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自主风雨兼程 一朝回归应对有方——谈2016年回归全国卷高考语文复习策略
2015-02-28程丽华
□程丽华
2005年安徽省首次实行语数外三科自主命题,至今已有10个年头,如今分省自主命题之路终结,各地重新回归全国一张卷的统考模式。这次回归给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带来了很多不安的情绪,其实如果我们进行理性的比对分析,找出二者存在的具体差别,积极谋划应对策略,平稳过渡并不是困难之事。
一、全国卷和地方卷横向比较整体印象
整体印象是全国卷命题能力立意的特点突出:注重考查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考查真实的语文素养,不在审题上刻意为难学生,反对猜题押题、死记硬背、空谈技巧,更有利于真正语文素养好的学生在选拔中脱颖而出。
二、全国卷纵向的变化趋向分析
可以说,分省命题这些年来,各省都是亦步亦趋紧跟全国卷,而全国卷也一直在“反模仿”的守正出新之中,虽然试卷的大体结构没动,但命题立意、理念一直在进步,题目的形式、内在的追求一直在创新,个别题目回归出现老的经典的题型。其大致规律是每两年有一个较大的变化。
论述类文本阅读近两年主要考查 “原文内容”,不再拘泥于一个词句或是在文章结构思路这些说不清道不明的问题上纠缠,更能真正考查学生对全篇的阅读理解能力。
默写题自2014年起将记忆和理解放在一起考查,反对死记硬背的倾向十分明显。教学应加强理解性识记方法的指导与训练。诗歌鉴赏题强调具体文本具体赏析,重在考查对诗意的理解、对诗人思想情感的把握,深入理解“这一首”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性,不满足于用“这一首”印证“这一类”,回避一些可能造成模式化答题套路的试题。文言文阅读三年来有明显的变化,2013年文言文阅读三道选择题是:文言实词,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到了2014年,去掉了筛选信息题,增加了文言断句题;到了2015年,又去掉了文言实词题,增加了与史传人物有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题。文言文表面上抛开实词虚词,其实在断句、翻译中都暗含了对它们的考查,古代文化常识题是一种回归,早年的高考就有,这里能看到学生日常习得的语文素养,难以在短时间内靠功利的训练获得。
第II卷80分内容几乎都坐实在 “运用”二字上:2012年至今未考语音、字形、标点等纯知识性题目;成语题型2013年是辨析正误,从2014年开始改为选词填空,在语境里辨析差异,在难度上有所降低;过去比较务虚的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这两年得以务实,在考查表达的同时考查逻辑思维,答案是唯一的,区分度明显提高,表达时内容和形式要兼顾,遵循逻辑去解题;图文转换其实是老题型,是回归,这类题表面上看是“看图说话”,实际上,它综合了句式变换、仿写、续写、压缩语段等多种题型,归根结底是在考查学生综合语言表达运用能力,正因为它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所以称为近年来高考题中的新宠。
全国卷的作文近年来都是材料作文,都注重考查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的能力。从给出的材料看,2012年“船工顺手补船洞”、2013年“切割钻石”、2014年“山羊过独木桥”,材料不一定是学生熟悉的,主要考查考生的论证能力。而2015年“女儿举报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当代风采人物三名候选人谁更有风采”,材料更贴近现代人们日常生活,所述之事都是易引发人们思考之事,要求考生能够一事一议,通过对给出的事件的分析议论,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由此大胆推测一下,2016年高考可能还会从社会热点的角度命题,要求对某件事中的几种人或一个人的几件事等进行评析和议论,引导考生对社会热点问题和人生观、价值观等问题进行个性化的思考和表达,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表达真情实感,避免为文造情。
文学类文本阅读题在2014年之前比实用类文本阅读题难度略大,2015年全国卷中二题难度突然逆转。实用类文本空前地难,不再像过去那样仅仅停留在概括分析的层面,而是从文章内在写法的角度思考解答。如2015年全国I卷《朱东润自传》第⑶题:作为带有学术性质的自传,本文有什么特点?第⑷题 “朱东润认为传记文学作品应如何刻画和评价传主?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考生要对传记文学的文体特点和写作特点有所理解,才能顺利完成此探究题。而与之相反的是,文学类文本阅读空前的容易。可能意在打击过去几年出现的实用类文本空“一边倒”投机选择倾向,鼓励真正的自主选择。
此外,从2015年语文 《考试说明》样题分析,2016年也有可能取消主观连贯题,改为虚词填空、排序、和对对联等题型。
三、就应对回归谈高三教学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一)重视课内的底子
在古诗鉴赏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中都出现了一些与已学课文有关联的问题,如2015全国甲卷“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再如2015全国乙卷“老汪这一形象与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在性情气质上有不少相似之处,但二人精神困境的根源实则不同,请简要分析这种相似与不同”。这是一个信号,引导师生重视课文学习,打好基础,涵养内功,不要急于复习刷题。
(二)重视课外的积累
语文是一门内涵和外延都十分丰富的学科,成语、病句、文言词汇、古典文化常识、写作素材等都浩如烟海,一味依靠老师教学,或是依托试题上遇见的那一点量完全不足以应对高考,高三教学更重学法指导,复习要有积累储蓄的意识。
(三)重视陌生化文本的阅读指导
陌生化——文本中的时代环境、风俗民情、人物命运、思想情感、思维方式等的陌生化,和同学们日常阅读和日常生活所获得的信息相去甚远。高考卷选文内容比较复杂,内涵比较丰富,对审美能力和艺术品味要求较高。学生热衷读的那些时尚畅销书和高考文本在这些方面差异很大,所以对他们来说,无论平时读了多少书,都难以把阅读经验迁移到高考阅读中去。所以我们应注意对学生的阅读取向进行引导,同时重视对这一类“陌生化”文本阅读经验的积累,这对阅读和写作都将有很大的意义。
全国卷论述类文本阅读主要选用社科类文章,现当代名家的文史哲类的学术性文章较为常见,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思想等方面,如近年来涉及到老子、凤鸟、法律、悲剧、宋代的信用形式等。由此分析可以看出,2016年论述文阅读,选文应会继续采用此类文本,特别是体现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文本。
文言文阅读选文基本来自 《新唐书》《旧唐书》《宋史》《明史》等史书,传主多是唐宋明等汉民族统一的朝代的人物,且是这些朝代的忠臣良将、社会精英、文化先锋等,内容多为他们效忠朝廷、忠于国家、关爱百姓、不惧牺牲的事件,表现出传主耿直的性格、忠诚的品质以及不怕牺牲的精神等。
文学类文本近年来选用的都是小说。2013年以及之前都选用外国小说,可能因为外国小说在语言特色、结构特点以及思想情感方面更具有陌生化的特点。2014年和2015年选用了中国现代名家的小说或者当代名家的小说,并且有更注重选用中国当代名家小说作品的趋势。2015年全国Ⅰ卷选用了李德霞的小说《马兰花》,全国Ⅱ卷选用了刘震云的小说《塾师老汪》。特别是刘震云的小说《塾师老汪》中主人公老汪,很有传统文人的品格,在他身上体现了旧时的读书人虽然落魄但依然能够保持精神追求、高洁品格的特征,对青少年很有教育意义,也有利于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品味。
实用类文本阅读三年来都选用了传记类文本,传主涉及到现当代各行业的榜样,以中国人为多,但也涉及到外国人,如为中国抗日做出贡献的“飞虎将军”陈纳德、科学家波尔等。中国人多是为中华民族解放而不惧生死的英雄,为国家民族强盛而不怕艰难困苦的实业家、科学家以及为学术建设不惧困难的学者等。2015年全国Ⅰ卷选用的是 《朱东润自传》,朱东润是当代著名传记文学家、文艺批评家、文学史家、教育家、书法家,他的自传主要讲述了自己是如何走向写传记文学的道路的,对青少年具有启示作用。全国Ⅱ卷中《将军赋采薇》是一篇具有传统文化色彩的文本,文本表现了抗日名将戴安澜在远征缅甸时期的精神品格,文本涉及了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以及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等,传统文化色彩浓郁,充分彰显了中华民族仁人志士弘毅的品质和士可杀不可辱的民族气节。
(四)重视七大新题型的训练
1.文言文断句题
加强诵读和断句训练,培养文言文语感。
2.古代文化常识题
加强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梳理与训练,特别是与史传人物有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梳理与训练,丰富传统文化积累,提高语文修养。
3.名篇名句语境补写题
按照《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的要求,增补默写篇段,准确默写全部的64篇段。按照全国命题的要求,加强理解性识记方法的指导。
4.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
按照全国命题的要求,加强比较鉴赏的指导与训练,重视课内、课外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
5.实用类文本关联探究题
教学应高度重视中外名人传记,关注传主的生平、品格、成就等实质性要素,加强非连续性文本关联阅读能力的培养,养成阅读复杂文本的习惯,重视分类指导和具体文本的深度读解,形成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6.图文转换题
培养读图、说图的兴趣,选图要突出实用性和时代性。加强读图与说图的指导与训练,在表达交流中,逐步提高由表及里的读图能力和简明连贯的语段表达能力。强调三个要点:一是要能看出所给图形的构图特点,二是要能将所给信息按一定规律形成文字,三是注意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7.事件类材料写作题
⑴时事类材料写作题:加强“评人议事”的指导与训练,聚焦争论性情境中具体行为,指导学生着重阐述此事该(不该)这么做的理由,增强写作的针对性和对象感,引导学生按照个人表达愿望选择表达角度,强调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有序而充足地阐述看法,激活人文积淀,提高现场的应对智慧。
⑵故事类材料写作题:加强“因事说理”的指导与训练,聚焦争论性情境中故事蕴含的道理,着重阐述这个道理的普遍适用性,提倡按照个人表达愿望选择表达角度,论述中举例子、引名言要能支持同一个事理,要讲求说服力。注重场外的人文积淀,提高修养和见识。
⑶应用文写作题:书信、启事、通知等常见应用文的写作,强调格式、称谓和语气等。用书信表达对具体事件的看法、阐述理由,要有读者意识,要入情入理。
(五)重视方法的养成
科学的备考方法能提高复习的效率,如上文所说的“积累”就是备考的有效方法;再如读题审题时,圈画关键词、作简略批注,有利于准确把握题意,整合关键信息,节省答题时间,提高得分率。
(六)重视思维的改变
全国卷命题以能力立意的特点非常明显,反对死记硬背、题海战术、套题宿构的学习方式,引导理解记忆、举一反三、夯实基础、重视积累、提高素养的学习方式,鼓励见多识广、博闻强记、事事关心的语文学习眼界和胸襟。
(七)重视心态的稳健
以不变应万变,加强语文教学研究,把握语文学和考的核心要素和基本规律,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才是永恒不变的硬道理,才是王道。有稳健积极的心态,才能更好地应对变化,并赢得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