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建筑类专业开展微课教学的研究

2015-02-28岳彩冬郭有才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微课高职建筑

陈 颖,岳彩冬,郭有才



高职建筑类专业开展微课教学的研究

陈 颖1,岳彩冬2,郭有才1

(1.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河北邢台 054035;2.北京市市政六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 100023)

本文在分析微课产生的背景、当前高职建筑类专业的生源情况及教学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微课教学改革的必要性。结合微课教学试点工作分析,给出了做好优质微课设计开发的建议。

建筑专业;微课;教学研究

一、微课教学产生的背景

随着教育教学思想的不断更新及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职课堂教学方式正从传统的“一块黑板+一盒粉笔+一张嘴”全方位转向“现代化网络+多媒体+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然而,教学一线的教师已经切身感受到,依托现代多媒体技术开展的课程教学,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学的灵活性、生动性,但是却无法合理适应学生基于网络环境、实现自主学习、自我提升的求学需要。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推动下,微课已悄然进入校园,并逐渐被大学生所喜欢。微课的产生,源于美国LeRoy A.McGrew教授所提出的60秒课程(60-seconds Course)及英国T.P.Kee提出的一分钟演讲(the one Minute Lecture);到了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胡安学院高级教学设计师David Penrose正式提出了“微课”这一概念。在我国,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率先提出了以微视频为中心的新型教学资源微课的概念,并且在微课研究及应用推广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为了不断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国内外部分教育机构及专家建议充分依托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移动终端设备的日益普及,以网络平台为载体进行微课开发,让学习者能充分利用零碎时间,随时随地进行自主学习。

二、建筑类高职专业生源情况及教学现状

近一段时期,我国建筑规模位居全球第一,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有着旺盛需求,因此报考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的学生持续增加。高职建筑专业如今已面临着招生量大、生源多元、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多元生源之间,不管在知识、能力,还是在素质结构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这就给课程的学与教带来了严重冲击。学生方面,普高类生源学生,相对擅长公共课程学习及理论分析;“三校生”则相对善于专业技术课程学习及动手操作。老师因循教学惯性,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并没有因生源变化而有针对性的调整,在课堂上存在着部分学生“吃不饱”, 部分学生“听不懂”的不正常现象,甚至有些同学因“听不懂”,厌学情绪不断累积而对学习失去信心,直接导致教学质量下滑。所以,必要的高职建筑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微课教学研究则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三、高职建筑类专业微课教学试点

1.试点课程选择

笔者选取了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的《建筑给排水工程》课程开展了微课教学试点。该课程为校级精品课,已开通的课程网站为微课共享提供了信息平台,而且该课程配套资源齐全,利于学生利用。

2.微课开发团队组建

《建筑给排水工程》由3名建筑类专业教师(其中一名教师擅长高职课程改革与研究)、1名企业工程师、1名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师组成。同时,为确保微课质量,还邀请10余名专业学生参与微课设计开发,并聘请专业人士进行视频拍摄与剪辑。

3.微课教学效果及总结

经过3个月的努力,团队共设计并制作了8个微课视频,每个视频在5-8分钟不等。经过一个学期的使用,参与试点的教师及学生都认为教学效果明显,主要表现为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集中度、听课抬头率、课堂参与度、课下咨询量明显提高。笔者分析认为,体现《建筑给排水工程》的典型知识点及技能点的8个微课视频在网站共享后,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进度及学生的学习状态,针对性的安排学生利用“课前课后”的闲暇时间,利用智能终端自主学习。课前,老师先安排学生跟“微课教师”对重要知识进行预先了解(视频有讲解或示范并可反复播放,知识主体“入眼入耳入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曰为课前“微”预习;课堂上,教师不再花费更多的时间围绕内容进行讲解,而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探究及互动,并重点给予个性化指导及共性问题的解答;课后,即便部分同学在课堂环节没有完全消化的,仍可通过“微课”视频再学习(也鼓励学生求助教师进行个性指导),促进知识点及技能点的有效消化与巩固,曰为“微”复习。微课教学的尝试,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内在需求,学生通过努力,学有所获增强了学习信心。学生有了求知欲,提升了学习自信心,是教学效果提升的根本关键。

护理服务流程设计的优劣关系到病人就诊、住院的舒适体验,与病人满意程度息息相关[12]。针对以往护理评估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关键的处理点,制订护理评估操作规程,指导临床工作,最终提升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提高病人的满意度。两组护理后护理满意度详见表1。

四、高职建筑类专业微课设计开发心得与建议

1.微课设计开发心得

(1)微课内容须有“魂”

微课设计开发的教师必须要认识到,所有的教学手段或教学方式都是为了提升教学质量。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其“魂”是精炼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组织,而不是“开发技术”本身。

(2)微课内容要“精”

微课的内容一定要做到精心选择,准确提炼课程精华,即能够有效锻炼学生能力的典型知识点及技能点。这样,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就更有实效性。

(3)微课时间要“短”

微课是相对独立的知识点或技能点,视频时长最好在5-10分钟左右。这样可以保证内容不多、简单易学而便于理解消化,也方便学生在课余时间、闲碎时间自主学习。

(4)微课容量要“小”

微课主要靠视频手段展现(辅助材料除外),为确保在线学习的成效,视频应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减少容量,要适于学生智能终端自主学习。

2.促进优质微课设计开发与资源共享的建议

(1)微课系列化开发

零星的微课视频对于提升高职建筑类专业的教学效果的价值不大,建议集中优势资源,围绕建筑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开发系列化的微课以涵盖专业的重要知识及技能。

(2)体现团队智慧

微课设计与开发团队中,既要有知识扎实的专业教师,又要有操作经验丰富的企业技术人员,还要有精通信息技术的辅助人员,如果条件允许,还应邀请教学研究人员、学生参与微课开发。通过开发团队共同协作,制定微课的开发方案,确保微课内容实在,形式新颖引人入胜。

(3)联合开发与共享

微课已经成为当下高职教育的研究热点之一。但是,如果各院校各自为战开发所谓的“校本微课”,往往会导致同类课程的低层次、重复制作,无法保证微课质量及优质资源共享。因此笔者建议,开设高职建筑类专业的院校应共同参与,各展校本优势,开发体现校本特色的微课,并构建统一的微课共享平台,实现校际共享,甚至社会共享。

五、结语

信息化技术的日新月异,给高职教育提供了变革的动力。当前微课教育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笔者通过实践认为,微课应用于高职建筑类专业的课程教学是对传统教学的有益补充,值得更多的教育专家、教师同行开展传统教学与微课教学两种教学模式的互补研究,以促进课程教学改革的灵活开展,提高学习效率,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1]黄烨.“微时代”下的“微课”浅析[J].科技风,2013(10).

[2]胡铁生,黄明燕.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

[3]董瑶,韩治.高职教育中“微课”设计的原则与思考[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13(6)

[4]全丽莉.微课程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4(12).

(责任编辑鲍东杰)

Study on Micro-course in Architecture Specialty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HEN Ying1,YUE Cai-dong2,GUO You-cai1

(1.Xingtai Polytechnic College, Xingtai, Hebei 054035, China;2.Beijing NO.6 Municipal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Ltd., Beijing 100023, China)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micro-course backgrou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vocational architectural professional students and the problems in teaching and studying,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necessity of micro-course reformand gives the sugges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micro-course design.

architecture specialty; micro-course; teaching research

G712

A

1008—6129(2015)01—0017—03

2014—12—13

2014年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职建筑专业“课堂教学”与“微教学”互补性研究,编号:SZ141188。

陈颖(1979—),女,河北卢龙人,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讲师。

猜你喜欢

微课高职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