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方法校本课程在初中的实施探索
2015-02-28袁远辉
□袁远辉
阅读方法校本课程在初中的实施探索
□袁远辉
在实践的基础上,从阅读方法校本教材的编制、阅读方法校本课程的教学、阅读方法校本课程的评价三个方面,探索在初中实施阅读方法校本课程的策略构想,由此促进初中学生阅读习惯爱好的形成。
阅读方法;校本课程;教材;教学;评价
对于好奇心重、求知欲强的初中生,阅读本应该是无比快乐的事,但是现实情况是初中学生对阅读的大面积冷淡、放弃,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初中语文教学对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缺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现在的语文课堂主要以单篇课文的教学为主,虽然围绕课文的教学花样迭出,情境型,细读型,原生态型,不一而足,但基本上都是以理解单篇课文的内容为最终目的,没有很明确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向学生推荐课外具体的文章和著作的意识。其次,现行初中语文教材没有自成体系的阅读方法的指引、训练,零散分布在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阅读方法指引有很多不足:方法的类型单一,方法的说明模糊,方法的指导简单,方法运用的评价缺乏、无据……
苏霍姆林斯基说:“必须教会少年阅读!为什么有些学生在童年时期聪明伶俐、理解力强、勤学好问,而到了少年时期,却变得智力下降,对知识的态度冷淡,头脑不灵活了呢?就是因为他们不会阅读!”[1]很显然,依靠教材所提供的方法和教材中数量有限的文章很难教会初中学生阅读,而学生在初中时期是否“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决定着学生将来能否适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影响学生一生的生活质量和发展前景。因此,在初中阶段实施阅读方法校本课程就显得必要和重要了。
一、阅读方法校本教材的编制
编制阅读方法校本教材必须立足于初中学生的实际,既注意内容的实用性、可操作性,又注意方法的系统性、前瞻性,对介绍阅读方法的相关书籍进行去粗取精、化繁就简地梳理、挑选、整合、归纳、创新,坚决舍弃那些大而无当的理论和华而不实的方法。
1.阅读心理
阅读心理是阅读研究者和善于阅读的人非常重视的,一些高效的阅读方法也是在研究各种阅读心理的基础上创立的,校本教材关于这部分内容,首先要整合那些关于阅读心理的成熟的理论和方法,其次要积极发现与这方面有关的最新研究成果,完善、创建阅读心理调整策略。主要是围绕如何避免、纠正阅读的消极因素,建立积极主动的阅读心态这个主题来梳理、整合:(1)按照亚伯拉罕·马斯洛关于人的生理的、安全的、爱恋的、尊重的和自我实现的五项需要,整合归纳关于明确阅读的意义和目的,激发强烈的阅读愿望和需要的内容。(2)根据人的左脑和右脑的功能原理,整合概括关于同时调动左右脑的功能,激活多种思维模式进行阅读的内容。(3)根据血型与性格的关联性,整合梳理关于不同血型如何对阅读时间的安排、阅读方式的选择、阅读环境的布置的内容。(4)结合对人的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的认识,整合完善关于利用阅读的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激发阅读动力和兴趣,建立阅读自信,制定、执行科学的阅读规划、计划,形成由世界观、学习目的、人生价值取向和知识水平决定的深层的阅读动机的内容。
阅读心理调整很容易被人轻视,其实,重视它会让阅读事半功倍,而且它的运用过程本身就是学生认识自己、调整自己、提升自己的过程。
2.阅读方法
古今中外关于阅读的方法不胜枚举,名人有名人的阅读方法,普通人有普通人的阅读方法,不同职业身份的人有不同的阅读方法,不同人生阶段的人也有不同的阅读方法,对于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教师不加选择地随便抓一把阅读方法让学生运用于阅读,很可能会对学生现在和将来的阅读习惯爱好的形成产生负能量。
结合初中学生的特点,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对阅读方法进行整理归纳:第一、对语文课本中的阅读方法加以扩展说明,如对于朗读这种阅读方法,有轻重、缓急、抑扬、停连等声音处理技巧;有轻快型、凝
重型、低沉型、高亢型、舒缓型、紧张型等六种节奏类型;至于课本中提到的“反复朗读”,也不是毫无目的的“反复”,每一次都应有其不同角度、目的,这样可以整理出“循环朗读法”、“三遍朗读法”等,课本中的阅读方法还有背诵、诵读等。第二、详细提供几种课本中没有提到但非常重要的阅读方法,如“笔记阅读法”,这种方法包含“标记读书法”、“质疑读书法”、“出入读书法”、“浓缩读书法”等,其常见的形式有批注式、摘录式、提要式、索引式、心得式、百科全书式、活页式,其中摘录式又有不同技巧。其它重要的阅读方法还有“主题读书法”、“比较读书法”、“推测读书法”、“八面受敌读书法”等。对于这些重要的阅读方法,其内容既要有概念、原理、事例、示例,又要有具体的清晰的操作步骤、方法、技巧等。第三、简略展示一些个性化的阅读方法,以供学生个性化的选择,如“异想天开读书法”、“视听读书法”、“自我讲授读书法”、“SQ3R读书法”、“30-3-30读书法”等,这些读书法个性化强,也比较新颖,可能只适用一小部分学生或个别学生,或对某些学生将来特定的阅读有用处,所以可以简略提及这些阅读方法对应的事例、操作程序。
3.快速阅读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四学段(7~9年级)提到了阅读的速度及其方法:“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但这样的阅读速度要求是比较低的,对很多学生来说只要稍加努力就可以达到,以这样的阅读速度也远远无法适应大数据的现代社会的阅读速度要求,而对于如何通过默读、略读、浏览来提高阅读速度,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也没有再作出具体的说明、指引。另外,初中语文课本里对于阅读速度更是只字未提。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密切注意,使学生迅速阅读的能力得到改善。在少年期,默读能力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在六、七年级,学生应当能够一眼看下去就把握住一个长句的完整部分的意思。不掌握这些能力,少年的思维就会变得迟钝,思考力好像在许许多多的死胡同面前停顿下来。”[2]所以,很有必要把“快速阅读”作为阅读方法校本教材中的重要板块来组编:第一、在基本阅读的心理外补充有关快速阅读的生理、心理内容,前者如眼球移动与快速阅读的联系,后者如明确的阅读心态、纯洁的心境、渴求的心欲、平静的心绪等;第二、分析阅读速度慢的原因,提供阅读速度的方法技巧,前者如出声阅读、阅读停顿频繁、倒看、注意力问题等,后者是重点整合归纳的内容,方法如“板块式阅读”、“扫描式阅读”、“跳读”等,技巧如用手指或笔尖辅助阅读、利用视角卡片辅助阅读等。编制这些内容除了具体的操作程序、例子外,还要有清晰直观的图画来辅助说明,以利于学生进行理解、训练。
二、阅读方法校本课程的教学
学生学习阅读方法的最终目的是要把阅读方法灵活地运用到个性化的阅读中去,从而改善现有的阅读状况,不断地提高实际的阅读效率。这就决定了阅读方法的教学应让学生活泼快乐地学习掌握,有趣扎实地训练实践。
1.讲解
教师不能照本宣科地讲解阅读方法,可根据学生的状况,对阅读方法中一些抽象的名词、概念作出解释,对其中的一些较复杂的操作方式进行说明。也可以通过参与学生阅读方法的讨论,从中提出自己的参考意见,提示或暗示学生哪些阅读方法必须掌握,哪些阅读方法适合哪些同学。这种教学过程主要还是组织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去学习掌握,教师在此过程中充当被咨询者的角色,随时接受学生的询问。
2.训练
阅读方法的校本课程教学的主要精力要落实在组织、指导学生运用阅读方法进行具体的阅读实践,根据实践训练使用的材料,从三种途径来实施:
第一,指导学生把阅读方法运用到语文课本的学习中去,如主题阅读方法在语文出版社《语文》七年级上册的运用,可以以景物之美为主题整合阅读第三单元散文:《春》《济南的冬天》《竹林深处人家》《树林和草原》,第七单元的古诗文:《三峡》《题破山寺后禅院》《望岳》《观沧海》。而其中《春》这篇散文是进行朗读方法示范的很好的例子,其它几篇散文可以进行“三遍读书法”、“推测读书法”等方法的训练,至于古诗文除了进行“背诵读书法”训练外,还可以进行“视听读书法”、“出入读书法”等方法的训练。在对课本学习中恰当地进行阅读方法的训练,可以有效地改变现在语文课堂教学备受诟病的“少、慢、差、费”的现象。
第二,指导学生把阅读方法运用到网络阅读中去。很多阅读方法在网络阅读中大有用武之地,除了进行快速阅读的方法训练外,还须用上“质疑读书法”、“比较读书法”、“归纳读书法”、“变速读书法”等方法。另外,为了方便组织、指导学生进行网络阅读方法的训练,课堂教学往往要到学校有网络连接的电脑室中进行,而这本身就对学生很有吸引力。会用并且用好这些阅读方法,学生的网络阅读才能真正趋利避害,从而让网络阅读助推学生健康成长。
第三,指导学生把阅读方法运用到阅读名著中去。很多学生对名著阅读不感兴趣,甚至畏惧读名著,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阅读不得法。从“目录读书法”、“出入读书法”等名著阅读的基础方法到名著阅读必用方法“笔记读书法”,阅读好名著就须用好这些阅读方法。指导学生进行具体训练,教师最后运用这些阅读方法与学生一起去阅读名著,以利于教师对学生指导的真切性。名著阅读有了阅读方法,不仅能让学生在高效的名著阅读中体会到阅读的乐趣,而且能培养学生对名著阅读的爱好,可谓一举多得。
三、阅读方法校本课程的评价
法国哲学家笛卡尔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阅读方法的学习重在实际的阅读运用,而评价的目的是让学生恰当地运用阅读方法进行高效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最终由此形成阅读爱好。所以,要通过对学生阅读过程使用阅读方法情况的观察与记录进行定性评价,重视对学生有创意阅读的评价,多进行积极评价,在正面评价中引导学生善用阅读方法多多阅读。要加强学生阅读方法运用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让学生自我激励、相互促进。诊断、反馈和激励是阅读方法校本课程评价的主要功能。在实际的操作中,首先要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到的朗读、诵读、默读、精读、略读等阅读方法的评价标准再进行细化、量化;其次增加其它阅读方法评价标准,如快速阅读的字数多少与时间长短、速度快慢与理解效果等具体的标准等级。
“阅读是一门科学,非常值得深入去研究,在阅读习惯、阅读计划、阅读方法等方面形成科学的结论,把阅读推广建立在可靠的科学方法的基础之上,供广大读者参考。”[3]阅读方法的学习、训练过程就是对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爱好的培养过程,学生有了按照阅读方法进行阅读的习惯,就能不断感受到高效阅读带来的乐趣,最终就可能促成学生终生阅读的习惯的养成。
[1][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203、202页。
[3]徐雁、陈亮:《全民阅读参考读本》,海天出版社2011年版,第4页。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研究项目《基于培养中学生阅读习惯爱好的语文课堂教学改革》(2012YQJK177)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广东省龙川县赤光中学)
[责编芮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