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比况助词教学补议

2015-02-28胡承佼

学语文 2015年1期
关键词:助词现代汉语用法

□胡承佼

比况助词教学补议

□胡承佼

比况助词是汉语助词的一个重要小类,但在目前的现代汉语教学中往往只简略带过,诸多问题语焉不详。比况助词的表达功能可定位为:从比拟描摹至测断描摹的描摹功能连续统。比况助词对于黏附对象X的选择呈现“形容词性X>动词性X>名词性X”难度梯级。特殊结构“V+得+像义词+什么+比况助词”表现了一种情态显现高程度性的描述。将这些认识融于教学,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比况助词的性质和功用。

比况助词;情状描摹;状态化;情态程度;教学

“比况”一词《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的解义是“跟某事物相比较;比照”。黄岳洲在《试谈“一样”“像……一样”“似(是)的”》一文中首次提出:“似的”是个表示比况的助词,单用时能把面前的词语转变为比况性的东西,同时可以和“像”配合使用,帮助“像”进一步表示比况的意思,加强比况的语气。黄岳洲虽然没有直接使用“比况助词”、“比况短语”这样的专门性概念,但对这两个概念的出现无疑具有重要的引导之功。张寿康在《说结构》一文中明确提出“比况结构”这一概念,并讨论了比况结构的句法分布和有关限制。到华宏仪,其在《谈比况结构》一文中明确将“似的”称作“比况助词”,对汉语比况结构的性质与特点做了简要分析。其后,“比况助词”这一助词中的新分小类开始逐渐被广泛接受,并最终得以确立。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版)》就将汉语助词分为结构助词、动态助词、比况助词和其他助词四类,邢福义主编的《现代汉语》同样指明“‘似的’可以构成比况短语,为了说明语言事实的方便,通常把‘似的’和作用相同的‘一样、一般’等叫作比况助词。”如今,比况助词作为与结构助词、时态助词并列的一个助词小类已经被学者们普遍认可。通行的现代汉语教材也都给予比况助词以汉语助词小类的词类地位。

一、比况助词的非比况用法

比况助词的成员包括:似的(也似的)、一般、一样、般、样。在目前的现代汉语教学中,对于比况助词的讲授往往都是简略带过,只向学生简单说明其句法表现形态和具体表达功能,即:比况助词黏附在一定对象的后面,与黏附对象一起构成比况结构,并以该黏附对象作为参照来表达针对表述对象的一种情状(具体情形或状态)比拟。这样的讲授与下面这些例子无疑存在抵牾:

(1)“你!”马大娘上去拉住儿子的一只手,象是怕他跑了似的。(李晓明《平原枪声》)

(2)父亲像是在默想心事一般地睡着。(张平《十面埋伏》)

(3)这是她第一次跟一个男的呆在一间屋子里过夜,但她好像并不害怕一样。(艾米《山楂树之恋》)这三例中的“似的”、“一般”、“一样”是比况助词,但从例句具体表达看又都不表比拟。

如何看待比况助词的非比况用法,以往的比况助词教学中基本未提及。如果类似例(1)至(3)这样的比况助词用法在现代汉语中数量极少,我们不妨将其视为个别例外。基于此,我们依据北京大学CCL语料库对典型比况助词“似的”、“一般”、“一样”表比拟和不表比拟的用例比做了数据分析,剔除无效语料,结果如下:比况助词“似的”共21346例,其中两种用法的用例比约为16:1,非比拟用法有1200余例;比况助词“一般”共18712例,其中两种用法的用例比约为27:1;比况助词“一样”共11357例,其中两种用法的用例比约为34:1。显然,比况助词不表比拟的用法在现代汉语中实际比较普遍,无论从绝对数量还是从用例占比来看,都很难将该用法处理为规则之外的特例。因此,如果在教学中仍然只是将比况助词的用法和功能像前面那样泛泛而谈,粗线条的概括为表比拟,那么势必会造成学生认识上的混乱和矛盾,导致其无法全面、深入地了解、掌握汉语比况助词的相关知识。

那么比况助词的非比况用法表达上到底起什么作用?其实是表达说话人对表述对象的一种情状(具体情形或状态)测断,即:说话人是在推测表述对象是个什么状况,如例(1)至(3)。比况助词的情状比拟用法和情状测断用法,实际上可以概括为情状描摹。二者的不同在于:比拟用法是一种确定性的情状描

摹,测断用法是一种不确定性的情状描摹。正如江蓝生所指出的“兼表比拟与推测是完全合乎词义引申的逻辑义理的”,比况助词从情状比拟到与情状测断本质上表现的是其功能用法的一种自然扩展,情状比拟是似而不同,情状测断是似乎如此但不确定,两者都是一致性与矛盾性的结合体。比较:

(4)等何波突然意识到这个问题时,就像挨了一闷棍似的让他晃了一晃。(张平《十面埋伏》)

(5)觉慧无意间掉过头,又遇见觉新的眼光,这眼光忧郁地望着他,好像在责备他似的。(巴金《家》)例(4)“似的”表情状比拟,“何波”如同挨了一闷棍,并非真的挨了一闷棍,是似而不同。例(5)“似的”表情状测断,“觉慧”推想“觉新”像在责备他,却无法完全肯定,是似乎如此但不确定。这两例虽然在表达细节上存在一些差别,但根本上都是以“似的”结合其所黏附的对象来对表述对象加以情状上的描摹:例(4)描摹“何波”当时是个什么状况,例(5)描摹“觉新”当时是个什么样子。

由是,从比况助词的教学来说,我们可以将其表达功能定位为:由比拟描摹至测断描摹的描摹功能连续统。这样做的好处是不但解决了比况助词的非比况用法问题,把比况助词的两种用法表现做了有机统一,也能顺带解释下面这样的用例:

(6)她哆嗦了一下,逃跑似的走出那屋。(廉声《月色狰狞》)

(7)伍兹笑了,低着头,嘴角微微咧开,仿佛自我解嘲一般,“其实我有两次都和冠军很接近,今年我已经因为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很多奖励,现在我希望在汇丰能够更进一步。”(《伍兹不怕冻江边下象棋》,《东方早报》2009年11月4日)

例(6)“逃跑似的”、例(7)“自我解嘲一般”是情状比拟还是情状测断已经很难判断,它们恰好介于比拟——测断描摹连续统的中间。就受话人而言,其只关注表述对象的具体情状,并不关注说话人采取何种方式来达成这种情状描摹。“逃跑似的”不管是比拟还是测断,重要的是作为表述对象的“她”所呈现出的情状都是“逃跑的样子”;“自我解嘲一般”同样如此,作为表述对象的“伍兹”所呈现出的情状都是“自我解嘲的样子”。正因如此,类似例(6)、(7)这样的表达仍然可以理解和接受,而不会被认定为表述歧义。

二、比况助词对黏附对象“X”的选择倾向

比况助词在句法上无法独立,运用时都是以“黏附对象X+比况助词”这样一种比况结构的形式出现。关于黏附对象X,教学中通常会说其以名词性成分居多。而事实上,这种教学表述是含混、不清晰的,并没有向学生说清楚究竟什么样的X可以后附比况助词。换言之,学生还是不了解比况助词对于黏附对象X的选择倾向,以及影响这种选择倾向的因素。

前面我们将比况助词的表达功能统一概括为情状描摹。而形成情状描摹表达功能的基础则是基于比况助词对于其黏附对象X的状态化作用,即:通过比况助词把黏附对象X状态化,并将这种状态传递给表述对象。所以,就功能而言,比况助词之于黏附对象X的意义实际上是去范畴化和重新范畴化的一体性过程:前者表现为X丧失原有特性,后者表现为X新获得状态性。例如:

(8)女孩的身影矫健而美丽,她们划动着桨儿,协调一致地用力拨动着水花,那划艇便如箭一般的向前蹿去。(名词X)(《随风追梦水波起》,《宝鸡日报》2014年7月9日)

(9)沈国良烈士父母塞给李彬1000元红包,李彬好不容易才退回头。妻子戴春兰说:“退红包,你谦我让,像打架一样。”(动词X)(《“700岁英雄宴”或登扬剧舞台》,《扬州日报》2012年9月11日)

(10)高个子有点得意,可又惭愧似的,叹了口气。(性质形容词X)(老舍《骆驼祥子》)

例(8)名词“箭”丧失指称特性,“箭一般”突出“快速”、“迅捷”状态特性。例(9)动词“打架”丧失动作特性,“打架一样”突出“动作幅度大”、“剧烈”状态特性。例(10)性质形容词“惭愧”丧失内在属性特性,“惭愧似的”指露出惭愧的外在状态。

比况助词的这种状态化作用正是其选择黏附对象X的根本制约因素。如果X已经状态化或者不可状态化,那么它就无法同比况助词相结合,而越是离状态距离越远的X就越容易与比况助词相结合。所以,尽管名词、动词、形容词性X均存在后附比况助词的用例,但它们组合的难易度并不一样。名词性X最容易后附比况助词,动词性X次之,性质形容词性X较难后附比况助词,状态形容词因为表状态已经不能后附比况助词。可以就黏附成分X同比况助词的结合列出如下难度梯级(“〉”表示“难于”):形容词性X〉动词性X〉名词性X。

进一步看,黏附成分X的句法属性同整个“X+比况助词”结构的具体描摹功用密切关联。石毓智指

出,名词具有离散性,形容词具有连续性,动词兼具离散性和连续性。当X为名词性成分时,由于其具有离散性,X极易被单独提取出状态特征,从而形成隐喻表达,所以“名词性X+比况助词”结构实际都是比拟描摹情状。例如:

(11)尘土落下一些,北面的天边出现了墨似的乌云。(老舍《在烈日和暴雨下》)

(12)而他回报给我的温柔,只不过更是一种弱小的羊羔般的乖顺服帖。(梁晓声《表弟》)

例(11)“墨似的”提取了名词“墨”的颜色特征——黑,比拟表述对象“乌云”在当时所呈现出的情状。例(12)“羊羔般”提取名词“羊羔”的秉性特征——温顺、乖巧,比拟表述对象“他”在当时所呈现出来的情状。

当X为形容词性成分时,由于其具有连续性,X无法被单独提取出状态特征,形成不了隐喻表达。此时,“形容词性X+比况助词”结构实际都是测断描摹情状。例如:

(13)范博文懒洋洋地很可怜似的说,身体一动也不动。(矛盾《子夜》)

(14)作为“弱势”一方的福拉多胸有成竹般地开怀大笑,而“强势”的维贝克却似乎心虚一样大放豪言,两人如此诡异的表现,更让今天的比赛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再上高原国足踏“祥云”》,《华西都市报》2008年3月26日)

例(13)“很可怜似的”测断描摹表述对象“范博文”当时的情状,例(14)“心虚一样”测断描摹表述对象“维贝克”当时的情状。例(13)“心虚一样”的前面还配合使用了“估测义”副词“似乎”,例(14)“很可怜似的”的前面虽然没有,但同样可以添加上。

当X为动词性成分时,由于其兼具离散性与连续性,且不同动词性成分在离散性/连续性的强弱表现上不尽相同,因此X到底能不能被单独提取状态特征,“动词性X+比况助词”结构到底是比拟描摹情状还是测断描摹情状,很多时候要结合全句进行分析。比较:

(15)特别是在饭馆吃饭的男人们,他们假装义气,打架似的让座让帐。(老舍《月牙儿》)

(16)每打一拳都要连忙扶下晃动的枣树,那架势就像生怕会把枣树打倒似的。(王朔《千万别把我当人》)

(17)只见一辆马车疯了似的轰轰隆隆飞驰而去,车后雪尘四溅,惊天动地。(季宇《县长朱四与高田事件》)

例(15)“打架似的”提取动词“打架”的状态特征——凶猛、互不相让,以此来比拟描摹表述对象“男人们”在“让座让账”时所表露出的情状。例(16)“生怕会把枣树打到似的”中的“生怕会把枣树打倒”未被提取状态特征,整个结构测断描摹表述对象用拳头打枣树时所显露出的情状。例(17)“疯了似的”可作两种分析,既可理解为说话人是在比拟描摹“马车”当时的情状,也可理解为说话人是在测断描摹“马车”当时的情状。如果理解为前者,则“疯了似的”提取了动词“疯”的某些状态特征,如“癫狂”、“烈度强”等。如果理解为后者,则“疯了似的”意思相当于“似乎疯了似的”,并未提取动词“疯”的状态特征。

三、比况助词的一种特殊表达格式:V+得+像义词+什么+比况助词

比况助词所黏附对象X作为表述对象的描摹参照,一般要求明确而具体,否则难以与比况助词结合为描摹性比况结构。但在“V+得+像义词+什么+比况助词”表达式中,比况助词所黏附对象X恰恰是非疑问用法的虚指性“什么”。例如:

(18)陈小雅这才看清楚了自己的失态,连忙把手拿开,歉意的退到一旁,脸顿时红得像什么一样。(高乐斯《裙衣飘飘》)

(19)那时太穷,买不起烟纸,每次见我拿来这些废作业本高兴得跟什么似的。(《二姐的日子》,《人民日报》2012年11月14日)

对于这样一种特殊格式,现行《现代汉语》教材并未予以关注,教学中往往也不做说明和分析。事实上,这种表达格式的使用频率非常高,尤其在日常口语中,并且承担了独特的表达功用。我们在教学中很有必要向学生指出这一格式的存在,并就相关问题加以简要讲解。

就情状描摹功能而言,由于描摹参照“什么”不是所指具体的成分,其与表述对象之间的比拟关系相对模糊,“V+得+像义词+什么+比况助词”在表达上因而显现出一种虚泛性比拟的描摹特点。比较:

(20)她那小嘴嘟得像什么一样,看着她不开心,我说:要不你打我一下吧。(《爱情路上原谅我的不辞而别》,《武汉晚报》,2012年7月21日)

(21)他只穿着一条肥大的破短裤,上身脏得跟抹了碳一样。(《“小候鸟”被父母用铁链锁在家里照

顾弟弟》,《钱江晚报》,2012年8月29日)

例(20)“嘟得像什么一样”用以比拟描摹“她那小嘴”,例(21)“脏得跟抹了碳一样”用以比拟描摹“他上身”。但例(20)虚指性的“什么”无法为表述对象“她那小嘴”提供十分明确的描摹参照,其比拟描摹故而难以具体化;例(21)“抹了碳”则为表述对象“他上身”提供了确定的描摹参照,以“身体抹了碳的情形”为参照点描摹“他上身脏的情形”,其比拟描摹因之特别聚像。

句法结构关系上,“V+得+像义词+什么+比况助词”表达式中“像义词+什么+比况助词”充当谓词性成分V的补语。就补语类型而言,由于比拟参照对象的不明确以及由此引发的描摹虚泛化,“像义词+什么+比况助词”作为补语补充说明具体情态的功能明显弱化,此消彼长其在程度性的体现上则进一步凸显。“V+得+像义词+什么+比况助词”实际重在描述某种情态在程度方面的显现而非描述该情态本身,“像义词+什么+比况助词”已经进一步接近程度补语。例如:

(22)你们总经理以前请的那个秘书实在大糟糕了,丑得像什么似的,好一阵子还成了众人茶余饭后取笑的对象呢!(方辰《风流巧债》)

(23)材料每次有人接下,她就感激得跟什么一样。(《18年的“京黑”人生(2)》,《时代周报》2011年7月14日)

以上两例中的“V+得+像义词+什么+比况助词”描述说明情态的意味已经较淡,主要都是为了描述情态表现程度。“丑得像什么似的”指“秘书”在“丑”的情状表现上程度高,“感激得跟什么一样”指“她”在“感激”的情状表现上程度高。

可见,作为“形式—意义”对应体,“V+得+像义词+什么+比况助词”格式所承担的表达功用实质上是一种情态显现程度的描述,即:表述对象在某一情态显现上程度高。

综上,我们认为,作为语言课教师对教材概括的语言规律要深究。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从而引导学生对似成定论的说法进行思考,对语言事实进行深入的考察。

[1]华宏仪:《谈比况结构》,《中学语文教学》1980年第1期。

[2]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下)(增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3]黄岳洲:《试谈“一样”“像……一样”“似(是)的”》,《语文学习》1995年第5期。

[4]江蓝生:《助词“似的”的语法意义及其来源》,《中国语文》1992年第6期。

[5]石毓智:《肯定和否定的对称与不对称》(增订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6]邢福义主编:《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7]张寿康:《说“结构”》,《中国语文》1978第4期。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责编达送]

猜你喜欢

助词现代汉语用法
address的高级用法你知道吗?
韩国语助词的连续构成与复合助词的区分
现代汉语位移终点标记“往”
“楞”“愣”关系及“楞”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
山西省2019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作”与“做”的用法
高校朝鲜语专业学生助词使用偏误调查分析
日语中“间投助词”与“终助词”在句中适用位置的对比考察
特殊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