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网络视频传播

2015-02-28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14期
关键词:弹幕内容用户

田 甜 王 楠

(中国传媒大学 电视学院,北京 100024)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网络视频传播

田 甜 王 楠

(中国传媒大学 电视学院,北京 100024)

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传媒领域在诸多方面受到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影响。网络视频作为传媒产品的典型代表,也面临着自身的移动化转型。本文试从网络视频的传播形式更加多样、传播内容更贴近普通人、传播过程更具互动性和传播主体更具模糊性这四个方面论述移动互联网时代网络视频传播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以期对移动互联网的影响与发展趋势有更为具体的认识。

移动互联网;网络视频;视频传播

移动互联网广义上是指用户使用手机、上网本、笔记本等移动终端,通过移动网络获取移动通信网络服务和互联网服务。狭义上是指用户使用手机终端,通过移动网络浏览互联网站和手机网站,获取多媒体、定制信息等其他数据服务和信息服务。[1]在本文中,移动互联网均采用其狭义定义。

根据美国互联网分析师玛丽·米克尔(Mary Meeker)及其所在的研究机构KPCB发布的《2014年互联网趋势》报告,截至2014年5月,全球移动互联网使用量占互联网使用量的25%,亚洲更是达到37%。[2]根据CNNIC发布的《2013~2014年中国移动互联网调查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为5.27亿,首次超越传统PC网民规模。而根据CNNIC于2015年2月发布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4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已达5.57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3年的81.0%提升至85.8%。[3]这些数据都意味着,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

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对传媒领域产生了诸多影响,网络视频作为传媒产品的典型代表,是指通过互联网,借助浏览器、客户端播放软件等工具,在线观看视频节目的互联网应用。[4]随着移动互联网环境的不断升级,加之在移动端收看视频能够填补用户的碎片时间、随时随地唾手可得的优势,移动视频用户飞速增长。根据CNNIC发布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达4.33亿,从网络视频用户终端设备的使用情况来看,71.9%的用户选择用手机收看网络视频,而手机已成为网络视频的第一终端。[3]为适应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以及满足庞大手机用户的需求,网络视频正逐渐实现自身的移动化转型。因此,本文将着重论述在移动互联网的影响下,网络视频传播所发生的新变化。

一、传播形式更加多样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视频出现了多种新形式,其中移动短视频已经成为手机网络视频的主要传播形式之一。作为一种特殊的网络视频形式,移动短视频通常并不仅指短视频本身,还包括视频所依附于的社交平台,其通常的定义为:移动短视频通常是指利用智能手机拍摄时长为5~15秒的视频,可以快速编辑或美化并用于社交分享的手机应用。[5]它不同于以往摄录设备拍摄之后上传至互联网平台才能实现传播,而是直接与互联网多种社交平台无缝连接,在拍摄制作后实时在社交网络平台实现与好友分享。移动短视频应用的飞速发展,得益于技术环境的日益成熟和用户需求的日趋多样:一方面,移动智能手机普及广泛,大屏幕、高像素使得成像效果日臻完美,移动4G、Wi-Fi普及又使“随手拍”视频并迅速上传成为可能;另一方面,网民使用社交媒体已成为习惯,同时从文字、图片到视频,用户自我表达的形式要求越来越高,制作、上传和分享的门槛则越来越低,因此,移动短视频应用应运而生并且迅速普及。[5]目前典型的移动短视频应用有腾讯微视、新浪秒拍和美图秀秀出品的美拍,以及腾讯微信于2014年 10月更新的6.0版本中加入的“小视频”功能。互联网的出现使得“视频”这一媒介形态从电视走向网络,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则使得网络视频从PC端广泛扩散于手机终端,这种新型的网络视频形式还将影响传媒领域的诸多方面。

除此之外,2015年2月在互联网上疯转的深度调查纪录片《穹顶之下》也开辟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网络视频传播的新形式。据不完全统计,在《穹顶之下》发布12个小时后,其点击量已经突破了600万次,评论超过1.2万条,并以每小时新播50万次的播放量迅速增长,创下严肃题材公益类长视频的播出记录。[6]抛开该纪录片的内容不谈,《穹顶之下》的不同不仅在于它采用TED演讲形式,用各种炫酷新技术将理论、数字化繁为简,更重要的在于它以网络视频的形式传播于各大视频网站以及手机客户端中,可以说该片是传统内容与移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表达方式相融合的成功实验。如果该纪录片只在某个单一平台播出,没有系统和全盘的渠道支持,如果微信、微博、视频等网页端、客户端没有配合支持、推荐,它必然不会有如此爆发性、倾倒性的播放量。该片的广泛传播也体现出移动互联时代全媒体优势的重要性。例如,优酷最早发布了这个纪录片,但从最后数据来看,截至2月28日晚20点,腾讯视频播放量是其他视频网站播放量的三倍还多。为什么不是优酷而是腾讯视频且差距如此之大呢?后者的全媒体优势正是关键。腾讯不仅在腾讯视频网页端、移动端进行了首页推荐,腾讯网也提供了首页推荐资源,及推出了专题。腾讯视频还运用了微信这一在移动端颇具影响力的平台,基于社交媒体途径对纪录片进行覆盖性推广。截止到3月1日12∶00,该纪录片全网总播放量11706万次,其中腾讯视频总播放量已达8793万次。[6]此外,《穹顶之下》时长约103分钟,颠覆了之前关于网络视频要简短精悍的论断,在不计其数的“袖珍”的网络视频中自成一派。很难说“《穹顶之下》式的成功”能否复制,但它无疑为移动互联时代的网络视频传播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二、传播内容更贴近普通人

笔者在这里所指的传播内容包括两个方面:网络视频内容的创造以及网络视频内容本身。

首先,从网络视频内容的创造来看,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传统视频网站不得不放松网络视频内容制作大权,每个普通网民都有机会创造网络视频,从而使得UGC在互联网中广泛传播。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的简称,即用户原创内容)指的是用户将自己原创的内容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展示或提供给其他用户。[4]传统网络视频资源主要来源于传统电视台节目资源的平移、视频网站和传统媒体专门为网络视频平台开办的节目,而在移动互联时代,用户不再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拍摄视频并上传到网上,极大丰富了网络视频资源。YouTube是世界上最大的视频分享网站,其用户可以实现自由下载、观看及分享影片或短片,大量的用户原创视频诞生于YouTube。现在各大视频网站也都以各种形式鼓励UGC的传播,前文提到的移动短视频的发展便是很好的例证。

其次,从网络视频内容本身来看,用户原创视频当然以用户自身的生活为主要内容,这里主要谈的是视频网站的自制节目内容。根据CNNIC发布的《2013年中国网民网络视频应用研究报告》显示,中国网络视频用户主要集中在10~39岁之间,占比达80.1%,其中10~19岁人群最多,占32.6%,相比整体网民年龄结构,网络视频用户呈现年轻化的态势。[4]因此,各大视频网站的自制节目内容都倾向于满足年轻受众群体的需求。从网络自制节目的话题和内容来看,大都捕捉时下最流行的文化元素,传达的价值都是在探索年轻人的人生观和内心世界,且都积极利用微博、微信社交平台与受众进行互动。网络自制节目也更能适应移动平台的传播。例如,网络热播剧《屌丝男士》每集15分钟,场景单一伴有简单的生活细节,它具有鲜明的网络特点,舞台感十足,整体没有剧情衔接,好似一部固定的演员演绎着并不固定角色的笑话集。网络迷你喜剧《万万没想到》每集时长只有5分钟左右,以夸张而幽默的方式描绘了屌丝王大锤意想不到的传奇故事。该剧导演“叫兽易小星”认为,在互联网、移动端时代,作为一方新媒体内容提供商面对的是更新锐的一代人,针对这样的群体,需要更多“犀利”的好内容。[7]上述这类网络自制节目都准确揣测到目标受众的口味并进行精准的内容投放,制作出满足用户需求的“新媒体自制内容”。这类短剧还迎合了受众的碎片化时间,完整的内容加上频繁的笑点,在人们乘坐地铁的过程中就已经完全黏住了用户。

三、传播过程互动性更强

弹幕通常指观看视频的人发送的简短评论,它可以以滚动、停留甚至更多动作方式出现在视频上。弹幕起源于日本,原本是视频网站一种用于互动的字幕技术,方便大家边看边吐槽,用户的发言打成字幕飞在屏幕上,看上去就像射击游戏里飞来飞去的弹幕(俗称靶子)。国内的视频弹幕最早出现在动漫游戏网站中,如哔哩哔哩(Bilibili.com),随后弹幕形式被广泛运用于各大视频网站中,这也成为网友针对视频即时评论的一种新形式。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手机成为网络视频收视的第一终端,弹幕这种互动形式也被运用于手机中,用户不仅可以在手机终端观看视频时发送弹幕,还可以利用手机发送弹幕与网络视频节目进行互动。例如,在爱奇艺自制综艺节目《奇葩说》中,网友在观看节目的同时针对节目中的内容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和吐槽无顾忌的通过弹幕推送出来,有意思和犀利的吐槽形成节目之外的另一大看点并且在微博上塑造话题性,[8]该节目开启了弹幕互动的新时代。

除了弹幕互动之外,手机二维码扫描是用户更加熟悉的一种互动形式。用户在PC端观看网络视频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手机扫描视频旁的二维码从而在手机终端上了解更多与网络视频相关的内容。当用户在观看视频时想要从PC端转移到手机客户端时,不需要重新搜索视频,直接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续看视频,由此实现了网络视频的线上与线下的互动。无论是弹幕还是二维码扫描,都体现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网络视频在传播过程中与用户之间的互动性明显增强。

四、传播主体更具模糊性

在PC端主导网络视频的环境下,各大视频网站可以说是网络视频的传播主体,当然随着YouTube的诞生和发展,用户自制视频并上传到网络上也成为一种网络视频传播的重要方式,用户也从传播受众逐渐转向传播主体的阵营中。但PC毕竟有一定的空间限制,不仅携带相对不便,且用户只能在Wi-Fi环境下通过PC端进行网络视频的传播。而基于移动互联网发展下的手机终端则完全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特别是4G网络的成熟,用户可以实现在任何时间地点完成视频的拍摄与分享,如前文所提到的移动短视频的出现与发展,使得传统用户成为网络视频传播主体的重要成员,传播主体和受众之间的界限更加模糊。

互联网从诞生到现在不断改变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对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端产品的使用比例已经超过了传统的PC端,我们的日常生活也在因移动终端的发展发生相应改变。作为典型的互联网应用,且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网络视频也不得不顺应移动互联潮流实现自身的移动化转型。在本文中,笔者试从网络视频的传播形式、传播内容、传播过程和传播主体这四个方面论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网络视频传播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从而对移动互联网的影响与发展趋势有更为具体的认识,也希望对网络视频的传播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1] CNNIC . 2013~2014年中国移动互联网调查研究报告[DB/OL] . http://www.cnnic.cn/hlwfzyj/hlwxzbg/.

[2] Mary Meeker . 2014互联网趋势[DB/OL] . http://www.36kr. com/p/212449.html .

[3] CNNIC . 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DB/ OL] . http://www.cnnic.cn/hlwfzyj/hlwxzbg/.

[4] CNNIC . 2013民网络视频应用研究报告[DB/OL] . http:// www.cnnic.cn/hlwfzyj/hlwxzbg/.

[5] 王晓红,等.移动短视频的发展现状及趋势观察[J].中国编辑,2015(03).

[6] 穹顶之下:不一样的纪录片[DB/OL].中华解读 , http://news.china.com/zh_cn/jiedu/20150304/.

[7] 站长之家.“叫兽”易小星自述:《万万没想到》那5.8亿的点击量[DB/OL] . http://www.chinaz.com/start/2014/0612/ 355203.shtml.

[8] 李金霖,凌婷.从我国网站自制节目分析新媒体的创新与发展[J].新闻研究导刊,2015(07).

G206

A

1674-8883(2015)14-0292-02

猜你喜欢

弹幕内容用户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HOLLOW COMFORT
“弹幕”防御大师
一大拨弹幕正在向你袭来……
弹幕小能手养成攻略
关注用户
主要内容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如何获取一亿海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