的培养[J]. 教育教学论坛,2013(36).

[4]李河. 得乐园·失乐园:网络与文明的传说[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责任编辑姚仲仁)

Construction of Network Guidance Mechanism on College Students' Rational Patriotic in New Area

DENG Fei1,DENG Xue2

(1.Hunan Technical Colleg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 Power, Changsha, Hunan 410131, China; 2.Xingtai Polytechnic College, Xingtai, Hebei 054035, China)

The network has brought unprecedented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o the patriotic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How to avoid the disadvantages of network, trying to carry forward the superiority of the network and strengthening college students’ patriotic, building a guide mechanism,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ubject.

college students; internet; patriotism; guide

G641

A

1008—6129(2015)01—0052—03

2014—12—21

2014年度湖南省委教育工委辅导员专项研究资助项目——“大学生理性爱国之网络引导机制的构建”,课题编号:14FDY25。

邓飞(1987—),河北邢台人,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助教。

猜你喜欢

爱国舆情爱国主义
爱国拥军矢志不渝 扶危济困不遗余力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爱国是心中唱不完的歌
消费舆情
舆情
舆情
舆情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