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说课比赛管窥高中语文教师教研现状

2015-02-28郑可根

学语文 2015年1期
关键词:教研文本目标

□郑可根

从说课比赛管窥高中语文教师教研现状

□郑可根

通过语文优质课说课评选,可以看出目前教师的教研状态有如下特点:一是对理论知识有学习有实践,但精细化程度低;二是对文本研究较透,但目标过多,内容太全;三是说课脸谱化,缺少“这一个”。一节课的设计,首先主题要明确,其次形式要精彩,最后还要有独特的感悟。

语文;说课;教研

连续六年参与三届语文优质课说课评选,身处其中,略知一二,感慨颇多。其中最大的感受是:一届比一届强,最明显的是参赛选手及他们身后的团队,状态有了很大的变化,那就是选手的课堂设计大多有学生、有技巧、有方法,还有的选手课堂设计有生活、有高度、有深度,充满了研究味,透视出他们的教学和教研已经在上台阶。实际上“说课”是“备课”的再研究,它是将备课中的隐性因素显性化,感性认识理性化,并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它是教学的再研究,是明确“知其所以然的过程”。所以说从“说课”的过程能观察出教师的教研状态。目前,教师的教研状态有如下特点:

第一,对理论知识有学习有实践,但精细化程度低。选手对于说课的“说”的概念基本理解透了,基本明确说课要突出“说”字,没有按教案一字不差地背下来,更没有按说课稿一字不差地读下来;也明白说课不是备课,不能按教案来说课;说课不是讲课,教师不能把听说课的评委视为学生,如正常上课那样讲。但是说课者的语言运用、节奏控制、体态语调等方面还存在很大的问题。就语言来说,说课这种教研活动是需要运用语言艺术来完成的,可以有问有讲,有读有说,用自己的语言变化将听者带入到你的课堂教学中去,让人未进课堂却仿佛看到了你上课的影子,推测到你的课堂教学效果。只要你开口“说”,评课者就能判断你语言的表现力,知识的丰富性,思想的深刻性,尤其是你对文本的理解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等等。但大多数选手急于把内容讲完,往往语速较快,语句用事先准备好的稿子,不敢突破,显得机械,面部生硬,表现力不强,缺乏感染力。

刘彦昆在《教师如何提高说课艺术》中说:“说课应当以讲述语言为主,再综合运用课堂语言和朗读语言。”就是说,说课过程需要教师扮演多个角色,灵活运用语言。这就要求我们对教材教法、个性特点、语音语调等,都要做精细化研究,才能说得明白、透彻、精当、精彩。

第二,对文本研究较透,但目标过多,内容太全。来说课的老师,背后大多都有一个团队,对文本研究全面深刻,于是就产生一个大问题:什么都讲,贪多嚼不烂。选手们三维目标细而全、大而多,平均三维目标有7-8个,面面俱到。而一节课能完成这林林总总的立体三维目标吗?目标多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针对性不强。这篇课文,这个阶段学生,这个班的学生,在这节课,重点要解决什么,问题不明,目标无针对性,眉毛胡子一把抓,什么都想完成,最后什么也完成不了。甚至目标和这节课本身脱节,目标是目标,上课是上课,目标似乎成为摆设。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笔者常常发现高一和高三老师在讲解类似的内容时,目标几乎没有区别,都是面面俱到,贪大贪多。实际上在短短的45分钟或在一篇文章的解读过程中,我们能解决的问题很少。为什么不能就完成一个目标,一课一得呢?记得在上海听一节随堂课,那个老师讲《荷塘月色》,一节课就讲描写荷塘的那个博喻,多少年都忘不了。

洛克有言“明确而具有挑战性的目标比模糊或总体性的目标能导致更高的绩效水平”。目标的清晰度,往往决定行动的效率。教学目标的设计是否科学,直接关系到说课教学是否有效。目标不清楚,教学难有方向,目标过多,等于没有目标。这样的教学目标指导下的教学活动只能泛泛而教,千篇一律。

第三,说课脸谱化,缺少“这一个”。团队集体研究利弊兼有,在碰撞的过程中,常常是棱角被碰断,选手的设计趋于常规化,公式化,缺失个性,难有与众不同的东西。拿本次说课比赛的选文之一《将进酒》(李白)来说,本课选自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手设计惊人的相似:一是10位选手都把其当做必修课去设计,从教学目标到教学

过程,用诵读法对应单元教学目标“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至于为什么诵读,怎么诵读,诵读的目的,10位选手均未向学生交代。二是为了上课而上课,都是解读“李白之愁”,而未解剖“李白之心”。三是主要活动都是教师,教师没有独特的理解,学生没有深层次活动。有的教师认为,本课朗读诗歌就是学生活动,实际上真正的学生活动是学生研究了作者经历、时代和教材,然后有自己体悟的各种读和背,这才能个性化理解。教师教学设计无原创性,学生也难有独特的理解。

莱布尼茨说:“个性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人的才华通常是由人的个性表现出来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无个性必平庸。”说课也一样,毫无个性与新意的说课必然显得平庸。说课要说出特点、说出风格。说课教师要发挥自身的教学个性和创新精神,防止生搬硬套材料上的内容,也不要囿于团队的设计;要有深层思索,忌漂浮、浅薄;要有个人体悟,敢于突破,忌人云亦云。敢于颠覆自己的课堂,以全新的模式来教学。所以我想,我们教学教研过程中,在指导后生说课上课时,重点研究目标和效果,至于具体怎么完成任务,应该给年轻教师充分空间,不要因为“婆婆”太多,把我们的后生棱角都磨平了。

一节课的设计,就如我们写一篇作文,首先主题要明确,这就要求我们在教研过程中,不仅要深入文本研究,还要在如何有效地把课本的重点难点循序渐进地传给学生,在每节课的目标设置上下功夫,这就突出主题了;其次文章表现形式要精彩,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重视理论和文本研究,还要重视教师的行动研究,对教师的各种表达要深入细致地打磨,让这节课充满张力,有“文采”;再就是对一篇文章的理解,说课者一定要有自己独特的感悟,有不一样的角度,有与众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敢于表现出来,这样才能完成“一篇有个性的文章”。所以我们在教研的过程中,要有“和而不同”的精神。

(作者单位:安徽蚌埠二中)

[责编木子]

猜你喜欢

教研文本目标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强化学习意识,共建和教研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