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

2015-02-28卢贤明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14期
关键词:真实性新闻报道工作者

卢贤明

(福清侨乡报社,福建 福清 350300)

浅谈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

卢贤明

(福清侨乡报社,福建 福清 350300)

21世纪是信息世纪,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各种讯息瞬间万变。新闻媒体作为传播讯息的重要途径之一,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地位日显凸出。随着互联网的出现,传统媒体三足鼎立局面被打破,受众市场之争更趋激烈。新闻真实性作为四家媒体生存的基础,不管竞争如何剧烈,它们始终把它作为赖以生存的生命,作为竞争制胜的法宝。

真实性;新闻失误;改造;认识;客观世界

新闻顾名思义就是刚刚听到的消息。“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出现,人们也对陆定一这一新闻定义,因忽视了另一传播要素——受众的地位提出质疑。尽管新闻界对新闻泰斗陆定一新闻定义提出质疑,但作为新闻生命的真实性,却被中外新闻界所接受。因此,理解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就要从新闻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来理解和分析。

一、真实是新闻存在条件

新闻是人类社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记录,它反映了人们改造世界造福人类的成果。作为客观世界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无论人们对其认识与否,都实实在在地存在于人的主观意志在外。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就是为了改造世界,造福社会。新闻报道就为了记录人类改造世界情况,总结人类社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成功经验,为更好改造世界提供帮助。因此,事实是新闻报道存在的条件,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报道。

二、事实是新闻的本源

新闻报道是人类社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经验总结,它揭示了人类社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客观规律。我们今天发展的成功,都是建立祖辈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经验之上,这些成功经验都是事实,是客观存在的,来不得半点的虚假,是新闻报道的本源。因此,我们在新闻报道中遵循唯物论的观点。

第一,新闻采写必须要实事求是,对要采写的新闻事件必须做全面的了解,来不得半点马虎。作为新闻工作者必须客观、公正、全面地反映新闻事件本来面目,决不能凭着自己的主观臆断任意拔高,或者意矮化。不真实的新闻报道不但不能给受众提供有用的信息,反而给受众起到误导作用,甚至引发社会恐慌。所以,凡是严肃的新闻传媒都主张新闻报道一定要尊重最起码的新闻事实。

第二,人类社会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但人类社会认识世界是渐进式和螺旋式的过程,先从量变再到质变,这是人类认识客观物质世界的规律。因此,新闻报道也要遵循人们认识世界规律,认识多少新闻报道就写多少,有什么样的事实就写什么样的新闻,做到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既要保证事实整体不走样,也要做到在细节上不参假。

第三,人类改造世界的目的是造福人类,已经改造和正在改造的事实才能成为新闻报道的内容。尚未付出实施的计划,那是美好的设想,设想不能成为新闻,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是客观存在事实。如果媒体把奇思妙想内容作为新闻来报道,世界将陷入难以想象的混乱状态。将幻想当作事实加以宣传,结果造成了可怕恶果,给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

三、真实是新闻报道的原则

真实性就是要求新闻工作者在新闻报道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做到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客观、公正、全面反映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坚持事实怎样,新闻就怎样。所以新闻报道务必做到按照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进度要求,有多少,新闻就反映多少,不夸大,不缩小,实事求是。换句话说,新闻报道要求就是真实、客观,没有半点虚假的成分。

四、新闻失实的原因

(一)政治原因

因社会制度的不同,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统治地位的需要,或者为了其不可告人的政治目,故意歪曲事实,达到诽谤他人的需要,这样的事例在当今世界比比皆是。远的不说,就近年来我国新疆的爆恐事件,造成大量无辜群众伤亡,这是血淋淋的反人类恐怖袭击。但在西方媒体报道中却变味了,西方媒体为配合反华需要,将恐怖袭击说成是中国政府镇压少数民族而引发的动乱,体现了西方国家在反恐问题上采取双重标准。

(二)思想和作风的原因

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是新闻报道的第一责任人,也是防止新闻失误的把关者。由于个别新闻工作者责任心不强,而造成的新闻失误也时有发生。主要表现为:有的新闻工作者满足于道听途说;有的偏信受访者的空谈;有的喜欢于捕风捉影,有的干脆闭门造车。

五、如何维护新闻真实性

新闻报道失误不仅是新闻媒体的大忌,也是新闻工作者的耻辱。尽管各个媒体都全力防止报道失误,但因各种原因新闻失误总是时有发生。但我们也要看到,新闻失实并不是绝症。只要新闻媒体和工作者坚持严谨的工作作风,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坚持做到有错必纠,报道失误现象是完全能够得到有效防止。

(一)实事求是,严防死守

新闻工作者只有深入实际,深入新闻现场,对新闻事实进行调查研究,才能掌握到事件现场的第一手资料,才不会被新闻事实的表面现象所迷惑。也许有人会说,现在通讯技术越来越发达了,一个电话或者一个传真,甚至一个E-mail,不就什么材料都到手了吗?的确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快速检验调查研究工作的准确性,但不能代替调查研究。在新时期,面对快节奏、多元化的社会需求,调查研究的工作不但不能减轻了,反而应该进一步加强。

(二)坚持方法论,反对片面性

防止和克服新闻失实的方法有多种多样,作为新闻工作者不可能对每种方法都进行尝试,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必须掌握科学的方法。唯物辩证法是保证新闻失误的最好法宝,也是最科学方法。因此,新闻工作者坚持用两点论的观点,辩证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新闻失误现象就可以避免。

(三)提升新闻素养,杜绝新闻失误

新闻失实大多与新闻工作者的素质和修养有关,一些新闻工作者因自身政治、业务和道德素养差,有的缺乏政治观念;有的缺乏政策水平;有的缺乏理论涵养;有的缺乏相关知识;有的缺乏职业修养等。新闻工作者在新闻报道中,自觉按照新闻真实性原则去做,可以有效地减少新闻失误现象发生。

真实性是新闻存在条件,是新闻的本源。新闻存在基础,先有真实性,后有新闻,没有真实性,就没新闻。因此,真实性不仅是新闻的生命,更是新闻的灵魂。

[1] 陆定一新闻文选[M].新华出版社,1987:2.

[2] 新闻学概论(第一版)[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G210

A

1674-8883(2015)14-0112-01

猜你喜欢

真实性新闻报道工作者
关爱工作者之歌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广告的真实性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从悬疑报道谈新闻的真实性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
坚持新闻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